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1]。抗菌药物品种繁多,按照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利福霉素类、抗真菌药等10余个种类。自2011年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为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应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作者对我院存在的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如下: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1.1实例:患者樊x x,女,64岁,因乏力、纳差、消瘦查因及慢性乙性肝炎于2014年7月29日入住我院心血管科。体查体温37.5℃,白细胞计数5.3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30%,谷丙转氨酶20.00,肌酐73.00。患者于7月29日至8月12日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注2.5g,Bid,静滴,抗感染治疗。停用2天后,8月15日至8月24日改用美洛西林注1.5g,Bid,静滴,直至出院。
分析:该患者入院诊断仅为乏力、纳差、消瘦查因及慢性乙性肝炎,并从血象上分析及医师病程记录上看,该患者并无感染,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并且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很长,有24天,且中途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又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因此该病例属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1.2 实例:患者张x x,男,72岁,因眩晕病(头痛查因)于2014年9月7日入住我院心血管科。体查体温36.9℃,白细胞计数5.4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60%,谷丙转氨酶17.00,肌酐62.00。患者于9月7日使用头孢噻肟注3g,Bid,静滴,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9月24日出院。
分析:该患者因眩晕病入院,入院诊断为眩晕病(头痛查因),并且从血象上分析,患者并无感染,根本无需抗感染治疗。而且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很长,从入院用到出院,共18天。因此该病例属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2.1 实例:患者黄x x,男,43岁,因左胫腓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于2014年6月19日入住我院骨伤一科。6月20日13时行钢板髓内钉取出术,术后查白细胞计数12.14(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升高),谷丙转氨酶28.00,肌酐78.00。患者于术后使用头孢唑肟注2g,Bid,静滴,预防感染,至7月8日停用。
分析: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1]。该患者钢板髓内钉取出术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用了18天,远远超过规定时间,属于抗菌药物疗程过长。并且选用抗菌药物档次过高,头孢唑肟为三代头孢,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可选用头孢唑林等一代头孢。
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无指征
3.1 实例:患者曾x x,男,65岁,因病毒性角膜炎(左)于2014年6月26日入住我院五官科。查体温36.4℃,白细胞计數6.3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4.3%,谷丙转氨酶13,肌酐88。患者于6月26日至7月3日使用头孢甲肟1.0g,Bid,抗感染,并于6.30至7月3日二联用头孢替安1.5g,Bid抗感染。
分析:该患者为病毒性角膜炎,从临床诊断及血象分析来看,没有细菌感染,故对于该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而患者采用了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且于6月30日开始二联抗感染治疗。该患者根本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更没有二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 特殊人群的不合理用药
4.1 实例:患者杨x x,男,78岁,因慢阻肺并感染、肺气肿、慢性肾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等于2014年5月4日入住我院肺病科。查体温36.5℃,白细胞计数8.37,中性粒细胞88.7%(升高)。于5月4日起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Bid静滴(5.4-5.23),同时使用阿米卡星0.3g,Qd(5.4-5.18),静滴,和左氧氟沙星0.2g,Bid(5.4-5.9)静滴,三联抗感染。
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1]。该患者因慢阻肺并感染、肺气肿、慢性肾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等入住肺病科,有感染指征,可抗感染治疗,但无联合用抗感染的指征,更不用说三联抗感染;同时该患者为慢性肾炎患者,且为78岁老人,其一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使T1/2延长,用量需减量;其二,阿米卡星为氨基糖苷类菌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选用该药不当;其三,左氧氟沙星注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60岁以上老人宜慎用,所以该患者选用该药不合适。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徐英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45
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1.1实例:患者樊x x,女,64岁,因乏力、纳差、消瘦查因及慢性乙性肝炎于2014年7月29日入住我院心血管科。体查体温37.5℃,白细胞计数5.3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30%,谷丙转氨酶20.00,肌酐73.00。患者于7月29日至8月12日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注2.5g,Bid,静滴,抗感染治疗。停用2天后,8月15日至8月24日改用美洛西林注1.5g,Bid,静滴,直至出院。
分析:该患者入院诊断仅为乏力、纳差、消瘦查因及慢性乙性肝炎,并从血象上分析及医师病程记录上看,该患者并无感染,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并且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很长,有24天,且中途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又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因此该病例属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1.2 实例:患者张x x,男,72岁,因眩晕病(头痛查因)于2014年9月7日入住我院心血管科。体查体温36.9℃,白细胞计数5.4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60%,谷丙转氨酶17.00,肌酐62.00。患者于9月7日使用头孢噻肟注3g,Bid,静滴,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9月24日出院。
分析:该患者因眩晕病入院,入院诊断为眩晕病(头痛查因),并且从血象上分析,患者并无感染,根本无需抗感染治疗。而且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很长,从入院用到出院,共18天。因此该病例属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2.1 实例:患者黄x x,男,43岁,因左胫腓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于2014年6月19日入住我院骨伤一科。6月20日13时行钢板髓内钉取出术,术后查白细胞计数12.14(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升高),谷丙转氨酶28.00,肌酐78.00。患者于术后使用头孢唑肟注2g,Bid,静滴,预防感染,至7月8日停用。
分析: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1]。该患者钢板髓内钉取出术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用了18天,远远超过规定时间,属于抗菌药物疗程过长。并且选用抗菌药物档次过高,头孢唑肟为三代头孢,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可选用头孢唑林等一代头孢。
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无指征
3.1 实例:患者曾x x,男,65岁,因病毒性角膜炎(左)于2014年6月26日入住我院五官科。查体温36.4℃,白细胞计數6.3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4.3%,谷丙转氨酶13,肌酐88。患者于6月26日至7月3日使用头孢甲肟1.0g,Bid,抗感染,并于6.30至7月3日二联用头孢替安1.5g,Bid抗感染。
分析:该患者为病毒性角膜炎,从临床诊断及血象分析来看,没有细菌感染,故对于该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而患者采用了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且于6月30日开始二联抗感染治疗。该患者根本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更没有二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 特殊人群的不合理用药
4.1 实例:患者杨x x,男,78岁,因慢阻肺并感染、肺气肿、慢性肾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等于2014年5月4日入住我院肺病科。查体温36.5℃,白细胞计数8.37,中性粒细胞88.7%(升高)。于5月4日起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Bid静滴(5.4-5.23),同时使用阿米卡星0.3g,Qd(5.4-5.18),静滴,和左氧氟沙星0.2g,Bid(5.4-5.9)静滴,三联抗感染。
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1]。该患者因慢阻肺并感染、肺气肿、慢性肾炎、慢性心源性心脏病等入住肺病科,有感染指征,可抗感染治疗,但无联合用抗感染的指征,更不用说三联抗感染;同时该患者为慢性肾炎患者,且为78岁老人,其一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使T1/2延长,用量需减量;其二,阿米卡星为氨基糖苷类菌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选用该药不当;其三,左氧氟沙星注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60岁以上老人宜慎用,所以该患者选用该药不合适。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徐英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