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的诗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 佛
  仿佛这就是全部。一条河流,有它
  全部的辽阔和喧嚣;一棵树
  也有它自己的前世和今生
  甚至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粒尘埃
  它们卑微而顽强的身体,常常
  让我羞赧和悲戚。鸟声消隐的地方
  柔和的风,蜿蜒着吹向旷野
  我站在这里,内心安宁
  仿佛在漫长的一生中
  得到了暂时的宽恕
  许多事物从眼前经过
  照彻窗前的月亮,还是创世之初的
  那一轮。路过台阶的蟋蟀
  还是多年前梦中走失的那一只
  遠处的流水和石头
  在相互亲吻中完成一生
  湖泊端着四平八稳的镜子
  优美的水鸟凌空飞起,蝴蝶收起透明的翅膀
  身后的废墟,正在形成
  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
  许多事物从身边经过,从春到秋
  花开花败,叶绿叶落
  而我总是偏爱那些逐渐老去的事物
  或许只是为了从时间那里得到更多
其他文献
木叶:说起最早被文学击中或者说吸引,很多人可能会追溯到早年有意无意地看四大名著或鲁迅等。相对来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接触当代文学会晚些,西方文学更晚。不知你会不会比较特别?  李浩:我最早接触的是古典诗词,《封神榜》《无头骑士》,郑渊洁童话,还有“小人书”。我最早的志向是当一名画家,所以还看了一些美术书。我学国画,学古典诗词,竟然背熟了三十多种诗歌的、词牌的平仄,背会了两千三百多字在宋韵中属于阴平还
期刊
一  大约三十个小时之前,发现自己迷上了李煜。迷上一个作古之人,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窥他的长相,事实上,心里边早已构想了无数种可能,眼睛、鼻子、发型、眉宇间的气质,该是这样或者那样,哪怕多一寸、少一毫,都是一出败笔。掩卷起身,摸出手机,打开搜索框,敲进去“李煜”,顿一秒,让心里的那个李煜先跳出来,摁下回车键,和屏幕上闪出来的古画四目相对。心里头的李煜首先抗议了,蹙起眉,咧着嘴,“咦,俗了!”我动动手指
期刊
一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作为文化和文学巨人的周氏兄弟对日本文学的翻译究竟为当时的现代汉语注入了多少新的血液,或多大程度地促进了现代汉语脱胎换骨的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或许跟我一样,更多的中国诗人对日本诗歌的认知仅仅是建立在周作人翻译的这本《石川啄木诗歌集》之上的。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诗集可以说长时期支配着中国诗人对日本诗歌的解读、理解和判断,这一经验似乎形成了
期刊
几日以来国王H噩梦连连。他先是梦见自己被毒蛇缠绕,它们吐着梦里唯一带有颜色的信子准备随时向国王H进攻;后来,他又梦见自己身处一片荒野之中,地上堆满了狰狞的尸骨,就连树上悬挂的也是,它们和树枝、树叶长在了一起,国王H躲避不及,它们会在他走到近前的时候活过来,试图拉住他或者直接咬住他的腿或肩膀……国王H一次次大叫着从噩梦中惊醒,醒来时身上的冷汗黏黏的让他非常不适,为此,提心吊胆的宫女们可没少受到责罚。
期刊
天启二年年初的京城,处处弥漫着惊慌不安的气息。往年的二月初,庆祝了“龙抬头”的日子之后,人们才像是睡醒了一样,最后回味一下正月里的欢乐和闲暇,走进新的一年,该做生意的认认真真地做生意,该耕种的准备春耕。然而在这一年,正月末廣宁沦陷的急报震动了京城。北京戒严了,上至百官,下至士民都惶惶不安,但凡有点门路的人都想着送走家眷或是直接南迁。  经历了焦灼的十余天,好一些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整个北京
期刊
一  梁启超第一次知道“张荫麟”这个名字,缘于《学衡》杂志的一篇文章。那篇署名张荫麟的短文,以《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为标题,开门见山,驳斥了梁启超“老子生于孔子之后”的六条证据。后人虽然用了“言简意赅,文气贯通,逻辑严密,考辨精细”等褒义词评价了《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这篇文章,但是一个悬念始终在我心里无法放下,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先生,是否会像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坛中人,拍案而起,雷霆震
期刊
这一期的青年作家力作,四个中篇小说,似乎是形态各异的“人在囧途”,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像《背靠背的世界》中的刘大刚和“我”,一直致力于找安身立命的“场”,小人物的忐忑,面对越来越边缘化的人生困局,有突围,也有无力感;《忌口》里小雅的疑虑,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似浓雾,笼罩着都市里年轻的生命;如果说《秦村歉意》里的“歉”,道出了人生的痛感,指向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隐痛,那么《麦瓶草》管窥的,除了痛感
期刊
一、碑为谁立:关于《碑》(中篇小说 作者:尤凤伟)  山东济宁翟胜成  读罢《碑》,想起两句宋诗: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小说以“我”为视角,以寻找老英雄为线索,用平实的语言,渐进的结构,自然而然向读者展开“我”的见闻,反映出官场浮躁虚夸、攀比邀宠的工作状态,揭示出养老、拥军优属等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性格鲜明的松爷形象也逐渐丰满。  真正的英雄是为国捐躯的勇士,忘记他们就意味着背叛,应
期刊
4月14日上午,168人参加了马晓康长篇小说《墨尔本往事》的线上主题研讨,79位评刊团成员发表了评述,15位评刊团成员现场发言。以下从79位评刊员评述中辑录其中精彩部分。  山东平邑张维菊  叙述的语气,是曾经沧海的平静。命途的多舛,人性的复杂、多变,被作者刻画得入心、入骨。在国外讨生活的华人们,一边窝里斗,一边同仇敌忾、抱团取暖,互相舔舐伤口。  平静之下有激流。那尖刺带来的疼痛,小说人物的,作
期刊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诗经·棠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1919年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入八道湾11号。  在这一天的日记里,鲁迅写道:“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湾宅”。周作人记曰:“上午移居八道湾11号”。  这一天,周五,农历9月29日,天气晴朗,是个适宜搬家的好日子,次日便是寒衣节了。寒衣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要给亡故的亲人烧寒衣。按照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