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的软瘾症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常常觉得时间是一下子消失的,很多时候我刷网页,上社交网站只是想休息一下,结果一下子就休息到了睡觉时间,甚至是休息到天亮,然后便是睡觉,起来接着“休息”。
  直到某一天有人在微博上@我了一条关于软瘾症的微博——“你是否也患上了软瘾?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是不同于物质上瘾的沉迷。如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和登录微博等。表面上看似乎暂时获得了满足或减轻了压力,实际上却被榨取了更多的精力、财力或者其他。”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升华了,从一个拖延症患者升华为软瘾症患者,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泣。
  鉴于微博上谣言多得和饭菜里的地沟油一样,那么暂时先不考虑美国心理学家之类的难以考证的东西,但我确实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魔障,感觉时间在我身边软化,基于对于时间软化这个概念的认知,我觉得软瘾症是个很合适的名字。
  应该说绝大部分时间我并不期望从社交网站获得什么,更不要说任何严肃的知识,我只是无意识地点开,就好像醒了会睁开眼睛那样自然,。一般我会和自己说,刚刚起来总不能马上做作业吧,先刷会豆瓣,看看天涯有什么八卦,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嘛,等到有了学习的状态再开始学习才有效率!原本预计的时间是也就看个十分钟十五分钟左右然后马上就开始学习,但是,这个时候时间开始软化了!
  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叫时间软化呢?时间软化的意思就是说在我的感官里,时间发生了扭曲,快速地流逝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上网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发生了奇怪的事情啊,一整天为什么没有了! Tell me why? 开什么玩笑!一定是我打开电脑的方式不对!明天再试一次!我只看十五分钟!为什么一整天又没有了! Tell me why?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时间软化的原因,软化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网站上摄取的信息量,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看一篇日志也就花了你十分钟,看一个相册也就十五分钟。是网络社交让时间软化了。它耗费了我们过多的精力。就像《社交网络》里说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在意某些事情,我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朋友参与了进去。
  就好像举办了一场选美比赛,本来你不打算看的,但是如果里面有一个你的熟人,那么你看的概率就一下子飙升到了99%;本来一篇日志你是不打算看的,但是这是你的熟人写的,于是你立刻开始感兴趣,一场狗血的三角恋,你根本不关心,但是主角是你认识的人,于是你兴致勃勃地全程围观。也许你们会说难道关心朋友不对吗?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人群中,本来就不可能和身边的人脱离开来,我们关心他们发生了什么是很有必要的。其实,熟人和朋友之间有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你需要关心朋友,但是你并不需要关心熟人。
  也许有人会说,我天生古道热肠西风瘦马,那我只能说热心是没错的,但是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效率很低。 每个人身边的熟人大大小小有上百号人物,他们可以是同学,同学的同学,朋友的同学或朋友,亲戚或是亲戚的朋友,上补习班时认识的隔壁班的某某……他们对我重要吗?并不重要,很多人在我的生活告一段落后就将永远退出我的生活,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们的位置,而我其实只是想去说说他们的八卦,我想跟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某某昨天又分手了,某某去哪旅游了……如果有人被爆料劈腿当场被抓我想我大概会一天刷ta的主页十八次……然后再一天谈论ta十八次……持续一周直到下个话题出现。我问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八卦,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去谈论别人?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明明知道不发生意外的话(譬如陨石撞地球把我和ta一起砸扁了)我和那些人一辈子不会有什么交集,我干吗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关心他们的八卦?
  我想了半天,跟自己说,也许因为你是个八婆?但是仔细想了一下,发现身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如果不是利用这个八卦效应,马克·扎克伯格还能赚什么钱。我总不能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八婆吧?
  经过仔细分析,我发现,了解身边熟人的一举一动不但能带来一种融入感,证明你对某个群体很熟,这样无意中就把不熟悉群体状况的人排斥在外了,还能带来一种安全感——潜意识里怕自己落后于别人,或是因为不能及时知道各种小道消息而被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排斥。一次两次朋友还愿意给你讲讲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长了,你自然就和他们走远了,因为你没有代入感,自然就产生了距离感。
  你不想这样怎么办?一天刷N次校内微信微博呗。加上社交网站的提醒功能,我的时间就耗费在点击提醒、回复、新的提醒、点击提醒、回复……阅读新的信息,回复他们,等着他们再回复我……时间悄悄开始软化了,你以为点一个个链接不用时间啊!你以为打字不用时间啊!你以为看八卦不用时间啊!你以为等回复不用时间啊!你以为兴高采烈地回复别人不用时间啊!你觉得自己只干了一点点事情,其实你浪费了好多时间。
  于是我打开了豆瓣界面开始验证自己的想法,首先我梳理了一下我的友邻,然后我发现我没有关注任何学习型友邻!我曾经关注过他们,但是我发现我根本不想学习,于是取消了关注。然后我发现整个界面上大部分的内容是笑话相册和毁三观的小组话题。根据时段的不同还夹杂着一些漫画相册还有卖二手化妆品衣服什么的,偶尔会狂热地出现某些猎奇的东西!比如教你怎样制作一个宇宙,教你怎样用废旧磁盘做棉花糖机!到了晚上就是各种豆瓣红人的小清新相册和日志,一般来说人生、成功、爱情感悟类的心灵鸡汤分享的最多了有没有!
  我这个白痴!我每天到底都在干什么? 我不得不这样扪心自问!
  想起过去每当我想离开豆瓣觉得没什么好玩的东西的时候,豆瓣就会突然出现很多有趣的东西,甚至是很有趣的知识,让我觉得,我还不算完全在浪费时间,我也在长见识啊!但是现在我意识到,通常浏览上千条的垃圾信息才有一小块金子出现。譬如豆瓣让我认识了毛姆,如果不来豆瓣就不能认识那样有趣的作家了呢!但是现在我反应过来了,如果不是每天都在任由时间软化,我认认真真地看书,我早就认识毛姆了!
  千万不要给自己洗脑说,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我愿意浪费的时间都不能称之为浪费,我觉得时间软化着过去也挺幸福的,我只要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好了,我不需要很成功,我觉得每天和友邻在一起很温暖。你才几岁啊,你就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四十岁以后再说好不好,现在不是享乐和歇着的时候啊!现在享乐以后你就喝西北风去吧!
  我下定决心要减少自己的社交,尤其是完全不必要的。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要让时间无意义地被软化。所以我减少了自己豆瓣和微博的关注,我还决定以后不再频繁地登录任何一个社交网站了。然后在一周的时间内我不仅每天都按时完成了作业和健身计划,写掉了两篇论文,看掉了一本《美国队长》,两本《钢铁侠》,5集《白熊咖啡厅》,5集《命运石之门》,还抽空组织了一次书友会,参加了一个生日聚会!我这还是拖延症患者吗!时间终于回来了有没有!
  (曾良君)
其他文献
攀岩、双截棍,这些以前在学校眼里的高危险运动项目,如今成为了学校特色课程。前不久,北京某校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程。有网友建议给女生也开设“男子汉课”。  @李英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太“弱”不仅不利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还会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我们给男孩和女孩都应该上一上“男子汉课”。当然,让女孩上“男子汉课”不是把女孩培养成“女汉子”
期刊
这世界简直没天理,走红的人总是来自娱乐圈或时尚圈,谁能想起我们的“幕后英雄”呢?等等,此“幕后”非彼“幕后”也。我说的是除去那些光鲜亮丽的圈子以外的其他职业领域,比如我们从小到大都能在教科书上见到的且曾经立志长大了要成为他们的科学家。学霸头脑外加勤奋精神,其实他们才是真偶像啊!可惜,即使是《生活大爆炸》那样的火爆美剧,也只推出来一个科学家,关于科学家翻身做红人的新年新风气,还没有彻底形成。所以,下
期刊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在一位同学提出后,经过全班同学公选后悬挂的。公选程序的进行,让该班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表示赞成”。学校高三(5)班的周海帆表示:“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标语很个性,符合我们95后的气质,秒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励志金句,那种话从小听到大都听腻了。”
期刊
也许你早都注意到了泰剧的潮流快要袭来,也许你已经看过几部著名的泰剧。且不说泰剧有多少令你记忆深刻的剧情,只说那些五官精致、轮廓分明的年轻女演员,便足够吸引人。  也许是热带气候养育了热情美丽的姑娘,也许是美丽的姑娘让泰国这个被称为“微笑之国”的国度更加令人着迷。有一天,当她们微笑着向你走来,那一定是一场在所难免的“热带风暴”,轻易就能融化你那远在异域的心。因为,暹罗的美貌,不止一点点。  Mai
期刊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聚餐逐渐变成了同学之间联络感情的首选。无论是班级聚、社团聚、老乡聚还是舍友聚,难免借聚餐来增进友谊。但聚餐毕竟只是同学间交往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同学之间日常的交流。近几年,过度的饭桌社交,已明显超出同学间正常交往的范畴,助长了拉帮结派、炫耀攀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社交障碍及经济压力。  成功的中国式社交并非只停留于饭桌  “饭桌社交”
期刊
所谓“自拍”,早在1984年就已出现,来源于英文SELF-TIMER,指照相机的一种自行设置拍摄时间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拍摄者想要拍摄自己时使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年轻人逛街的时候都喜欢拍个大头贴,但只是娱乐而已,而且照片也只是朋友分享。但到了社交网络的时代,一切都变了——随着照相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自拍就逐渐风靡了起来。可以说每一张明眸生辉的自拍照背后都有滤镜的存在,和化妆品相比,自
期刊
大学这间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务,又是产业经营;它既面向社会,又针对个人;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可以说,现在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而这间公司
期刊
我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物种,他们不上网可能会死,不聊天可能会死,不利用网络和人瞎扯也可能会死,当然,如果死之前不去微博、人人上发条“哦,我马上要死掉了”的状态估计死后也会午夜梦回发布一条然后继续长眠,他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超过了常人,说他们宅、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是,网络上打屁抽风玩得风生水起;说他们话痨幽默妙语连珠也不尽然,一开启现实生活模式就语塞得和一个木讷的路人甲没两样。  我最近把自己
期刊
早上出门应该检查什么呢?有调查称都市客的排序依次是:手机、钱包、钥匙;总之是以手机为首,和其他物件的自由组合的形式。  于是,安心出门了吧。  等进了电梯,在那狭小幽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途经几个楼层挤进的人,站定在你设定的警界线内。警报拉响,你开始周身不自在,眼神不知聚焦在哪儿好,虽是邻居,但重点是这种陌生感还是令你焦躁。望着跳动的楼层数字,仿若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恰巧手机铃声响起,感动得把救星拿出
期刊
中国“Y一代”指的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受到良好教育的80~0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拥有“志向远大、眼界宽广、但不能吃苦”的价值观。中国“Y一代”的特点是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广,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每日都会接触网络,在网上进行消费,打网络游戏,用SNS和朋友聊天。中国Y一代通过“微博”从全球收集信息,通过时刻不离身的智能手机来和朋友交换意见,并且其中大部分人都十分热衷于日益精进并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