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一、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建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例如: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而他们见到的楼房、砖头、纸盒、书等更是给了他们以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形象,同时他们从小玩的皮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这些都是他们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运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理解空间观念。
  二、多种途径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
  1. 实物观察,揭示概念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它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鞋盒、球、魔方、粉笔盒、铅笔等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实物,并在小组里说说看到的实物是怎样的。在学生充分观察,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后,我让学生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接着,通过投影,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图,说明这样的物体,就叫长方体。仿照这样的方法,依次揭示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
  2. 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学生明确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在学生充分交流、描述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先拿一个立体图形(如,长方体),说一说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手头的立体图形学具,照教科书上的样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沿着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平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拼一拼(即拼图练习),提倡学生在课外利用学具盒玩玩“七巧板”,或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大量地动手操作,直观地、充分地了解、体验到各种图形的特征,为其表象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3.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在学生充分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后,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教学平面图形时,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面构成体,然后抽象出图形,从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由于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的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整体到局部,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了正确的表象。
  4. 辨认猜想,强化表象
  由实物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或四种平面图形后,再分别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或平面图形,让学生辨认。然后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相应的实物模型。请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四种立体图形或四种平面图形的样子,按老师的语言描述从学具盒里摸出不同形状的实物模型。闭上眼睛,摸教师给出的实物,猜猜它的形状。最后回归生活,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种形状。先从学习用品说起,再到教室,再通过想象说一说平时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以上这几类。通过辨、找、想、猜、说等的练习巩固,进一步强化概括表象,建立起空间观念,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做好准备。
  三、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都不仅需要自己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在教学中,我设计一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找一找周围环境中的图形等。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交流感受和发现,更清楚地明确学生对空间的看法,分享各自的想法。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一、试验目的膜下滴水春灌是在不冬灌、不春灌的情况下先铺膜,在4~5月有水时膜下滴水2次,每次667米2滴水30~35米3,间隔3~5天,墒度和温度合适时将棉种播下去的一项种植技术。在这
复习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一章时,有这么一个问题: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未能计算出<B的大小,就现场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全班44名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9人,计算错误的有25人,
教师应依据学生心态的不同特点,对课文进行精心准备,设计多样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应教学改革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  过去课堂上教师或叫同学齐读课文,或让学生以同一种方式读书,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有的学生即使不喜欢读也一样要做张嘴哑巴,变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有的会四人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谈时,回答了有关房价的提问后说“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5月31日发布,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与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本次规范修编关于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条文调整较多,对岩
期刊
包琦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多年来,包琦玮参加并主持了北京市等多个城市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立交及市政配套工程的设计研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学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有时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观念,或是虽有适当的观念但不稳定、不清晰,难以成为新知识的固定点,这样新旧知识的同化就会受到阻碍,学生只能靠机械记忆来学习。他提出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抽象概括水平普遍高于新知识,但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引导性材料,该材料能清晰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
数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已形成共识。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这一现状,结合概率统计的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要让幼儿学习,首先要使他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在幼儿的生活、游戏活动中,丰富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作好准备。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生动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
一、课内阅读的“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粗读浏览。拿到文章后,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这是在课前预习解决了字音、词义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步骤。目的是通过这一遍阅读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这种粗读浏览可采用自由朗读、默读或齐读的方法。  第二步,圈点勾画。在粗读的基础上再细读一次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波浪线和问号标识出来,以便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