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贺兰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我去宁夏贺兰山,参观了西夏王陵遗址,以及古代藏兵洞。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坐落在贺兰山东麓,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我伫立在西夏王陵面前,历史自动展开了它泛黄的画卷。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起源,再到五代十国以及北宋年间的辽、西夏、契丹与汉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大交流、大碰撞,连年的战火、纷争不断,昔日高高耸立于戈壁荒漠中的西夏王李元昊的砖塔,早已被岁月流年的風霜雪雨侵蚀成一堆堆黄土。不改的,是黄沙戈壁中那一沟沟黄沙,还有那茫茫戈壁滩上一棵棵顽强的沙枣树,它们似乎在默默地向远方的来客诉说那成则王侯败则寇、折戟沉沙铁未销的历史风云……
  在阵阵秋风卷起的尘沙之中,我想起了岳飞的那一首《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立誓带着靖康之难的耻辱,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要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收复失地的强烈决心跃然纸上。
  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长城边有一处古要隘的藏兵洞,这个藏兵洞是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独一无二。里面处处暗藏杀机,陷阱密布。在这藏身的生死之境,能否使得你我晓得什么叫“我命由天不由我”?真可谓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释下手中那卷《漱玉词》,微微闭上发涩的双目,在袅袅升腾的茶香里,让自己的灵魂朝着莽莽贺兰山的方向飞去……
其他文献
母亲挥舞擀面杖的时候,兄弟姐妹都会欢欣鼓舞,不为别的,单就那白花花的白面就足够让人陶醉了。  刚刚能吃饱穿暖的年代,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孩童,虽然没有刻骨铭心地把饥饿锁定在脑子里,但粗糙的玉米窝窝、红薯饼子还是非常令人厌烦,以致与我同样大的孩子们都对能吃上一顿饺子,或者降低点儿要求吃上一顿面条而感到开心。饺子皮只能用白面做,哪怕掺杂一点点儿玉米面、红薯面都是不行的。做面条的面皮也有同样的脾气。  擀面
期刊
前些年,我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一样,对“医药代表”持偏见态度。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个叫“木嘎惹”的年轻人,才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并心存敬意!  木嘎惹,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则约乡乃托村,那里山高路险,闭塞落后,生存环境恶劣。  2006年,木嘎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这也成为他们家和全村人的一桩特大喜事。不料,不菲的学杂费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了他父亲身上。善
期刊
我徘徊在这片位于川南珙县南端,名日麻塘坝的神奇土地上。这里曾是一个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消亡的民族——僰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四百多年前,古僰国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平蛮大战的主战场。  深秋的麻塘坝,万物萧瑟,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浸透和弥漫着古战场沉寂的气息。那些依附在悬崖上的具具棺木,历经岁月风霜的剥蚀,早已沉默为一个个神秘难解的千古谜团。唯有穿越时空的风,还在不分时节地在麻塘坝的悬崖峭壁间奔跑、呼啸,就
期刊
21岁,女大当嫁。这不是宿命,这是一次情感的转移。  在离过年还有九天的腊月二十一,我结婚了。二人世界。想象中的浪漫却在那一年的大雪里彻底冰封。当我把那一捧作为新娘捧花的塑料玫瑰放在茫茫雪地,除了孤立的红,再找不到曾经随心所欲的温暖。这个“年”注定只能在单位宿舍,在由两个人缔造的“家”里过。这个家除了崭新得陌生的嫁妆,就剩毫不相关却因爱相连的两个个体。而三个人才能团“年”的古理在此时加剧了心里的隐
期刊
抱木花,不是乡下木工师傅做木工活儿时,刨出来的那种刨木花,而是指我老家乡下的一位姑娘。  我老家位于洞庭湖“锅底”的一片湖洲上。也许洞庭湖的水特别有灵气,生活在这片湖洲上一代又一代的姑娘,喝了洞庭湖里的水,个个都出落得细肉白净,风姿绰约,水灵灵的。四十年以前,我老家乡下的姑娘抱木花,就是这里姑娘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抱木花本名叫杨春花,不但身材苗条丰满,脸模子漂亮,而且勤快老实,是最为娇艳的一朵村
期刊
阔别故土,他乡耕耘,商旅各国,历数异域风情,然而,令我心中最难忘怀的还是童年记忆中故乡的东港河,每忆及此总是令我心驰神往。  东港河东接吴楚长江,通达商贾重镇小池,与九江隔江相望,北二十里经回风古镇王埠直折西行再二十里,达黄梅中部重镇孔垄。东港河自严家闸直入龙感湖,向东南出华阳可与长江各口岸商埠对接。真可谓四十里东港河,八面来风,千帆竞渡。迎送南来北往客,是旧时商来客往之黄金水道。  东港河水系分
期刊
汾河占据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伙伴们一说玩耍去,必定是那个流水潺潺,石头、沙子、野草、野花都不能少的汾河边。赶上枯水期,河床毕现,若隐若现的水流依旧急着赶路,于是便淘气地用沙子、石块圈起来,不让它流走。第二天,那细细的水流,竟汇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冲出一条道路,便问河边的老人:“它是要流到哪里去?”“流到我们家乡的黄河去。”这个老人抽着自制旱烟,用河南方言自顾自地说。  “黄河”这个字眼,在那个时候带
期刊
年近了,回家的路就不远了。  小车一拐上村道,自己的心便控制不住地柔软了起来。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从吉安城里到莲花县南岭乡圳头村,仅仅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娘催问我们到了哪里的電话就打了好几个。每逢年节,这世上最挂念自己的就是娘了。真不知如果哪天娘不在了,自己回村的欲望是否还会依然。  村道上已经有些年味了。道路宽净了,路灯安装齐整了,外地牌照的小车也明显多起来了。村道两旁的屋门口,不时可见老妪村姑
期刊
昨夜入梦,借着月光,在城南龟山寻找当年留存的一个念想,但直到月落西山头,睁开双眼,唯有两行清泪挂上眼帘。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商州求学,周末,一帮同学相约登上当时的南秦龟山。在山上,同学们让我这个爱鼓捣文字的人写一首诗并许个愿,特别是几位风华正茂的女同学。末了,大家都写了诗也都许了愿。同学们许的愿我不知道,唯独我许的愿“学业有成,多挣钱孝敬我妈”成了大家感动的话题,同学们提议将这个愿封
期刊
在陇东市场、超市里见到一种油料作物——大麻籽。当地人很少用这种麻籽榨油,最喜生食,俗称嗑麻籽。  每到秋末收获季节,只见农家场院中间放一碌碡,四周用麻秆围住。往往是夫妻围住碌碡,一上一下使劲儿摔打,只见麻秆上下翻飞,麻籽滚落而下,大如小黄豆,小如蚕豆。只要一停下手里的活儿,夫妻俩急不可待,各自抓一把麻籽揉搓后,一手握成半圆状,另只手边溜麻籽,边用嘴使劲儿吹,等外皮吹走,土坷垃拣净,然后往嘴里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