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蒲公英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k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城区四环润得利综合市场每天熙熙攘攘。商户基本来自外地,大多拖儿带女。大人忙碌的时候。操着各地口音的孩子们就在摊位间的过道上、车流中追赶嬉闹。两岁半的男孩郭欢欢穿着开裆裤,也跟着兴奋地跑来跑去,欢欢爸爸一边招呼顾客,一边不时抬头找寻欢欢的身影……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程敏和她的同学参与了导师的一个课题研究工作,需调查北京市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状况。这天,程敏走进四环润得利综合市场做调查。回学校后,那些流着鼻涕、挥舞着黑乎乎的小手、在市场里玩耍的孩子的身影在程敏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也深深触动了程敏的导师张燕教授和其他同学。“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张燕教授的指导下,大家通过反复讨论,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群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做点实事。
  2004年4月7日,四环游戏小组诞生了。没有场地,就征得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同意,借办公室外的院子;没有椅子,就请孩子们自己带小板凳来;没有玩具,就和家长们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从此,郭欢欢和玩伴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原来每天都在市场里玩闹,现在每天早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好手绢和水杯,早早地去游戏小组找老师和同伴。从此,郭欢欢的爸爸妈妈和其他商户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每天都守着摊位卖东西,现在一有空就去游戏小组瞅上一眼,和志愿者们聊聊天,和孩子们一起做做游戏,给孩子们讲讲故事,享受着被孩子们称为“老师”的感觉。
  2005年,张燕教授和志愿者们摸索出了以“生活化、乡土化、社区化”为核心理念的游戏小组活动形式:针对孩子们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根据家长普遍来自农村的实际,开发了大量民间乡土游戏;针对孩子和家长们生活圈子较为封闭的情况,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开展后海亲子游、图书馆亲子阅读等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他们还组建了家长委员会。
  2006年,游戏小组的教育价值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游戏小组被列为“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幸福成长工程——社区流动儿童教育基地”。
  2007年,在部分家长的倡议下,游戏小组创立了家长自助基金,从此,家长们共同担负起了游戏小组的日常活动经费;在志愿者的大力推动下,游戏小组的第一个推广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立。这一年,游戏小组走上了自助、互助之路,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2008年,北京市一些幼儿园的幼儿突发手足口病。志愿者们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摸索出了另一种灵活的活动形式——小分队活动。他们在市场周边的空地上组织阅读、做操、折纸等简单易行的活动,引发了家长和孩子们参与的又一波高潮。
  2009年,游戏小组的第二个推广点在北京市肖家河社区成立;《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面向流动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探索》一书出版,游戏小组的故事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2010年,游戏小组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新家”——市场附近的一处小院。这一年,《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四环游戏小组的探索》一书出版;在张燕教授的倡议下,“首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2011年,游戏小组有了专职的“妈妈老师”和志愿者;以提升家长育儿水平为目的的读书活动成为家长们每周的期盼;年底,北京市教委委托张燕教授负责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学前儿童游戏小组“种子计划”师资培训项目。
  2012年,“种子计划”师资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市有10个面向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得到了培训。游戏小组的志愿者们像一颗颗小小的蒲公英,迎着春风飞扬在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致力于为更多的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开展教育自助和互助的服务。
  转眼间,游戏小组已坚持8年了,其间共有500多名孩子走进这里。可能有不少人会想:全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学前流动儿童,而四环游戏小组只有一个,能加入其中的流动儿童和家长实在有限,意义真的很大吗?可我们坚信,游戏小组的理念可以通过北京市的10个项目推广点加以推广,可以通过参与活动的数百名志愿者和数千名家长加以传播,可以通过上千本宣传册和相关书籍加以宣传,可以通过访问游戏小组的博客加以了解,星星之火定可成燎原之势!只要有一颗关注社会的热心,只要有一种贵在坚持的公益精神和行动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四环梦”,都可以成为一颗蒲公英种子,都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播种,为身边的流动学前儿童或留守学前儿童及其家庭做一点小事,让“爱心、自立、分享、共建”的口号变成一种行动,更变成自己和身边的流动儿童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 母语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01-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英语学习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和重视。比如,很多人上了十几年的英语课,与外国人交流仍然只停留在“你是谁”“你从哪里来”等简单问题上,亦或抛出“你几岁了”“挣多少
诚然,案例中有很多教育契机,如同伴交往教育、挫折教育、规则教育等,但教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一些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平日里较难找到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慢热现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09-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容易遇到学生思维堵塞,教学速度被迫降下来的现象,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慢热现象”。学生面对教学难题,常常会表现出无奈,思维出现暂时的空白,如果教师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然会遭遇教学挫折,教学效率上不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类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我发现在这种没有明确时间规定的等待中幼儿很不快乐,有的甚至会用搞破坏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为此,我对原有区域进行了扩展与调整。比如,我班有几个固定区,即娃娃家、小医院和小舞台等,还有几个可以灵活安排活动内容的区域,它们有时是积塑拼插区、绘画区、剪纸区,有时是阅读区、拼图区、玩具分享区等。在活动前,我会先请幼儿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然后根据人数对区域进行调整:参与人数多的区域可
案例中的教师也许是想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所以一直旁观。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确定了活动目标、创设了活动环境、规定了活动时间等,但没有注意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
我感动于这位教师的困惑,如果不是内心有着一种对专业的执著信念,这位教师就不会产生这种强烈的冲突感。到底怎样做才是适宜的?怎样才是让孩子得到了有价值的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常常这样反复询问自己,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询问和尝试中获得专业成长的。  教师为什么会困惑?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孩子对于坚持自己爱好和遵守现有规则之间的冲突。她一定是充分体验和理解了一个孩子的情感需要,然而让她为难的是,难道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2~3岁孩子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对图书的理解能力较低,因而,给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材料应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孩子。而我们现有的图书大都适合3岁以上孩子阅读,不太适合托班孩子阅读。于是,我们在思考:托班孩子喜欢怎样的阅读材料?我们如何为托班孩子编制适宜的图书,并作了一些尝试。  1.画面要清晰  开始,考虑到托班孩子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只能理解单一事物的特点,我们尝试从托班孩子喜欢的动物
我区地处上海市郊,地域分布较广,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及生育高峰的到来,我区新建园所不断增加,原有的幼儿园办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造成区内幼儿园专业教师严重匮乏,甚至有的幼儿园中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区内优秀教师相对集中在几所幼儿园,区内二级幼儿园师资队伍呈现职初教师比例高、非专业教师比例高的现象,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先天
“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幼儿园都从属于某一集团,幼教集团在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澳大利亚前副总理、一二三澳中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马克·韦尔来到中
江苏吴江市金家坝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园内有一个微型生态园,树木茂盛,鸟语隐约,杲香阵阵。它既是植物和动物的家园,也是孩子们走进自然、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