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技术的改进等,这样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很多,如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的控制、 品牌的维护、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等。在多种方法中,笔者认为,产品质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产品质量的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共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就有10万多件,其中食品事件就达3万件。因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
一、树立顾客至上的全员质量意识
中国的企业缺乏的不是资源配置、人,缺乏的不是管理、智慧、技术,而是质量意识。在企业挖掘核心竞争力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沟通、服务等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质量,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生命。因此要求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永远都离不开客户的支持,企业必须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积极收集客户对于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坚持顾客至上,强化质量意识。
1.企业最高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具有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领导者的认识和管理,因此,企业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企业总经理任主任,企业负责经营、生产、技术的主管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抓,树立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
2.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企业决策者要向员工灌输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利用各种导向性的宣传、教育和专题培训,培育和提高员工的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之中。同时也能让员工领会高质量的产品会创造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一个响当当的牌子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反映着公司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人的生命。全体员工应该像维护个人声誉一样维护企业产品的质量,让员工始终保持顾客至上的质量观,从而将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高个体在实际工作中的质量行为。
二、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企业加强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设计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起始环节。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标准化工作在制造过程得到普及,“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句话已形成共识,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如可信性设计、健壮设计、质量功能配置、动态设计、仿真技术等,保证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研发人员运用质量工具的能力,从而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建立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咨询保障制度,有偿地聘请权威专家或权威设计机构,对企业关心的效益问题、方案的伪劣、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效益。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原材料入库,严把质量关,质量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把关,必须由专门的技术检验部门给出结果,发现不合格的原料应拒收。未经检查验收的原料及不合格的原材料绝对不能投产,因为原材料质量差,严重影响到产成品质量。
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过关,并不能保证产成品质量,还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检验,中间产品逐项检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避免因半成品质量不过关而威胁到成品质量的后顾之忧。
4.重视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售后服务工作,既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延续,又是产品销售过程的重要补充,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售后服务也是产品,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通过对顾客的回访、问卷调查,听取客户对产品改进的建议、建立客户档案, 同时收集、分析售后服务环节发现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 把这些汇总的信息作为实现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起点,实现售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满足并超越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把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延伸到售后服务过程。
三、完善质量检测手段
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测就是对产品进行检查、试验、计量和将产品的质量特征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尽可能迅速地纠正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整改提高。企业的检验工作做得愈好,就愈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加强检测设备和仪器先进合理,各道工序配备检测和计量手段,跟班检测易出现问题的要害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组织有关人员对易出问题的工序进行认真分析,改进和完善,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加强化验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无误,建立留样复查制度,确定责任,以备查考。
四、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1.组织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明确责、权、利,各个部门主动采取行动,完成任务,防止出现业务重叠、互相扯皮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从组织上保证各个部门协调行动、团结一致,使得企业长期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2.措施保证。实行质量否决权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挂起钩来,产品质量对员工的劳动评价及利益分配具有最终决定权,质量好、收益高;质量差、收益低;质量劣、无收益,还要受惩罚,从而使员工形成习惯,养成自我质量意识。
3.完备生产条件。为生产第一线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如光线照明适度、降低噪声强度、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等,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使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为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障。
4.后勤保证。领导在生活上关心员工,员工有工作餐补贴,把员工的生活福利搞上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员工办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好事,利用节假日慰问员工,看望患病员工及家属。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从而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的高低,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清晰认识其重要性。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机遇与危机并存,危机一旦出现,尤其是产品质量方面出现问题,企业应快速查明原因,及时搜集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信息,分析其原因,尽快做出反应,顺利度过企业经营中的危机。
总之,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企业优势,充分挖掘自身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从每一细小环节严格把关,创造一切对产品质量有利的条件,搞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向市场提供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1-R-20115)]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一、树立顾客至上的全员质量意识
中国的企业缺乏的不是资源配置、人,缺乏的不是管理、智慧、技术,而是质量意识。在企业挖掘核心竞争力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沟通、服务等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质量,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生命。因此要求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永远都离不开客户的支持,企业必须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积极收集客户对于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坚持顾客至上,强化质量意识。
1.企业最高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具有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领导者的认识和管理,因此,企业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企业总经理任主任,企业负责经营、生产、技术的主管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抓,树立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
2.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企业决策者要向员工灌输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利用各种导向性的宣传、教育和专题培训,培育和提高员工的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注入每位员工的血脉之中。同时也能让员工领会高质量的产品会创造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一个响当当的牌子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反映着公司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人的生命。全体员工应该像维护个人声誉一样维护企业产品的质量,让员工始终保持顾客至上的质量观,从而将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高个体在实际工作中的质量行为。
二、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企业加强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设计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起始环节。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标准化工作在制造过程得到普及,“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句话已形成共识,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现代设计技术,如可信性设计、健壮设计、质量功能配置、动态设计、仿真技术等,保证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研发人员运用质量工具的能力,从而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建立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设计咨询保障制度,有偿地聘请权威专家或权威设计机构,对企业关心的效益问题、方案的伪劣、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提高效益。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原材料入库,严把质量关,质量验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把关,必须由专门的技术检验部门给出结果,发现不合格的原料应拒收。未经检查验收的原料及不合格的原材料绝对不能投产,因为原材料质量差,严重影响到产成品质量。
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过关,并不能保证产成品质量,还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检验,中间产品逐项检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避免因半成品质量不过关而威胁到成品质量的后顾之忧。
4.重视售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售后服务工作,既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延续,又是产品销售过程的重要补充,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售后服务也是产品,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通过对顾客的回访、问卷调查,听取客户对产品改进的建议、建立客户档案, 同时收集、分析售后服务环节发现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 把这些汇总的信息作为实现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起点,实现售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满足并超越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工作,把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延伸到售后服务过程。
三、完善质量检测手段
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测就是对产品进行检查、试验、计量和将产品的质量特征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尽可能迅速地纠正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整改提高。企业的检验工作做得愈好,就愈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加强检测设备和仪器先进合理,各道工序配备检测和计量手段,跟班检测易出现问题的要害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组织有关人员对易出问题的工序进行认真分析,改进和完善,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另外还需加强化验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无误,建立留样复查制度,确定责任,以备查考。
四、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1.组织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明确责、权、利,各个部门主动采取行动,完成任务,防止出现业务重叠、互相扯皮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从组织上保证各个部门协调行动、团结一致,使得企业长期稳定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2.措施保证。实行质量否决权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挂起钩来,产品质量对员工的劳动评价及利益分配具有最终决定权,质量好、收益高;质量差、收益低;质量劣、无收益,还要受惩罚,从而使员工形成习惯,养成自我质量意识。
3.完备生产条件。为生产第一线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如光线照明适度、降低噪声强度、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等,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使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生产,为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障。
4.后勤保证。领导在生活上关心员工,员工有工作餐补贴,把员工的生活福利搞上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员工办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好事,利用节假日慰问员工,看望患病员工及家属。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从而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的高低,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清晰认识其重要性。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机遇与危机并存,危机一旦出现,尤其是产品质量方面出现问题,企业应快速查明原因,及时搜集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信息,分析其原因,尽快做出反应,顺利度过企业经营中的危机。
总之,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企业优势,充分挖掘自身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达到最佳组合,从每一细小环节严格把关,创造一切对产品质量有利的条件,搞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向市场提供合乎质量标准的产品。[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1-R-20115)]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