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的训练特点及关键问题初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远是初中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技术性强,是对学生速度、弹跳和爆发力等素质要求很高的田径项目。跳远项目的训练除了循序渐进、系统性等各项目共有的特点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由于跳远项目技术复杂,对学生素质要求很高,即使一名运动员通常也要经过多年系统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情况来看,一般需要7~10年。
   第二,跳远负荷的重要构成因素应是训练强度而不是训练数量。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安排负荷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度,其次才是训练的数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以较高的质量完成训练内容。
   第三,跳远训练中有用的方法手段都要结合专项技术的要求,符合专项的特点,除了专项技术训练应在总的训练内容和负荷上占有较大的比例以外(应至少占据25%-30%),在进行任何练习时,都要将技术因素贯彻到每一个练习的每一个动作中,所以在跳远训练中,突出对技术因素的要求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第四,学生跳远必须具备在较短距离中发挥高速度的能力,还要具有跳远专项需要的特殊节奏以及步长的稳定性。另外,跳远项目要求学生在短暂的起跳时间和在很快的水平速度中爆发性的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
   任何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它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跳远项目属于一种抛射运动,机械运动抛射规律为跳远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参考依据。根据机械运动速度公式S=■(V0是初速度,α是抛射角),可知,抛射的距离主要取决于V0和α。跳远运动虽与机械运动不尽相同,但其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学生所跳的远度也是主要取决于起跳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下面针对助跑速度腾起角度进行初步探讨。
  1. 助跳速度快
   助跳速度是指从助跑开始到起跳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最大可控速度。首先取决于学生的绝对速度水平,其次是在助跑中发挥利用绝对速度的能力。
   在跳远运动的训练内容中,与速度训练有关的应占较大的比例。绝对速度是提高助跑速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绝对速度快捷的运动员不一定在助跑中跑得快,而绝对速度相对差一些的运动员也有创造高速助跑的例子,这就涉及到在助跑中充分发挥和利用绝对速度的能力问题。助跑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在起跳时具备快的水平速度。学生能否在助跑中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绝对速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宜的助跑距离。这是一个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衡量助跑距离合适与否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较好地发挥出个人的速度水平,它需要经过训练和比赛的多次验证才能确定,而且在学生的跳远运动中要随其运动成绩、训练水平以及绝对速度水平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步长与步频的合理配合。步长与步频是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只有在合理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最高速度水平,所以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要注意发展运动在相对保持步长不变的情况下加快步频的能力,形成在助跑最后阶段既能保持较大的步长又能明显加快步频的助跑技术。
   第三,稳定助跑节奏。助跑节奏是批助跑的每一步具有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助跑每一步的步长与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以学生稳定的助跑节奏,是发挥其速度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四,良好的起跳能力。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抓好起跳能力的训练,对助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适宜的腾起角度
   学生要想跳出理想的成绩,仅有快的助跑速度还不够,还要有适宜的腾起角度。助跑速度要快,腾起角度又要相对地大正是跳远项目的难点。一般说来,助跑速度越快,有效地完成起跳获得较大腾起角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二者是相互制约的。但这恰恰又是学生跳远成功的关键,所以这也是他们在训练比赛时不断追求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保证:
   第一,有效合理的起跳技术。起跳技术关系到起跳力量的大小以及起跳力量所起作用的大小,其中关键的环节是:起跳脚的积极快速跳板,身体重心的迅速和蹬地过程中的髋关节的积极快速伸展以及摆动腿配合起跳大幅度快速摆。这些动作如果合理,则会大大提高起跳效果。
   第二,出色的快速起跳能力。起跳能力主要取决于起跳腿的爆发力水平。由于助跑速度很快,所以起跳脚与起跳接触时间较短(一般为0.01秒~0.02秒),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学生完成缓冲、蹬伸等一系列动作,这需要起跳腿伸肌具有很好的快速力量能力,否则就不可能迅速充分地完成起跳动作,难以获得较大的腾起垂直速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一章时,有这么一个问题: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未能计算出<B的大小,就现场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全班44名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9人,计算错误的有25人,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谈时,回答了有关房价的提问后说“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5月31日发布,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与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本次规范修编关于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条文调整较多,对岩
期刊
包琦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多年来,包琦玮参加并主持了北京市等多个城市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立交及市政配套工程的设计研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学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有时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观念,或是虽有适当的观念但不稳定、不清晰,难以成为新知识的固定点,这样新旧知识的同化就会受到阻碍,学生只能靠机械记忆来学习。他提出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抽象概括水平普遍高于新知识,但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引导性材料,该材料能清晰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
数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已形成共识。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这一现状,结合概率统计的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要让幼儿学习,首先要使他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在幼儿的生活、游戏活动中,丰富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作好准备。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
一、课内阅读的“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粗读浏览。拿到文章后,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这是在课前预习解决了字音、词义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步骤。目的是通过这一遍阅读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这种粗读浏览可采用自由朗读、默读或齐读的方法。  第二步,圈点勾画。在粗读的基础上再细读一次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波浪线和问号标识出来,以便进一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一、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建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例如: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而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书等更是给了他们以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形象,同时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