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三条道路”是上世纪9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是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时代背景下,试图融合“右翼”和“左翼”,超越“经济自由”和“经济管制”,以新的思维模式探讨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这一思想有一些新的内涵和主张,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即使是“新瓶装旧药”,总归还有点“新意”。
关键词:资本主义; 第三条道路; 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3/097.56; D093/097.7文献标识码:A
从资本主义在全球开始扩张,到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规模巨大、损失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每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总会给经济学界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促使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经济运行规律,修订前人的学说,创建新的、更能够解释现状、预测未来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诞生新的学派。1929年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造就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经济学,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正是藉此理论推行“新政”,以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方才挽狂澜于既倒。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滞胀”性的新危机,于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并逐步席卷了全球。世纪之交,始发于东南亚,波及东亚、俄罗斯和巴西的一场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有关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担忧,其中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尤为引人注目,其主要内容是希望超越“经济自由”与“经济管制”的争论,以新的“思维模式”探讨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社会背景
1997年以后,以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左翼力量相继在英、法、德、意等主要西欧国家执政,欧盟15国绝大多数国家由左翼或中左翼政府掌权。这些左翼或中左翼力量如何获取了选民的支持呢?我们认为“第三条道路”和“新中间派”是关键。
其中“第三条道路”是美国民主党1992年提出来的,表明了他们接受共和党对问题、困难和当前世界现象的一些哲学解释的立场;后来由于吉登斯和布莱尔的作用而风靡欧洲,尤其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作用格外突出。1998年2月他访问美国时,与克林顿总统一起探讨了“第三条道路”问题,并表示要发起一个新的全球性的中左运动,以讨论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怎样解决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共同策略;同年3月,他又在法国国民议会上阐述了“第三條道路”的政治理念;4月他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文章,谈到:鉴于欧洲中左力量在政府中的普遍掌权现象,中左政党已经找到“第三条道路”,应抓住历史机遇使之向全世界扩展。1998年9月21日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关于建立“中左派国际”的一次首脑会议上,布莱尔颂扬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另一个概念“新中间派”或“激进中派”,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争取中间派而提出的概念,意为“要在社会公正和经济进步之间取得新的平衡”,希望依靠“中间阶层”组成竞选联盟;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则大声称颂“中左派国际”为“世界性橄榄树联盟”,克林顿也为“第三条道路”的“世界性扩展”惊叹不已。一时间,“第三条道路”成为欧美政坛的“显学”,颇引人注目,因布莱尔的作用还获得“布莱尔主义”的称谓。
当然在欧洲各国,由于各左翼力量对不同问题有各自的侧重,实际上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第三条道路”。但是面临共同的经济全球化现实,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民主党在“第三条道路”上具有统一的主张与策略。
二、“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第三条道路”的界定
按照《第三条道路》的作者安东尼•吉登斯的看法,“中左”一词并非一个无意义的“标签”,“一个经过革新的社会民主党应当是中间偏左的,但是中间不应当被看成是空洞无物的。”由此而推出“第三条道路”的纲领:即一个“激进的中派”,一个新的“没有敌人的民主国家”,一个活跃的“市民社会”,一种“新的混合经济”,一种新的“家庭民主”,一种超越劳动社会的“公民自由主义”,以及一个“世界主义的民族”。在所谓的“布莱尔主义”那里,“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更新工党、治理英国所提出的一套方针、政策、设想的概括性称谓,既不精确,也不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试图超越传统的左右分野,在新右翼奉行的“撒切尔主义”和老工党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性的治国道路。因为工党是一个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政党,必须适时地反映他们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它不能奉行撒切尔主义,只能强调赋予“社会主义和社会团结等传统价值观念”以现代内涵,并加以保持,例如“社会主义”在布莱尔那里是“社会的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实际上“第三条道路”是社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观点的某种翻版。
(二)“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基本主张
“第三条道路”既然是一种中间道路,它就既不是自由放纵主义,也不是国家干预主义,有学者说它是既超越了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商利益的“老式左翼理论”,又是超越了主张狭隘个人主义和市场万能的“新式右翼放任主义”的理论。从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关于纲领的讨论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新经济”:由于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扩展的趋势,以及90年代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说明国家政策所及的范围远远覆盖不了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当然,第三条道路仍然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执行谨慎的财政政策。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效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方法应该有所改变,即扩大教育与培训投资,加大科研开发和社会资源的投入;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重视商业外交,主张加强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政治协调与合作,共同对付因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新失衡,制定全球规则,控制金融投机,保护环境以及劳工标准等。
2.“新福利”:即改革传统福利制度,重新分配劳动,使福利阶层变成工作阶层。长期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是困绕欧洲各国的首要问题,这种大规模的失业使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国家在收支两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完全市场的自由主义做法和传统“贴钱”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做法不同,“新福利”战略强调由福利促进就业,通过国家投资提高每个人进入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应为每个人提供职业培训、改行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他们在市场中的灵活反应和抵御各种危机的能力。
3.“新执政方式”: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央机构、官僚体制和指令性计划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已不合时宜。新的执政方式在明确肯定国家对重要领域问题的解决仍负有总体责任的前提下,实行新的战略:①国家与社会各种力量对话,承担调节人的角色;②政府将某些重要的政治目标确定为社会力量履行的义务,例如环保问题的解决;③政府鼓励集体自救。具体而言:主张国家与企业间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与人民建立相互负责的关系,发挥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也就是在国家与整个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分工,社会在更大程度上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
4.“新政治”:由于因特网的发展,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们曾经深信不移的“理智的公开讨论的方式”的作用已经大为下降,政治信息与政治理念的传递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宣传”才能达到。因此新的宣传战略必须有新的概念,“社会群体”概念的提出即是一典型例证,即按照人的世界观、日常生活追求和以对政治的理解与价值观作为分类标准;再如“提倡社会正义、机会平等、民主团结和相互尽责”的“社会价值观”,主要目的在于争取工人和新的计算机技术产业的从业者、独立开业者和医生、律师、教授等新生社会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资本主义; 第三条道路; 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D093/097.56; D093/097.7文献标识码:A
从资本主义在全球开始扩张,到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规模巨大、损失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每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总会给经济学界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促使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经济运行规律,修订前人的学说,创建新的、更能够解释现状、预测未来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诞生新的学派。1929年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造就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经济学,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正是藉此理论推行“新政”,以政府的力量干预经济方才挽狂澜于既倒。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滞胀”性的新危机,于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并逐步席卷了全球。世纪之交,始发于东南亚,波及东亚、俄罗斯和巴西的一场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有关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担忧,其中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尤为引人注目,其主要内容是希望超越“经济自由”与“经济管制”的争论,以新的“思维模式”探讨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社会背景
1997年以后,以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左翼力量相继在英、法、德、意等主要西欧国家执政,欧盟15国绝大多数国家由左翼或中左翼政府掌权。这些左翼或中左翼力量如何获取了选民的支持呢?我们认为“第三条道路”和“新中间派”是关键。
其中“第三条道路”是美国民主党1992年提出来的,表明了他们接受共和党对问题、困难和当前世界现象的一些哲学解释的立场;后来由于吉登斯和布莱尔的作用而风靡欧洲,尤其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作用格外突出。1998年2月他访问美国时,与克林顿总统一起探讨了“第三条道路”问题,并表示要发起一个新的全球性的中左运动,以讨论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怎样解决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共同策略;同年3月,他又在法国国民议会上阐述了“第三條道路”的政治理念;4月他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文章,谈到:鉴于欧洲中左力量在政府中的普遍掌权现象,中左政党已经找到“第三条道路”,应抓住历史机遇使之向全世界扩展。1998年9月21日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关于建立“中左派国际”的一次首脑会议上,布莱尔颂扬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另一个概念“新中间派”或“激进中派”,这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争取中间派而提出的概念,意为“要在社会公正和经济进步之间取得新的平衡”,希望依靠“中间阶层”组成竞选联盟;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则大声称颂“中左派国际”为“世界性橄榄树联盟”,克林顿也为“第三条道路”的“世界性扩展”惊叹不已。一时间,“第三条道路”成为欧美政坛的“显学”,颇引人注目,因布莱尔的作用还获得“布莱尔主义”的称谓。
当然在欧洲各国,由于各左翼力量对不同问题有各自的侧重,实际上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第三条道路”。但是面临共同的经济全球化现实,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民主党在“第三条道路”上具有统一的主张与策略。
二、“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第三条道路”的界定
按照《第三条道路》的作者安东尼•吉登斯的看法,“中左”一词并非一个无意义的“标签”,“一个经过革新的社会民主党应当是中间偏左的,但是中间不应当被看成是空洞无物的。”由此而推出“第三条道路”的纲领:即一个“激进的中派”,一个新的“没有敌人的民主国家”,一个活跃的“市民社会”,一种“新的混合经济”,一种新的“家庭民主”,一种超越劳动社会的“公民自由主义”,以及一个“世界主义的民族”。在所谓的“布莱尔主义”那里,“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更新工党、治理英国所提出的一套方针、政策、设想的概括性称谓,既不精确,也不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试图超越传统的左右分野,在新右翼奉行的“撒切尔主义”和老工党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性的治国道路。因为工党是一个中下层劳动人民的政党,必须适时地反映他们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它不能奉行撒切尔主义,只能强调赋予“社会主义和社会团结等传统价值观念”以现代内涵,并加以保持,例如“社会主义”在布莱尔那里是“社会的主义”,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实际上“第三条道路”是社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观点的某种翻版。
(二)“第三条道路”发展观的基本主张
“第三条道路”既然是一种中间道路,它就既不是自由放纵主义,也不是国家干预主义,有学者说它是既超越了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商利益的“老式左翼理论”,又是超越了主张狭隘个人主义和市场万能的“新式右翼放任主义”的理论。从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关于纲领的讨论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新经济”:由于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扩展的趋势,以及90年代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说明国家政策所及的范围远远覆盖不了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当然,第三条道路仍然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执行谨慎的财政政策。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效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方法应该有所改变,即扩大教育与培训投资,加大科研开发和社会资源的投入;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重视商业外交,主张加强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政治协调与合作,共同对付因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新失衡,制定全球规则,控制金融投机,保护环境以及劳工标准等。
2.“新福利”:即改革传统福利制度,重新分配劳动,使福利阶层变成工作阶层。长期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是困绕欧洲各国的首要问题,这种大规模的失业使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国家在收支两方面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完全市场的自由主义做法和传统“贴钱”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做法不同,“新福利”战略强调由福利促进就业,通过国家投资提高每个人进入市场的能力,也就是说,应为每个人提供职业培训、改行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他们在市场中的灵活反应和抵御各种危机的能力。
3.“新执政方式”: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中央机构、官僚体制和指令性计划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已不合时宜。新的执政方式在明确肯定国家对重要领域问题的解决仍负有总体责任的前提下,实行新的战略:①国家与社会各种力量对话,承担调节人的角色;②政府将某些重要的政治目标确定为社会力量履行的义务,例如环保问题的解决;③政府鼓励集体自救。具体而言:主张国家与企业间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与人民建立相互负责的关系,发挥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也就是在国家与整个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分工,社会在更大程度上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
4.“新政治”:由于因特网的发展,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们曾经深信不移的“理智的公开讨论的方式”的作用已经大为下降,政治信息与政治理念的传递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宣传”才能达到。因此新的宣传战略必须有新的概念,“社会群体”概念的提出即是一典型例证,即按照人的世界观、日常生活追求和以对政治的理解与价值观作为分类标准;再如“提倡社会正义、机会平等、民主团结和相互尽责”的“社会价值观”,主要目的在于争取工人和新的计算机技术产业的从业者、独立开业者和医生、律师、教授等新生社会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