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素养方面的有利条件,从创设诗意的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加强作文训练、开展课外活动等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来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破除老套的教育模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科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在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语文活动;创设;营造
语文教学所担负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民族传统的光辉人格,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发扬光大。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育人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来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逐步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并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诗意的环境,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体验丰富的情感,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但由于他们思想单纯、生活单一,很容易在如今物欲膨胀、人性贬值的社会里迷失自我。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中的名言警句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如教学《论语十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会虚心好学,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悟到踏实求学的态度,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此外,陶渊明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 的宽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坦荡心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丰厚肥沃,足以滋养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诗文的美的熏陶中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2.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同文本真切的畅谈中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面镜子,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畅读文本,在深入的阅读中获得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从作者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领悟文中蕴涵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如《老王》,学生可以从人物的细腻描写上体味弱势群体的悲苦,又可以通过作者的言行举止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从而明白此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呼吁大家关爱弱者”。也可以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中,去深刻的认识那个时代“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或是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引发的种种思考,包括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无情、残酷的现实。或是赏朱自清《背影》时,父亲所做的种种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感人心肺,此情此景学生便会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可以说,学生语文课的一次次阅读,会让他们在与文本的碰撞中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并能逐步地完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文字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固然要有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可见,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找到写作的内在力量。一次成功的写作往往是热情参与的结果。如果学生精神世界过于贫瘠,不关心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树、一人一物一事,人的情感如何变得丰富?没有兴趣、激情、思考,又怎能拿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次,教师在作文的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下一番工夫,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注意贴近生活,要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尤其注意要尽量拓展学生的作文领域,使他们的作文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学习《老王》、《信客》等课文后,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人物,以“他们并不渺小”为题,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生活的低层;在观看了一组沙尘暴袭击、珍惜动物濒临灭绝、全球气候变暖等新闻报道后,以“我们的家园”为话题,将学生的视野引到人和自然、环境保护领域;在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日本所谓“购岛”事件后,以“美国(日本),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现实领域……我们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使他们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才能让他们学会作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4.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语文课堂之外,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来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自然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比如在课外,我们可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伟大的足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名著,或是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三分钟演讲、正义辩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就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如“北京特大暴雨中的救人民工”、“该不该扶起倒地老人”等,开展某一主题活动来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认清低劣人物的丑恶面目;可以通过写“感恩”征文、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尊重老师、感恩父母、拾金不昧、文明礼貌等方面学会明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总之,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也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正因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大胆破除老套的教育模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科的人文底蕴,重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语文活动;创设;营造
语文教学所担负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民族传统的光辉人格,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发扬光大。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育人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来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逐步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并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诗意的环境,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体验丰富的情感,渴望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但由于他们思想单纯、生活单一,很容易在如今物欲膨胀、人性贬值的社会里迷失自我。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中的名言警句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如教学《论语十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会虚心好学,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悟到踏实求学的态度,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此外,陶渊明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 的宽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坦荡心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丰厚肥沃,足以滋养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诗文的美的熏陶中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2.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同文本真切的畅谈中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面镜子,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畅读文本,在深入的阅读中获得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从作者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领悟文中蕴涵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如《老王》,学生可以从人物的细腻描写上体味弱势群体的悲苦,又可以通过作者的言行举止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从而明白此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呼吁大家关爱弱者”。也可以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中,去深刻的认识那个时代“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或是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引发的种种思考,包括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无情、残酷的现实。或是赏朱自清《背影》时,父亲所做的种种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感人心肺,此情此景学生便会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可以说,学生语文课的一次次阅读,会让他们在与文本的碰撞中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并能逐步地完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文字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固然要有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可见,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找到写作的内在力量。一次成功的写作往往是热情参与的结果。如果学生精神世界过于贫瘠,不关心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树、一人一物一事,人的情感如何变得丰富?没有兴趣、激情、思考,又怎能拿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次,教师在作文的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下一番工夫,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注意贴近生活,要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尤其注意要尽量拓展学生的作文领域,使他们的作文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学习《老王》、《信客》等课文后,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人物,以“他们并不渺小”为题,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生活的低层;在观看了一组沙尘暴袭击、珍惜动物濒临灭绝、全球气候变暖等新闻报道后,以“我们的家园”为话题,将学生的视野引到人和自然、环境保护领域;在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日本所谓“购岛”事件后,以“美国(日本),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现实领域……我们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使他们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才能让他们学会作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4.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语文课堂之外,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来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自然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比如在课外,我们可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伟大的足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名著,或是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三分钟演讲、正义辩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就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如“北京特大暴雨中的救人民工”、“该不该扶起倒地老人”等,开展某一主题活动来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认清低劣人物的丑恶面目;可以通过写“感恩”征文、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尊重老师、感恩父母、拾金不昧、文明礼貌等方面学会明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总之,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也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正因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大胆破除老套的教育模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科的人文底蕴,重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