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充满乐趣的地方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的阳光柔和地映照在房子墙壁上,轻抚着每一件看得到的家具。
  打开房门,整个内部变成一片生命的流动体,闻到空气里淡淡的气息,优雅而隆重。沙发、床都是新的,但还有几件红漆旧家具夹杂在其中,虽然有点不协调,但却像默默诉说着已有的历史故事与痕迹。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老家。
  小时候,最让我留恋和自豪的就是挨着家门前的这条小河了。它尽管仅一米多宽,可它的水源却是大罗山顶溪流倾泻而下的清澈碧绿、纯净无比的溪水。它从早到晚发出哗哗的流淌声,就像一位不甘于寂寞而乐于与人们做伴的仙女,天天低吟着快活的抒情小曲来迎接阳光的朝起夕落,所有的杂物和尘埃都无法玷污小河的洁净。因为它是活的,从上而下流动的,没有片刻的停留。那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附近的百来户人家就靠这条小河水养活自己。清晨,人们把小河里的水一桶桶、一担担往自家水缸里挑;傍晚,主妇们洗衣服、洗家什,忙碌着、快活着。夏天,小孩子们还可以在小河里“扑通、扑通”地学游泳,玩水仗。路过小河边的人,无不赞叹这条小河水清得透彻,绿得可爱。
  每到春天,缠缠绵绵的雨水融进了小河,把那些活泼可爱的鱼儿养得肥肥壮壮的。此时,总有许多人拿出钓鱼竿往小河岸边跑,一边垂钓,一边把赤裸着的脚伸进河水里“扑通、扑通”地划着,引鱼儿上钩。内行的人一个上午时间可以钓到一二斤各种各样的鱼呢!也有聪明的人采用“杀鸡取蛋”的办法,即在小河几十米隔距的两端,用石头垒起一垛土坝,再用些水草、淤泥之类的东西把石缝处的水堵住,然后拿来水桶或脸盆狠命地往外淘水。一段几十米长的河流就这样一桶一脸盆地被舀出去,得用上几个小时,才把河水淘干。接着,就等着收获捕鱼了:河里的水少得快要见底时,那些鱼呀虾呀惊慌失措得乱蹦乱跳,寻找逃生之路。可惜,此时大人小孩儿早已等待不住,争先恐后地跳进泥浆里捕捉自己的“战利品”了。那些没了躲身之处的鱼儿实在可怜,没折腾几下就被人们捉拿归“篓”,有鲫鱼、鲤鱼、白眼鱼、泥鳅、鳝鱼、河虾等,那场面很像战场上收捕俘虏兵。令我奇怪的是,在这小小的河流里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小生命。无疑,水流不尽,鱼儿就会捉不完。后来,我发现经常会有人重复着做这淘水捉鱼的事,而每次都能有不少的收获。
  勤劳的父亲利用小河墙脚边的淤泥种了几十棵茭白。河水养育着茭白苗。夏秋交接时期,茭白的根部慢慢长起来,生长出一只只又白又嫩的茭笋。每天清晨,父亲就拿着镰刀下河去,把成熟了的茭笋一只只割了下来,每次都有一大捆,吃不了,就送一些给邻居亲戚,有时母亲也拿到菜市场去卖,换得的钱买些其他菜回来。父亲还在小河里养了许多“水浮莲”(喂猪的饲料),春天时分,只要拿几根水浮莲苗放养在河里,没过多久就蔓延开来,把整个河面都铺得满满的,每天捞都捞不完,基本能满足家里养的猪的饲料供应。
  我居住的这座相当大的古式大宅院里,有正间、厢间、前门院、后边院、玄间和门台等,和北京四合院差不多的结构。每天,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人进进出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热闹非凡。好事有:谁家娶了漂亮媳妇,谁家生了大胖孙子,谁家的大肥猪卖了多少钱,谁家的大母鸡特别能生蛋;坏事有:谁家夫妻吵架摔了盘子,谁家婆媳闹翻了天,谁家有人生病、遭受横灾什么的,反正芝麻绿豆大的事都瞒不过众人的耳目。每日,天空也许刚刚露出鱼肚白,贪睡的我就得忍受公鸡群争相呜叫的喧闹。你想,那么几十户人家加起来起码也有一二百只鸡。其中少不了有整天“喔喔喔”叫个不停的公鸡;也有生了鸡蛋向主人报功而“嘎嘎嘎”地扯开喉咙叫的母鸡。公鸡母鸡够喧闹了,起大早的人们也就开始跟着热闹起来:先是门前小河水桶撞击河岸的“砰——咣——”声,同时夹带着互相问候的交谈声。这家是呼儿使女起床读书、干活儿的声起声落;那家是烧菜煮饭拉着风箱的有节奏的“呼呀、呼呀”声。
  乡村的节日习俗很多,一年到头有好多节。最值得留恋的是,老屋的邻居们特别友好,不管谁家有吃的,总是很乐意与别人分享。这样,每个节日里你可以同时尝到好多家风味各异的食物,口福实在不浅啊!就如谁家亲戚送来了菱角,满满一大锅煮熟,挨家挨户地一碗碗分过来。不一会儿,主人家的锅底空了,可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可以尝到冒着热气的菱角。还有粽子、年糕之类的东西,其实每家都有做的,但早一点儿做好的人家总会把自家的先分一点儿给后做的人家尝尝。我记得父亲种的一个大南瓜,足足有几十斤重,母亲烧了满满一大铁锅,然后要我一碗一碗地挨家送给邻居们吃。等送完了几十碗,我们自己只剩喝汤的份儿了。
  有时,我们也缠着大人讲故事。邻居王大爷周围每天都围着一圈的人,他总是讲著讲着就故意吊别人的胃口,讲到最精彩之处就捋捋胡子说自己要睡了:“要知下文如何,且听明日分解!”惹得周围老老少少扯着他不放,不讲完不让走人。此时的王大爷满脸笑容地故意放高嗓音:“好咧,茶水送来……哈哈哈!”
  经常,我的脑子里会浮现出一片橘园,满树的小白花芬芳飘香,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儿畅快地飞游;再接下来的镜头就是满园金黄色的橘子,采摘的人群与仰头流着口水的小孩儿们……走近那条已经有点浑浊的河流,我又仿佛回到了趴在木板上在河面扑腾的童年时光;再走到百年大榕树下,那位仰望树顶或者低头捡着落下的榕树籽的小妞变成了我自己。
  离开老家已有四十年,之所以还能想着常来走走,是因为这里还有我至亲至爱的兄弟姐妹,还有已仙逝的父母的充满芳香的老墓地等着我们常来祭扫……
  老家,寄存着我们的情感。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1954年,一位21岁的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作为畜牧业的骨干,服从组织安排,从老家湘潭调到湘北的小城岳阳支援建设。26岁那一年,他的心被一位19岁的荣家湾胖妞“俘虏”,他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位帅气的小伙子就是我爸,胖妞就是我妈。我爸在岳阳生活了52年,一切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一口纯正的湘潭口音。爸、妈加上我们兄妹四人,一家六口有五人说的是岳阳话,而我爸却在我们嘈
期刊
这是一个最难参透的字。  “我”,它的本义是一种长柄和三齿的刀锋相背的武器,从甲骨文字形上看,类似《三国演义》中吕布用的方天画戟。这种武器非常威猛,对人对己都有很强的杀伤力,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因而较少用于实战,通常是作为一种仪仗礼器,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威慑别人。  作为仪仗礼器用的武器“我”怎么转变为表示“自己”的“我”的呢?  仪仗礼器只有王公贵族才可拥有,他们管理政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祭祀。《左
期刊
“复姓夏侯,字名誉。立春出生,双胞胎。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靠文字为生,皮肤微黑,攻击性不强。”  这是自我介绍,但还是有人经常搞错,见面就直愣愣叫我:“欧阳!”见我没吭声,又嚷嚷喊我:“欧阳名誉。”其实,我有时也理解。因为在我周边复姓夏侯者寥寥无几,有点稀罕。打照面时首先想到我是复姓,一想到复姓就立马想到欧阳,毕竟在复姓中,欧阳者相对较多。还居然有人叫我慕容名誉,更有甚者叫我西门名誉,似与西门庆有
期刊
都说七年之痒,我跟单位的这方园子相依相偎了七年,不仅没有两相生厌,反而愈发欢喜,常见常新。犹记得我初来单位报到的情景,从宽阔喧闹的大马路拐进一条颇幽的小巷,有粼粼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大排翠苍苍的树木,一众相连的矮房子。正是夏末初秋时分,小径上有片片落叶的黄,秋风轻漾,别有一番微凉。  我要报到的新单位静静立在巷子里,大院方方正正呈“井”字形,墙角有篱笆围成的小花圃,藤蔓沿墙攀援,有点“花高一寸则风矮
期刊
我又一次失约了,爸爸!  记得,您在弥留之际曾断断续续地对我说过:“儿呵,你往后出门时要打个招呼,别让我再操心,噢?”我当时忍着泪沉重地点点头。我明白,愚顽的我少年时多次出远门不打招呼,害得您满村寻找,深更半夜仍在村口徘徊、守望、呼唤……甚至用竹竿探遍村外地中的每一口水井窨窖,生怕我失足跌落其中,只因我是您最小的孩子,很不懂事。多少次,您从梦中惊叫而醒,说是我在河中玩耍,被水冲走了或是我失足跌入井
期刊
第一次来妻子家,是1998年冬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当时,我和妻子谈恋爱已有半年了,妻子突然提出请我去鄉下看看未来的岳父大人,我爽快地答应了。妻子早和我说过,未来的岳父有着地地道道中国农民的本分和品质,他当村主任三十多年,把村里的大小事管得很好,还收留了两位男女孤寡老人,全身心为他们养老送终。  我对未来的岳父充满期待,认为他善解人意,是非常善良的好人。可万万没想到,我第一次和他相处,就吃了闭门
期刊
已是初冬,微风不寒,暖和舒适。午后,氤氲阳光在办公室里飘浮。  搬到新办公地点已经一个半月。90天前兵荒马乱的惶恐已慢慢平复下来。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做项目方案、修改讲座课件、带班级培训、下学校进课堂听课评课,忙忙碌碌,做着研训员该做的所有事情。时间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跨度,让深情变得苍白,让执着变得可笑,你会觉得回忆才是最刺痛你心的那个东西。  人们总喜欢用“十年”完成一次总结。我在1999
期刊
母亲快要不行了。  冥冥之中,母亲反复说着三句话:“放水参田”“守好谷子”“不要打他”。亲人们认为她在说胡话,其实,只有我知道,母亲不是在说胡话,这三句话,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  人的命脉在田。  上世纪80年代,土地下放后,各家各户都有或多或少的粮田。因为我们老家水源不好,望天落雨为灌溉粮田,全村人民投工投劳修建了一个小型水库蓄水,每年轮换着“推选”村上所谓有头有脸的人负责管理放水,管理放水
期刊
初见易安,是在他们夫妇举办的一次家宴上,彼时,我七岁。  那是大宋王朝的仲秋之夜,不管一墙之隔的天空如何彤云密布,风雨欲来,在我的眼里,墙内的每一缕空气都是清甜的,在易安出现之前,这丝丝缕缕的清甜混合着黄花的药香,百合的幽深,连同小桥流水汩汩的氤氲之气,让这处青州城一隅的园林情景如画。但是,一旦易安在场,那弥漫于园林的馥郁之气便悄然散去了。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他的气息,如同他的身体发肤,与生俱来的
期刊
这天,我想吃盘菜汤圆。  盘菜汤圆,不是一道下饭的菜,它应该是一份点心。我的突发奇想不是来自我的创造力,而是来自记忆。小时候,奶奶经常做这道点心,当奶奶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后,我才越发想念有关她的日常琐碎。  我不爱吃甜食。芝麻、花生、红豆、核桃、豆沙、各种果仁包在里头的甜汤圆,乍吃一颗,还是香糯的,如果吃第二颗就会驹得慌,但我的妹妹总会经常性地提出想吃这种汤圆,尤其是芝麻花生馅的。我认为她这种念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