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城县第二中学教师周喜花14年历尽千辛,用执著的母爱让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五十多个聋儿走进了有声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爱的奇迹,为今年的母亲节增添了一抹亮色。
“a,o,e……1,2,3……
当我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哭了,我终于学会了说话。
妈妈,妈妈,你看到了吗?妈妈,您听到了吗?
我会说话了,您不要哭了,您的孩子也会叫您妈妈了。
我知道,您等这一声等了好久好久,等的好苦,好苦。
妈妈,妈妈,春天到了,您听见孩子的声音了吗?
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2月25日,在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颁奖晚会上,来自伊犁霍城的双胞胎兄弟许健、许康站在新疆艺术剧院的大舞台上,把这首诗献给他们的妈妈周喜花。虽然兄弟俩的朗诵不太清晰流畅,但周妈妈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现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噩梦袭来
1994年深秋,霍城县第二中学教师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然而好景不长,许健一岁多了,到了学说话的年龄,周喜花却发现孩子听力有问题,经医院检查,许健听力损失115分贝,一点听力都没有,这一结果对周喜花夫妇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夫妇俩带着孩子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但诊断结果全都一样。周喜花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连马戏团的小动物都能数123,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叫我一声妈妈,我不相信。”
从此,周喜花四处寻找能让聋哑儿童开口说话的办法。她决定模仿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学说话的方式教儿子。夫妇俩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抄完了一本借来的《海伦·凯勒传》。她像书中说的那样,随身装着水彩笔,看到树,她就指着小树说:“儿子,这是树。”一遍遍大声重复后,又用笔在儿子和自己的胳膊上、手上一遍遍写下这个字。为了让儿子感受到声带和舌位的变化,她拉着儿子的手放进自己嘴里,一个音节、一个字地教。那些日子里,周喜花的胳膊上、手上全都是字,回家洗干净了,出门一会儿又写满了。
儿子喜欢牛,稍有空闲,周喜花就到处带他去看牛、写牛,她们母子的手上、胳膊上写满了“牛”。每天下午放学,她就带着孩子爬上山去看山下小路上归来的牛群,不断地教给他说:“牛牛。”
1996年7月15日,是周喜花永远忘不了的一天。那天,她又带上孩子出去学习了,依旧爬上了常去的那个山坡,等着牛儿的到来。山下,小路边有成片的白桦林,蓝天、白云,多美呀!可她哪有心情欣赏这些美景呢?就在周喜花发呆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激动而陌生的声音:“偶!偶!”只见许健小手指着远处走来的一群牛,嘴里发出“偶!偶!”周喜花呆呆地看着儿子,儿子急得满脸通红,抢过她手中的水彩笔,在手心上写了一个横、横、竖、撇——"牛”字。她不敢相信,儿子急了,把她往前拉了拉,又在一块岩石上写下了一个横、横、竖、撇——“牛”字,“偶!偶!”地叫着。终于周喜花明白了孩子在说:“牛、牛”是在写“牛”。“儿子知道这是牛,儿子会说话了,儿子真的会说话了!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爸爸。”想到这儿,周喜花流着眼泪,一把抱起儿子冲下山坡,跑到家门口,她一脚踹开家门。看着气喘吁吁,头发散乱的周喜花,正在做饭的许志宏吓坏了。他惊恐地问:“怎么了?”周喜花说:“儿子会说话了,会说‘牛’了!”没等许志宏说话,周喜花拽着他,抱着儿子,一路狂奔,回到山坡上。这时,牛却不见了。周喜花夫妇又像疯了一样抱着孩子跑过两个山坡,到处找牛。终于看到一个牛圈。儿子看到牛,又在牛圈的木板上边说边写着“牛、牛”,许志宏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人紧紧抱着儿子,跪在牛跟前,抱头痛哭……
许健的变化让周喜花兴奋不已,回到家后,她将家里所有的物品都贴上标签。每天鼓励许健识字、发音。一年后,3岁的许健不仅认识300多个汉字,还会简单地对话交流。
然而,就在周喜花夫妇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厄运再一次降临到他们的身上。1997年夏天,正在学校上班的周喜花接到婆婆的电话,“许康……许康的耳朵……”当听到“耳朵”两个字时,周喜花立刻感到天旋地转,昏倒在地。
苏醒过来的周喜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流眼泪。在爷爷奶奶家的许康因感冒打针,药物致聋。周喜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同样的灾难要两次降临到自己的家庭?为什么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听不见妈妈的呼唤?她绝望了……连续一个星期,周喜花除了流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个时候,她体味到了什么是绝望。
海伦的启示
有了教育许健的经验,原本会说话的许康带上助听器后,很快开始说话,逐步恢复正常。但周喜花并不满足。她希望儿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自信地面对生活。于是,周喜花经常有意识地带着两个孩子走亲访友,鼓励他们和人聊天。儿子许康自从听力突然消失后,就变得胆小起来,不敢见人。周喜花就把他带到学校,让学生们和许康一起玩,逗着他说话。慢慢许康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他告诉记者:“妈妈带我到处转,让哥哥姐姐和我一块玩,让我觉得非常想说话,让自己知道身边有很多朋友,不是孤单一个人,学会勇敢、大方。”周喜花清醒地知道,学会说话只是两个儿子迈开正常生活的第一步,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两个儿子一定会遇到更多困难,遭遇常人所没有的打击。夫妇俩将两本亲手抄的《海伦·凯勒传》送给了双胞胎儿子,并在封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健健康康,你们看《海伦·凯勒》这本书是爸爸妈妈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给你抄下来的,如果你今后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多翻翻这本书,你们要想到爸爸妈妈抄这本书的用心和对你们的期望,你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勇敢。爸爸妈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现在,许健许康这一对双胞胎兄弟不但学会了说话,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游戏,除了耳朵上多了个助听器,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不同。
2006年2月17日,周喜花夫妇终于凑足20万元给儿子许健做人造电子耳蜗手术。一个月后许健终于可以听见声音了,他手里拿着爸爸买给他的铃铛,摇个不停,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让许健兴奋不已。得知儿子手术成功后,周喜花赶忙打电话给在北京的许健,在电话里,周喜花一遍遍叫着儿子的名字,却听不见儿子的回应。等了很久,电话那头才传来儿子的声音:“妈妈,这是你的声音吗?真好听!”周喜花顿时泪流满面。
14年来,为了给两个儿子做电子人造耳蜗手术,周喜花夫妇卖了房子,先后搬了15次家,至今仍然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生活的艰辛让周喜花看上去比同龄的女人要憔悴,但在丈夫许志宏眼中,周喜花永远是他两个儿子的漂亮妈妈,是这个幸福家庭的守护者。“当我决定放弃的时候,我媳妇先站起来,支撑起这个家里最坚定的信念。这一生,不管过多少年我最感谢的还是我老婆,感谢她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谢她支撑起这个家庭的天空。谢谢你,老婆!老婆,我爱你!”许志宏激动地说。
挥洒爱心
周喜花让双胞胎聋儿开口说话的消息很快传开,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希望她能教自己的孩子开口说话。学校的教学工作加上教育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周喜花已经筋疲力尽。但看到这些孩子母亲无助的眼神,她一咬牙,收下了这些孩子。
2000年,周喜花收下了第一个孩子。早上7点周喜花就起床给孩子上课,9点简单洗漱后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学校上课,晚上下班回家后她接着教聋哑孩子。没有教具她就到服装店里找来裁缝不要的硬纸壳自己动手做成教学卡片;没有训练设备,她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音一个音对口型。不少孩子家在外地,周喜花每天除了教孩子们认字说话,还要照顾孩子的起居,每天都是深夜1点睡觉。
聋儿马天骄,两岁八个月,吃饭要人喂,每天他就围着周老师转。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要周喜花抱。周喜花每晚抱着他,在客厅里面来回晃,一直晃到晚上两点,整整晃了10天,胳膊都肿了。丈夫许志宏心疼地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把孩子接回去。周喜花说:“人家把孩子放在你这,是对你的信任。我们要把孩子看好。”50多个聋儿在周喜花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
在霍城县清水镇一处偏僻的巷子里你会找到周喜花的家,这是她的第15个家。褪了色的砖房里摆放着几样简单的家具,院里一株干枯的苹果树正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孩子们围绕在周喜花的身边,用世界上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心声:“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a,o,e……1,2,3……
当我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哭了,我终于学会了说话。
妈妈,妈妈,你看到了吗?妈妈,您听到了吗?
我会说话了,您不要哭了,您的孩子也会叫您妈妈了。
我知道,您等这一声等了好久好久,等的好苦,好苦。
妈妈,妈妈,春天到了,您听见孩子的声音了吗?
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2月25日,在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颁奖晚会上,来自伊犁霍城的双胞胎兄弟许健、许康站在新疆艺术剧院的大舞台上,把这首诗献给他们的妈妈周喜花。虽然兄弟俩的朗诵不太清晰流畅,但周妈妈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现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噩梦袭来
1994年深秋,霍城县第二中学教师周喜花和丈夫许志宏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然而好景不长,许健一岁多了,到了学说话的年龄,周喜花却发现孩子听力有问题,经医院检查,许健听力损失115分贝,一点听力都没有,这一结果对周喜花夫妇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夫妇俩带着孩子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但诊断结果全都一样。周喜花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连马戏团的小动物都能数123,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叫我一声妈妈,我不相信。”
从此,周喜花四处寻找能让聋哑儿童开口说话的办法。她决定模仿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学说话的方式教儿子。夫妇俩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抄完了一本借来的《海伦·凯勒传》。她像书中说的那样,随身装着水彩笔,看到树,她就指着小树说:“儿子,这是树。”一遍遍大声重复后,又用笔在儿子和自己的胳膊上、手上一遍遍写下这个字。为了让儿子感受到声带和舌位的变化,她拉着儿子的手放进自己嘴里,一个音节、一个字地教。那些日子里,周喜花的胳膊上、手上全都是字,回家洗干净了,出门一会儿又写满了。
儿子喜欢牛,稍有空闲,周喜花就到处带他去看牛、写牛,她们母子的手上、胳膊上写满了“牛”。每天下午放学,她就带着孩子爬上山去看山下小路上归来的牛群,不断地教给他说:“牛牛。”
1996年7月15日,是周喜花永远忘不了的一天。那天,她又带上孩子出去学习了,依旧爬上了常去的那个山坡,等着牛儿的到来。山下,小路边有成片的白桦林,蓝天、白云,多美呀!可她哪有心情欣赏这些美景呢?就在周喜花发呆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激动而陌生的声音:“偶!偶!”只见许健小手指着远处走来的一群牛,嘴里发出“偶!偶!”周喜花呆呆地看着儿子,儿子急得满脸通红,抢过她手中的水彩笔,在手心上写了一个横、横、竖、撇——"牛”字。她不敢相信,儿子急了,把她往前拉了拉,又在一块岩石上写下了一个横、横、竖、撇——“牛”字,“偶!偶!”地叫着。终于周喜花明白了孩子在说:“牛、牛”是在写“牛”。“儿子知道这是牛,儿子会说话了,儿子真的会说话了!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爸爸。”想到这儿,周喜花流着眼泪,一把抱起儿子冲下山坡,跑到家门口,她一脚踹开家门。看着气喘吁吁,头发散乱的周喜花,正在做饭的许志宏吓坏了。他惊恐地问:“怎么了?”周喜花说:“儿子会说话了,会说‘牛’了!”没等许志宏说话,周喜花拽着他,抱着儿子,一路狂奔,回到山坡上。这时,牛却不见了。周喜花夫妇又像疯了一样抱着孩子跑过两个山坡,到处找牛。终于看到一个牛圈。儿子看到牛,又在牛圈的木板上边说边写着“牛、牛”,许志宏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人紧紧抱着儿子,跪在牛跟前,抱头痛哭……
许健的变化让周喜花兴奋不已,回到家后,她将家里所有的物品都贴上标签。每天鼓励许健识字、发音。一年后,3岁的许健不仅认识300多个汉字,还会简单地对话交流。
然而,就在周喜花夫妇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厄运再一次降临到他们的身上。1997年夏天,正在学校上班的周喜花接到婆婆的电话,“许康……许康的耳朵……”当听到“耳朵”两个字时,周喜花立刻感到天旋地转,昏倒在地。
苏醒过来的周喜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流眼泪。在爷爷奶奶家的许康因感冒打针,药物致聋。周喜花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同样的灾难要两次降临到自己的家庭?为什么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听不见妈妈的呼唤?她绝望了……连续一个星期,周喜花除了流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个时候,她体味到了什么是绝望。
海伦的启示
有了教育许健的经验,原本会说话的许康带上助听器后,很快开始说话,逐步恢复正常。但周喜花并不满足。她希望儿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自信地面对生活。于是,周喜花经常有意识地带着两个孩子走亲访友,鼓励他们和人聊天。儿子许康自从听力突然消失后,就变得胆小起来,不敢见人。周喜花就把他带到学校,让学生们和许康一起玩,逗着他说话。慢慢许康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他告诉记者:“妈妈带我到处转,让哥哥姐姐和我一块玩,让我觉得非常想说话,让自己知道身边有很多朋友,不是孤单一个人,学会勇敢、大方。”周喜花清醒地知道,学会说话只是两个儿子迈开正常生活的第一步,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两个儿子一定会遇到更多困难,遭遇常人所没有的打击。夫妇俩将两本亲手抄的《海伦·凯勒传》送给了双胞胎儿子,并在封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健健康康,你们看《海伦·凯勒》这本书是爸爸妈妈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给你抄下来的,如果你今后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多翻翻这本书,你们要想到爸爸妈妈抄这本书的用心和对你们的期望,你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勇敢。爸爸妈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现在,许健许康这一对双胞胎兄弟不但学会了说话,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游戏,除了耳朵上多了个助听器,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不同。
2006年2月17日,周喜花夫妇终于凑足20万元给儿子许健做人造电子耳蜗手术。一个月后许健终于可以听见声音了,他手里拿着爸爸买给他的铃铛,摇个不停,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让许健兴奋不已。得知儿子手术成功后,周喜花赶忙打电话给在北京的许健,在电话里,周喜花一遍遍叫着儿子的名字,却听不见儿子的回应。等了很久,电话那头才传来儿子的声音:“妈妈,这是你的声音吗?真好听!”周喜花顿时泪流满面。
14年来,为了给两个儿子做电子人造耳蜗手术,周喜花夫妇卖了房子,先后搬了15次家,至今仍然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生活的艰辛让周喜花看上去比同龄的女人要憔悴,但在丈夫许志宏眼中,周喜花永远是他两个儿子的漂亮妈妈,是这个幸福家庭的守护者。“当我决定放弃的时候,我媳妇先站起来,支撑起这个家里最坚定的信念。这一生,不管过多少年我最感谢的还是我老婆,感谢她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谢她支撑起这个家庭的天空。谢谢你,老婆!老婆,我爱你!”许志宏激动地说。
挥洒爱心
周喜花让双胞胎聋儿开口说话的消息很快传开,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希望她能教自己的孩子开口说话。学校的教学工作加上教育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周喜花已经筋疲力尽。但看到这些孩子母亲无助的眼神,她一咬牙,收下了这些孩子。
2000年,周喜花收下了第一个孩子。早上7点周喜花就起床给孩子上课,9点简单洗漱后就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到学校上课,晚上下班回家后她接着教聋哑孩子。没有教具她就到服装店里找来裁缝不要的硬纸壳自己动手做成教学卡片;没有训练设备,她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音一个音对口型。不少孩子家在外地,周喜花每天除了教孩子们认字说话,还要照顾孩子的起居,每天都是深夜1点睡觉。
聋儿马天骄,两岁八个月,吃饭要人喂,每天他就围着周老师转。晚上睡觉的时候,必须要周喜花抱。周喜花每晚抱着他,在客厅里面来回晃,一直晃到晚上两点,整整晃了10天,胳膊都肿了。丈夫许志宏心疼地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把孩子接回去。周喜花说:“人家把孩子放在你这,是对你的信任。我们要把孩子看好。”50多个聋儿在周喜花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
在霍城县清水镇一处偏僻的巷子里你会找到周喜花的家,这是她的第15个家。褪了色的砖房里摆放着几样简单的家具,院里一株干枯的苹果树正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孩子们围绕在周喜花的身边,用世界上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心声:“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