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你用错了3D打印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o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从前年开始广受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下一波科技革命的希望,但最近遭遇的批评也不少。

  当前,3D打印技术红极一时。然而,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却于不久前呛声,公开批评3D打印根本是个噱头。他声称,富士康投入3D打印多年,结果完全不可行,并否认日前英国《经济学人》称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郭台铭说:“如果真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那我‘郭’字倒过来写。”
  在郭台铭的猛烈炮火中,畅销书《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的作者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与梅尔芭·库曼(Melba Kurman)于日前访问北京,并且接受了《创业家》专访。两人表示,过去几次改变世界的新科技出现时,一开始都是遭到一窝蜂追捧,直到大家发现困难重重、需要突破的地方仍然很多时,就会突然冷静,甚至冷漠下来,最后到了技术发展成熟阶段,才广为世人接受。“3D打印也正在经历这样的标准过程。”库曼说。
  以下是《创业家》对两人的访谈。

富士康用错了地方


  《创业家》: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日前批评3D打印不可行,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
  答:把3D打印用于大量生产本来就很不合适,大量生产是机器人的工作,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富士康应该去研究机器人生产,而不是3D打印。
  3D打印最适合的是订制化、小批量的精细产品,例如牙套、助听器这类个人特性很强的东西。3D打印机的软件可以支持在同类型产品上做到精细修改,同样一个牙套产品,只要放进齿模,同一台机器打印出的每一个牙套都不一样,甚至可以同时间打印出全部不同的多个牙套。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在3D打印的成品上看到很复杂的雕花和角度弯曲效果,它更适合做“每个产品都不一样”的制造工作。
  富士康的产品恰好相反,是数以亿计的量产化商品。它们形状简单,甚至需要越一致越好,其实真的不适合3D打印。如果消费者、采购商愿意花高价,订购个人特性很强的商品,那才是适合3D打印生产的商品。除了上述的医疗器械外,珠宝、家居设计,甚至航空器,都是比较适合尝试3D打印的产业。
  《创业家》:郭台铭的另一个主要批评是,3D打印只能生产零件,但最后还是要靠人才能完成组装。
  答:3D打印产业还在发展中,发展越完备,一次打印出来的东西就会越接近成品,也就是尽量减少组装。现在,一次打印所能完成的零件已经相当复杂,一个固定零件带有可移动、可扭转的多个小零件,也有可能通过一次打印完成。
  《创业家》:还要多少年,3D打印才能到达一个产业高峰?
  答:很难计算吧,当大家都有了电脑,你很难说电脑时代就要结束,因为互联网时代马上又兴起,又有Facebook这样的巨头出现,计算机的发展几乎看不到尽头。3D打印也是一个平台式的变革,这两年可能是打印机的普及,接下来或许是3D打印机的电源革命、软件革命、家用打印机革命,很难现在就说什么时候会到达高峰。
  我们在一年半前准备写书时,出版商一直要求我们写“How to guide”,大家非常关心实用操作,都想要工具书,但我们希望能写得更宏观,写3D打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们开始写作后,产业改变之大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新公司出来、新软件出来,连美国太空总署NASA都说要用3D打印技术在月球上打印一个太空基地。今年4月成书之后,我们在书里预测的3D打印手枪也成真了,现在真的很难预料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3D Systems与Stratsys股价走势图

  目前,美国有两家代表性的3D打印公司。一家是三维立体打印机生产商3D系统公司(3D Systems),能够用塑料、树脂和金属等材料直接打印各类产品。另一家为Stratsys公司,是基于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直接数字制造系统与工程材料快速原型系统生产制造商。这两家公司在最近一年中持续遭到资金热捧。
  《创业家》:做空机构香橼认为,3D打印相关公司的股价太高了,产业出现泡沫。你们对此怎么看?
  答:技术前进是很确定的,至于这些公司是否在金融市场被高估,那是资本市场的问题。科技数据商顾能(Gartner)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每一种新科技的发展都会经过一个狂热时期,一开始大家一窝蜂地涌进,结果发现困难很多,然后失望、冷静下来;等到技术真正稳定、成熟了,每个人才会接受。3D打印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你需要一台食物打印机


  《创业家》:3D打印产业链里,哪些子产业具有营收潜力?
  答:3D打印目前分成五大子产业,最知名的是卖机器的设备制造商,例如3D Systems、ExOne、Stratasys等公司,然后是提供打印材料的材料商、软件与设计工具的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也就是设计师),以及云设备商。云设备公司拥有机器而提供服务方案,设计师自己不一定要买机器,只要做好设计方案,让云设备商去实现生产制造。
  很多公司是跨产业的,例如3D Systems拥有机器、材料,它们的企图心是做一个跨产业的巨头,也想发展设计软件、云服务等。而知名的云服务商Shapeways拥有几乎所有的内容方案与云服务设备。
  就过去经验而言,大部分公司的营收会来自材料销售,因为卖机器是一次性收费,而材料是重复性收费,而且这些材料的研发成本相当昂贵,以塑胶材料为例,3D打印公司花费的研发时间是传统塑料制造公司的50倍。机器商会有向材料供应商跨越的趋势,例如限定自己的机器只能使用它们生产的材料。这跟惠普虽然卖打印机,但主要营收来自墨水是很相似的。   但是产业仍在快速发展中,现在卖机器、卖材料虽然带来的营收最高,未来仍然可能被打破。例如,已经有越来越多厂商能制造3D打印机了,在专利权到期后,FDM(熔融成型)类型的打印机已经广为市场制造,powder printer(粉末成型打印机)的专利权很快也即将到期,以后也一定会在市场上流行,这都会影响机器的价格。
  一旦机器的专利权解禁,特定材料的优势也可能逐渐减弱,因为你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多种机器,消费者就不会再绑死在一台机器上,而只能买那一类的材料。此外,材料的研发日新月异,现在包括树脂、钛合金、尼龙、铜、不锈钢、陶土等都是常用的材料了。如此一来,消费者在机器和材料的选择上都更为自由,所以这个变化还是挺难预料的。
  《创业家》:依照你的说法,未来消费型的机器会比工业级机器前景更好吗?
  答:正确的说法是,订制化的机器会更好。虽然未来每个人都会用到3D打印技术,但未必像计算机一样,所有人都会在家准备一台3D打印机。
  比较可能的场景是,只有少数从事精细制造的人会有3D打印机,譬如你订了一个牙套,那是3D打印机做的,而你根本不知道;车子零件坏了,到场维修人员其实是通过云服务商,当场用3D打印机制作一个新的零件出来,到你车修好把车开走为止,过程中你不一定需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但你的生活中充满了3D打印商品。
  《创业家》:哪一种3D打印设备最有机会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设备?
  答:食物打印机。现在已经有人在提巧克力打印机的概念,这作为礼物非常好,你可以送一个巧克力打印机给朋友,他们可以尝试各种不同配方的食谱。美国有非常严重的糖尿病问题,所以会非常需要健康食物的打印机。中国的面食很好吃,有没有可能做出汤面机、泡面机?如果在开车回家的路上饥肠辘辘,你发一个e-mail回家就已经打印好晚餐,那真是很美妙。
  《创业家》:会有产业因为3D打印而消失吗?
  答:目前可见的,助听器制造商恐怕会感到很大威胁,小型制造商尤其是用CMC(塑胶射出模)的加工生产商也会有危险。
  不过,不需要把3D打印当作敌人,传统制造商也应该正视产业升级问题,善用3D打印机是可以帮助升级的。例如在设计汽车时,营销团队跟工程师团队会讨论消费者是哪些人、车型应该如何设计等,但是用现行的手工方式去打造一个原型非常昂贵,而且修改起来还是受到手工的限制,不能随意自如。现在已经有3D打印机可以打出来整个仪表版,这样非常方便修改,对设计流程非常有利。

人类应该做人类的工作


  《创业家》:现在连人体器官都可以打印了,3D打印会否因此面临法律问题?
  答:即使是在美国,医疗方面的法律问题都还太新,相关政策部门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现在讨论最多的是知识产权问题,比如你在汽车上,用左边的车门把手做原图,等一会儿打印一个一样的,直接放上右边的车门,就不买车门把了,这样汽车厂商可能会很不高兴。但问题是,现在汽车的车门把手并没有知识产权,那未来要不要给它一个知识产权?它里面到底有没有创新含量?这会牵涉到很庞大的法律架构问题。
  再说深点,如果今天你用了不适当的材料去做车门,最后车门碎掉了,在路上碰到别的车造成了车祸,这是谁的责任?材料商、机器商有没有责任?他们在卖给你材料时,是不是负有监督、教育义务,需不需要在机器上做一些禁止违禁材料的设计?这些现在都没有法律架构来讨论。又例如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卖给大众的,如果你可以打印一个很强大的膝盖,然后用这膝盖拿到了奥运短跑冠军,这又该怎么办?
  我们终究要形成一些标准,例如打印尼龙、打印塑胶的标准,但这显然需要时间。
  《创业家》:有很多人担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庞大劳动人口的国家里,3D打印会造成大量失业。
  答:就像博客起来了,传统新闻业很多人失业,但是又催生了很多博客写手,这是一种产业的转换过程。有些人会失业,但更多人会找到工作,或者只是转换一种工作场所。你可以想象,有些人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到家自己做起iPhone机壳设计了,他可能会有两份工作。
  我们先前参观了一个宝马车的工厂,完全自动化,工厂全部是机械人在组装,动作比人工组装快速、精确得多,而且工厂非常干净,没有管理问题。让人类去做机械的工作是非常乏味、可怕的,人类应该做人类的工作。而3D打印某种程度上是帮助人实现自己的创造力,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学习3D打印制作,人力素质会因此提升。
  《创业家》:你如何评价中国的3D打印产业?
  答:过去一二十年是美国主导的世界,但是就在过去几年间,欧洲国家在金属打印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现在中国正在很快赶上。不论是制造机器还是大学里的学术研究,都跟得很紧,有些机器的专利权一到期,中国厂商很快就能生产机器,并且能顺畅应用在制造过程中。
  这次我们来到中国看了一些公司,包括北京太尔时代、做尼龙打印的湖南华曙、做金属打印的西安铂力特等,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此外,中国一般民众对3D打印的了解程度也比美国还深,很多人都知道3D打印是什么,我们非常看好中国3D打印产业的未来。




中国3D打印公司有哪些
其他文献
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柴可成功让大姨吗积累了1000万用户。  柴可的生日很顺:1986年6月6日6点。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公立大学毕业后,柴可回国创业,但过程并不顺利。他做的记录身体状况的网站“友乐活”,以及后来的一个企业舆情监测网站都无疾而终。  做B端遭遇挫折后,柴可开始考虑从C端入手——做量化健康和可视化健康。而大姨吗诞生的直接诱因,则是始于他的女朋友。他发现女友在每次月经期前都会头痛,而医生
期刊
4月9日,史玉柱宣布辞去巨人网络CEO职位并退休。蔡文胜转发史玉柱退休微博时说:“相信有天你会说:I will be back!”  蔡文胜此说有根据,企业界大佬退休后回归的例子真不少。近的有李宁(2012年回归),中国动向陈义红(2011年回归),更早一些还有联想柳传志(2009年回归)。这些企业家们退而又回的原因,无非是“救场”。为什么救场?接班人不行,市场变化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因。如何安逸地退
期刊
在线教育怎样“触及”成人  思酷是一款针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管理培训的在线教育系统。思酷的产品负责人李智认为,打造一款成功的成人在线教育产品,应该从成人在线学习的特殊习惯入手,对成人在线学习模式进行解构。  首先,成人在线学习时会有很强的动机,一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成人在线教育课程不必设计得冗长,课程需要教会他们How(怎么做),而不是Why(为什么做)。课程安排应该是快节奏、直切要点,并且可
期刊
去年,小米和OPPO的营收都超过100亿元,雷军是国内软硬结合潮流的引领者。周鸿祎说未来硬件都将免费,厂商通过增值服务赚钱。  这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时代。不妨看看创业精英们最近在忙什么吧。  小米创始人雷军,魅族创始人黄章,《创业家》本期封面人物、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智能手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盛大的盒子算不上成功,带着这段经验教训的王欣自己创业,拿出了快播大屏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更是动作不
期刊
段永平于1995年创立了步步高。  陈明永是四川达县人,农村子弟。照陈自己的说法,他在15岁时就背负过一生的重量。当时陈初中毕业,要么入读中师(中等师范学校),要么念高中,而读高中未必能考上大学。中师则意味着未来可见的小康生活(陈家并不富裕)。中学生陈明永感慨着“人生有得就有失”,跑去读了高中,他要看外边更精彩的世界。陈声称,日后OPPO多次转型时,他面临的压力都没超过那一刻,“所以后来要做决定的
期刊
段永平的影响:本分  阿段(段永平)给我留下的东西就是做企业的道。我们想找一个词(描述道),找来找去就找到本分,后来我们形成了很细密的一套理解。当然本分有很多很多种解释。以前我们读书,课桌划条线,线有点宽度。如果你的胳膊始终占在别人边缘,你秉承的是我不吃亏。如果我不占便宜,如果每个人都退到靠近自己的边缘,中间很细很细的线是不是就让出来了?让出来,合作变得多么容易,信任的基础有了,越跟你合作的人越觉
期刊
华夏基石合伙人 施炜  最近,一本总结、分析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  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
期刊
在我开设的精益创业课程“Lean LaunchPad”学员中,Roominate是我最喜欢的创业团队之一。这个团队的两位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爱丽丝(Alice)和贝蒂娜(Bettina)。爱丽丝和贝蒂娜希望女孩子们像她们当初在课堂上搭建玩具一样,激发出对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她们为此创立Roominate公司,开设了电子商务业务,很快还将推出零售业务。她们的产品“娃娃屋(dollho
期刊
编者按:汪建国,五星电器(全国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创始人、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从最初的创业者,到所创办企业与外资企业合并成为职业经理人,再到创办投资基金、二次创业,每一步走得都稳健而扎实,每一次角色的转变也带给他很多思考和感悟。在5月24日黑马营举办的百度沙龙上,汪建国先生坦诚分享了他多年来的成长和收获。他向互联网学习创新的态度,值得每个创业者借鉴。创业也需要创新  当今的创业环境已经不同于以往。
期刊
从本期开始,本刊与百华协会携手讲述医疗健康创新创业那些事儿。  百华协会(The BayHelix Group) 是一个全球生命科技和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华人精英组织,其会员多为企业高管和行业领军人物。本刊曾对其做过报道。“百华焦点”专栏文章将由其资深会员执笔,分享他们创业和投资的经验和观点。作为开栏之作,我们特邀百华协会联合创始人和前任主席王健博士撰文。如果您对本专栏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联系专栏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