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在阅读中读、背、说、写、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一、利用教材蕴含的创新资源
  (一)利用有些课文的意犹未尽,让学生续写,发展想象力,培养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二)利用文章中描述的某些跳跃,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下面一则教学案例。《月光曲》中,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激动地说:“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课堂上学生质疑:“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有的学生认为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很谦虚,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多芬。这个答案应该是合理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鼓励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了另外几种看法:贝多芬不回答是默认了;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正在构思《月光曲》,顾不上回答;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精神感动地说不出来……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发散和聚合思维得到了均衡发展,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通过“读”与“思”,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如我在教《赤壁之战》重点段时,就有意识给学生时间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中为什么要四次写到东南风,这与火攻有什么关系?”显然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用学生的质疑检验学生的学习。首先学生要在整个重点段中快速默读,画出有关描写东南风的语句,然后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展开讨论。同学们说:“吴军趁风行船,船速更快。”“火仗风势,烧得更猛。”“只烧曹营,保住吴军。”从中明确了“风”的作用,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有创造性的。
  三、尊重学生的发现
  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对于学生的发现,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硬拉着学生“跟我学”的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学习的需求,创新意识被扼杀于萌动中。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在课始可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穷人》时,我问学生:“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我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怎样创作的?曲子是怎样的?这样就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我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弄清溪流的宽窄缓急变化,弄清溪流和双龙洞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在教学完《鸟的天堂》后,我引导启发,学生提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通过释疑,学生既深入体会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一次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教育。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五、教给学法,促进创新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方法的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方法、段意的概括方法,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方法、默读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整体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机渗透,适时点拨。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1)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如《登山》一课,①先看题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过阅读,找到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地点是普罗宁,时间是一天早晨;③根据故事情节,归纳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话。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促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区域间的沟通和联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基于此,本文
在世界教育的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优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我国古代大教
炼油厂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低压瓦斯气体,基本上无法进行二次的回收利用.本文依据炼油厂低压瓦斯气体的整体组成,还有低压瓦斯的实际来源做全面性的分析,并总结回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将音乐与文字结合,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对营造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的写作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因此,当语文与音乐携手同行,语文课堂定会呈现出一番全新的天地。  关键词: 文乐 营造氛围 唤醒情感 深化理解 引导写作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而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能源的开发与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瓦斯在煤矿实施开采时相对比较危险.但是,瓦斯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向通行,协同发展,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人才
摘 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要注重朗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参与课文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教学的好坏对于课堂教学效益能否提高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兴趣    古人读书注重朗读,强调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重,课时紧,且以书面形式进行考试,因而朗读往往被忽略。实际上,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语文教学最忌
测绘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得到使用,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工程效率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支持.就内容而言,工程测量涵盖了广泛的要素,如工业建筑,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民用建筑、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因此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这也就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因此也就给了电动汽车较大的发展机遇,电动汽车企业之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任务,《道德经》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