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总体来看,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2013年开始,辽宁省的经济明显回落,经济增速不断减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被称之为“新东北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找出"新东北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推进新时代辽宁省全面振兴的政策建议。
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
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开始,辽宁省经济运行不断向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表1)。2003年至2013年的“黄金十年”里,辽宁省的GDP总量从6000亿元增长至27500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百分比也从4.37%增长至4.49%,经济增长速度在这十年当中也一直高于全国水平。
但是,“黄金十年”过后,从2013年开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整个东北地区经济明显回落,增速急剧下滑。辽宁省GDP增速不断下降,2016年的增速则低至-2.5%,GDP总量占比也不断下降,2017年下降至2.89%,为历年最低水平。
辽宁省第一产业2003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在多数年份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年度当中,2014年和2016年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2015年和2017年的增速基本上等同全国水平。辽宁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黄金十年”当中均高于全国水平,2013年之后开始快速下滑,2015年增速为负,2016年更是达到了7.7%的负增长,第二产业增速快速下滑是辽宁省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辽宁省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速在2013年以前只有个别年度略低于全国水平,2014和2015年也只是略低于全国水平,在辽宁经济增速为负的2016年,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依然保持着正增长。
从辽宁省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来看,“黄金十年”当中,投资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70%左右。2013年之后,投资增速整体上快速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下降。
总的来说,从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开始,辽宁省第一、第三产业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态势,第二产业放缓是导致经济增长下行的主要动因;投资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的快速下滑导致经济增长不断下行。
二、推进新时代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着力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动力难以为继等诸多问题不断显现,振兴东北也一直获得了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16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也进一步出台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辽宁省应当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新产业、新结构,努力使新产业、新结构等上升的动力超过传统重化工产业下行的压力,扭转经济下行的颓势,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第一,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解决制约辽宁老工业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辽宁省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经济的影响深远,观念较为陈旧,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深度也不够,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特征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应当切实变革发展理念,摒弃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形成公平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林区垦区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运用改革手段,发挥地方主体责任完善制度环境,完善振兴发展的综合环境,促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释放,强化制度供给和内生动力的再造。
第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辽宁省的产业结构是偏重化工业、偏资源型,2003年以来重工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全国水平,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困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难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核心任务。
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于辽宁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突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构建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思路。推动辽宁产业转型升级要顺应产业发展的方向,遵循产业转型规律,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为辽宁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新引擎;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新产业增长点;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园区)建设,吸引新兴产业向示范区集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利用产业释放与承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鼓励创新创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之基石。辽宁省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的基石,提升科技创新进能力带动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生道路,也是必由之路。强化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注重技术向产品转化的效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以科技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把握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趋势。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制度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依托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功能性平台,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打造、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
许林海(1968-),男,吉林敦化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
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开始,辽宁省经济运行不断向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表1)。2003年至2013年的“黄金十年”里,辽宁省的GDP总量从6000亿元增长至27500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百分比也从4.37%增长至4.49%,经济增长速度在这十年当中也一直高于全国水平。
但是,“黄金十年”过后,从2013年开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整个东北地区经济明显回落,增速急剧下滑。辽宁省GDP增速不断下降,2016年的增速则低至-2.5%,GDP总量占比也不断下降,2017年下降至2.89%,为历年最低水平。
辽宁省第一产业2003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在多数年份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年度当中,2014年和2016年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2015年和2017年的增速基本上等同全国水平。辽宁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黄金十年”当中均高于全国水平,2013年之后开始快速下滑,2015年增速为负,2016年更是达到了7.7%的负增长,第二产业增速快速下滑是辽宁省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辽宁省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速在2013年以前只有个别年度略低于全国水平,2014和2015年也只是略低于全国水平,在辽宁经济增速为负的2016年,第三产业增速低于全国水平,但依然保持着正增长。
从辽宁省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来看,“黄金十年”当中,投资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70%左右。2013年之后,投资增速整体上快速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下降。
总的来说,从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开始,辽宁省第一、第三产业保持相对稳定增长态势,第二产业放缓是导致经济增长下行的主要动因;投资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的快速下滑导致经济增长不断下行。
二、推进新时代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着力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动力难以为继等诸多问题不断显现,振兴东北也一直获得了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16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也进一步出台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辽宁省应当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新产业、新结构,努力使新产业、新结构等上升的动力超过传统重化工产业下行的压力,扭转经济下行的颓势,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第一,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解决制约辽宁老工业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辽宁省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经济的影响深远,观念较为陈旧,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深度也不够,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特征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应当切实变革发展理念,摒弃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形成公平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林区垦区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运用改革手段,发挥地方主体责任完善制度环境,完善振兴发展的综合环境,促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释放,强化制度供给和内生动力的再造。
第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辽宁省的产业结构是偏重化工业、偏资源型,2003年以来重工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全国水平,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一直是困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难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核心任务。
既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立足于辽宁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突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构建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思路。推动辽宁产业转型升级要顺应产业发展的方向,遵循产业转型规律,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为辽宁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新引擎;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新产业增长点;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园区)建设,吸引新兴产业向示范区集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利用产业释放与承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鼓励创新创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之基石。辽宁省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的基石,提升科技创新进能力带动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生道路,也是必由之路。强化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注重技术向产品转化的效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以科技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把握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大趋势。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制度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依托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功能性平台,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打造、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
许林海(1968-),男,吉林敦化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