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有关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XO-LDL)研究的文献资料,初步归纳探讨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病机制。特别指出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凝集素样OX-LDL受体(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结合后可能的致病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通过降低OX-LDL治疗AS的临床可能,提出了监测OX-LDL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应激;综述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0-02
  调查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一系列致病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血脂异常中氧化低密度脂蛋(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致AS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研究提示OX-LDL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OX-LDL通过结合凝集素样OX-LDL受体(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物效应尤其具有代表性,笔者就OX-LDL致AS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1 OX-LDL的生物化学特性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由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修饰而成。在活的有机体内,参与氧化修饰的酶包括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脂加氧酶、髓过氧化物酶及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等,同时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细胞也参与这一氧化修饰过程。在体外适宜的培养基内,LDL可经5-10μMCu2+孵化8-16h修饰形成OX-LDL。在正常人体,OX-LDL与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结合后被清除[1];在血脂异常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对动脉内膜产生功能型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单核细胞对动脉内皮的黏附力增加并通过趋化吸引更多单核细胞进入内膜,这些单核细胞在内膜转化成有清道夫作用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使得OX-LDL在内皮下大量沉积。沉积的OX-LDL中一系列的氧化产物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分泌和特异性的化学趋化因子的释放引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或血小板与内皮的粘附以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动脉内膜的聚集。沉积的OX-LDL也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引起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纤维蛋白以形成粥样斑块的纤维帽。
  2 OX-LDL致AS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
  近来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资料证明OX-LDL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AS形成的关键,与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凝集素样OX-LDL受体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参与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关键受体被Sawamura等[2]于1997年首次在牛内皮细胞上发现,LOX-1属于E类清道夫家族成员,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LOX-1可通过上调血管内转录基因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产生而诱导巨噬细胞聚集[3]。另外,徐晓萍[4]等研究者也发现OX-LDL诱导清道夫受体CD36(SR-B)表达上调引起内皮损伤、促进AS斑块形成。有研究者发现,通过建立CD36缺陷大鼠动物模型发现其AS斑块体积缩小。Li等[5]研究发现,细胞中P-选择素、E-选择素以及ICAM-1、V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可能与OX-LDL结合LOX-1导致NF-κB激活,进而调节生物转录与生物合成有关。内皮细胞在OX-LDL的刺激下可以分泌特定趋化因子特异地作用于单核细胞并使之黏附于受损的内膜,诱导其迁入内皮下间隙,加剧内皮细胞的损伤。另一方面,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降脂类药物,如:他汀类[6]及中药复方,能够降低OX-LDL含量,延缓AS的发生、发展。综上所述,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证据证明,OX-LDL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OX-LDL致AS的可能机制
  3.1 OX-LDL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OX-LDL可以通过释放溶血卵磷脂改变内皮细胞对正常血压调节因子的反应,使其对一些舒血管因子刺激的反应下降;Chen等[7]通过建立ApoE-/-小鼠模型发现体内给予抗LOX-1抗体以及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抑制剂apocylin或DPI可恢复其冠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由此可见OX-LDL导致内皮依赖性冠脉舒张与功能紊乱可能由LOX-1和Nox介导。OX-LDL自身含有的脂质过氧化物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坏死,引起炎性反应并增强动脉壁对脂蛋白的通透性,容易引起脂蛋白在血管壁的沉积;OX-LDL与内皮细胞上的LOX-1结合后使得内皮细胞活化并释放活性氧、激活NF-kB,造成内皮细胞依赖的舒血管功能降低,内皮细胞凋亡坏死。这些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血管内皮的损伤,在AS早期内皮功能受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OX-LDL的氧化應激作用 OX-LDL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作用使NO合成减少,使得 LDL的氧化修饰进一步增多,从而加重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OX-LDL能够取代内皮细胞质膜陷窝内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并降低此酶的活化。研究进一步表明,OX-LDL通过结合LOX-1增加活性氧含量而抑制NO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OX-LDL也能使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表达上调,最终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增加,加剧细胞损伤。Y.Shi[8]等在研究中观察到,OX-LDL结合LOX-1后也能磷酸化激活线粒体中的p66shc酶,从而产生大量活性氧,增加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将OX-LDL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孵化后发现细胞内活性氧增加并可导致DNA氧化损伤。上述研究表明,由0X-LDL引发的氧化应激作用是AS的发生、发展重要机制之一。   3.3 OX-LDL增強细胞黏附作用 AS发生过程中,细胞黏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首先黏附到受损的内皮上,再迁移进入内皮下层。在内皮下层,单核细胞转化为具有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从而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并向淋巴细胞提供抗原,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已经在实验中观察到OX-LDL能增强循环中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作用,诱导这些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并刺激这些细胞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造成局部的炎症反应,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增生,同时还刺激内皮细胞表达多种黏附分子诱导脂蛋白等物质沉积,加剧了血管局部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实验证实,将OX-LDL与内皮细胞共同培养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增多,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的能力增强;此作用可以通过添加反义LOX-mRNA抑制。OX-LDL还通过结合LOX-1显著地上调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E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使白细胞黏附力增强。D.Li[5]等通过实验证实,用他汀类药物或多聚肌苷酸预处理内皮细胞后,能够有效降低OX-LDL诱导的LOX-1表达同时减少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
  3.4 OX-LDL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 OX-LDL可以通过抵抗组蛋白酶而减少溶酶体对OX-LDL的降解,使其在细胞内堆积,此作用也可能是通过LOX-1介导。研究发现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内皮细胞和进展期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中可见LOX-1高度表达,表明OX-LDL可能通过结合LOX-1而促进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
  3.5 OX-LDL参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活化 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也能检测到LOX-1表达,且LOX-1的表达上调能被OX-LDL所诱导。在活体平滑肌组织,正常情况下不能检测到LOX-1,但是在血管损伤或血管球囊成形术后可检测到LOX-1高表达。这些实验结果提示:OX-LDL结合LOX-1可能在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狭窄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K.-C.Chen[9]等进一步研究发现OX-LDL结合LOX-1后通过上调转录因子Oct-1而反馈抑制MicroRNAlet-7g,使得MicroRNAlet-7g抑制LOX-1表达及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的作用减弱。同时,在病理情况下OX-LDL通过结合LOX-1调控Bax/Bcl-2造成平滑肌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可导致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急症。另外,OX-LDL也参与血小板活化,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表面也有清道夫受体表达。未活化的血小板通过CD36结合OX-LDL,一旦血小板被激活,其大量表达LOX-1。此时,OX-LDL既能通过结CD36也能结合LOX-1从而使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的能力增加,引发炎症反应并导致血小板进一步聚集。
  3.6 OX-LDL与AS斑块稳定性 有研究指出,在体外实验中OX-LDL可以上调人冠状动脉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1,MMPs-2同时发现,MMPs及其内源性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失衡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出血,最终引发心血管急性事件。研究表明,OX-LDL诱导MMPs表达上调也是通过与LOX-1结合而发挥作用。
  4 展 望
  综上所述,OX-LDL参与了内皮细胞的损伤,并增加单核细胞黏附能力,使单核细胞更容易黏附于内皮细胞,加剧单核向内皮下趋化,进而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增多,又可通过上调MMPs的表达及增加平滑肌细胞等的凋亡和增殖而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同时导致血小板活化而栓塞血管,并引发炎症与氧化应激,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X-LDL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其水平高低与疾病的发展、预后关系密切。临床上通过减少LDL氧化修饰而降低OX-LDL含量,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同时,LOX-1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但现在临床上对于OX-LDL的监测及测定标准化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OX-LDL的临床价值有进一步深挖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ITABE H,OBAMA T,KATO R.The Dynamics of Oxidized LDL during Atherogenesis[J].J Lipids,2011;2011:418313.
  [2] SAWAMURA T,KUME N,AOYAMA T,et al.An endothelial receptor for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J].Nature,1997,386(6620):73-7.
  [3] WHITE S J,SALA-NEWBY G B,NEWBY A C.Overexpression of scavenger receptor LOX-1 in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es atherogenesis in the ApoE-/-mouse model[J].Cardiovascular Pathology,2011,20(6):369-73.
  [4] 徐娟萍,张晓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3):195-8.
  [5] LI D,CHEN H,ROMEO F,et al.Statins modulat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mediate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role of LOX-1[J].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2002,302(2):601-5.
  [6] CANGEMI R,LOFFREDO L,CARNEVALE R,et al.Early decrease of oxidative stress by atorvastatin in hypercholesterolaemic patients:effect on circulating vitamin E[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1):54-62.
  [7] CHEN X,ZHANG H,MCAFEE S,et al.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diponectin and LOX-1 in the 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poE knockout mic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2010,299(3):H605-H12.
  [8] SHI Y,COSENTINO F,CAMICI G G,et al.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ctivates p66shc via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protein kinase C-beta,and c-Jun N-terminal kinase kinase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1,31(9):2090-7.
  [9] CHEN K C,HSIEH I C,HSI E,et al.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between microRNA let-7g and the oxLDL receptor LOX-1[J].Journal of cell science,2011,124(Pt 23):4115-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转归。方法收集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电生理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用激素治疗后23例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76.67%。8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中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结论联合运用MRI和诱发电位检查能发现亚临床病灶,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糖皮质激素对于Ms的治疗有效。  【关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眼内异物误、漏诊的原因及减少误、漏诊的方法。通过漏、误诊后经本科确诊的眼内异物患者11例12眼临床资料。结果经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散瞳及眼部影像学检查确诊9例,经前房角镜结合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确诊前房角异物1例,非金属异物经磁共振成像确诊1例;依异物定位情况分别采用外路或内路手术,12眼异物全部摘出。结论外伤史隐匿、部分医生对眼内异物的复杂性及其并发症重视不足为误诊常见原因,临
期刊
【摘要】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许多独立的药理特性,虽属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它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同时具有I及IV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近年来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疗效甚佳。本文对本科30例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现将其治疗结果记录如下。  【关键词】胺碘酮;用药方法;药理特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10
期刊
【摘要】肋骨骨折为胸外科常见急诊[1],是腹部创伤最常见形式。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的增多,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壁浮动者亦增多。我科于2013年2月份以来,逐步开展了36例,采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中药煎剂服用促进积血吸收,中西并重,效果满意。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连枷胸;血气胸;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  doi:10.3969/j.issn.1004-748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临床失眠症肝气虚机理,并探讨针对本病采用大补肝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上半年度入我院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失眠症患者48例,患者的辩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给予患者大补肝汤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有效率到达95%以上。结论针对临床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针对肝气虚失
期刊
【摘要】目的临床上首诊以非鼻窦炎申请颅脑CT、MRI检查中,90%的MRI显示不同程度的鼻窦粘膜增厚、积液等鼻窦炎的典型表现,而颅脑CT仅占5%。通过探讨分析提出,MRI对鼻窦炎的显示具有显著优势。头部不适病人检查应首选MRI,以明确或除外鼻窦炎(颅脑外伤除外)。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对首诊不考虑鼻窦炎而在头、颈部不适的MRI检查患者中,随机抽出200例颅脑CT、MRI病例,对显示鼻窦粘膜方面的优势进行
期刊
【摘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药水平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提高。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制药企业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2011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于当年3月l日起正式实施[1]。新版GMP在硬件设施、
期刊
【摘要】 本文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概况进行研究探析,许多单味中药和复方均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实质是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中医药治疗;概况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4-01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核心问题,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西医在防治胰岛素抵抗虽有很
期刊
【摘要】 本文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运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特点,选择中医“证”动物模型与西医“病”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模型,使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证候化。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选择;建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7-02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核心问题,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因此,深入探讨该病及其并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康复出院患者128例,按照治愈出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间遵医行为的依从性(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发生率(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