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但是,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没有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在开展音乐活动时,除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教材内容外,还作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教学手段及教具,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如:学唱《打电话》时,借助玩具电话,让幼儿在玩“打电话”的同时也学唱了歌曲。使幼儿自然愉快的学习。在打击乐《小鼓咚咚响》中,设计了直观形象的打击图谱,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幼儿对老师弹琴很崇拜,再放钢琴曲时,我们就一起玩“弹钢琴”的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弹奏。看我很陶醉的看小朋友跳舞,有的幼儿边看边模仿动作,渐渐地喜欢上“儿童舞蹈”了。
2.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走进活动,促进情感的体验,从而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在音乐活动中,我因势利导将其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我在教幼儿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幼儿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上音乐游戏《找小猫》时,幼儿一开始就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我问:“如果你是小猫,你想藏在哪里?”幼儿说出了许多办法。我请他们分别来扮演小猫和猫妈妈,并要求他们唱的时候要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幼儿唱着歌曲,做着动作,还找了个自以为很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真是开心极了。活动持续了二十多分钟,他们还都觉得意犹未尽,都觉得时间太短,我说:”下课了,我们下次再玩好吗?”他们围着我跳着说:”不,我们还要玩找小猫”。这次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充分地享受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在音乐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发展。
1. 更新教育观念,重“过程”轻“结果”。
以前我教孩子学习律动、舞蹈,单纯的要求孩子模仿,要求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在创编舞蹈时,最好孩子们的设想都不超出我所预先设计的轨道,使孩子变得机械、呆板、失去自我。但现在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的我应更新儿童观、教育观,明白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尊重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使孩子们在积极的状态中体验音乐,发挥其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2. 设置神秘有趣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感兴趣。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会使幼儿的兴趣高涨,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会积极参与。如:在上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时,我先出示图片的背面,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出来了,等他们猜出多种答案后,我再数“一,二,三”,将动物“请”出来,幼儿在猜的过程中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猜对了的幼儿欢呼雀跃,其他幼儿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兴趣大增,很快便学会了此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陆晓楠首先创编出了歌曲,还大声的唱了出来: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贡健接着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等等;幼儿边唱的时候就开始自发模仿学小动物的动作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有的幼儿会主动要求唱这首歌曲,每次都要求把他们改编过的歌词唱完才肯停下来,否则就会提醒我:老师,还有xx没有唱呢!
三、采用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音乐活动自主发展的舞台
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游戏形式,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
我们可以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采用插入式的游戏形式。插入式——即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节中插入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的作用,程式化的教学,尤其是中间新授部分,幼儿等待时间长,学习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技能培养常使孩子感到是“老师要我学”,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也很费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在活动的前面、中间、后面插入游戏。例如,小班歌唱活动《小鸭小鸡》,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绿草地(地毯)上开了小花小草,老师说:“今天小朋友来做小鸭小鸡,一起到草地上游戏。”幼儿戴上头饰开始游戏。这里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出现,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随后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理性升华。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后插上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例如,中班歌表演活动《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插入送小花鸭回家的游戏,使幼儿能够练习和巩固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游戏还可以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使幼儿不断获得经验、知识,巩固练习等。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玩耍需求,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的、平等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意,让幼儿乐于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但是,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没有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在开展音乐活动时,除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教材内容外,还作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利用教学手段及教具,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引导他们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如:学唱《打电话》时,借助玩具电话,让幼儿在玩“打电话”的同时也学唱了歌曲。使幼儿自然愉快的学习。在打击乐《小鼓咚咚响》中,设计了直观形象的打击图谱,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幼儿对老师弹琴很崇拜,再放钢琴曲时,我们就一起玩“弹钢琴”的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弹奏。看我很陶醉的看小朋友跳舞,有的幼儿边看边模仿动作,渐渐地喜欢上“儿童舞蹈”了。
2.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幼儿走进活动,促进情感的体验,从而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在音乐活动中,我因势利导将其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我在教幼儿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幼儿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上音乐游戏《找小猫》时,幼儿一开始就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当我问:“如果你是小猫,你想藏在哪里?”幼儿说出了许多办法。我请他们分别来扮演小猫和猫妈妈,并要求他们唱的时候要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幼儿唱着歌曲,做着动作,还找了个自以为很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真是开心极了。活动持续了二十多分钟,他们还都觉得意犹未尽,都觉得时间太短,我说:”下课了,我们下次再玩好吗?”他们围着我跳着说:”不,我们还要玩找小猫”。这次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充分地享受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在音乐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积极发展。
1. 更新教育观念,重“过程”轻“结果”。
以前我教孩子学习律动、舞蹈,单纯的要求孩子模仿,要求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在创编舞蹈时,最好孩子们的设想都不超出我所预先设计的轨道,使孩子变得机械、呆板、失去自我。但现在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的我应更新儿童观、教育观,明白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尊重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使孩子们在积极的状态中体验音乐,发挥其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2. 设置神秘有趣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感兴趣。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会使幼儿的兴趣高涨,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会积极参与。如:在上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时,我先出示图片的背面,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出来了,等他们猜出多种答案后,我再数“一,二,三”,将动物“请”出来,幼儿在猜的过程中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猜对了的幼儿欢呼雀跃,其他幼儿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兴趣大增,很快便学会了此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陆晓楠首先创编出了歌曲,还大声的唱了出来: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贡健接着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等等;幼儿边唱的时候就开始自发模仿学小动物的动作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有的幼儿会主动要求唱这首歌曲,每次都要求把他们改编过的歌词唱完才肯停下来,否则就会提醒我:老师,还有xx没有唱呢!
三、采用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音乐活动自主发展的舞台
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游戏形式,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
我们可以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采用插入式的游戏形式。插入式——即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节中插入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的作用,程式化的教学,尤其是中间新授部分,幼儿等待时间长,学习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技能培养常使孩子感到是“老师要我学”,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也很费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在活动的前面、中间、后面插入游戏。例如,小班歌唱活动《小鸭小鸡》,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绿草地(地毯)上开了小花小草,老师说:“今天小朋友来做小鸭小鸡,一起到草地上游戏。”幼儿戴上头饰开始游戏。这里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出现,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随后的活动帮助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理性升华。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后插上游戏,把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例如,中班歌表演活动《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插入送小花鸭回家的游戏,使幼儿能够练习和巩固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游戏还可以在活动中反复出现,使幼儿不断获得经验、知识,巩固练习等。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玩耍需求,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的、平等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意,让幼儿乐于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