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学内容的开放
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两纲的基础上,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适度压缩删减或拓宽,要把学科的横向联系渗透到课堂,以弥补教材的学科局限和滞后,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可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富于时代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1.1引入科技动态: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时,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年不定期,我国载人航天试飞船?“神舟号”的三次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航天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已跻身世界航天发展的强国之列,中国人已经飞入太空,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这一航天动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很多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如天气、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生态的破坏等等,对此,学生已具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更好感受地理现象,产生真实感、实用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且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可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介绍我国北方的沙尘尘暴已愈演愈烈,甚至已侵袭了大大半个中国, 就连我国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将会自掘坟墓,重蹈古文明衰败的历史覆辙。从中自觉建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1.3引入热点,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社会的发展脉搏,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学生会兴致盎然,从而乐于主动地探求地理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时代感、责任心。
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补充2001年美国公开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这一事实,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这一做法,只重经济发展,不顾大气环保的国际合作,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抨击。
再如,学习“人类认识宇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天体,它不是宇宙的中心”。联系近年来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学生会更认清法轮功反科学的迷信本质,从而抵御迷信,自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1.4引入科际联系: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都应把其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从学科的知识融会中加以认识。地理教学即包含自然学科,也有人文学科,其内容的特点决定地理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众多的交叉点、联想点。比如物理、代学、政治、历史等,加强学科间的有机渗透与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这同学科知识、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代解难点、整合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许多的理化知识,诸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波长与物体温度的亲系,水平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喀斯特地的成因,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等逻辑。
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到较多的政治知识,如: 世界人口增长进程,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国际贸易赤字与金融活动等,都应从政、史、地多学科来全面加以分析理解。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时刻注意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直观现象间逻辑实质认识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知、提高;注意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研究性学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中。这三部分从知识特点上有很大差别:自然地理空间维度广,内容抽象,地理事物的运动性、原理性较强;人文地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区位性、现实性较强:而研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探求。在进行教学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以学定教,多样化教学,如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向互动信息刺激,促成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多媒体间、学生与社会实际间多向互动的、开放的地理教学、促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思维、努力创新。
2.1自然地理课:采用直观教学法,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即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和运动的系统,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空间维度广、跨度大、内容抽象、内在联系密切、规律性强,既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核心,又是高中地理主要的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强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化解其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个问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正确利用直观法教学,可以避免学生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再由逻辑分析上升到抽象思维,这样把直观形象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结合,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使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直观教学法有很多种类型,如传统教学中,运用教具直演示,比如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大气坏流的形成,使用三球仪演示月相成因。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形象、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在黑板上边启发讲解绘图,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概念,认识事物运动性的原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直观有更强大的操作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各种信息协同作用,可充分展示各种运动物体的运动程序、状态、透视其运动原理,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使地理抽象理论形象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因而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中,“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大气的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洋环流”、“地壳洋流”、“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很多知识,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课件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开启空间思维能力,顺利理解事物运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去领会、构建知识,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但是目前,地理教师由于人手少,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抽出大量时间去精心制作所需课件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制出理想的教学课件,而互联网以其博大的资源库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在精力、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从网上获取课件资源,再经过适当的修改,直接应用于地理教学,从这个角度讲,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见得每位教师都是课件制作的高手,而是善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将资源共享的信息使用,这种做法即可节约人力、时间,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疑会成为一种开放、快捷、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2.2人文地理课: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人文地理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着眼,探讨人类应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因时制宜,有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有很多就发生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做为高中学生一般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事实或实际,提出问题,置疑激趣,引导学生带疑探究,分析归纳,通过讨论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辨析中,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得以发展,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思辨中,个性各以凸显,思维得以创新。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另有许多可供学生探讨的现实问题,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些现实问题,应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展开开放的讨论学习,产生不同的结论。应向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学习,即欢迎质疑、欢迎辨论、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这也是新教材倡导学生展开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新理念。诸如:全球变暖有害无益吗?我国应否普及家庭小汽车?我国的乡镇企业应如何发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言而有据,教师就应给以肯定,甚至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
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人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某一实际问题展开,主动去尝试并获取知识,通过动嘴、动手、动腿、动脑、动眼,积累经验,展露才干,通过尝试,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品格。
高中地理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板块,将其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大纲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一般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具体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旨在通过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空间。高中地理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因其以人地关系为线索展开学习,实践性较强,有很多题材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为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袤的土壤。研究性学习以几人为小组进行,根据不同题材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地理调查访问、地理手工制作、地理参观考察、地理理论研讨等。高中地理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除教材提供的很多活动内容外,还可以有很多,如:中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小区规划与发展、商业街布局评折、城市环境状况调查等等。
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学会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学会从实际出发,培养踏实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形式的开放,激活主体,培养能力
在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中,把学生做为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经常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上课,由学生担当小老师。即让学生自主备课、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精神。
教材中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又感兴趣的章节。比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自我归纳总结,课上分组、分专题上台给同学讲课,或答记者问,或男女对抗赛,这样做可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例如:学生们查阅获得的信息,往往可超出教材的局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2)总结课,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学习能力。
学完每一单元,应有一节单元总结课,使学生明晰一单元的宏观知识体系。通常总结课多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一章的知识结构,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提纲式复习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跟随式的、被动的。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单元知识自我总结,课上请学生上台做发言,有不同看法可各抒己见,在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中,重点、难点、关键点会逐一浮出水面,也许并不精准,教师可适当点拨,达成共识。然后由每小组学生合作出单元测试题,小组内学生自由分工合作,拿出题后小组间互换、互答、再互相批卷,在学习自主命题、答卷、批这样的多次反复中,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熟悉一章的基本要点,也可培养相互合作,对他人负责任感。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表扬、鼓励或鞭策。 (3)讲课,由学生自觉讲解,训练学生的分析、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有意引导训练下,学生会自觉仿造老师形成一定的解题、讲解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可以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学生给学生讲题,这里应注意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配相应难度的任务,教师造时给予引导鼓励,让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学习会更有自信。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形式面向学生这个主体开放外,为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在主要的环境纪念日,如世界需要教师开展开放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凭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很难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的自我突破,应加强向他人学习:如网上与各地名师取经,校内经常性地听课,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章节,还可根据每位教师所长,分工备课,然后成果共享,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备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到来时,应倡导学生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比如:演讲、征文、校园绿化、街头环卫、宣传等。
此外,开放式地理教学也讲究课的质量和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是对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体现教学理念的落脚点,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要求有与之匹配的开放的考试,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切实的意义。因此试题设计应尽量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贴近乡土、贴近时代。如:楼房间距的计算,一年中天安门升旗的时间比较,世界杯赛期间各国球迷看球时间的计算,月相的画法设计等等,在试卷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发散思考问题,以测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答案也不宜“一刀切”,而应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想象,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设计成发散思考题:如自然环境中,“假如地球逆向自转……”,“假如地球直立公转……”,“假如黄赤交角扩大……”,“假如人类到海洋上去居住……”等等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在人文地理中,可设计:“学习了世界上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你认为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供我国家农业发展借鉴?,”“你认为我市工业生产有哪些区位优势?”,“假如你是市长,你如何规划我市的农业生产?”,“如何让我市土地利用更合理?”等等,这些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培养长久的地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折问题的能力,考出学生的高素养,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意向,自觉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作教学评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来更好适应学生的主动的开放的学习,从而保障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以上,从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几方面论述了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指明了这些做法的目的所在。即通过长期的实践,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活跃地学习,形成开放的地理学习观念,以生活为师,以社会为师,以多种媒介为师,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两纲的基础上,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适度压缩删减或拓宽,要把学科的横向联系渗透到课堂,以弥补教材的学科局限和滞后,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可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富于时代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1.1引入科技动态: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时,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年不定期,我国载人航天试飞船?“神舟号”的三次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航天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已跻身世界航天发展的强国之列,中国人已经飞入太空,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这一航天动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很多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如天气、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生态的破坏等等,对此,学生已具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更好感受地理现象,产生真实感、实用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且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可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介绍我国北方的沙尘尘暴已愈演愈烈,甚至已侵袭了大大半个中国, 就连我国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将会自掘坟墓,重蹈古文明衰败的历史覆辙。从中自觉建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1.3引入热点,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社会的发展脉搏,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学生会兴致盎然,从而乐于主动地探求地理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时代感、责任心。
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补充2001年美国公开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这一事实,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这一做法,只重经济发展,不顾大气环保的国际合作,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抨击。
再如,学习“人类认识宇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天体,它不是宇宙的中心”。联系近年来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学生会更认清法轮功反科学的迷信本质,从而抵御迷信,自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1.4引入科际联系: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都应把其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从学科的知识融会中加以认识。地理教学即包含自然学科,也有人文学科,其内容的特点决定地理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众多的交叉点、联想点。比如物理、代学、政治、历史等,加强学科间的有机渗透与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这同学科知识、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代解难点、整合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许多的理化知识,诸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波长与物体温度的亲系,水平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喀斯特地的成因,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等逻辑。
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到较多的政治知识,如: 世界人口增长进程,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国际贸易赤字与金融活动等,都应从政、史、地多学科来全面加以分析理解。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时刻注意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直观现象间逻辑实质认识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知、提高;注意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研究性学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中。这三部分从知识特点上有很大差别:自然地理空间维度广,内容抽象,地理事物的运动性、原理性较强;人文地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区位性、现实性较强:而研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探求。在进行教学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以学定教,多样化教学,如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向互动信息刺激,促成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多媒体间、学生与社会实际间多向互动的、开放的地理教学、促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思维、努力创新。
2.1自然地理课:采用直观教学法,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即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和运动的系统,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空间维度广、跨度大、内容抽象、内在联系密切、规律性强,既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核心,又是高中地理主要的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强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化解其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个问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正确利用直观法教学,可以避免学生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再由逻辑分析上升到抽象思维,这样把直观形象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结合,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使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直观教学法有很多种类型,如传统教学中,运用教具直演示,比如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大气坏流的形成,使用三球仪演示月相成因。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形象、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在黑板上边启发讲解绘图,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概念,认识事物运动性的原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直观有更强大的操作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各种信息协同作用,可充分展示各种运动物体的运动程序、状态、透视其运动原理,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使地理抽象理论形象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因而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中,“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大气的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洋环流”、“地壳洋流”、“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很多知识,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课件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开启空间思维能力,顺利理解事物运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去领会、构建知识,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但是目前,地理教师由于人手少,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抽出大量时间去精心制作所需课件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制出理想的教学课件,而互联网以其博大的资源库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在精力、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从网上获取课件资源,再经过适当的修改,直接应用于地理教学,从这个角度讲,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见得每位教师都是课件制作的高手,而是善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将资源共享的信息使用,这种做法即可节约人力、时间,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疑会成为一种开放、快捷、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2.2人文地理课: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人文地理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着眼,探讨人类应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因时制宜,有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有很多就发生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做为高中学生一般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事实或实际,提出问题,置疑激趣,引导学生带疑探究,分析归纳,通过讨论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辨析中,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得以发展,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思辨中,个性各以凸显,思维得以创新。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另有许多可供学生探讨的现实问题,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些现实问题,应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展开开放的讨论学习,产生不同的结论。应向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学习,即欢迎质疑、欢迎辨论、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这也是新教材倡导学生展开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新理念。诸如:全球变暖有害无益吗?我国应否普及家庭小汽车?我国的乡镇企业应如何发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言而有据,教师就应给以肯定,甚至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
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人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某一实际问题展开,主动去尝试并获取知识,通过动嘴、动手、动腿、动脑、动眼,积累经验,展露才干,通过尝试,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品格。
高中地理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板块,将其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大纲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一般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具体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旨在通过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空间。高中地理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因其以人地关系为线索展开学习,实践性较强,有很多题材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为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袤的土壤。研究性学习以几人为小组进行,根据不同题材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地理调查访问、地理手工制作、地理参观考察、地理理论研讨等。高中地理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除教材提供的很多活动内容外,还可以有很多,如:中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小区规划与发展、商业街布局评折、城市环境状况调查等等。
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学会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学会从实际出发,培养踏实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形式的开放,激活主体,培养能力
在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中,把学生做为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经常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上课,由学生担当小老师。即让学生自主备课、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精神。
教材中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又感兴趣的章节。比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自我归纳总结,课上分组、分专题上台给同学讲课,或答记者问,或男女对抗赛,这样做可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例如:学生们查阅获得的信息,往往可超出教材的局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2)总结课,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学习能力。
学完每一单元,应有一节单元总结课,使学生明晰一单元的宏观知识体系。通常总结课多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一章的知识结构,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提纲式复习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跟随式的、被动的。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单元知识自我总结,课上请学生上台做发言,有不同看法可各抒己见,在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中,重点、难点、关键点会逐一浮出水面,也许并不精准,教师可适当点拨,达成共识。然后由每小组学生合作出单元测试题,小组内学生自由分工合作,拿出题后小组间互换、互答、再互相批卷,在学习自主命题、答卷、批这样的多次反复中,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熟悉一章的基本要点,也可培养相互合作,对他人负责任感。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表扬、鼓励或鞭策。 (3)讲课,由学生自觉讲解,训练学生的分析、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有意引导训练下,学生会自觉仿造老师形成一定的解题、讲解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可以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学生给学生讲题,这里应注意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配相应难度的任务,教师造时给予引导鼓励,让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学习会更有自信。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形式面向学生这个主体开放外,为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在主要的环境纪念日,如世界需要教师开展开放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凭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很难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的自我突破,应加强向他人学习:如网上与各地名师取经,校内经常性地听课,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章节,还可根据每位教师所长,分工备课,然后成果共享,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备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到来时,应倡导学生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比如:演讲、征文、校园绿化、街头环卫、宣传等。
此外,开放式地理教学也讲究课的质量和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考试是对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体现教学理念的落脚点,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要求有与之匹配的开放的考试,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切实的意义。因此试题设计应尽量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贴近乡土、贴近时代。如:楼房间距的计算,一年中天安门升旗的时间比较,世界杯赛期间各国球迷看球时间的计算,月相的画法设计等等,在试卷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发散思考问题,以测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答案也不宜“一刀切”,而应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想象,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设计成发散思考题:如自然环境中,“假如地球逆向自转……”,“假如地球直立公转……”,“假如黄赤交角扩大……”,“假如人类到海洋上去居住……”等等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在人文地理中,可设计:“学习了世界上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你认为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供我国家农业发展借鉴?,”“你认为我市工业生产有哪些区位优势?”,“假如你是市长,你如何规划我市的农业生产?”,“如何让我市土地利用更合理?”等等,这些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培养长久的地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折问题的能力,考出学生的高素养,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意向,自觉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作教学评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来更好适应学生的主动的开放的学习,从而保障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以上,从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几方面论述了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指明了这些做法的目的所在。即通过长期的实践,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活跃地学习,形成开放的地理学习观念,以生活为师,以社会为师,以多种媒介为师,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