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培养学生、挖掘潜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教育手段和引导模式,积极寻求适应大学生现状的形式和方法,使社团朝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方向健康发展,让社团更加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延伸团建工作”的一块阵地。
关键词:高校环保社团;管理手段;学术氛围;内外环境
1、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概况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是人类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时代要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与环保有关的话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作为从事环保工作的学生团体,高校环保社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逐渐脱离了以上街拾垃圾、荒山种树、学校收集废旧电池为主的“老三样”。很多高校环保社团形成了合理的组织架构,走向“社团管理规范化、社团工作部门化、社团活动常态化”的道路,甚至部分高校社团开始探索结合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形成了长期、特色的环保主题调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全国高校环保社团中的领跑者。
仍然无法回避的是,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活动经费缺乏、内容单一仍然是学校环保活动的短腿。此外,社团基础薄弱、缺乏与其他环保组织的联动、社团特色不鲜明等因素渐渐成为抑制社团发展的瓶颈。归根结底,是当前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当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其核心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导向性,往往停留在“常规动作”方面。因此,如何在新时期下,实现自身突破,引导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重心下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显的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如能取得突破,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团建工作也是一种极大的推动。
2、高校环保社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机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入进来,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以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在这个大背景下,环保社团长期以来从事的常规工作以及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的“广泛动员、积极参与”效应,将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此外,以环保社团为依托,结合书本知识学习,对于丰富高校学子第二课堂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挑战
总体来看,目前高校环保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自身基础较差,缺乏经验;很多高校社团的成立是“一窝蜂”式的,建立之初,没有自己的社团文化积淀、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核心增长极,更谈不上特色。此外,社团的主要成员来自低年级同学,加入社团往往凭借的一腔热血,要做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时候,摸不着头、找不到方向,做完拉倒,总结工作严重不足。第二、社团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一些高校环保社团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甚至仍然停留在“以人代制”的管理模式上,由此产生了诸如:工作无法落实、考评无从根据、人才无力挽留等一系列问题。第三、社团工作浮于表面,没有结合实际(专业知识),服务同学;如果说高校环保社团的核心游离于同学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之外,其活动内容必然空泛,无法吸引同学们积极的参与进来,更谈不上在社团的经历能够实现提升自我素质、开阔视野的目的。
3、高校环保社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探索
3.1转变管理手段
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组织,反映了学生的意愿,代表着学生的利益。要主动把社团纳入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机结合,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等挂钩,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把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个学院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在社团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社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在互动中彼此理解与配合,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管理过程才能顺畅,管理措施才能落实,管理工作才能主动,也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社团工作的效能。
3.2延伸发展空间
学生社团要善于利用与整合各种资源,主动开展与校内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并且主动地走出校门,增强校际间的密切交往,在交流与合作中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展示舞台,这对于社团的发展是有利的。通过交流和学习,“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大学生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媒体之间、社团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尤其可以关注与挂靠在政府机构下的非政府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实体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其在项目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地位,以青年大学生的角度协助其完成社会项目,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3强调学术氛围
高校环保社团可以依托挂靠学院的学科背景,充分利用学院组织的一系列专家学者讲座与专业学习报告活动,邀请指导老师开展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使社团的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开展日常活动、聆听讲座、发调查问卷等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上,而能够紧紧扣住了“专业+实践”这一主题,既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积极创建专业社团活动的自身特色,也在专业性与学术性方面创出品牌活动。
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在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鼓励社团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学术创新基金资助、环保项目资助等活动的申报工作,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学术创新实践活动中来。不仅如此,对已开展的活动进行跟踪,对总结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严格规范、把关,鼓励社团成员将活动成果中有学术价值的部分进行整理,在国内、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4优化内外环境
依据社团自身的特色、效果和影响力将社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原则上对管理比较混乱、整改不力的要取消其资格。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大赛、品牌活动、特色评比活动等表彰活动,避免社团活动的低水平重复,既可形成向心力,又可调动各社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促使社团活动上水平,出成绩,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
4、结束语
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隨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这项工作“等不得、慢不得”。一个优秀的环保社团,既要有“看相”,更要有实质的内容做依托。从管理角度入手、以学术钻研为突破,积极引导社团从一支普及环保知识的队伍走向掌握环保科学知识、服务校园社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队伍转型是高校环保社团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姻
参考文献
[1]许勇.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23.
[2]张志华.探索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J],社科枞横,2005,20(6):217-21.
[3]张国奎,姚兆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220、224.
[4]廖良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11):241-242.
[5]左莉,李东.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改革与开发,2012(4):178-179.
关键词:高校环保社团;管理手段;学术氛围;内外环境
1、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概况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是人类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时代要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与环保有关的话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作为从事环保工作的学生团体,高校环保社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逐渐脱离了以上街拾垃圾、荒山种树、学校收集废旧电池为主的“老三样”。很多高校环保社团形成了合理的组织架构,走向“社团管理规范化、社团工作部门化、社团活动常态化”的道路,甚至部分高校社团开始探索结合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形成了长期、特色的环保主题调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成为全国高校环保社团中的领跑者。
仍然无法回避的是,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活动经费缺乏、内容单一仍然是学校环保活动的短腿。此外,社团基础薄弱、缺乏与其他环保组织的联动、社团特色不鲜明等因素渐渐成为抑制社团发展的瓶颈。归根结底,是当前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当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其核心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导向性,往往停留在“常规动作”方面。因此,如何在新时期下,实现自身突破,引导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重心下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显的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如能取得突破,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团建工作也是一种极大的推动。
2、高校环保社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机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入进来,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以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可以说,在这个大背景下,环保社团长期以来从事的常规工作以及在青少年群体中引发的“广泛动员、积极参与”效应,将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此外,以环保社团为依托,结合书本知识学习,对于丰富高校学子第二课堂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挑战
总体来看,目前高校环保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自身基础较差,缺乏经验;很多高校社团的成立是“一窝蜂”式的,建立之初,没有自己的社团文化积淀、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核心增长极,更谈不上特色。此外,社团的主要成员来自低年级同学,加入社团往往凭借的一腔热血,要做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时候,摸不着头、找不到方向,做完拉倒,总结工作严重不足。第二、社团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一些高校环保社团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甚至仍然停留在“以人代制”的管理模式上,由此产生了诸如:工作无法落实、考评无从根据、人才无力挽留等一系列问题。第三、社团工作浮于表面,没有结合实际(专业知识),服务同学;如果说高校环保社团的核心游离于同学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之外,其活动内容必然空泛,无法吸引同学们积极的参与进来,更谈不上在社团的经历能够实现提升自我素质、开阔视野的目的。
3、高校环保社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探索
3.1转变管理手段
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组织,反映了学生的意愿,代表着学生的利益。要主动把社团纳入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机结合,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等挂钩,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把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个学院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在社团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社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在互动中彼此理解与配合,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管理过程才能顺畅,管理措施才能落实,管理工作才能主动,也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社团工作的效能。
3.2延伸发展空间
学生社团要善于利用与整合各种资源,主动开展与校内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并且主动地走出校门,增强校际间的密切交往,在交流与合作中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展示舞台,这对于社团的发展是有利的。通过交流和学习,“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大学生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媒体之间、社团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尤其可以关注与挂靠在政府机构下的非政府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实体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其在项目资源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地位,以青年大学生的角度协助其完成社会项目,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3强调学术氛围
高校环保社团可以依托挂靠学院的学科背景,充分利用学院组织的一系列专家学者讲座与专业学习报告活动,邀请指导老师开展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使社团的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开展日常活动、聆听讲座、发调查问卷等常规性、基础性的工作上,而能够紧紧扣住了“专业+实践”这一主题,既注重活动本身的内涵和相应的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积极创建专业社团活动的自身特色,也在专业性与学术性方面创出品牌活动。
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在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鼓励社团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一定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学术创新基金资助、环保项目资助等活动的申报工作,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的校园风气,带动和感染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学术创新实践活动中来。不仅如此,对已开展的活动进行跟踪,对总结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严格规范、把关,鼓励社团成员将活动成果中有学术价值的部分进行整理,在国内、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4优化内外环境
依据社团自身的特色、效果和影响力将社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对不同级别的社团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原则上对管理比较混乱、整改不力的要取消其资格。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大赛、品牌活动、特色评比活动等表彰活动,避免社团活动的低水平重复,既可形成向心力,又可调动各社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促使社团活动上水平,出成绩,打造精品社团、特色社团。
4、结束语
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隨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这项工作“等不得、慢不得”。一个优秀的环保社团,既要有“看相”,更要有实质的内容做依托。从管理角度入手、以学术钻研为突破,积极引导社团从一支普及环保知识的队伍走向掌握环保科学知识、服务校园社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队伍转型是高校环保社团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姻
参考文献
[1]许勇.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23.
[2]张志华.探索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J],社科枞横,2005,20(6):217-21.
[3]张国奎,姚兆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0):220、224.
[4]廖良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11):241-242.
[5]左莉,李东.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改革与开发,201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