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的情境中,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体现其主体地位的最佳途径。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紧紧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一些数学知识带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那么,该如何设置悬念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利用情境设疑以激发兴趣
  这里所说的情境,首先就是指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全面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学生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对体积的意义有准确的了解,教师可巧妙地利用课堂实验向学生激疑:课的开始,教师先为学生演示向一个放着一半水的瓶子中投放小石块,让学生观察,进而设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石子有长度,有的说石子有宽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此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利用问题设疑以激发兴趣
  一个恰当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呢?”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不行,没法骑。”我追问:“为什么?”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三、利用生活设疑以激发兴趣
  数学训练生活化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进一步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问题,联系教学实际,让学生在体验身边数学的同时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笔者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间“小商店”,标上“钢笔3支12元,毛巾4条20元,词典5本40元”,问:“老师想买7条毛巾,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买东西的方案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自主创新的意识。
  四、利用错误设疑以激发兴趣
  教学时,教师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笔者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2-32÷4。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2-32÷4=0÷4=0。学生因为强信息“32-32”而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导致只有少数学生的计算步骤是正确的。出现这种情况,正在笔者的意料之中。笔者便顺水推舟,把正、误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笔者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同学们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地对待学习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掌握一个“活”字,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阐述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如何有机结合、自然渗透,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感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写作乐趣,磨练自己,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一、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学生只要听到写作文,就会感到心里有压力,不知从何着手下笔、写什么。新课程标准明
期刊
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正在逐步深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尤其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具有促进人的创造性潜能开发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为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
期刊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改进等。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掌握好时机,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可以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权利总是与责任、义务相伴随的。重视纪律,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遵守纪律也就意味着自己对自己权利的尊重,意味着自己在课堂上有尊严地生活。在尊重学生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求学生有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纪律在本质上是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也必然具体化在制度、规则和秩序之中。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不同的纪律观和不同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交流是学生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提高学生的评价与反思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群体互补作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很难改变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做到:第一,不要太着急教学课程,而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如果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
期刊
新的世纪,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数学学习应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
期刊
“听说读写”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其中“写”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之功可就。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提高对英语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呢?  一、打好词汇量基础,理顺语法句型结构  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
期刊
【摘要】多媒体课件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抽象无形的知识,并能对复杂政治内容进行再现,这就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告诉我们,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 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