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10个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在张家港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并作进一步种植推广,以改善当地小麦品种结构。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号和扬麦29号综合表现优异,可进一步推广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张家港市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77-02
小麦是张家港地区主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1.27万hm2左右。为了更好地引进和应用安全、优质、高效的小麦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品种,特开展了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街道农业试验站试验基地。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周边沟渠配套,排灌条件良好。试验田前茬为水稻。
1.2 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共10个,分别为金丰15-6、瑞华596、镇麦15号、扬麦29号、明麦133、隆麦28、农麦88、镇麦12号、镇麦10号和扬麦16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1133m2,各处理间由田埂隔开。
1.4 试验过程 试验田块水稻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精细耕整,使秸秆均匀覆盖。10月28日采用人工撒播,播种量按照基本苗225万株/hm2,根据参试品种发芽率、千粒重,计算各品种播种量,播后采用灭茬机进行灭茬覆盖并开好沟渠。基肥施15-15-15的复合肥562.5kg/hm2,追肥3次,合计300kg/hm2尿素和375kg/hm2的15-15-15复合肥。播后7d封闭化除,年后进行1次春季化除。穗期病虫害防治2次,穗期第1次用药时加入叶面肥,以提高肥料吸收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各处理间保持一致。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田间小麦齐苗后进行基本苗调查,之后在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苗情调查,记录品种的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性状和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等特征特性。在收获前期进行取样考种,调查各试验品种的穗粒结构,在各品种成熟后进行全部收割测实产,取200g烘干后换算成标准水分下的产量,并测定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表1可知,10个品种的基本苗在220.5~247.5万株/hm2,与预估基本苗225万株/hm2差异不大;高峰苗在574.5~739.5万株/hm2,其中镇麦10号最高,农麦88最低;有效穗在369.0~429.0万株/hm2,其中隆麦28最高,金丰15-6最低;扬麦29号的分蘖能力最强,分蘖率达到220.67%,最弱的则是农麦88。
2.2 产量及农艺性状 从表1可知,参试品种的株高在77.5~88.6cm,其中瑞华596最矮,而扬麦16号最高;镇麦15号穗长最长,达到11.05cm,最短的是隆麦28,只有8.14cm;10个品种的每穗粒数在32.3~43.0粒/穗,最多的是扬麦29号,最少的是隆麦28;千粒重最重的是镇麦12号,为51.60g,最轻的是农麦88,为43.42g;实际产量在5306.42~6449.84kg/hm2,产量最高的是镇麦12号,最低的是金丰15-6。
2.3 生育期 在2019—2020年度试验过程中,前期小麦播后長期干旱,导致总体生育期拉长,灌浆后期经历高温逼熟,导致试验品种的成熟期差异并不大,均在5月23日之前成熟,其中最早的是明麦133,在5月19日成熟(见表2)。
2.4 抗逆性 (1)抗寒性:试验期间冬季总体温度偏高,各试验品种无明显越冬冻害现象,故在抗寒性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抗倒性:10个参试的小麦品种田间表现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未表现出明显差异。(3)抗病性:由于穗期进行2次用药情况,田间各小麦品种赤霉病均为零星发生;白粉病方面,瑞华596为轻发生,锈病的话,金丰15-6为轻发生;其他病害发生程度均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号和扬麦29号综合表现优异,产量居前3位,在抗逆性方面也表现优异,适宜在张家港地区种植,可作为当地主推品种扬麦16号的替代品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示范;明麦133在所有试验品种中生育期最短,对于稻麦轮作田块来讲具有一定优势,收获时间的提前可以使得下茬水稻能够早移栽,但由于本年度后期高温逼熟,对生育期可能有影响,可再种植1年看表现;隆麦28和农麦88在生育期上和扬麦16号相差不大,略微减产,应配套总结适宜该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金丰15-6和瑞华596的抗性不如其他品种,产量和生育期方面也无明显优势,综合表现一般。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张家港市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77-02
小麦是张家港地区主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1.27万hm2左右。为了更好地引进和应用安全、优质、高效的小麦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筛选出适宜张家港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品种,特开展了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街道农业试验站试验基地。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周边沟渠配套,排灌条件良好。试验田前茬为水稻。
1.2 供试品种 试验品种共10个,分别为金丰15-6、瑞华596、镇麦15号、扬麦29号、明麦133、隆麦28、农麦88、镇麦12号、镇麦10号和扬麦16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1133m2,各处理间由田埂隔开。
1.4 试验过程 试验田块水稻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精细耕整,使秸秆均匀覆盖。10月28日采用人工撒播,播种量按照基本苗225万株/hm2,根据参试品种发芽率、千粒重,计算各品种播种量,播后采用灭茬机进行灭茬覆盖并开好沟渠。基肥施15-15-15的复合肥562.5kg/hm2,追肥3次,合计300kg/hm2尿素和375kg/hm2的15-15-15复合肥。播后7d封闭化除,年后进行1次春季化除。穗期病虫害防治2次,穗期第1次用药时加入叶面肥,以提高肥料吸收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各处理间保持一致。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田间小麦齐苗后进行基本苗调查,之后在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苗情调查,记录品种的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性状和生育期、抗病性、抗倒性等特征特性。在收获前期进行取样考种,调查各试验品种的穗粒结构,在各品种成熟后进行全部收割测实产,取200g烘干后换算成标准水分下的产量,并测定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由表1可知,10个品种的基本苗在220.5~247.5万株/hm2,与预估基本苗225万株/hm2差异不大;高峰苗在574.5~739.5万株/hm2,其中镇麦10号最高,农麦88最低;有效穗在369.0~429.0万株/hm2,其中隆麦28最高,金丰15-6最低;扬麦29号的分蘖能力最强,分蘖率达到220.67%,最弱的则是农麦88。
2.2 产量及农艺性状 从表1可知,参试品种的株高在77.5~88.6cm,其中瑞华596最矮,而扬麦16号最高;镇麦15号穗长最长,达到11.05cm,最短的是隆麦28,只有8.14cm;10个品种的每穗粒数在32.3~43.0粒/穗,最多的是扬麦29号,最少的是隆麦28;千粒重最重的是镇麦12号,为51.60g,最轻的是农麦88,为43.42g;实际产量在5306.42~6449.84kg/hm2,产量最高的是镇麦12号,最低的是金丰15-6。
2.3 生育期 在2019—2020年度试验过程中,前期小麦播后長期干旱,导致总体生育期拉长,灌浆后期经历高温逼熟,导致试验品种的成熟期差异并不大,均在5月23日之前成熟,其中最早的是明麦133,在5月19日成熟(见表2)。
2.4 抗逆性 (1)抗寒性:试验期间冬季总体温度偏高,各试验品种无明显越冬冻害现象,故在抗寒性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抗倒性:10个参试的小麦品种田间表现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未表现出明显差异。(3)抗病性:由于穗期进行2次用药情况,田间各小麦品种赤霉病均为零星发生;白粉病方面,瑞华596为轻发生,锈病的话,金丰15-6为轻发生;其他病害发生程度均不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2号、镇麦15号和扬麦29号综合表现优异,产量居前3位,在抗逆性方面也表现优异,适宜在张家港地区种植,可作为当地主推品种扬麦16号的替代品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示范;明麦133在所有试验品种中生育期最短,对于稻麦轮作田块来讲具有一定优势,收获时间的提前可以使得下茬水稻能够早移栽,但由于本年度后期高温逼熟,对生育期可能有影响,可再种植1年看表现;隆麦28和农麦88在生育期上和扬麦16号相差不大,略微减产,应配套总结适宜该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金丰15-6和瑞华596的抗性不如其他品种,产量和生育期方面也无明显优势,综合表现一般。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