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同,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重视识字、学词、说话,轻视问题、思考、方法。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总爱照读课文里的句子,似是而非,实际上答非所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其中的“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很重要的阅读教育。虽然是低年级学生,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不能被淡化、更不能被消除。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长期以往,对课文的理解便是直线思维,简单直接,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相对于记忆、背诵和认读能力,思维能力其实是一种更个性、更优质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解力、比较力与判断力。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表现,在理解课文、感受语言表达、解释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掌握一些语言学习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所需要的长期持续的能力,使低年段的阅读教学发挥出思维奠基的功能。
  《曹冲称象》写曹冲用聪明的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语言逻辑很强,称象的方法巧妙,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称象方法”难,领悟“巧妙”更难。本文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思考习惯,避免回答问题时的生搬硬套,提升思考品质,使低年级的阅读课堂展现出学习的意义。
  一、启发学生多向提问,培养由表及里的理解分析能力
  课堂的提问主动权一般都掌握在老师手中,有时候给学生一个机会问问题,学生茫然无绪,机械地为问而问,并没有触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其实,从提问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态势,学生在思考什么,就会问什么;反之,学生问什么,也就表明在琢磨什么。以提问置换思考,推动学生探索课文,就能更有效地刺激思维的积极和活跃。
  对一个问题的郑重解答,既鼓励了问问题的学生,又锻炼了回答问题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大胆天真,充满好奇,但如果不教学生怎么问,学生就体会不到文本语言的细微巧妙,也不懂得如何去思考有意义的发问。慢慢地,即使给他们机会问,他们也不会问了,思维的探索慢慢停滞,好奇和钻研的心理也逐渐萎缩了。
  提问题的角度有很多,如果学生能在课文重点部分、前后照应的句子,描写有特色的地方等方面发问,思考就切中核心问题了。这时候,至少说明学生开始整体理解课文了,再生出疑问,就是更深层的思维能力提升。《曹冲称象》这一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问:“他是怎么称象的?”这个问题从题目出发,很直观,在课文段落里有直接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其实相当于收集信息,朗读课文,并没有涉及到语言学习的细节,也没有涉及到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老师尽量不要满足这样的问题。
  老师问:“还有什么更有意义的问题吗?”这时候,老师要强调,问题的答案不要在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里直接出现,需要反复思考,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句子提问,不懂的地方问,有意思的地方问,有对照的地方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琢磨句子,重视个体阅读感受,从细节处感知课文的习惯。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这一次的阅读,学生一定是在寻找、在判断、在思考、在比较。整篇课文借助问题的提出,学生进入了理解性分解阅读和深层次整理的阅读过程,思维的含量大大提升。
  有一个学生指着“曹操微笑着点点头”问:“曹操为什么微笑?”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发现,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问题:“曹操为什么前面摇头?”这两个问题真是有意思,对比之下,寻找原因,理解曹冲的聪明和方法的巧妙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问题,无法直接从课文的语句中得到答案。要得出正确答案,必须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明白曹操摇头和微笑的含义,完成一个完整理解课文的过程。这样的问题由表及里,深入课文的重点和核心,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主动分析和理解,是有思维含量的好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或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合作,方式不一。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每天最佳提問奖,一个最佳回答奖,最佳的原因在哪里,要说清楚。比如,《曹冲称象》中曹操“微笑”和“摇头”的提问,就是抓住了课文中细节的对比提问,把课文读得很细,帮助大家理解了曹冲的聪明,这既告诉了学生提问的方法,又提醒学生如何更高质量地提问。
  好问题即好思维,多问与多思总是结合在一起,能对一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提问,在问中思,在问中走进课文,这篇课文就会自然分解消化,把故事的趣味和意义读出来,成为阅读者(学生)自己的课文。
  二、引导学生以听代读,培养敏感细致的感知语言能力
  低年级的课堂,很重视读,一节课下来,学生读课文的次数确实在提高。但是,老师却忽略了另一个学习方式,那就是——听。听别人读课文,获取的信息与自己读课文获取的信息有时候并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自己读句子的时候,更多的是只关注到字的音形的识别上,忽略了字与字之间建立起来的意思。但是,听别人读句子的时候,感官主要聚焦在听到的意思上,感受性的思维就会受到触动,思维就慢慢运转起来。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曹冲称象》的课后习题三,读一读,让学生体会“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这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知如何体会重点词,更不知如何表达两者的不同,学生等待老师说答案,课堂气氛就比较冷清,思考的主动性不强。
  明白了“读”与“听”的体会区别,就可以运用它来解决此类问题。采用两人互助的方式,一人读句子,加点词要重读,这是关键;一人听,把听到的句子意思说出来。通过听别人读句子,反而把句子的意思弄明白,这好像转了一个弯,绕了一个圈,实质上是尊重了学习心理,稍微转换了一下学习途径,化抽象猜测为具体感知,也就化难为易。“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两人合作学习。读这个句子的同学,要把加点字“才”字读重、读长;另一同学听,有了重音的提示,句子的意思立刻就明白了,是指年龄还很小,再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就更能明白曹冲的聪明智慧以及作者对他的赞赏。   读的同学很重要,像这种体会两句之间区别的句子,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两句的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的地方就是要重读的地方。上面两个句子,不同的地方就是第二个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中多了一个“才”字,读句子的同学一定要主动把“才”字读重,读长。
  通过听读,提高学生对两句话的比较感,把看字形的直观阅读,渐渐融化成眼看耳听的理解型阅读,这就是一种思维的跨越。有了这样的思考助力,学生更能感知到句子的意思,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区别,思维的触角伸进了句子的理解,变得灵活敏感。多读多听,从听别人读句子逐步过渡到听自己读句子,加强自己读句子给自己听的实践锻炼,体会内心细致阅读的感受,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也会慢慢打开。
  三、激发学生纠错改错兴趣,培养独立正确的判断思维能力
  低年级课堂有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学生发现老师的课件出现了一个错误,他们的纠错兴趣异常热烈,学习的气氛就变得浓厚起来。学生在纠错中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他們的理解与判断能力。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对于一些学生不太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简单讲讲故事的内容,老师可以采用故意说错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在纠错中走进课文,促进思维发展。
  老师在教《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说出“称象”的过程,介绍“曹冲称象”的第4段,篇幅长,一大段的文字让学生复述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于是先试着老师复述,让学生倾听,老师故意把过程说成这样:先把大象赶上船,给船画一条线,接着又把大象赶上岸,然后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快要沉为止,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
  认真倾听,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学生就会发现,这条线应该是要看船身下沉的位置,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设置的两个陷阱就是兴趣点,被学生发现之后,他们的话闸子打开了,课堂进入了激情纠错中。很明显,在学生的修改补充中,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是否读懂了称象的重要细节。
  老师故意设置错误,学生得意洋洋,判断和修改结合在一起。设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说话表达的兴趣,引领学生关注课文重点、难点和细节,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像这样的错叫“有价值的错”。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以错引对,形成自己的认识,坚持自己的看法,思维的冲突带来了思维的质量。
  老师设错,打破正常的教学环节,在突然的语境和环境中,学生要面对特定问题的选择和判断。这个过程是对传统、惯例的反叛,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惯有的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老师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推送不同的错误题目和错误内容,在关键思维点上吸引学生判断、思考,大胆质疑,肯定自我,收获思维的提升。
  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思维有品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思维的培养训练是有层次有方法的,思维的呈现是要能体现学习效能的。低年级老师若也能精心分析语言规律,细读文本,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寻找到科学方法,一定可以改变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只有字词学习和朗读的单一简单操作,走进语文本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我荣幸成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批中学名教师培养对象的一员。感谢广州市教育局、天河区教育局及学校的支持,同时也感恩广州大学安排的丰盛精神食粮,促使我们学做好老师。  两年来,我们在省内外学习了唐志文教授的《团队建设与沟通》、葛新斌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之影响》、查吉德博士的《全面普及背景下的教育战略》、陶宏教授的《教师礼仪与沟通技巧》、梁钦元专家的《理解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学四、五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涉及了班主任要如何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对班主任的要求。班主任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为了出色完成这些工作,班主任必须要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本文的相关观点,希望对有关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并达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渗透情感教育;小学班主任;方法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除了
【摘要】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小学作文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觉得作文难写。在此基础上,人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生态教学理念”,希望通过该教学理念解决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态理念;具体策略  “生态”一词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研学后教开始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本文对研学后教进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根据研学教案的实际功效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分析,希望能通过对研学后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能在实际上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提出相关的措施和方案,促进研学后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学后
【摘要】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教育教学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学生的预习方式带来了多样的选择。学生通过自拍预习的微视频恰当地运用到数学学习当中,不但当上了学习的主人,还増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视频;课堂教学;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大部分家庭都配备了手机或平板电脑,很多学生读幼儿园开始已经接触电子产品,对于如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共同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会议在5月18日组织为期半天的实地调研,访问相关机构。此外,还组织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共同探讨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性使用。大会由北京市政府承办,由伟东集团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融合了一系列前沿技术,特别是近年来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提出关于未来五年教育发展总方向的设想和规划,其中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重要论述,可见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本文从“我(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教得更好?”四个方面,论述新形态下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生价值;跨学科  “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它的解释有很多,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而每个人所要面对的激烈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本文从小学生受挫能力差的成因及应对方法作探索,希望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受挫能力;成因;途径探索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到千般呵护、万般疼爱,从
【摘要】写作属于综合性思维活动,写作是体现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写作教学较为重要,需要得到重视。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心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对学生思维功能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在写作教学课堂上拘泥于形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写作期间引用阅读材料中的词汇以及语法的方法来提
初中生的德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德育效应是指通过德育的开展,在课堂教育、团队组织活动、课余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引起的一系列效应,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样的德育开展却有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德育产生的不同效应。在德育效应开展过程中,我们追求以更多的正效应来影响学生,通过传递正能量来感化学生,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素养。本文对此作了系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