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与爱心作桥梁引领“留守儿童”上路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的“三缺”状态非常严重,作为班主任,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以责任与爱心为桥梁,引领“留守儿童”上路,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营造充满爱的氛围;抵御诱惑;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开展感恩教育。
  【关键词】责任 爱心 引领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78-02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的“三缺”状态非常严重,“三缺”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有问题,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这些心理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疏导,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班主任,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是责无旁贷。
  在本人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到“留守儿童”占班级里人数的四分之一,数目不小,若不注意他们的问题,这个班级就呈畸形。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本人着手要解决的问题,我查找有关资料,再结合实际,架起责任与爱心的桥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领他们走向阳光之路。下面是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只要有爱存在,宇宙便能转动,生命就不会枯萎。
  2002年,我接任二年级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最怕学生在班级里不快乐,学生不快乐从何谈学习兴趣。而“留守儿童”偏偏就不快乐,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是他们的特点。有专家曾说“留守儿童物质上未必匮乏,他们更需要的是‘亲情’和‘关爱’。”所以我要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班集体,让他们感到温暖,不孤独无助。
  从我这个领头羊做起。我平时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一周里定时逐个找他们谈话,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里有一个叫蓝莉莉的同学,她和弟弟都与奶奶一起生活,她对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感到无法接受,又难以向别人启齿,曾经抑郁寡欢,孤独排外。我了解情况后,就找她促膝谈心,对她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其疏通心理障碍,从此她非常亲近我,我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她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型女孩,后来她考上了大学,还给我发了条短信:“老师,您是我的第二个母亲”,我看到这条短信感到很欣慰。其实,在班里,我对这些“留守儿童”都是特别偏爱的,常鼓励与表扬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很在意他们,他们就不会觉得孤独无助了。
  从班级里做起。在班里,我让同学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只能奏出美妙的音符,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班里有60个同学,我让班干去组织互助组,即以“四对一”的原则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增进他们的友谊。这样同学们思想上相互交心,彼此理解,学习上共同进步,生活上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团结互助、拼搏进取、温馨快乐的班集体。
  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氛围,能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孤独感,“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没有了,班级管理也事半功倍了。
  二、抵御诱惑
  老师爱学生,还应注意他们受到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尤其是网络世界的诱惑,指导他们如何抵御诱惑。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亲情的呵护,容易形成自闭、自卑的心理,而现在网络游戏正是他们释放这种心理的最好方式。游戏里充斥着打打杀杀的场面,使他们心理能够得到一种宣泄,一种快乐,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又同时无需负责任,他们又怎能抵御诱惑呢?现在有许多孩子抵御不住诱惑,有了网瘾,成了网虫,甚至有些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要想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地里种满庄稼。”我采取班级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措施,以分散网络的吸引力;营造有助于学习的氛围,使孩子能找到平静,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就感,以忘掉网络游戏的乐趣。
  我让他们明白学业享受比那些现代电子产品更重要,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事需要他们去做。
  三、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以自己高度关心孩子的责任感为榜样,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留守儿童”多由年迈的祖父母辈抚养,祖父母辈对隔代孩子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任性、退缩的性格,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孩子是个不健全的孩子。而班级可以铸就他们健康的性格的。
  我让“留守儿童”轮流当班干部,我要求他们“人在其位,必谋其政”。他们没有自信,我就给他们打气,并对他们说:“如果有人说三道四,我给你撑腰,出了问题,我给你兜着。你不懂方法,我可以手把手教你,怎样行使责任,怎样分工合作。”而这些孩子特别害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就更加努力,也很争气,做得有板有眼。
  我要求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班里同学开展献爱心活动,或捐钱捐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去慰问孤寡老人等,以增强他们的同情心。
  我就是用这个办法来健全这些孩子的性格,也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带的高2004(12)班的唐艳娜同学,现在已考上天津金融学院,她后来对我说:“姐(我们已无师生隔阂了),那时你让我当班干部,是你给我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成长的条件、成才的机会,给我撑起一片蓝天,怎一个‘谢’字了得。”我感动不已。
  四、开展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就是残缺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亲情的残缺,让“留守儿童”感到事事不如人,进而形成敏感多疑,易怒冷漠,甚至有逆反心理。总认为父母对不起他,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也跟他过不去,他的心里就越来越阴暗,抑郁消沉,甚至堕落。这时候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这个情况,我开展感恩教育班会课。我先讲了“一杯牛奶”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轮流讲关于感恩的事,从自己到别人,从中体会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2004(12)班有个叫蒙胜的同学,他家生活很困难,我就和同学一起资助他,并向学校反映这个情况,学校也对他进行了一些资助。他不但不感激反而觉得没有自尊,于是就把怨气撒到父母身上。通过一次次感恩的班会课,他带着感动,带着感恩上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个孩子应该有感恩之情,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社会。如果孩子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内心就会充满阳光,做任何事情也会劲头十足。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但在我做班主任期间,都会用百分之百的责任与爱心,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以引领“留守儿童”上路。
  
  参考文献
  1 王金战、隋永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电影的霸权给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一部《孔子》所遭遇的《阿凡达》冲击便可见一斑,在外来电影与本土电影激烈对决的今天,探讨中国电影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生机,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出路,力图以优秀的本土电影为载体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全球化 好莱坞电影 本土电影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的礼仪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传授给弟子的行为活动。其内容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言语交谈、行为表现等三个方面,对现今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礼仪 教育 道德  【中图分类号】K8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84-02     【Abstract】Etiquet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梵净山现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发展梵净山生态旅游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梵净山 生态旅游 法律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98-02  【Abstract】Through to the Fanjing mountain’s existing eco-tour
期刊
【摘 要】激励,是指教师以综合的教育手段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内化成个体自觉行为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教学手段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具体方法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励、从学生的目标明确着手激励、从师生的感情融洽入
期刊
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必修中比例并不大,在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涉及到实用类文本的有必修五中的“科技之光”专题中的三个版块、必修四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英明与事业”版块和必修四中“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三个版块。站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按照常规的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背离,而且不能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必修文本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文本的编排体例,由原来的以
期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往往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好的,在课堂上一个个地提出来,学生只要回答出来就可以了。这能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吗?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难道就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吗?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了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文本,解
期刊
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改革”,基础教育的经费有了基本保障。使农村教育的广大干部和教师再获新生,教师又重新找回了自尊,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新的形势,凌源教育在经过治理整顿之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近三年来,凌源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其表现为:①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教书育人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学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于“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话语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成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诉求的焦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反思”一词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者们的关
期刊
曾听到过三种有趣的说法: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本人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
期刊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教育要注重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帮助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开发,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由此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