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的“三缺”状态非常严重,作为班主任,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以责任与爱心为桥梁,引领“留守儿童”上路,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营造充满爱的氛围;抵御诱惑;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开展感恩教育。
【关键词】责任 爱心 引领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78-02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的“三缺”状态非常严重,“三缺”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有问题,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这些心理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疏导,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班主任,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是责无旁贷。
在本人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到“留守儿童”占班级里人数的四分之一,数目不小,若不注意他们的问题,这个班级就呈畸形。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本人着手要解决的问题,我查找有关资料,再结合实际,架起责任与爱心的桥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领他们走向阳光之路。下面是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只要有爱存在,宇宙便能转动,生命就不会枯萎。
2002年,我接任二年级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最怕学生在班级里不快乐,学生不快乐从何谈学习兴趣。而“留守儿童”偏偏就不快乐,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是他们的特点。有专家曾说“留守儿童物质上未必匮乏,他们更需要的是‘亲情’和‘关爱’。”所以我要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班集体,让他们感到温暖,不孤独无助。
从我这个领头羊做起。我平时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一周里定时逐个找他们谈话,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里有一个叫蓝莉莉的同学,她和弟弟都与奶奶一起生活,她对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感到无法接受,又难以向别人启齿,曾经抑郁寡欢,孤独排外。我了解情况后,就找她促膝谈心,对她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其疏通心理障碍,从此她非常亲近我,我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她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型女孩,后来她考上了大学,还给我发了条短信:“老师,您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看到这条短信感到很欣慰。其实,在班里,我对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特别偏爱的,常鼓励与表扬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很在意他们,他们就不会觉得孤独无助了。
从班级里做起。在班里,我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只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班里有60个同学,我让班干去组织互助组,即以“四对一”的原则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增进他们的友谊。这样同学们思想上相互交心,彼此理解,学习上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团结互助、拼搏进取、温馨快乐的班集体。
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氛围,能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孤独感,“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没有了,班级管理也事半功倍了。
二、抵御诱惑
老师爱学生,还应注意他们受到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尤其是网络世界的诱惑,指导他们如何抵御诱惑。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亲情的呵护,容易形成自闭、自卑的心理,而现在网络游戏正是他们释放这种心理的最好方式。游戏里充斥着打打杀杀的场面,使他们心理能够得到一种宣泄,一种快乐,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又同时无需负责任,他们又怎能抵御诱惑呢?现在有许多孩子抵御不住诱惑,有了网瘾,成了网虫,甚至有些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地里种满庄稼。”我采取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措施,以分散网络的吸引力;营造有助于学习的氛围,使孩子能找到平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就感,以忘掉网络游戏的乐趣。
我让他们明白学业享受比那些现代电子产品更重要,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事需要他们去做。
三、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以自己高度关心孩子的责任感为榜样,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祖父母辈抚养,祖父母辈对隔代孩子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任性、退缩的性格,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孩子是个不健全的孩子。而班级可以铸就他们健康的性格的。
我让“留守儿童”轮流当班干部,我要求他们“人在其位,必谋其政”。他们没有自信,我就给他们打气,并对他们说:“如果有人说三道四,我给你撑腰,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你不懂方法,我可以手把手教你,怎样行使责任,怎样分工合作。”而这些孩子特别害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就更加努力,也很争气,做得有板有眼。
我要求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班里同学开展献爱心活动,或捐钱捐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去慰问孤寡老人等,以增强他们的同情心。
我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健全这些孩子的性格,也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带的高2004(12)班的唐艳娜同学,现在已考上天津金融学院,她后来对我说:“姐(我们已无师生隔阂了),那时你让我当班干部,是你给我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成长的条件、成才的机会,给我撑起一片蓝天,怎一个‘谢’字了得。”我感动不已。
四、开展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就是残缺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亲情的残缺,让“留守儿童”感到事事不如人,进而形成敏感多疑,易怒冷漠,甚至有逆反心理。总认为父母对不起他,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也跟他过不去,他的心里就越来越阴暗,抑郁消沉,甚至堕落。这时候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这个情况,我开展感恩教育班会课。我先讲了“一杯牛奶”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轮流讲关于感恩的事,从自己到别人,从中体会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2004(12)班有个叫蒙胜的同学,他家生活很困难,我就和同学一起资助他,并向学校反映这个情况,学校也对他进行了一些资助。他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没有自尊,于是就把怨气撒到父母身上。通过一次次感恩的班会课,他带着感动,带着感恩上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个孩子应该有感恩之情,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如果孩子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做任何事情也会劲头十足。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但在我做班主任期间,都会用百分之百的责任与爱心,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以引领“留守儿童”上路。
参考文献
1 王金战、隋永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关键词】责任 爱心 引领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78-02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的“三缺”状态非常严重,“三缺”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有问题,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这些心理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疏导,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班主任,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是责无旁贷。
在本人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到“留守儿童”占班级里人数的四分之一,数目不小,若不注意他们的问题,这个班级就呈畸形。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本人着手要解决的问题,我查找有关资料,再结合实际,架起责任与爱心的桥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领他们走向阳光之路。下面是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只要有爱存在,宇宙便能转动,生命就不会枯萎。
2002年,我接任二年级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最怕学生在班级里不快乐,学生不快乐从何谈学习兴趣。而“留守儿童”偏偏就不快乐,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是他们的特点。有专家曾说“留守儿童物质上未必匮乏,他们更需要的是‘亲情’和‘关爱’。”所以我要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班集体,让他们感到温暖,不孤独无助。
从我这个领头羊做起。我平时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一周里定时逐个找他们谈话,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里有一个叫蓝莉莉的同学,她和弟弟都与奶奶一起生活,她对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感到无法接受,又难以向别人启齿,曾经抑郁寡欢,孤独排外。我了解情况后,就找她促膝谈心,对她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其疏通心理障碍,从此她非常亲近我,我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她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型女孩,后来她考上了大学,还给我发了条短信:“老师,您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看到这条短信感到很欣慰。其实,在班里,我对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特别偏爱的,常鼓励与表扬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很在意他们,他们就不会觉得孤独无助了。
从班级里做起。在班里,我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只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班里有60个同学,我让班干去组织互助组,即以“四对一”的原则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增进他们的友谊。这样同学们思想上相互交心,彼此理解,学习上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团结互助、拼搏进取、温馨快乐的班集体。
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氛围,能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孤独感,“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没有了,班级管理也事半功倍了。
二、抵御诱惑
老师爱学生,还应注意他们受到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尤其是网络世界的诱惑,指导他们如何抵御诱惑。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亲情的呵护,容易形成自闭、自卑的心理,而现在网络游戏正是他们释放这种心理的最好方式。游戏里充斥着打打杀杀的场面,使他们心理能够得到一种宣泄,一种快乐,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又同时无需负责任,他们又怎能抵御诱惑呢?现在有许多孩子抵御不住诱惑,有了网瘾,成了网虫,甚至有些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地里种满庄稼。”我采取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措施,以分散网络的吸引力;营造有助于学习的氛围,使孩子能找到平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就感,以忘掉网络游戏的乐趣。
我让他们明白学业享受比那些现代电子产品更重要,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事需要他们去做。
三、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以自己高度关心孩子的责任感为榜样,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祖父母辈抚养,祖父母辈对隔代孩子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任性、退缩的性格,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孩子是个不健全的孩子。而班级可以铸就他们健康的性格的。
我让“留守儿童”轮流当班干部,我要求他们“人在其位,必谋其政”。他们没有自信,我就给他们打气,并对他们说:“如果有人说三道四,我给你撑腰,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你不懂方法,我可以手把手教你,怎样行使责任,怎样分工合作。”而这些孩子特别害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就更加努力,也很争气,做得有板有眼。
我要求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班里同学开展献爱心活动,或捐钱捐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去慰问孤寡老人等,以增强他们的同情心。
我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健全这些孩子的性格,也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带的高2004(12)班的唐艳娜同学,现在已考上天津金融学院,她后来对我说:“姐(我们已无师生隔阂了),那时你让我当班干部,是你给我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成长的条件、成才的机会,给我撑起一片蓝天,怎一个‘谢’字了得。”我感动不已。
四、开展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就是残缺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亲情的残缺,让“留守儿童”感到事事不如人,进而形成敏感多疑,易怒冷漠,甚至有逆反心理。总认为父母对不起他,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也跟他过不去,他的心里就越来越阴暗,抑郁消沉,甚至堕落。这时候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这个情况,我开展感恩教育班会课。我先讲了“一杯牛奶”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轮流讲关于感恩的事,从自己到别人,从中体会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2004(12)班有个叫蒙胜的同学,他家生活很困难,我就和同学一起资助他,并向学校反映这个情况,学校也对他进行了一些资助。他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没有自尊,于是就把怨气撒到父母身上。通过一次次感恩的班会课,他带着感动,带着感恩上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个孩子应该有感恩之情,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如果孩子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做任何事情也会劲头十足。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但在我做班主任期间,都会用百分之百的责任与爱心,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以引领“留守儿童”上路。
参考文献
1 王金战、隋永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