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人”偶像崇拜:不是抵抗,而是补充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虚拟偶像——“纸片人”偶像悄然兴起,它本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依然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本文以小说《魔道祖师》中的角色魏无羡为例,结合传播符号学相关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法对这一新型的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纸片人”偶像因人物塑造的完整性,其粉丝的追捧并未陷入极端和疯狂,反而收获了较为理性的正向影响,这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而非抵抗。
  关键词:“纸片人”偶像;符号建构;自我调节;社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89-03
  一、引言
  2007年,全球首个以明星身份出道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诞生,在全球掀起了虚拟偶像崇拜浪潮;2012年,中国诞生了首位本土虚拟偶像“洛天依”,中式的打扮、温柔的声线以及古风歌曲的演唱使其短时间内风靡全国二次元圈、古风圈。然而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虚拟偶像——“纸片人”偶像悄然兴起,这些偶像并非由专业的制作公司借助三元全息影技术打造,而是来自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角色,它们不举办演唱会,不会自主发展,更不会以有意识的主体身份登上荧屏与粉丝互动,却依然获得了众多粉丝崇拜。
  本文以2016年完结的网文《魔道祖师》中的角色魏无羡为例,通过微博超话“魏无羡”联系访谈对象,共成功访谈到了“寻”“凌”“琨”“元”“雾”“玥”“诚”“莎”“岚”9个对象,年龄集中于14~29岁,初识角色魏无羡的时间集中于2015年底至2020年。本文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从偶像本体的符号建构与粉丝追崇的学习心理挖掘两个角度,分析“纸片人”偶像追崇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反映出来的网络文化发展趋势。
  二、偶像本体分析——虚拟的本体,真实的符号建构
  第一,网文中的角色,本文将其称为“纸片人”,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能够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制作出三维影像的虚拟偶像,而是存在于粉丝心目中的一个模糊的轮廓和想象;第二,粉丝会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以及自己的理解,画出这个角色的二维形象,这些二维形象中会有某几个受到粉丝普遍认可的,久而久之形成粉丝群对这个角色的统一印象;第三,“纸片人”偶像并没有成熟的虚拟偶像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不会进入真实的世界中与粉丝互动,是静止的状态。
  从本质上来说,粉丝群体追星追的是一种符号,一个能够寄托内心向往的意向。访谈对象“寻”坦言:“明星的话说白了除了脸有啥看的,有的时候实体偶像也未必真实,现在市面上流水一样的流量明星,卖的都是人设,十年如一日地活在包装之下,粉丝喜欢的也都是那一层表皮(表面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实体偶像除了人体真实剩下还有哪里真实?”魏无羡正是因符号建构的细腻才赢得了大批粉絲的认可。
  (一)统一的符号阐释
  “魏无羡”符号的成功建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粉丝对其人设的统一阐释及故事细节甚至人物语言的精准记忆。
  访谈的9个人对魏无羡这一角色的理解存在高度一致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第一,机智聪慧。“魏无羡在蓝家听学时顽皮,在云梦游水打山鸡,但他功课依旧第一;论剑术,水行渊可见他的脱颖而出;论箭术,清谈会上,他箭无虚发,夺得第一;百凤山围猎,他让百家刮目相看;论武功,在同龄中,他已经灵力高武力强,跟蓝忘机打成平手;论智商,他天资聪颖,智商高,记忆力强。”(琨)
  第二,坚韧勇敢。“经历种种坎坷后,不怨天尤人”“坚持‘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凌);“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与不幸,依然可以坚持到最后一刻”(莎)。
  第三,侠肝义胆。“他一直坚守的,就是他那句‘锄奸扶弱,无愧于心’,是他自己的正义,也是他很刚、很强大的地方……就像他人物主题曲里唱的,讥评堪过耳,心本勇绝何惧人言”(玥);“他快意恩仇的江湖气其实没有变,就是换了一种形式”(岚)。
  第四,乐观豁达。“明明已经被逼到这个地步回来了竟然没有一点隔阂,反而更加淡然开朗”(雾);“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凌);“最后在观音庙被金光瑶拿来当人质,他还会去寻乐子,这样的心态我觉得非常好”(玥)。
  第五,知恩图报。不少访谈对象清楚记得魏无羡母亲教导他的那句“要记得别人对你的好,不要去记你对别人的好”;“他救温情温宁让我肯定他这个人,救温家的老弱妇孺让我爱他。真正的孤勇,是非恩怨,他分得很清楚的”(琨)。
  第六,最重情重义,心思细腻。“知道他骂‘有娘生没娘养’的那个是师姐的孩子,给自己那一巴掌,给我感觉他真的是太重情义了”(玥)。
  许多访谈对象记忆深刻的情节都很相似,甚至印象深刻的台词都一模一样,对魏无羡这个人物的感知也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一致性正是建立在完整性基础之上的。
  所谓完整性,即魏无羡是一个不具有发展性的静态符号,他的人设随着故事的落幕便终止,很难被改变,粉丝们创作同人文时也不愿意去改变原人设,这一点与真人偶像有很大的不同。访谈对象“诚”道出了受访者的心声:“追真人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他会变迁,他在成长你也在成长,可能慢慢你自己心智成熟了就不会对之前那个地方那么介怀,就不会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追真实的偶像;但是因为虚拟偶像给我们呈现的就是那么多东西了,这些东西基本上就是全部,如果没有番外、延展的话,然后你现在看到的全部就不会对你后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就会比较坚持地追下去。”
  偶像在粉丝心中的根深蒂固取决于粉丝的阐释,当这种阐释具有正向性、可控性、完整性、稳定性时,其存在期便会更长。真人偶像的发展期以及形象塑造具有漫长性,而“纸片人”偶像随着著作的完结或电视剧的结局便已经成型,带有光辉性格的“纸片人”容易在粉丝心中形成稳定感。
  (二)符号的特殊性认可与真实性想象   符号建构的成功所体现的第二个方面便是粉丝对魏无羡人物存在的认可以及对其真实性的想象。
  在《魔道祖师》这部文学作品之后,衍生出了动漫、广播剧、网剧三种媒介形态,而网剧的大火也捧红了两位饰演男主的明星——肖战、王一博。但在访谈中,发现受访者无一例外都能够将魏无羡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丝毫不与演员产生混淆,且在他们的意识中构建出了一个象征性的第二世界,魏无羡是那个世界里活生生的人,并非“纸片”。
  “寻”在“2·27”事件发生前,“觉得肖战诠释得挺不错,整个电视剧演完之后我把他和魏无羡分开了,我觉得那是两个个体,但也不妨碍我都喜欢”,而“2·27”事件发生后,她“依然喜欢魏无羡,但是肖战拜拜了吧”;与“寻”同样心態的也有“元”,他说“我看这个剧的时候,安利他(肖战)也挺多的……就觉得这演员有未来……在他的风波以后就不再安利了,说实话我接受不了他粉丝的言论”。
  “莎”出于对魏无羡的理解,对肖战的饰演有不满之处,“肖战演的魏无羡,与原著的魏无羡差距很多……人物精髓黯然失色”;短时间内小说、广播剧、动漫一齐接触的“岚”也不满肖战的诠释,“肖战人物理解错误,没有演技,演得中等偏烂还营销过度……”
  “雾”表示“我从来不会混淆角色和明星……现在对于我来说,忘羡是我最爱的神仙眷侣……演了忘羡只是让我知道了他们(王一博、肖战),喜欢是因为别的。知道和喜欢差了半年,不是一个事”。
  “玥”会在面部形象上产生肖战与魏无羡的联想,但仅仅是一张形象的脸,并不会混淆真人偶像肖战与文学角色魏无羡这两个个体,她说:“我觉得魏无羡是魏无羡,肖战是肖战……不会因为肖战演得好,顺带喜欢上了肖战这个真人偶像。”
  “诚”在回应是否混淆演员与角色这个问题时表示:“我能很清楚地分开。可能我会因为肖战演了魏无羡而去关注肖战,但是我是更喜欢肖战演的魏无羡而不是肖战本身。”
  除了上述“纸片人”偶像塑造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之外,粉丝也将魏无羡视为真正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生命的个体。
  “作为魏无羡的粉丝,我不是特别喜欢别人经常跟我说魏无羡只是纸片人,虽然他确实是。可以说,在我心里,阿羡是一个静态但是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即便他不能像真人那样自主地去完善和发展自己。”(玥)
  “魏无羡,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元)
  “阿羡在我心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是静态的完整的。”(诚)
  “他在他的那个世界好不容易纷扰平息,和蓝忘机安安稳稳地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就不要把我们这个世界的喧哗名利带给他了吧。”(雾)
  他们都十分清晰地将魏无羡放在了另一个世界,并相信那样一个世界中阿羡的真实存在,不希望这样的世界被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所干扰。
  符号学家皮尔斯把“所指”分解成对象、解释项;对象是符号文本直接指明的部分,是意指过程可以立即见效的部分,而解释项是需要再次解释,从而不断延展的部分[1]。从这个理论出发来理解,“纸片人”偶像魏无羡本体是能指,其人设就是对象,作者的成功之处便是对这个对象给予了充分的、完整的立足根基,而粉丝继续将其进行拟人化和生命化的想象便是解释项。粉丝们都愿意将这一“纸片人”想象成真实的存在,足以见得这一符号化的偶像多么深入人心。
  三、粉丝心理分析——“心向往之”的自我调节与学习
  无论是真人偶像还是“纸片人”偶像,粉丝喜欢他们总是因为他们拥有闪光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本文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自我调节理论为依据,解释粉丝崇拜“纸片人”偶像的心理。
  (一)“完美”的外部学习诱因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受制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评价自身行为的标准;另一个是外部强化,即外部诱因[2]。在本文的研究中,魏无羡这一角色的神性人格便是最大的外部诱因。“纸片人”偶像区别于真人偶像的一点就在于,当这些神化的人格魅力在角色身上定型后,“纸片人”偶像本体便不再有所改变,真人偶像却会因为现实的各种因素如媒体报道、偶像自身的表现等等,导致这种闪光点被磨灭。因此学习趋向的恒常性可以说是静态的“纸片人”偶像的优势。
  在访谈中,访谈对象对魏无羡这个人物的美好人格感知以及心之所向,无一例外导致他们愿意以魏无羡为学习榜样。
  “他应该是我想成为的一类人……一般人遇见这种苦难,是会扭曲的,会变态的,就算没有这样也会变得深沉,苦闷……但是羡羡啊,归来仍是少年。”(寻)
  “我喜欢魏无羡,喜欢他身上的光芒,那正是我自己向往的,我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对魏无羡的辱骂污蔑,反而让我时时警醒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凌)
  “在我看来,羡羡是个很全能的人,认识他就一直告诫自己再努力一些,变得优秀。”(元)
  “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就是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我其实不确定我会不会活成理想中他的那个样子,但我会尽力努力。”(诚)
  “做不到魏无羡那样好,但努力让自己变得跟他一样。”(琨)
  因此可以说魏无羡的存在让粉丝能够寄托理想化的自我。建立在粉丝认为阿羡是一个真实人物的基础上,这一“纸片人”偶像实则充当了社会学习中榜样的角色,即便有很多人仅仅将其视为假的、死的“纸片人”,但对于粉丝来说,他是一个真实的、值得学习的美好存在。
  (二)自觉的内部调节及学习趋向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自我观察即人们根据各种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自我判断即人们在行动之前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并以此来判断和评定自己的行为与标准间的差距;自我反应即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作出评价后产生的情感反应[3]。由阿羡带来的内部自我调节及学习趋向在2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表现较为突出,他们会以自我为参照进行自我评价,以魏无羡为德行、心态上的目标,努力向好并从中获益。   “我觉得是一种指引和感化……想一想就会觉得心里有一片特别纯洁的地方……让我知道其实这种美好的人格是可以存在的,也是可以解决困境的。”(寻)
  “遇见羡羡,最早的收获当属是性格变得开朗,为人处世也不会斤斤计较……让我变得积极、阳光、自信,懂得自强吧。”(元)
  “我以前就是特别注重得失的一个人,我想走一条简简单单的稳定的路,我不敢去跟社会争自己的理想,可是看了(《魔道祖師》)之后,我觉得我可以试试,所以我当时一直犹豫的转专业的事情,那时就坚定了。”(雾)
  “让我在(遇到)小事时尽量想开一点……遇到事情我也会更多去跟别人说不好意思或者谢谢之类的。”(玥)
  “我自己是一个心理素质不是很强的人,但魏无羡的心理素质其实是很强大的,他有很多的正能量,会给我带来很多情感上的支撑……拿(《魔道祖师》)里面的一些现象,包括魏无羡的经历、性格去教育我妹妹。”(诚)
  “他让我感动,让我无聊的生活有了一个正面的美好的精神寄托。他的很多人生信条也有很多启示作用……这样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少些计较。”(莎)
  而“岚”则表示,“主要就是精神放松……让自己平时忙碌之余能开心开心”,这是9个访谈对象中唯一没有将魏无羡的正面影响付诸行为的人。
  粉丝的自我调节还体现在对“纸片人”偶像的理性消费及交友中。由于偶像本体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像追真人偶像的粉丝那样接机、应援等。在消费层面,2020年4月27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宣布魏无羡成为首位国风合伙人,所有受访者无一例外对这一现象表示支持、赞同、骄傲,但他们普遍(8/9)反对魏无羡发展成为接代言、上电视、有合作、能够主动发展的类似“初音未来”那样的虚拟偶像,理由集中在担忧商业资本进入带来崩人设的风险,导致对魏无羡的过度消费,害怕火了之后有更多的人来攻击他,导致脱粉。在交友层面,顺其自然的心态占据大多数,有的是与线下志趣相投的朋友亲近,有的因身边没有同样喜欢“纸片人”偶像的朋友,便从线上空间寻找,但也并不会刻意交往和形成团体,聊得好的水到渠成自然成为挚友,还没有成功交友的也并不十分着急。因此,可以预料到这些粉丝不太可能形成对社会造成轰动的有负面影响的疯狂粉丝群。纸片人偶像魏无羡的存在对他们的影响较为理性,不仅体现在心理调节上,也体现在行动上。
  四、结语
  本文以小说《魔道祖师》中的人物魏无羡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纸片人偶像”获得粉丝青睐的原因,从魏无羡本身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的符号本体出发,分析其符号建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特殊性、真实性,又从粉丝学习趋向出发,分析粉丝追崇“纸片人”偶像的外部诱因和内部调节与学习趋向,以及这种影响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作用。“纸片人”偶像的粉丝群体作为一种亚文化群体,他们并没有去抵抗、打扰和挑战权威,反而十分在意自己所在的虚拟空间、自己所喜爱的偶像的“纯洁性”,顺其自然地在线上或线下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许我们需要将追捧“纸片人”偶像的群体视为虚拟的电子环境浸润下人们情感上对虚拟世界的更深入和更融入的一种自然文化变迁现象,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补充,而非对主流的抵抗或对客观世界的逃避。
  参考文献:
  [1] 冯月季.传播符号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7-9.
  [2] 成晓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因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06):30-33.
  [3] 李晶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03):22-25.
  作者简介:刘丽宁(1997—),女,山东招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其他文献
摘要:古镇的网络形象作为互联网时代古镇开发与传播的基石,是当代古镇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安昌古镇网络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其他古镇的建设及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形象;形象构建;安昌古镇;IP打造;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75-02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不仅带来了海量、便捷的信息资源,也悄无声息地给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传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基于X乡油菜花文化节品牌打造出现的问题,聚焦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文化品牌构建新特点,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乡村旅游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地方党媒如何破题,临汾日报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匠心铸精品、扩大朋友圈、挺进主战场、抢占新领地是有效之举。而要加快深度融合,就需要持续在内容、技术和运营上发力,通过三箭齐发,有效促进地方党媒在深度融合道路上高歌猛进、行稳致远。  关键词:临汾日报;深度融合;内容为王;技术为上;运营为要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
期刊
摘要:提高新闻评论的时度效,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为例,分析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是如何通过准确把握时度效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的,期望为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带来些许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时度效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27-02  一、引言  201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直播的普及和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头部主播的数字劳动过程愈发受到学界关注,而作为“大多数”的草根带货主播,其劳动过程模式也值得探究。本文以“网红直播第一村”——浙江省北下朱村的直播带货草根主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并以“劳-资-客”为分析逻辑探究其如何从“逐梦者”沦为“数字劳工”。分析发现,互联网直播技术赋能缺乏专业性的草根阶层参与数字经济的劳动过程,并让劳
期刊
摘要:2021年,“拉面哥”“菜馍奶奶”被自媒体作者拍摄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后,皆因温暖质朴的励志生活故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情感共鸣。但也有一众以反蹭流量为途径、以谋求利益为目的的视频作者和网络主播,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拉面哥”“菜馍奶奶”的流量狂欢乱象,对“拉面哥”和“菜馍奶奶”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同时,笔者也发现整个事件其实体现了景观社会的审美悖论,一方面受众希望在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越来越被大众熟悉和热衷,呈现出风靡的态势。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发展的现状及其社群结构特征,对手机游戏仪式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进而分析互联网手机游戏仪式的转变路径,以及这种转变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仪式;社群;认同;归属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
期刊
摘要:党报是重大主题宣传的主力军、压舱石。在阅读移动化、碎片化、轻量化的当下,党报如何响应“四全”媒体要求,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既保持高端大气的风格,又具有和风细雨的亲近感?重庆日报网页设计作品《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就是党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有益创新和尝试。本文探寻该作品如何在常规方式手法的基础上,加载游戏闯关答题,应用实时拍照、AI人体人脸识别智能分割抠图、智
期刊
摘要: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在新文创生态下各自具有独特中国意蕴的美学韵味,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本文对两部影片的价值取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文创;动漫电影;传统元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74-03  新文创是面向未来文化生产的新机遇、新视野,承担着连接传统与未
期刊
摘要:近年来,暖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积极传播暖新闻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需要。本文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最美安徽人》《榜样》专栏为例,探讨暖新闻节目的声音表达。  关键词:暖新闻;广播;传播意识;情景再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54-03  作为传播正确社会舆论导向的主流新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