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演变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66
  摘要:以河南省10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从粮食生产视角入手构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00—2014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并借助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相对最低但提升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且上升缓慢,规模效率较高并趋于稳定,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2)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局自相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随时间的推移相关性愈加显著。(3)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低于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梯度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集中在豫北、豫南、信阳等地并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地区且呈连续分布态势。结合效率测度值及空间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各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粮食增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粮食安全;DEA模型;县域单元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253-07[HS)][HT9.SS]
  收稿日期:2016-11-21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01588、41501134)。
  作者简介:雷龙涛(1990—),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区域综合发展。E-mail:leilt0912@163.com。
  通信作者:陈太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E-mail:chentzh@126.com。
  [ZK)]
  农业生产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效率的大小不但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更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和产业布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而粮食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2-3],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处于危机的阴影之下,因此基于粮食生产视角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围绕农业生产问题展开了研究,国外学者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较早[4-6],成果较多[7-9],如Haag等计算了德克萨斯州Blacklan Prairie地区41个郡的农业生产效率[10];Kawagoe等分析了多国的农业生产效率[11];Ruttan运用初始DEA模型解释了近半个世纪的“南北”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差距未缩小的原因[12]。而国内对于农业生产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3-14]、农业发展路径[15-16]、农产品开发[17-18]、作物栽培育种[19-20]等方面,对于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相关研究多选取单一年份为时间节点[21-23]且以省、市等区域为基本研究单元[24-26],基于粮食生产视角对不同时期县域尺度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及空间关联性的研究则更少。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农业产量指标年均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以1.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粮食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河南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部分地区出现“空心村”“撂荒地”等现象,另外,由于粮食附加值低,在比较效应的推动下许多地区出现发展非粮产物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及粮食产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以河南省108个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粮食生产视角运用相关数理模型方法,对其农业生产效率的演化过程及空间类型进行定量研究,以期揭示其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演化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对促进河南省农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和理论价值,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多用于具有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7],BCC模型是Banker、Charnes和Cooper以CCR模型为基础的一种DEA模型。其原理是假设有k个决策单位(DMU)通过n种投入得到m种产出,min表示取最小值,s.t.表示生产条件,θ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0≤θk≤1),当θ=1时,代表该决策单位有效率,其余则无效率;λ表示加权系数,λ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n项投入和第m项产出的加权系数,Xn,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n项投入量;Ym,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m项产出量,Yn,k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第n项投入。假设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投入和产出公式组合后可得到BCC模型为
  [JZ(][JB({]min(θ,λ)θks.t.∑[DD(]kk=1[DD)]λkxn,k≤θkXn,k(n=1,2,3,…,N)Ym,k≤∑[DD(]kk=1[DD)]λkxn,k(m=1,2,3,…,M)λk≥0(k=1,2,3,…)∑[DD(]kk=1[DD)]λk=1[JB)]。[JZ)][JY](1)
  式中,函数求得的结果即为规模报酬可变模式下的纯技术效率(PTE),只有当纯技术效率测算值为1时,该地区才处于生产函数前沿面上,即农业生产效率处于有效状态,其他表示无效率状态。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PTE×SE)。
  1.2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域自相关,前者用于分析区域总体的空间关联度及差异程度,后者则能揭示要素的异质特性,分别以Morans I[28]和空间局域关联作为二者的统计量,公式为   2.2.2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且上升缓慢
  2000—2014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但达到最优的城市在数量上明显多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2000年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0.868,达到技术效率最优的城市有39个,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而2014年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80,上升了1.39%。同时,2000年农业生产效率达到0.9及以上的城市有58个,占总数的53.70%,农业生产效率在0.8~<0.9之间的城市有16个,而技术效率在0.8以下的城市有34个,占总数的31.48%,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2014年技术效率在0.9及以上的城市有52个,占总数的48.15%,较2000年的58个有所减少,但是,技术效率在0.8~<0.9之间的城市有32个,较2000年增加了16个,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技术效率值低于0.8的城市则较2000年的34个减少到了24个,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2.2.3农业生产规模效率总体偏高并逐渐趋于稳定,但规模报酬递增城市数减少
  2000—2014年河南省农业生产规模效率除2010年受到暴雨灾害影响下降较大外,其他年份总体上呈波动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另外,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均值高于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但最优城市的个数高于综合效率低于技术效率,同时规模报酬递增的城市数减少。200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均值为0.929,达到规模效率最优的城市有21个,到2014年规模效率均值为0.953,增加了 2.58%,但达到规模效率最优的城市数量不变,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2000年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在0.9及以上的城市达到69个,占总数的63.88%,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规模效率值在0.8~<0.9之间的城市有27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规模效率值低于0.8的仅有12个,呈零星分布态势。到2014年规模效率值达到0.9及以上的城市共有85个,占总数的69.70%,几乎分布在河南省的各个地区;而规模效率值低于0.8的仅有6个城市,分别为中牟县、杞县、灵宝市、义马市、唐河县、和邓州市,其原因是一方面这部分城市多处豫西南地区,其地形多为丘陵、山地,田地质量相对较低,不利于大规模粮食作物的生产,另一方面有部分城市已把重点放在特色的农业作物的培育上,如中牟县多产大蒜、灵宝市多种果树,义马市更以花椒、核桃、大樱桃为主要农作物,致使这些地区减弱了对高标粮田的建设,使其规模效率较低。另外,2000年规模报酬递增的城市为20个,仅占总数的18.52%;到2014年规模报酬递增数更是下降为13个,下降了6.48百分点,说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在粮食作物生产上已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率,单从扩大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已很难提升生产效率,应该大力建设高产良田,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生产进行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3个维度的分析,可以发现2000—2014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综合效率值相对较低,但提升幅度最大,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但提升幅度最小。而对于规模效率无论是其效率值还是提升速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3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关联格局
  [HTK]3.1农业生产效率的全局关联格局[HT]
  通过Morans I指数探讨200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格局的自相关特征。根据公式(3),利用Gea DA095软件计算出河南省2000年以来的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全局Morans I值(表4)。结果表明,所有年份的Z得分均大于2.58,通过检验,且P值均小于0.001,置信水平达到99%,说明Morans I指数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河南省各县(市)在研究期内一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相邻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及低的地区出现了集聚的空间分布现象。从时间角度来看,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效率全局Morans I的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数值由0.235上升到0.299,这就充分说明随着2000年以来中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度逐年提高,河南省凭借良好的历史自然禀赋、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倾斜,使得农业生产空间关联性越来越显著;另外,河南省近年来交通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交通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尤其是豫西高速公路大通道5个项目建成通车,使地处豫西山区、条件艰苦的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2农业生产效率的局部关联格局
  为了进一步探测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集聚位置及区域的相关程度,引入冷热点分析,借此揭示Morans I在何种程度上掩饰了局部的不稳定。借助Arc GIS 10.2软件将Getis-Ord G*i的结果进行空间显示,并采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绘制2000—2014年河南省县域生产效率的冷热点分布图(图2)。
  由图2可知,将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总体上看,2000—2014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冷热点变化较为显著,主要呈现以北部的新乡市-焦作市-濮陽市、南部的信阳市及中部的许昌市、平顶山市等所辖县(市)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为外围热度递减;空间分布规律略强,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低于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梯度分布格局,说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活力以南部和北部地区最为显著,是粮食产量的主体地区,而西部地区粮食产量少,生产效率低需要重点加强。另外,自2000年以来,热点区的范围略微增大,主要以核心区域的扩散为主,次热区范围随热点区逐步扩大并有向东部聚集态势,次冷区和冷点区先扩大后减小,主要分布在洛阳市、三门峡市等中西部地区,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普遍有所提升,极化性减弱关联性增强,区域差异正在减少。   3.2.1热点区
  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高值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焦作、新乡、濮阳及南部的信阳等地,2000年以来各个时期集聚现象均明显,形成了农业生产效率的高值“热点区”,但高值热点区15年间在空间上也存在较明显地扩张特征。2000—2010年西部熱点区主要分布在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等地,北部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台前县、范县、南乐县、卫辉县、辉县、武陟县、博爱县等地,2010年后开始向中部的宝丰县、郏县、襄城县、叶县和北部的滑县、内黄县、浚县、淇县等地演化。到2014年已形成濮阳、新乡、焦作等市的所辖县片区和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市所辖片区的高值热点关联区,北部地区日益成为农业效率发展最快的增长极,正形成一个明显的农业生产效率高值空间集聚区。另外,南部以信阳为主的地区一直是河南省农业创新效率最大的“优势版块”并开始向周边扩散,延展至正阳县。该区域所属的城市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较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农业投入持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使得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3.2.2次热区
  次热点关联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随热点区变化且幅度较小。2000年主要分布在热点区周边如正阳县、新蔡县、唐河县、邓州市、延津县、襄城县等27个县,这些地区由于自身资源条件及受热点区的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高,但与热点区域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2000—2010年次热点区在空间上基本保持稳定,并未发生明显变化。2010年之后随着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和新野县逐步退出热点聚集区域,次热点区域也开始向东部地区扩展,关联区数量开始增加。说明次热点关联区邻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信阳地区和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等地具有有利的“被扩散”的地理区位优势,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通过技术、人口、农用机械等要素不断向这一区域城市扩散,致使热点区临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3.2.3次冷区
  次冷区总体呈现先减小后扩大,并由河南省东部地区逐渐演化到西部地区的趋势。2000年次冷区包括兰考县、通许县、太康县、淮阳县、项城县等36个县,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2005年受西部高效率地区的影响,次冷区的范围开始向西扩展,使叶县、鲁山县、宝丰县、汝州市等地由冷点区变为次冷区。2010年河南省西部冷区面积开始扩大,次冷区逐渐收缩,这一时期平顶山市与南阳市的差距拉大,两市交界的县域成了冷点区,河南省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于平均水平。2014年由于河南省东部次热点的面积开始扩大,导致次冷区开始大面积向河南省西部地区转移,包括整个平顶山市和三门峡市、南阳市的大部分县域。河南省西部这部分区域农业原先发展脆弱,加上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和自然禀赋等原因,致使该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3.2.4冷点区
  冷点区呈先减少后扩大再逐渐减少趋势,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西部,以洛阳、三门峡等地最为典型,该地区在研究期内始终处于冷点区内。2000年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三门峡市及洛阳市所辖全部县和南阳市的部分县(市)等。2005年冷点区的范围开始收缩,只有泌阳县、方城县、新密市、登封市、伊川县等10个县(市),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河南省西部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2010年冷点区范围有所扩大,延伸到西平县、遂平县、确山县等地,扩展区域主要是来源于次热区,同时该地区间的差异正在被拉大。2010—2014年冷点区范围开始逐渐缩小,只剩下绳池县、新安县、孟津县等8个县域单元。这一区域虽然在研究期内空间变化较大,但总体上这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发展逐渐打破边缘化,与其相邻的南阳市、焦作市等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虽然冷点区总体缩小,但洛阳市、三门峡市等地的部分县(市)始终处于冷点区,所以应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技术支持和规模投入,促使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减弱这一区域农业生产低效率集聚的趋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运用DEA模型,基于粮食生产角度分别从投入和产出2个方面选取7项具体指标,测度2000—2014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并对DEA模型进行分解,分别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3个维度及规模报酬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剖析,并通过ESDA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总体相对偏低并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但达到效率最优的城市数量最多,规模效率总体偏高且逐年趋于稳点,综合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技术效率,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较高的规模效率,仅仅依靠扩大耕地面积、生产规模、加大劳动力的投入等难以有效提高效率,还须要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加强对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运用现代化机械,更要注重农民整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培养。(2)在全局空间关联上,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随时间的推移相关性愈加显著。在局部自相关上,自2000年以来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市和北部的新乡市、濮阳市等地并有向周围扩散,次热区范围随热点区逐步扩大并有向东部聚集态势,次冷区所占比重较大总体上由东部地区逐渐演化到西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且呈先减少后扩大再逐渐减少趋势。(3)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呈现出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低于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梯度分布格局。“优势板块”主要集中在豫北的焦作市、新乡市、濮阳市及豫南的信阳市等地,并正在向周围地区扩散。说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活力以南部和北部地区及中部地区最为明显,是粮食产量的主体地区,应该得到政策倾斜,保粮食增产促经济增长;而农业生产效率的低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洛阳市、三门峡市等河南省西部地区,由于这部分区域农业原先发展脆弱,加上政策倾向、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和自然禀赋等原因,该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各方面值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通过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2对策建议
  河南省各县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各县自然资源基础及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程度不同,应探寻适合各个区域的发展政策,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于豫北的新乡市、濮阳市、安阳市和豫南的信阳市等地,其所轄县农业基础条件好、生产效率较高、粮食产量较多,政府应对这些县(市)提供更多的政策倾向,使其跳出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发展怪圈;国营粮食购销机构应通过高价回收粮食的方式提高这些粮食主产县的种粮积极性,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同时继续引进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用机械的生产效率,利用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大对粮食生产、粮食作物加工研发机构的人才、资金投入,要努力把这些区域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引领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2)对于河南省东中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但具有发展潜力的粮食主产县来讲,要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变现有农户分散、粗放、无序的经营状态,利用邻近农业高效区的优势,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农民。(3)对于西部交通区位差、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把农田水利作为建设的重点,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溢出效应,同时要因地制宜,依据地方环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河南省政府可以根据各县(市)的实际情况将粮食产量的总目标划分若干指标,即县域粮食的生产指标。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县域间的粮食生产平台,进行粮食生产指标和其他经济发展指标交易,充分发挥出各县(市)的优势进行发展。这样既提高了高效、主产县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农业薄弱县域的特色优势,同时使交易偏向粮食生产方,促使粮食生产基础薄弱县改变现状。
  [HS2*3]参考文献:
  [1][ZK(#]焦源. 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05-110.
  [2]彭佳颖,谢锐,赖明勇. 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J]. 资源科学,2016,38(5):847-857.
  [3]宁爱凤,刘友兆.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J]. 资源科学,2013,35(6):1174-1183.
  [4]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
  [5]McMillan J,Whalley J,Zhu L.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781-807.
  [6]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1):34-51.
  [7]Hoang V N,Rao D S P. Measuring and decomposing sustainable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cumulative exergy balance approach[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9):1765-1776.
  [8]Brauw A D,Rozelle S. 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2):320-335.
  [9]Kung K S. Off-Farm labor markets and the emergence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rural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2):395-414.[ZK)]
  [10][ZK(#]Haag S,Jaska P,Semple J. Assess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nits in the Blackland Prairie,Texas[J]. Applied Economics,1992,24(5):559-565.
  [11]Kawagoe T,Hayami Y,Ruttan V W. The inter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5,19(1/2):113-132.
  [12]Ruttan V W.Productivity growth in world agriculture:sources and constraint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4):161-184.   [13]亢霞,钟昱,张庆. 我国粮食仓容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721-726.
  [14]龙冬平,李同异,苗园园,等.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 地理学报,2014,69(2):213-226.
  [15]徐贻军,任木荣.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 经济地理,2009,29(7):1166-1171.
  [16]赵西华. 农业功能变迁与江苏农业科技发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6):733-737.
  [17]尹宝重,张永升,甄文超. 海河低平原渠灌区麦田深松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7):1311-1320.
  [18]彭永刚,张磊,朱祯. 国内外转基因农作物研发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2013,49(7):611-614.
  [19]姚玉璧,张秀云,王润元,等. 西北温凉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肃岷县为例[J]. 生态学报,2010,30(1):100-108.
  [20]李文红,丁永辉,曹丹,等.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2):11-16.
  [21]谢志祥,任世鑫,李阳,等. 基于DEA模型的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5,27(10):142-145.
  [22]任世鑫,谢志祥,杨洋,等. 基于超效率DEA的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0(2):282-287.
  [23]刘子飞,王昌海. 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以陕西洋县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05-112.
  [24]戚焦耳,郭贯成,陈永生.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J]. 资源科学,2015,37(9):1816-1824.
  [25]郭亚军,张晓红.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735-739.
  [26]梁盛凱,陆宇明,莫良玉,等. 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5):929-935.
  [27]胡彪,侯绍波. 京津冀地区城市工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性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7):1-7.
  [28]Rae A N,Ma H,Huang J,et al.Livestock in china:commodity-specific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composition using new panel dat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88(4):680-695.
  [29][JP2]赵丽平,侯德林,王雅鹏,等. 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3):153-162.
其他文献
摘要:对江苏省盐城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别从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品种结构、播种(养殖)面积、总产与单产、经营方式、机械化程度、“三品一标”与品牌、外向型农业、出口数量与出口企业、畜牧业存栏与出栏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同时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十三五”时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的建议及对策措施,为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江苏省盐城
春 意大利 波提切利  希腊神话中,生活在奥林波斯山的诸神常常现身人间,干预人类的生活,但他们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思想中,大部分神和人一样,有着种种缺陷:宙斯风流倜傥,他的非婚生子女构成了庞大的神族谱系,战神阿瑞斯暴虐无道,他给人类带来了残酷的战争;冶炼神赫菲斯托斯巧手慧心,却相貌丑陋。但希腊人还是赋予了少数神祗最美好的品质,他们是人类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歌颂,美惠女神即是其中之一
/女巫安息日/戈雅  在古希腊文化中,人们颂扬一切美好的事物,美来自比例的和谐,来自战场上勇士的搏斗,也来自赛场上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古希腊人那样迷恋美。传说特洛伊战争起源于帕里斯诱拐了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战争胜利后,墨涅拉俄斯本想处死海伦,但当他再次遇见海伦的时候,还是倾倒于妻子的美貌——“爱神阿芙洛狄忒重新燃起了墨涅拉俄斯对海伦的爱慕之情,他怀着胜利的喜悦将海伦带上了船”。
簪在发髻上的鲜花,盛放的何止是四时芳菲,更是对诗意、对生命的眷念与温存。它们随着时光流转,依次装点着藏在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一千多年前,韦庄曾写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诗句,趁着花开的季节走向杏林,风乍起,杏花便飘落在游人的发髻上。在古代,时令鲜花除了“主动”飘落在发髻上外,还会被人们争相簪在头发或帽檐上,从枝头落入人间,从宫廷走向民间小巷,点缀着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一  在汉代,簪花风气虽
由英国导演丹尼尔·高德曼改编并执导,演员翟天临、吴昊宸领衔主演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于2019年12月24日在北京中间剧场首演。翟天临在剧中饰演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吴昊宸饰演怪物。  《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早在2012年,导演丹尼·博伊尔就将这个故事搬上英国国家剧院。这次中文版的《弗兰肯斯坦》,是由中英两国戏剧人共同创作并推出,是
人性神犬:忠勇的陪伴者    “十二生肖”中,狗被认为是最有“灵气”的一种动物。狗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敏锐的感受器官,顽强的忍耐性,凶猛的咬斗力,敏捷的驰骋力,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以及和人类接近的细腻心理活动。人们通俗地将狗的自然习性归纳为“通人性”,通过大量文学作品和异曲同工的民风民俗来表达对狗本性的赞美,认同狗是自己最忠实的伙伴。忠勇之犬    狗是有“德”的动物,最深入人心的品质莫过于“忠勇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庫中1997—2017年我国绿色生态农业领域的研究论文为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章中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节点进行共现网络、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绘制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热点和时区视图等图谱,通过信息可视化手段分析我国近20年内绿色生态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近20年我国绿色生态农业领域发展迅速,一经提出便成为农业发展方向的热点前沿,
伏羲,又作虑牺、宓羲、包牺、庖牺、炮牺、皇牺、羲皇等,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的创造发明改变了中华先民们的生活,加速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个英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由实践而产生的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创造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成为子孙万代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肇启文明的标志  伏羲是文明时代的肇启者,来自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其标志就是发明了八卦。据《周易·系辞》记载:“古者庖牺氏之
政治史和美术史并不一定是平行的。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明清两代虽有540余年之久,但是其主要潮流几乎全是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临摹风盛,创意式微。  明代的四大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和唐寅,加上王绂这个桥梁人物,同浙派的戴进和南北分宗的董其昌,明代的山水画世界十分清晰。  王绂(1362-1416年)是江苏无锡人,他生平坎坷,但经历多、见识广,画的山水有浩阔的意境和苍茫的笔墨,他的名作有《潇湘秋意
明朝灭亡以后,徽州地区陷入小规模的战乱中。原有的明代墨家大多凋零在明清之交,如大名鼎鼎的方于鲁。只有部分墨家安然度过了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如叶玄卿、程凤池等墨家,他们经营的墨店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年间。但时代更迭,昔日繁荣的老墨店渐渐走向衰落。  清康熙时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人口急剧增长,人们对笔墨纸砚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徽墨的風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或许是由于江南地区经济尚未恢复,康熙朝以来,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