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坪剪影(外一篇)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坪,滇中楚雄百草岭东南山岗下的一个彝族村庄。山陡,人稀,一个离蓝天白云近,隔红尘人烟远的高寒山区。
  上坪彝族人在这里创造了人间的天堂。
  上坪古老的彝族民居,与天空接近,与大地紧贴,是那种“居高声自远,非为籍秋风”的淳朴境界。
  仿佛天上的神话降落人间,彝民建房继承了神话传说的精髓。房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成了举世无双的闪片房。闪片房“墙壁”“瓦片”是从满山遍野的原始森林获取。房墙,是横木一层一层垛起来的;屋顶,是厚厚的木板(“瓦片”)一片一片盖起来的。屋顶木板铺成密不透风、疏不漏雨的厚实,再压几个重重的石头在上头。狂风吹不走木板,屋下的炊烟,却可以在木板缝隙中直达云霄。古朴简陋,有大巧若拙之美。闪片房牢固而坚韧,地震不垮,雪压更牢,如山中的生物____洋芋、苞谷、大白芸豆,这些耐寒的庄稼、高山牛羊、彝人。
  高山流水,空气清新。生态环境、生态民居、生态食品,养育了勤劳善良的生态彝民。天堂是什么样子,一步步前来的摄影家、画家、作家们不知道。在上坪邂逅了这块人间天堂,他们恨不能长上翅膀,像鸟样起落这里,把这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看个透彻。可惜,来去匆匆的时光,他们激发灵感的圣地,作为外来人,他们领略不了这方土地的神韵,亦在情理之中。
  巍巍高山,是彝人的天然生息之所。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灵魂不灭于斯。彝族血脉的大山女儿们,光彩夺目的红艳彝妆,把春夏秋冬的绿色山野无声地激活。田地中的劳作,高山间的放牧,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只要有了彝女的红装点缀,沉寂的山野便鲜活了,孤独的树木便生动了,枯燥的日子便精彩了,豪情男人的酒碗便东倒西歪了。
  彝山彝寨,彝女是男人的酒,彝女是男人的歌,彝女是男人的魂,彝女是男人的太阳;闪片房下,彝女是一家一户的神。
  传说中,男人是造天的懒汉,女人是造地的英雄。造天懒汉居住在造地英雄创造的土地上,女人的神气自然而然。
  姑娘房,成年彝女的闺房,一颗芳心在星月之下被机智的男子摘走。青年男女的感情驿站,饮食男女的自由欢欣,古朴的爱情故事,就在被称为“草楼”的姑娘房发生。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情节,女人始终是草楼爱情的主角,是令男人们魂牵梦萦的超级明星。
  自古婚姻不用媒聘。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田间地头的劳动表现,青山绿水间的山歌野调,通宵篝火的欢乐打跳,夜深人静的“爬草楼”“串门子,”都是表情达意的最佳媒介。日子是考验感情的唯一,合则成家,不合则分散。双方没有思想的包袱,只有感情的聚散。结婚不用走婚礼的过场,男方不娶,女方不嫁,双方感情成熟,打定终生相伴的主意,向家中老人说明白,把姑娘领回家就是媳妇。新娘进家的日子当然不消精挑细选,但大体月份是讲究的:农历三月不选,那是“开花月”,又是清明节祭祖月,一怕男女双方有“花心”,姑爷媳妇“养不家”,二怕祖宗亡灵不高兴,降祸她们家族;七月是“鬼月”,是祭祖送鬼的月令,鬼月阴气最重,连出门串亲戚都要尽量忌讳,更不宜婚姻大事。除这两个月份外,天天都是上坪彝族领媳妇进门的黄道吉日。但,传统的观念,还是不威自严的起作用,大多以八、九月、十冬腊月、正月为首选佳期。
  老人死,也是灵魂“升天”,无须毕摩料理丧事,自家瞧日子,在家停尸一、二日,吹唢呐悼念之,避开死者的主要家属的属相,抬上山即可。风俗简朴,心理和物质的负担也不重。
  生活是現实的,现实是欢乐的。知足常乐,上坪彝族最善于把生活的欢乐放大。
  把美丽穿在身上,那是上坪女人自己巧手创造的成果。
  把财富戴上身上,那是上坪男人对她们的爱情回报。
  一生人,她们要为男人唱多少支情歌?
  一生人,她们要接受男人的多少支情歌?
  彝族的日子,是用歌声的欢乐或哀伤,唱着过来的。
  彝族的歌声,是为追求爱情放喉唱响的,是为亲人离去悲痛开腔的。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与生俱来的歌舞才能,是彝山欢乐日子的润滑剂。
  通宵达旦的歌舞狂欢,上坪彝族的欢乐,是享受现实人生的集体欢乐。
  高山不胜寒,所以简称为高寒山区。朝雾蒙蒙,阳光穿透不到上坪地表,天光温暖比平原迟到许多;夕阳衔山,日头又被山峰劫持,光照就短了许多;只中午的阳光,才是那么可靠的直射照耀上坪,温暖上坪。上坪的早晚,干冷湿冷。上坪彝家的火塘,是由彝人操纵的小太阳,一年四季的火光温暖,都在举手之劳中——得来全不费功夫。高山彝人的火塘文化,功能何其了得!天上的阳光是白天的火焰,地下的火塘是夜晚的阳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火塘是家庭的中心,一方火塘,取暖是它,熟食是它,见证爱情是它,文化活动是它……“数千年如一日数万年如一日/熊熊燃烧/那颗老祖宗从深山老林里猎获的太阳/驯养成这四方形的火塘/燃烧着祖祖辈辈火辣辣的日子//我那光脚杆上烤起火痂朵朵的祖先/从风雪野地里捡回冻僵休克的祖母/在火塘边烤活他们野性的爱情/在火塘边繁衍下子子孙孙和唱不完诉不尽的史诗神话/然后闭上双眼/倒在火塘边安详死去//火塘神圣起来……(《痴情·火塘》)”知足常乐,乐于创造,有了物质的火塘和文化的火塘,彝人幸福了,彝族火热了。
  山中的四季,是山野色彩变换的四季。山高春来迟,错过了春季,他乡春花在上坪夏天热烈开放。满山遍野的野花,燃烧了山山岭岭;山花艳了,桃花红了、李花白了、杏花粉了,大地一片花海,壮观极了,好看极了。牛、羊、猪们幸福极了,被主人幸福的吆上山去,任它们在花草间自由自在的恋爱、繁衍、壮大。
  庄稼、牛羊们,在彝人的辛勤呵护之下,欢乐长大,幸福的传宗接代。
  果树们,在彝人的悠闲关怀下,欢快的开花、结果、收获。生态了一方天空,幸福了这方居民。
  庄稼们幸福的生长。特别是山中特产的大白芸豆,它们为了追赶秋天的收获,向头顶的天空迅速疯长,顺着一根细细的豆杆爬高,爪须如龙,伸向蓝天白云之中。晚秋之时,一荚荚金黄的老壳中,一颗颗白白胖胖的大白芸豆,香遍山外世界的胃口。   核桃花黄嫩嫩挂了枝头,其后黄嫩嫩的树叶发芽冒尖。叶子也是愁生不愁长,一旦枝头发芽,见风长大,先是嫩绿,再后青绿,最后老绿。花谢之后,那些圆头圆脑的绿色核桃,结成馒馒团,在枝头叶下怀孕、坐胎、成熟。
  彝女的幸福生活开始了,核桃树与果,是她们的依恋。如她们依恋的彝族男子,核桃们给她们带来鲜活的财富,如她们的男人,一辈子呵护她们的生命和幸福到老,不离不弃。
  鸡是白天上山啄食野虫子,晚上跳上鸡架睡觉长大的。那种香到骨头里的味道,再高明的大师也在其他地方烹调不出来。一家杀鸡煮食,原汁原味的芳香四溢,全村的空气里都弥漫着香气。闻到这样的香味,老远八远的人们都情不自禁淌口水。
  猪腊肉更不消说,砍一块丢进锅中煮着,火叶子呵呵地笑着,锅中水剥哆剥哆地涨着,香气噗叱噗叱地喷着,馋嘴的猫在火塘边锅团转喵喵喵地叫着。淘洗干净的花豆加入进去,肉熟时候,难煮的花豆也熟了。肉捞起切成片,一大块一大块盖得住碗,肥而不腻,爽口得很;再佐火酒一大碗,天上的美味可能也不过如此罢了。
  大个大个的大白芸豆,拇指大的白糯糯。入口即化,养人的营养自不消说,肚子吃饱了,嘴却不知足的饿着。待你实在吃不动了,不难消化的美味,再是肚子圆鼓鼓,也是不碍事的。吃了不生病,吃了长精神,灵丹妙药样管用。
  日短夜长。上坪的月亮星星慷慨得很。太阳一落就出山,硕大的月亮带出满天的星斗,一出山就照亮了高山,照亮了村庄。纤尘不染的天空,像白天一样的洁净湛蓝,星光的清辉一点折扣都不打,就亮汪汪射入山中,夜色之下,上坪明亮的夜晚可读诗书。始知古人夜月苦读不是虚构的劝谕之辞。“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太文雅了,也太酸味了。月亮出来了,上坪青年男女不约而同地爱情默契,只有嗅觉灵敏的狗,用见惯不惊的两三声低吠来祝福星光下的有情人。
  月亮是被公鸡啼落的,太阳是被公鸡叫醒的。上坪彝村醒来,炊烟袅袅的日子周而复始。
  彩云小记
  我越来越认为,云南山川之形胜,十步之内必有佳境,足不出滇即可掠天下之美,揉揉眼皮就显亮丽媚人。只是山居惯了,美不胜收美花了眼的云南人,反而见惯不惊见景不生情,所以任凭风光秀丽了几千年,仍然藏在深山人不识,遍地风景,反而成不了趋之若鹜的景点气候。不似中原与江南,稍有景色便冠以天堂名岳胜水神泉,名公贵人竞相追逐,才子佳人演绎故事,平头百姓附庸风雅,诗咏留芳,史册标榜,游人如织。
  所以,我很为云南山川鸣不平,如彩云。
  彩云就在昆明的眼皮底下,楚雄的鼻子旁边。50公里楚雄,100公里昆明,且是安楚高速公路穿膛而过,眨眨眼睛吸吸鼻子的功夫即到一个叫“彩云”的路口。停车,一脚就踏上彩云土地。
  云南的坝子多稀奇,彩云也不例外。
  星宿江一条,平畴几千亩,村舍数十处,青山四围屏,端的是好景致。
  此番来,我是初客。
  秋末的太阳,热辣辣当顶。天不高,山亦缓峦迭起,蓝天与黛山亲切接榫。盆地里气色饱满,金稻多已收去,田间脱了穗粒的秧蘖自甘稻草。老牛眼睛半睁半闭,泡在水塘中神仙逍遥;浮在水面的鸭鹅幸福得雍容气度,半天不划一掌。荷花败谢莲子已采,荷叶亭亭卖俏老绿。一派田园风光令人眼馋。解开衣扣散热,暑气更甚些。作闲游人,你就想不通田坝里面挥杵挥镰的农夫农妇咋不息晌?问农人,一是习惯了,二是逼出来的。我的心为这逼出来而不是养出来的习惯咯噔了一下,人的坚韧与懦弱,“逼”无选择和“养”尊处优的结果天然迥别。
  钢筋水泥的壁垒森严中压抑厌烦了,回归自然到彩云来。
  信步走,随意看,尽兴逛。看山、看水、看田地、访农家。库塘中钓鱼,小河里摸虾,心灵的解放感觉最明显不过。人各有其情趣,信马由缰,飞鸟游翔,回归自然更讲究莫强求他人,此地大可潇洒走一回。
  竹溪简直太绝了!这不是我的霸权话语。走南闯北做生意图享受的大商家小老板都这份说。去时大太阳,回来半个月亮爬上来,竹子一蓬蓬随弯弯的星宿江两岸摆开绿色长龙阵。白天,翠竹青青枝叶婆娑,风搔竹动,前倾后覆,窸窸窣窣,调情依偎,一江春水映两岸旖旎,煞是江南风景。历来人们看山不喜平,河两岸的崎峭挺拔,又令江南怎抵此方雄伟?傍晚,晚霞渐散,星星随月亮游戏河中,明明灭灭,或挂在竹梢的倒影中捉迷藏,或沉在江湾处媚眼传情,或倚在江石上高枕养神,极是情景交融。江流星不走,风动水不纹,竹子们静憩下来,向归宿的倦鸟敞开怀抱,那颜色也随光影由青翠变蓝绿,墨绿,再浸染墨汁,慢慢皱染成夜幕下的黑龙驾雾游水的曼妙。这江水,这星宿,这神龙,相映成趣,相辅生辉,一副出岫山水图神品。“星宿江”大名本来就取得好,何方高人又将这段桃花源般的美景点化成“竹溪”,真是神韵天成了。
  李白汨罗江所捉的星星,肯定不及星宿江上竹溪水中的星星。這当然是我情绪化的说法。问题是,身临其境,你不得不动感情,甚至情不自禁,情感决堤。
  几近不惑之年,也曾闲游了些山水。对眼皮底下的彩云却视而不见,不禁生出些愧对南天故土的感慨。
  天下名山胜水,游了就了,留在我心中的或者说是我把心留下的地方不多,但彩云,即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李 夏
其他文献
一  有一只公水蛭,他叫阿猛。阿猛有光滑柔软的身体,不同其他水蛭身上的长条纹,他身上的黑黄条纹呈现一只眼睛的形状。阿猛曾问过妈妈条纹的由来,然而妈妈并不知道,只说他一出生就带着,是个怪胎!阿猛并不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他觉得背上的条纹很好看,特别是当阿猛身子缩成水滴状时,就像一个真的眼睛。阿猛认为这是个很好的保护,因为人类小孩看到阿猛时,总会吓得哇哇大哭。这让阿猛觉得很自豪。  阿猛的家原本住在河边的
期刊
1  2020年3月26日上午9时30分,李登山走到天堂口,生命关闭了快门,他不再摄影,即将粉墨离场。  他还有光,迷离的晨光,亲友的目光。新冠病毒把他最后的捕影者请到花圈焚化炉旁。百余花圈匍匐着,以接地气的姿态,传递艺术和艺术家的气息。远一些,是目光,血浓于水的,与子同袍的,艺以修身的。  逆光在眼前扯出七彩的光圈,耳畔一山山松涛低回,牵出一段电波——十多天,许是二十多天前一个清晨,他打来电话,
期刊
诗歌是楚雄青年写作者的偏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较其他文类有优势。当下活跃于省内外文坛的楚雄诗歌写作者,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诗歌艺术的修炼有着较高的起点。从年龄来看,李玉超、许红军、果玉忠大致处于相同的阶段,且都出身乡土,与故土大地有着牵扯不断的联系,乡村物象也常成为他们吟咏的主题。加上自身已跳出了土地的牵绊,写作便成了一种自觉的追寻,寻找生命深处的精神之根。在返乡
期刊
1.深秋  果实会晚熟几天  苦痛仍在收割喜悦  风举起一个阴冷的天空  不要赋予深秋过高的期待  银杏叶做成的海浪  已经从街道涌来  你的瞳孔还没有她的倒影  有些失落需要一个人慢慢消解  2.园西路  秋叶覆盖了秋叶  暮色将它们掩埋  走到园西路时  我拖着冗长而沉重的疲惫  斑马 斑马……  沧桑又无奈的乐音  在街上蔓延  仿佛要让那错失的  都碎给你看  总会被莫名其妙地触动  比如
期刊
据万家坝出土文物显示,远在春秋末期,今楚雄市城区一带就有农耕族群生息繁衍。楚雄历史,已经两千多年。期间,自后大理国始,楚雄因高量成经营而成为云南八大府之一。明洪武中,都督袁义筑砖城,周七里余,为云南省第四大城。清康熙间,楚雄城“生齿繁,比户封,人文茂,可谓极盛。”而咸丰十年“庚申屠城”,遂至“万家烟火,立时灰烬”。  咸丰十年为公元1860年,到1950年,历九十春秋,而生于楚雄解放之初的我,见证
期刊
我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陌生与熟悉碰撞,孤獨感像与生俱来的基因在血脉里蜿蜒盘旋,停留下来的人全是少年不可说的遗憾。  青春,汇聚着一群人蹓出去就回不来的果敢,藏下了迷茫者最深层次的阴暗,这里是起源,这里也是埋葬地,扬起的笑脸,低下……我们谦卑地把嘈杂宣泄,乱乱的,像野兽在不打烊的夜里沉浮。  万物缘起生命,低落于不转动的太阳心脏,一针足以见血,创可贴无法遮挡,时间自然愈合又撕裂。听得太多的故事,微
期刊
查姆湖的春天  花在枝头自顾自地开着  红的谢去,粉的登场  不用排练  一场春的盛宴就已开始  情在心里自顾自地漾着  时而汹涌,时而温婉  不用火柴  也能将夜点燃  一湖清辉  一碗米酒  花香淡淡  情意浓浓  心心相印的人  在彼此深情凝视的眸子里  看到了今生来世的好  无题  之一  一弯明月掛在树梢  胡茬的纵深处  春天来过的消息  开放成两瓣如莲的唇  有烟草的味道和米酒的醇香
期刊
狮子山  两株云杉  剥开雷劈的年轮  建文帝的袈裟  在藏經楼悬挂六百载  不染半点血腥  红尘看破  芒鞋勾绘的牡丹  仍有风雨叩响祭坛的炊烟  衔两张蝉蜕  饕餮金陵的黄昏  不该吞下火焰  吐出钟声  观音洞的塔尖  有一弯月  滑落最深的井底  占卜石阶的鸟鸣  文笔山  记忆的丝线断成两截  找不到草鞋穿梭的年轮  垂钓梦中的井绳  塔尖的铃声  跟着月的影子怀孕  马蹄拉长的炊烟  
期刊
在我姊妹四人中,打记事时起,母亲似乎对我特别上心,一时看不到我,她就惴惴不安起来;好像我只有处在她的视线里,她心里才踏实。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不一会儿,母亲便开始喊着找我了。那声调先是跟在身边随口叫我一样,渐渐就大起来、急起来。母亲喊我,有时是唤我吃饭,有时是催我做作业,更多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事儿,只要有会儿没看到我,她就会扔下手中的活儿,立马跑出去喊着找,不管那活儿多么紧急,多么重要。  因
期刊
雨夜  一曲竹笛从天空降落  西山那边的鸟鸣接走了黄昏  蛩声,起伏成灵秀湖褶皱的波光  风停下来的时候,落花与残云  离大地近了,我孤独的肉体和灵魂  马不停蹄,在睡梦中野蛮生长  雨还在下,一丝一缕像极了  我的思念,在那么长而又那么  短的夜里,深沉地爱着黑  最朴素的距离  多像一个老时光  夜的中央有月亮站在  窗台上,安静地看着我  我们彼此未曾惊扰  未曾对视,也未曾交流  尘世沉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