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而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炎却少有报道。本院儿科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其中264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经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占12.0%。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12岁,其中年龄≤3岁4例,~6岁16例,~12岁12例;平均年龄6.26±1.5岁。病程3~11天,平均7.6天。
1.2临床表现 起病时常有全身不适,鼻塞咽痛,不规则发热,多为弛张热,或伴有腹痛、呕吐,干咳等症状,体查均见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红肿,部分患儿扁桃体一开始表面则见散在白色或黄色脓苔,呈点状或融合成假膜状,易拭去,无出血创面,多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轻压痛。起病2~7天后扁桃体表面均出现了白或黄色脓苔。
1.3实验室检查 取患儿血清行明胶凝集检测抗体实验(MP-PA,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出品试剂盒),测MP-IgM滴度≥l:80阳性,病例中最高滴度为l:1680。血常规:WBC(4.2 ~18. 4) ×109/L,分类基本正常。血沉15~ 40mm/h,抗“O”正常。
2治疗
32例患儿在确诊后均先予红霉素静脉滴注,红霉素耐受差的患儿减少红霉素的静滴量,而联合口服部分罗红霉素治疗。方法是红霉素20 ~30mg/ (kg·d)静滴,或予红霉素半治疗剂量10~15 mg/( kg·d)静滴,再加口服罗红霉素半治疗剂量2.5~5mg/(kg·d),在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予阿奇霉素静滴,剂量为10mg/kg,每日1次,连用3天,停4天后进行序贯治疗:口服3天停4天2~4个疗程。
3结果
全部病例经系统用药,临床观察于用药后5~10天症状基本消失,双侧扁桃体脓苔消失,咽部充血消失,体温降回正常,部分患儿仍间有轻刺激性咳嗽,经序贯治疗后消失。
4讨论
MP感染发病率日见增多,目前已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的感染病,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检测IgM阳性者有重要临床意义。MP感染后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IL-2、6和SIL-2R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MP感染可引致急性咽炎,而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在临床中,化脓性扁桃体炎在病因上常考虑为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而予抗病毒药、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儿发热不退应警觉MP感染的可能,而进行MP-IgM的检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12岁,其中年龄≤3岁4例,~6岁16例,~12岁12例;平均年龄6.26±1.5岁。病程3~11天,平均7.6天。
1.2临床表现 起病时常有全身不适,鼻塞咽痛,不规则发热,多为弛张热,或伴有腹痛、呕吐,干咳等症状,体查均见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红肿,部分患儿扁桃体一开始表面则见散在白色或黄色脓苔,呈点状或融合成假膜状,易拭去,无出血创面,多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轻压痛。起病2~7天后扁桃体表面均出现了白或黄色脓苔。
1.3实验室检查 取患儿血清行明胶凝集检测抗体实验(MP-PA,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出品试剂盒),测MP-IgM滴度≥l:80阳性,病例中最高滴度为l:1680。血常规:WBC(4.2 ~18. 4) ×109/L,分类基本正常。血沉15~ 40mm/h,抗“O”正常。
2治疗
32例患儿在确诊后均先予红霉素静脉滴注,红霉素耐受差的患儿减少红霉素的静滴量,而联合口服部分罗红霉素治疗。方法是红霉素20 ~30mg/ (kg·d)静滴,或予红霉素半治疗剂量10~15 mg/( kg·d)静滴,再加口服罗红霉素半治疗剂量2.5~5mg/(kg·d),在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予阿奇霉素静滴,剂量为10mg/kg,每日1次,连用3天,停4天后进行序贯治疗:口服3天停4天2~4个疗程。
3结果
全部病例经系统用药,临床观察于用药后5~10天症状基本消失,双侧扁桃体脓苔消失,咽部充血消失,体温降回正常,部分患儿仍间有轻刺激性咳嗽,经序贯治疗后消失。
4讨论
MP感染发病率日见增多,目前已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的感染病,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检测IgM阳性者有重要临床意义。MP感染后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IL-2、6和SIL-2R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MP感染可引致急性咽炎,而急性扁桃体炎是急性咽炎的一部分。在临床中,化脓性扁桃体炎在病因上常考虑为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而予抗病毒药、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儿发热不退应警觉MP感染的可能,而进行MP-IgM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