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远胜生死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说“即便你不是一个鱼类学者,也知道一条鱼什么时候发臭。”这句话深得人心,原因在于,这是每个人都能通感到的常识。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接触食物。所以,当哲学家宣称“治大国若烹小鲜”时,他们把治理者摆到了人们最熟悉的主厨位置,并传神地描述了这一效用。
  过去很多年,这也是很多电影的思考。
  正如食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不少电影是从喜悦来理解食物的。这里面有不少中国观众熟悉的影片,如《食神》《满汉全席》,在不少华语电影中,导演试图利用麻将和食物来解读人生。
  这没有错。千禧年圣诞节之前,朱丽叶·比诺什和约翰尼·德普联合推出的《巧克力》深受欢迎,比之前8年阿尔及利亚导演荷赛·达阳执导的《热巧克力》热多了。这似乎证明,世界足够大,容得下电影人们随意在食物题材上挥洒自己的天分。
    人们习惯了法国人和瑞士人讲巧克力和佳肴,意大利人讲通心粉,日本人讲寿司……但这其实是电影中食物的最初级阶段。
  不少导演想从个人到种族探索到食物的影响。
  古代的凯尔特人通过在宴会上观看斗士厮杀来刺激胃口。罗马的狂欢筵席上也包括同样的娱乐项目。有这些历史篇章的铺垫,所以你在观看美剧《权力的游戏》时,听到“多茨拉基人的婚礼上不死三个人就不会痛快”,并不会感到吃惊。
  在中世纪巴黎的晚餐聚会好多是14人聚会——如果临时有一位不来,人数就变成糟糕的数字13。于是有了职业替补的产生,称为第14人。这些人在19世纪的巴黎这样生活,每天下午5点后梳洗打扮好,等候在家里,准备随时踏进一辆马车,去某个正受到“13”威胁的宴会上解围。
  2000年电影节开幕式上映的《瓦泰尔》(Vatel,又译为《巴黎春梦》)虽然讲的是厨师的故事,通过故事也传达了一个理念——个人在时代大潮中宛如微尘。该片描述了法国著名厨师弗朗索瓦·瓦泰尔在波旁王朝的贡代亲王宴请路易十四时遭遇的悲剧。
  贡代亲王试图通过三天盛宴招待国王路易十四一行500人的团队,获得执掌对荷战争的主导权,并以此重返舞台。可想而知,这三天的饭成为了主厨瓦泰尔的噩梦——“春之欢歌”“夏之灿烂”和“冰之宴”。最后一天的“冰之宴”,是在晶莹剔透、妙手雕琢的古希腊风格人物群的冰雕中铺排宴席,以新鲜的海鱼为主菜,辅以柠檬汁、洋葱等,切片或小块生吃。瓦泰尔将食物、花卉、歌唱、舞蹈、杂耍、焰火、雕塑、壁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这场冰宴独步天下。
  为了表现厨房中瓦泰尔的伟大,导演不惜用各种情节铺陈——猪肉不够,他将小蘑菇与肉汤同煮;鸡蛋缺乏,他改用一些糖水对蛋糕进行浇筑,并声称这来源于一种古老的配方;玻璃灯罩几乎碰碎殆尽,瓦泰尔将蜡烛放入镂空的小南瓜中。
  但是见招拆招的智慧和技能最后还是用尽了,因为他订的12车鱼到凌晨才到了2车,他自觉无法交差,于是在厨房中拔剑自刎。正如历史与现实本来的样子——他的尸体被移开时,另外10车鱼正源源不断运来。
  然而历史书上的路易十四是“太阳王”,是欧洲君主制的楷模:“在五十年中,路易十四仅有六次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务会议。作为专制君主,他知道专制意味着没有约束,但并不是没有限度。”
  从种族的角度来理解,英国学者帕特尔所著的《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认为,关于粮食的博弈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粮食质量的博弈,其二是粮食数量的博弈。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一个没有很好农业基础,没有足够丰富食物的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向外索取或者交换,最终竟然大半都获得成功,而且是极大的成功,原非重视国内粮食产量的国家所能比。英国,荷兰,日本……都是明证。
  2008年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领衔主演的《饥饿》一片讲述了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关押在梅兹监狱的共和军囚犯为了争取政治地位而发起绝食的故事。
  在影片拍摄期间,为了急速减重而节食的男主角迈克尔·法斯宾德精神状况一度让人担忧。每次走进超市,他都会详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热量表,计算自己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是否超出了剧组的规定。用迈克尔自己的话来说,他时时刻刻被代表着卡路里的一串串数字纠缠着。
  在纽约电影节上,导演斯蒂夫·麦奎因公开表示:“《饥饿》是一部关于反思、关于抉择和关于历史的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又都做了什么。我希望随着这部电影展开的争论是我们是谁,但愿这块大银幕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当观众们在银幕上看电影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看自己。”
  所有的爱尔兰电影几乎都是土豆大饥荒的电影。19世纪中期,由于之前大面积单一种植的土豆遭受天灾,导致上百万爱尔兰人死亡,而受害者的族群认为大不列颠没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至今仍然如此。有历史学家甚至提出,爱尔兰历史有一种分界法:大饥荒前、大饥荒后。
  后来的历史和电影,就这样了。
  在《大西洋帝国》(Boardwalk Empire)中,爱尔兰裔的诺克·汤普森越洋给祖国运去一批汤普森冲锋枪时,对话令人忍俊不禁。一个爱尔兰人充满敬意地问:“汤普森先生,这是您发明的吗?”
其他文献
提起法国大革命,人们可能不一定会想起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或是《人权宣言》,但很可能会下意识联想到断头台——在人山人海的巴黎协和广场上,高高耸立着断头台,“咔”的一声,刀斧下落,一颗头颅滚入断头台的头颅袋中,刽子手抓起人头向革命热情高涨的群众展示,台下欢呼雀跃……  断头台已经被符号化了,俨然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在这机器被发明、被作为正式刑具使用直至被废除的两百余年间,它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其
期刊
因为在清朝和朝鲜的利益冲突,日本与俄国之间矛盾不断。1904年2月10日,日俄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背后有英国、美国的支持,而俄国则有法国与德国的助阵。日方军事统帅为多谋善战的大山岩元帅与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俄军军事统帅为行政官僚出身的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与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日军利用俄方准备不足,以突袭的方式首先击败了俄太平洋舰队,夺取了制海权,而后日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同时登陆,集中优势兵力,将
期刊
对于“采生折割”,官方将之视为对封建帝国安全的威胁,而民间视之为对乡村生活模式的破坏。法律的禁止,有利于政府打击这种犯罪行为,但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谣言的产生。  采生折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法律概念,字面意思是“取生人耳目脏腑之类,而折割其肢体也”,未经同意就摘取活人器官,这当然是一种犯罪,即使是在清朝,这也会重判。但是,这种法律禁止的事情,在历史上不但真实地发生过,在法律禁止之后,也成为谣言产
期刊
坏消息是谣言在新媒体时代更加猖獗了,好消息是这个时代已拥有了超强的纠错能力——尽管花样种类不断翻新,但谣言的平均寿命已在大幅缩短,如何让“妖言”不再惑众?人类社会与谣言的斗争史,值得探究。  现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记者和编辑——每个人都可以拍照、录像上传网络,但这种“眼见为实”在很多时候已被证明是靠不住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两年很多朋友圈、微博里各种“小孩被抢”
期刊
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圣彼得堡出发,一路南行至克里米亚。这次巡视象征着沙皇帝国完全占有了这片土地。两百多年前,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缔造“克里米亚神话”并将之深刻烙印在1783年后克里米亚新移民的集体记忆中的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就缔造了这样一个帝国“神话”——拥有克里米亚对于俄国来说是具有文明意义上的使命。这个神话持续两百多年直至2014年3月19日普京宣布克里米亚并
期刊
鸦片战争期间到光绪元年三十五年间,国人亲历东西洋的记载甚为寥寥,此时期出洋有两个类型:个人谋生和国家遣使。其后者因为派出者大都隶属八旗,思想见解常无足称道,价值主要在客观记录方面。这段时期涉足西方,并具有广泛影响的知识分子,除了容闳,便是王韬。  百年前,中国人的“西游记”(一)  19世纪到20世纪,来自西方、日本的外国旅行者带着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考察装备,开始了对中国的探寻,将古老的中国传递给外
期刊
要怎样才能在乱世中,特别是民族隔阂深厚的时代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且世袭罔替的王朝?自幼便喜欢汉学,崇尚儒家思想的苻坚的选择是:走民族融合而非对抗之路。只不过,他最后还是失败?……  五将山是今天陕西西安西北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脉。1600多年前,一个男人狼狈地带着一队人马闯入五将山。身后追兵已至,这个四十多岁,正当盛年的男人挥舞宝剑,指向两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们是他的两个女儿,为了女儿不受仇寇侮辱,他狠下
期刊
长安和罗马,两个帝国权力之巅的城市,一个追求着“重威”,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另一个城市则追求着“永恒”,而它也做到了永恒,世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罗马一样2700多年来一直在同一个地方。  两千年前,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各被一个宏伟的帝国所控制——汉和罗马。此后的两千年,这两大帝国余留的回响仍然盘旋于岁月中,它们曾建构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它们曾发展出的思想、技术、艺术架构,仍遗留在我们基
期刊
西门子的创始人沃纳在186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它的出现,意味着电之力将全面进入人类文明,比如电灯,比如电梯,再比如高铁……  这是一个电的时代。  这里所谓的电,是来自于发电机的那一种,而不是天上的闪电。那么发电机是谁人所发明?教科书上说是法拉第。然而,从法拉第那台原始发电机的发明到发电机所发的电能运用,还有数十年的光阴,以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努力。  他们之中格外努力的一
期刊
武夫经商,历朝历代都有,期间代有兴废,文臣武将之间,为此争论不休……  南宋大将张俊名留史册,一方面是因为他从主战派变为主和派,参与了对岳飞的构陷,所以至今都还跪在岳飞面前;二是他以军人身份经商,获取巨大利益,为了招待高宗赵构,在家里办了一个排场最大、用钱最多、菜品最丰盛的家宴。当然,这次家宴花的钱,不是他的合法收入所能够支撑的,而是他利用自己作为帝国将帅身份经商积累的财富。  张俊经商,主要靠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