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矫治和发展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继1999年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于2002年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强调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年来,各地中小学认真贯彻“意见”和“纲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的工作,并且越来越致力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不良行为的矫治,以此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求真务实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下保障校园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矫治和发展.1.
  “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策略探究
  □黄利
  
  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成长尤其是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偏差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多年来,本人从心理辅导入手,运用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繼续探究。
  “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有多种,这些监护方式体现出“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家庭功能缺失或弱化,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具体来说,“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隔代监护。所谓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因为隔代监护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采用的管教方式不是溺爱就是放纵,只重视孙子孙女的物质生活满足,忽略了精神上及道德上的引导与管教。同时,由于监护人以年老体弱者、文盲半文盲居多,这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他们对孩子学习或成长根本不管或是管不了,使“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热情逐渐变淡,导致厌学、逃学,甚至是辍学的情况发生。
  第二,单亲照顾。即由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而另一方外出打工。单亲照顾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由父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一般表现出冲动、好动、暴躁的性格,缺少冷静、热心、细腻。还有就是,缺少母爱的留守儿童更容易染上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抽烟、喝酒,赌博等。而由母亲照顾的“留守儿童”则会是冷漠、孤僻、内向自卑、优柔寡断,缺少一种阳刚之气。这样的儿童会因为心理长期的压抑和冲突而导致行为上出现偏差或造成性格扭曲。
  第三,同辈监护。即父母均外出打工,又脱离了长辈,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情况。这种“以大带小”,相比以上两种方式,更容易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对自控力好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历练,会使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强,他们在学习、邻里关系处理等方面也会比其他孩子来得出色,容易得到教师、同学、邻居的认可和喜欢。但自控力较差的孩子则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性格、行为上的偏差,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室、早恋,甚至是赌博、偷窃、打架等现象。
  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站,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正常社会化起到第一作用。儿童如果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未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无疑会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会出现较强的攻击性。同时,缺乏判断力的他们也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及越轨行为的影响,长期下去很有可能形成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也正处于情感和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隔导致他们在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也就自然地一直困扰着他们,使其变得自卑、冷漠、孤僻、放任。进而学习滞后,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道德意识淡漠。
  另外,“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教育缺乏精神关怀和心理辅导有关。学校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第二个重要场所,也是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首要场所。学校不仅要承担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传授,而且也要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健康成长担负重要责任。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要对学生的生活、心理多加关注。
  一、 农村中小学要引进或培养心理辅导教师
  目前情况下,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推行寄宿制学校,并在这些学校中引进驻校心理辅导教师,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担负起学校——社区——家庭与“留守儿童”之间的环境和资源协调者的角色。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有着孤独感偏高、性格内向、胆小自卑、社会能力发展不足等心理问题,而心理辅导教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的角色,创建一个有效的协作平台,为学校、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同时,心理辅导教师作为传递者、资源动员者、倡导者、教育者的角色,能够较好地应对农村留守学生成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的配备,除了应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外,还可以为学校的其他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服务。心理辅导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为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度,让教师能够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唤起他们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他们明白留守学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关爱他们。
  心理辅导教师的介入,可以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打通更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可以针对留守学生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和解决。
  客观地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在目前阶段还处于探索时期,需要持续跟进和有效落实。如果引进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条件尚不成熟,学校可以想办法在现有的教职工队伍里发掘和培养类似的人才,对其进行专门培训,并在工作条件、薪酬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学校所有“留守儿童”找到合格的、共享的“父亲”或“母亲”。
  二、心理辅导应关注家庭环境与功能的改善
  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运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结构家庭疗法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介入,联系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的功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留守儿童”可以达到自主、自立、自强,从而发挥“留守儿童”各自的潜能。心理辅导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源,为“留守儿童”与他们在外的父母创立联系平台,如亲情热线、爱心信箱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化解“留守儿童”的不正常心理,帮助“留守儿童”恢复和改善家庭环境与功能,重构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其适应社会的正常生活。
  此外,心理辅导教师还应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入手,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主动地与学校和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沟通,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教育,让他们能够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近乎完整的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
  心理辅导教师作为一名倡导者,在“留守儿童”问题中,还可以倡议推行“代管家长制”,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教师暂时代为他们的家长,从学习到生活上全程对“留守儿童”负责,在生活中多一些关爱,学习上多一些耐心与辅导,情感上多一些交流。这样,可以使家庭功能缺失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补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
  1.个案辅导方式
  所谓个案辅导就是运用心理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及行为问题,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心理—社会治疗法是个案工作的模式之一,它强调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的独特理念。“人在情境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身处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应当始终关注人的处境,把个人的问题和需要与家庭、社会等相关环境联系起来。在“留守儿童”问题中运用“人在情境中”模式,从“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出发,通过该模式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技巧,了解”留守儿童”的过去和现在,更好地解决问题。虽说“留守儿童”是由家庭功能的缺失引起的,但仅靠单个家庭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还需要其他外在力量帮助。“人在情境中”可以协调各种关系,改善和修复家庭功能与环境,使“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个案辅导可以为单个“留守儿童”解决特殊问题,如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这样的个案介入也可以称为事后介入,因为它是对那些身心已经出现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介入治疗和辅导的一种方法。
  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要认识到每个“留守儿童”都是一个能动、独立的个体,所以要真诚接纳、尊重每个“留守兒童”,在深入了解和持续同感的基础上,个别化地实施介入。心理辅导教师要以“平等尊重”贯穿辅导工作的始终,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间的信任关系。“留守儿童”一般是过于内向、自卑,或是过于外向、放纵,教师在介入时应以稳定的情绪和较强的亲和力主动与他们接触、沟通,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亲近感,这有利于辅导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小组辅导方式
  小组辅导也叫团体辅导,是一种专业的工作方法,它借助团体工作者的协助,引导成员在团体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要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旨在达成个人、团体、社会发展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将小组既当作过程又当作手段,通过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提高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例如可以把学校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通过图片展览、短片放映等方式向他们传授安全知识,从而使得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减少、杜绝一些安全事故。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游戏去提醒“留守儿童”在公路上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及不要私自到河里游泳,以防意外发生。小组辅导可以为“留守儿童”带来一种归属感、安全感。
  把“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在心理辅导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一些常规的交流沟通小组、生活技能小组、学习成长小组活动。“留守儿童”通过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与分享,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另外,小组活动可以使“留守儿童”认清面临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小组辅导工作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中心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矫治和发展.2.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之周记批语
  □李建春康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和形式来实施,如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建立家长学校和社会网络、开展心理咨询等。其中,周记批语也不失为班主任探秘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一直要求学生写周记,周记交上来后,篇篇阅读,并有针对性地写批语。我常运用一些鼓励、疏导或点拨式的批语,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使他们得到健康的疏导和教育。
  一、鼓励式批语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指其认知、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其共性与个性相依、相融、相生。鼓励式批语就是针对学生在周记中流露出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尽量在问题中找出积极的因素,以此为发端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类批语特别适合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我当班主任时,班上有名擅长打篮球的学生。但由于他小学成绩基础较差,加上经常参加训练和比赛,耽误了功课,导致学习成绩常在班上后列。他在一周记中写道:
  今天上数学课,老师叫我到黑板上做题,可我又没做出来。一些同学又在说我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真是无地自容,我怎么这么笨呢?我恨自己空长这么高大,我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我在阅览后,及时写下了这样的批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长处和不足,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体育好,‘三好’已占了‘一好’,只要你在不足的方面多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发展更全面的好学生。
  下周,他在周记中写道: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从来不敢想自己还能和‘三好’沾上边,老师你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一定要发奋努力,弥补不足,力争成为一个真正的“三好”学生。
  我又在其周记上鼓励他:
  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拿出行动来,老师及全班同学都在关注你!
  后来,他积极多了,除了体育继续保持了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学科文化成绩也逐步好了起来。
  二、疏导式批语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活动内化说”揭示,人的心理是内化及外部的实践操作转化为内部的观念操作的结果。疏导式批语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理性诱导,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分析、鉴别,启发他们主动认识自己、调适自己,从而达到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
  这类批语运用较广。例如,为消除学生孤僻心理,就可以运用疏导式批语。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父母离异,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忙于做生意,很少关心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导致她的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往。但内心却常在周记中流露出感觉不被人理睬和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关注和认可,渴望有朋友,渴望向人倾诉等心态。我在她的周记批语中写道:
  老师和同学都很关注你,只是你没感觉到,你只要抛弃抑郁,用开朗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认识、接纳每一个同学,多主动与他人沟通,你一定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后来,她逐步打破了心理闭锁,利用自己数学、英语较好的优势,主动帮助、关心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慢慢地,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人缘也在班上逐渐好了起来。
  对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少想不高兴的事,多发现生活中的温暖和关爱。我班有一位学生的家教很严,但这位学生贪玩、性格外向、喜欢交朋友。双休日基本上都在外面玩,很少做功课,把父亲的规定忘得一干二净。他父亲对他的行为非常恼火,经常责骂他。对此,这位学生极为反感,从而从无意识行为变为有意识的反抗。一天,他在周记中写道:
  上周末我又上了两个晚上的网,好过瘾……让他找去吧,气死他,反正这两个字(父亲——作者注)我是不会再喊了……
  我在他周记中写道:
  对于他人特别是亲人的教育和帮助,首先,应用心去感知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其次,要理性地思考、分析别人的规劝甚至责骂是对是错。做人要识好歹,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帮助。还有“冲动是魔鬼”,不要……
  几个星期以后,他在周记中描述了有一次他在家生病时他的父亲怎样照顾他:
  爸爸很忙,但他还是抽时间陪我去看医生、专门给我煲汤、帮我盛饭……
  可见“恨之入骨”的情绪已被爱和感动所取代。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看完这篇周记后我很兴奋,马上奋笔疾书:
  你能从过去的厌恨到现在对亲情的感悟和感恩,体会人与人之间的至善至美的真情,非常棒!是的,我们要学会感恩,父爱、母爱、师爱都是真挚而伟大的,我们要用“心”去感受。
  在以后的周记中,这位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文字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表现,他待人处事也平和多了。
  三、点拨式批语
  点拨式批语就是针对学生周记中出现的错误或偏激观点,用亲切、善意的书面交流形式进行开导和矫正。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以为是也多了。特别是个性较强且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知和看法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点拨式批语进行矫治。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1年班上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的周记,他把学校为了迎接市教育教学年终督查,对老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质和量上的要求,及要求各班彻底打扫卫生等工作进行抨击,措辞很是偏激。我在批语中写道:
  你能善于观察身边的事情,这样很好。我希望你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迎检工作作个比较,是否认为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学校平时就不是这样要求搞好卫生?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地分析某一个现象,而不能简单地对把某一事物的好或坏妄下结论……
  下一次周记中这位学生写道:
  老师,你的指点,你宽容与善意的话语让我不再迷茫,让我明白怎样理性地认识事物、看待事物。我喜欢周记,喜欢这种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周记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记录,也是学生思想、心声流露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阅览周记,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问题,并通过批语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激励和引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可以起到良好而特殊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矫治和发展.3.
  心理健康辅导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反馈
  □刘党桦
  
  2007年,我曾经工作过的中学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于是学生们欣喜地拥有了自己的“心语屋”;拥有了一隅在学习之余放飞心灵的地方;拥有了诉说烦恼,畅谈心曲,悄述心语的自由天地……那一片最灿烂的阳光是我们和学生们心灵的默契和共同的追求!
  笔者有幸成为学校咨询室的一员,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对于辅导过程中反馈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如何克服和面对,我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咨询访谈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1.学习方面
  学习一直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快乐或是痛楚!来心语屋咨询的学生多半是为学习问题而来的,比如,“我在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可进入初中后,怎么就跟不上了呢?”“我成绩老是提不上去,是不是我脑子笨?”“我对语文课感兴趣,对数学课就是没有兴趣,数学老师天天布置那么多作业,我就不喜欢他,是不是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我就是想玩,不想学习,更不想写作业,学习好有啥用,我爸只是小学毕业,可他照样能赚钱,老师我的想法没错吧?”这类问题占整个咨询内容的40%左右。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面临学习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作业要求等诸多改变,当小学应用的学习方法与思维形式,不再适应学习初中知识需要的时候,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吃力,特别是有些学习成绩曾经很优秀的学生,因学习新的知识效果不好,在测验或考试中,成绩不佳的时候,容易产生抑郁、胆怯、焦虑、苦恼的心理情绪。该如何去帮助这些学生,消除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及思想上的障碍呢?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仿佛希望辅导教师能送给他们以尚方宝剑,立马战胜一切困难,使学习成为快乐轻松的事情。殊不知,从他们提的问题和对作业多的埋怨可以看出,成绩不理想多半是因为无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品质造成的。
  2.同伴交往方面
  在此次咨詢整理中,此类问题比例达20%以上。诸如:“我的同桌总是欺负我,怎么办?”“他为什么又不理我了?”“我的好朋友有了新朋友,对我不如以前了,我该怎么办呢?”“我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我,有更多的朋友呢?”“同学们都说我和班上那个男生好,其实我们是邻居才走得近”……这些似乎成了现在的学生们渴望理解、呼唤友谊的共同心声。
  3.自我意识方面
  在咨询中,“我是不是漂亮,是不是聪明”“我是不是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别人是否喜欢我”“同学们都说我胖,我感到很自卑”“我真怕自己考不上重点校,那该怎么办?”……这些都成了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成了造成他们生活快乐与否的一个原因,占咨询内容的14%左右。
  4.师生和亲子关系方面
  在学生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中,老师和父母无疑占据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成为他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因此,他们在感受温暖和关怀的同时,更多的矛盾、困惑也接踵而来。“老师不喜欢我,对我有成见?”“老师偏心,老师太凶了,根本不听取我们的意见!”“爸爸妈妈就知道考试分数,就知道逼我学习,从不真正关心我。”等等,成了来咨询的同学共同的困惑和无奈,占咨询内容的10%以上。
  二、从反馈中看教师心理教育行为
  学生来咨询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毕竟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体验是多元而丰富的。通过整理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学习和学校活动的内容,另外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教育理念也左右着学生的快乐程度,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也为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我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和反思。
  1.关于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
  当我们真切地感受着新课程对人的关注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和惊喜时,我们依然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愿意选择体罚学生的简单工作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错误言行的警告,希望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去,站到墙角去。”“走,围着操场跑五圈。”“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些从我们教师嘴里轻松说出的话语,这样任意伤害孩子们的身心的事情,成了来咨询孩子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或许,在孩子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所谓的错误过失发生之后,让儿童的身体经历痛苦,在经历痛苦中接受所谓的教训,已成为我们成人的普遍看法。再说,我们总是认为“这样的痛苦应该是不起眼的,不就是在墙角站了一会儿吗?何况,这是他们咎由自取!不给一点颜色看看,怎么能行”。其实,这仅仅是我们成人的看法,我们很少注意到当时孩子的内心世界,或许是无奈的,或许孩子在压抑着痛苦的怒火,或许孩子的双眼充满着委屈。这些,我们的教师可能并没有在意。
  2.关于教师是否民主公正
  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个流着泪水的脸庞和痛苦委屈的双眼,向我无奈地述说着老师的武断和不公,给她和她的同学们带来的伤害。是的,当“平等、民主、尊重”这些词汇被我们天天挂在嘴边时,是不是能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当中呢?或许我们是出于对班级或者学校工作的某种考虑,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偏颇,自己对所谓的好学生的夸奖和过多关怀给别的学生所带来的不公与心灵伤害是多么大!尽管我们也是那样深深明白加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的精髓所在,尽管我们也深刻地知道教育应是面向全体,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3.关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
  或许因为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对教育成功的重要作用,知道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对自己有效工作的影响。所以,我们总是免不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当然交流的焦点一般只有一个——你的学生,他的孩子。只是,我们好像总是习惯于在学生犯了错误,在自己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搬来家长这一救兵,表面上看我们暂时消了气,解决了问题,殊不知我们的行为却在无形中激化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破坏了他们的亲子关系。从前来咨询同学的反馈中,他们无一不反对教师找犯了错误的同学家长来告状的行为。而是希望老师们能加强平时的家访和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当他们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时候,学生们是多么希望由老师把这一喜讯告诉自己的父母呀!
  三、对今后心理教育工作的启示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倡导的是圆桌教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民主教育,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创造性为基本训练内容,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应该说在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教师已经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尊重学生,开始关注学生心灵,开始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心理体验。可是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人文关怀,如何让关注真正成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意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在学生身上看到成效,让我们美丽的校园阳光越来越灿烂呢?我想,我们的学校除了要求心理教师上好心育课,做好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可操作的调节方法以外,我们在心理教育工作方面还要追溯根源,改变观念,从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着手做起。
  1.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上世纪中叶就提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今天,当我们谈新课程,谈教育的人文关怀,谈孩子的差异性和多元智慧理论……当那一个个时尚的词语时时挂在我们嘴边、频频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时,面对这样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我们是否能够坦然地说自己真正从教育的本源——了解每一个孩子开始了呢?面对学生那每一个丰富灵动的个体,我们是否真的尊重了他们的差异了呢?这应该是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们,都要常常思考的问题。真的,教育首先从了解学生开始,这恐怕是我们所要做的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事吧。
  只有当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潜质有所不一,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環境有所差异……或许我们才会拥有爱心和耐心,拥有鼓励和宽容,拥有平等和民主。这样,那些个性特别的学生,那些成绩不良的学生,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才会在我们的人文关怀下,得到帮助和成长。
  2.勤于学习,提高业务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再也不是一杯水、一桶水的问题,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一池活水。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坚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不断丰满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一个业务不精、不探求学生心理、知识面不够宽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学习上的动力,情感上的呼唤,人格上的感召……而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们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当作知识宝库。是的,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此时我们面对学生的提问是一问三不知,在课堂上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缺乏朝气、独断专行,那学生的失望和对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善于反思,提升品位
  当我们日益感受着新课程的具体和生动时,思考却让我们拥有智慧和理性。所以,我们要把视野投向教育,投向教育本身,去看到那些有内涵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反思备课与教学,反思教育学生的得与失,反思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关注……这样,在反思面前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灵魂和心灵世界;这样,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丰富着自己的心灵世界,用自己对教育、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寻找并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试想,一个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有品位的教师,又怎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伤害?
  总之,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今天,也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通过反馈出来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化解,并尽量避免因自身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正如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中所说的:“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让我们携起手来,转变观念,立足实践,共同努力吧。◆(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坐落在世界名山庐山北麓的庐山区二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8年9月,庐山区中学一分为二,初中部剥离出来,与原庐山区二中合并,组建新庐山区二中。短短的三年时间,庐山区二中成功地实现了“撑竿跳高”:学校先后荣获了九江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九江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近三年高考,该校体育、艺术类考生录取
期刊
有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一所特色优秀学校,总是感到校园里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动、升腾。它就是学校精神。”走进创立于1963年的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你会有类似的感觉。这种感觉源自学校近年来遵循“化普通的教育为美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建“美的校园”,着力推行以美为取向的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学
期刊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樟树市文化教育局局长丁耀杰强调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这几句话,为该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乃至教师耳熟能详。近年来,樟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实现了“五个没有发生”的目标,即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没有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没有发
期刊
我们先看一则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毒气致残的法兰西·勒布退伍还乡,因不能正常工作而贫困潦倒。但这位自尊心极强的汉子却从不肯接受村里人的接济。  一次,勒布受邀参加战友格兰登的宴会。席间,格兰登拿出一枚古金币,向大家炫耀。等到宴会结束时,却发现金币不见了。  村里的律师建议搜身检查。客人们全都同意了。只有勒布不从。  大家一致认为是勒布偷走了金币。自此以后,勒布因为大家的鄙夷变得越来越
期刊
2011年11月,徐埠中心小学在其属下的象山小学召开养成教育现场会,推广象山小学的经验。象山小学地处高速公路的出口附近,学校四周公路纵横交错,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大。象山小学在大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学生放学路队制。按照学生家庭住址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路队,选出正、副路队长。每天放学回家,副路队长走在前面,而且佩戴明显的路队标志,引领并保证路队行走和防止发生意外等路线和按交通规则通行等;正路队长
期刊
岁寒时节见真情,寒冬慰问暖人心。2012年1月11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来到九江共青城市、武宁县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企业,看望学校师生,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在共青城市敬老院,虞国庆握着老人们的手嘘寒问暖,祝他们健康长寿。虞国庆走进敬老院食堂、宿舍,十分关心老人们饮食起居情况。看到敬老院内务管理井然有序、服务措施细致规范,虞国庆十分高兴,叮嘱敬老院负责
期刊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琴棋书画的兴趣与爱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1年12月16日至17日,宜春市教育局举办了第二届“琴棋书画好少年”评选活动。经过学校推选、县市选拔、全市决赛等环节,46名中小学生脱颖而出,全市共有10位学生荣获“琴棋书画好少年”称号。  此次评选活动参赛项目分为器乐类(民族器乐、西洋乐器)、棋类(围棋、中国象棋)、书法类(软笔、硬笔书法)、美术类(儿童画、线描、素描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关键,它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和思想道德品质。促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德育的使命。高职教育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行为、价值观和学生的人格、品行和情操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技能
期刊
新年到来之际,会昌县教师收到了县教育局赠发的新年挂历,不过挂历上的图片不是山水风光、香车美女、良辰美景,而是展示12位优秀教师风采的照片,优秀教师上挂历当“明星”。这是继全县表彰200名“三优”教师,开展“铸师魂、兴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专题宣传活动之后的又一项大型优秀教师教育宣传活动。  这12位优秀教师分别是全省骨干教师刘雪清,全省优秀校长曾文丰,全省优秀特岗教师黎燕燕,省十届人大代表、市骨干教
期刊
如果一个人以他全部的智慧、满腔的热情、旺盛的精力、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会工作,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新余市教育工会主席夏小安也许能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寻找工会工作“破题”之策  2001年,夏小安从新余市委政研室调任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教育工会主席。对于从未接触过教育工会工作的夏小安来说,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何才能搞好工会工作,他一时找不着头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路清,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