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不到

来源 :金沙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姊妹四人中,打记事时起,母亲似乎对我特别上心,一时看不到我,她就惴惴不安起来;好像我只有处在她的视线里,她心里才踏实。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不一会儿,母亲便开始喊着找我了。那声调先是跟在身边随口叫我一样,渐渐就大起来、急起来。母亲喊我,有时是唤我吃饭,有时是催我做作业,更多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事儿,只要有会儿没看到我,她就会扔下手中的活儿,立马跑出去喊着找,不管那活儿多么紧急,多么重要。
  因为年幼胆小,我常常也就在房前屋后毫无目的地欢蹦乱跳着,母亲刚一喊,我就听到了。见我玩得欢,母亲就一脸的笑,疼爱地说:“你看你,脸上搞得跟花胡猫一样。”要是走远了,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听得到的;有时玩在兴头上,明明知道母亲在喊,但我就是不应声。母亲很快发现了,走过来就把脸一沉,“你这小伢,怎么这么皮?”
  时常地,我和小伙伴们玩着玩着,心里就忽然一怔,隐隐感觉母亲又在喊我了,侧耳细听,却又没有;有时却是分明听到了,而且那喊声也越来越近。时间长了,就有小伙伴冷不丁地对我说:“你妈妈喊你了!”我一惊,小伙伴们却哈哈地笑了起来。有几次,小伙伴们这样逗我时,几个母亲忽然就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愣,继而又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不知怎么就跑到村边一座废置的破庙里捉迷藏。当母亲突然闪进庙里时,我才猛地发现自己玩过头了。母亲冲过来,一把就拽起我胳膊,边往外拉边大声训斥道:“这里你也敢玩!这是玩的地方吗?”又回头招呼几个小伙伴:“你们都赶快出来!”在庙外几米远处,母亲止住脚步,转身指着庙宇说:“你们看看,那瓦,说掉就掉!这墙,说倒就倒!你们不要命了吗?”母亲顿了顿,随即又继续朝我吼道:“你这小腿,这么会跑,吓得我在村子的胡同里、树底下、水塘边,哪里没找到。”
  从那天起,我好像有点懂规矩了,每次想出去玩时,就主动向母亲请求;母亲要是绷着脸,我就赖着闹着哭着,不依不饶地;当母亲微微一笑,说一句:“你这小伢,这么没完没了”我就一骨碌地爬起来,撒腿就飞出门去。当然,能让母亲默许,是我必须对她限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出坚定的承诺。尽管如此,母亲还是经常喊着跟过去了,见我没出什么乱子,便微微一笑,双手在围兜上轻轻揩了揩,又静静地瞅一会儿,随后便依依离去。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每次出工前,母亲都要反复交代我在家要好好地,但她到底还是不放心,刚一出门就又折回来哄着把我带上;到了地角田头,又叮嘱我说,就在这里玩,别乱跑。于是,在母亲干活时,我就在边上玩泥巴。其间,因为忘情于一只蜻蜓,因为觑见了一朵野花,不知不觉中,我的双脚就渐渐逸出母亲划定的范围,就渐渐跑到了远处。母亲一看我不见了,立马就匆匆追过来;她一逮着我,巴掌就上了我屁股,看你可跑了,看你可跑了!有一次,母亲又把我带到田头。那是夏天,太阳好大,我热得实在不行,于是,趁母亲不注意,我便悄悄溜到不远处的高粱地里,頃刻就觉得凉快多了。望着眼前刷刷的高粱叶,又觉得没什么好玩的,便随手捉了几只蚂蚱在手心里盘弄起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传来母亲的呼喊,那沙哑的嗓音分明已经是在哭了。我一急,便刺溜一下钻了出去。看到母亲那架势,我顿时吓坏了!母亲光着脚,疯了一般冲了过来;或许是因为慌不择路,身子都斜了;她的脸白得怕人,汗水和泪水模糊一片。母亲一到我跟前便一把将我搂住,喘着气说:“你这小伢,这么不听话,你是要吓死我吗?”说着,母亲就“呜呜”地哭出声来,我也哭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慢慢松开我,蹲下身子,扳着我的脸左瞧瞧右看看,“你看你,脸上都划了几道血印了!”
  平日里,不论是在集体还是在家里,母亲总有做不完的事儿,亲戚之间便疏了往来;只有到了冬季,母亲才偶尔去一下几个至亲家;因为担心我在家里会惹出什么不好的事儿来,母亲常常是当天去当天回。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冬天,母亲去对江的大姑家,中饭后我们就在门口巴巴地望着,却直到断黑,也没有等到母亲。我们很纳闷,也很着急。原来,母亲本来是打算下午就回家的,不料午后忽然起大风了。母亲急得什么似的,跟船老板说:“船能开过去吗?”见船老板懒得搭理,母亲又解释说:“也没什么事儿,就是小伢们在家!”船老板有些不耐烦地说:“浪这么大,不要命吗?”母亲站在风口里,看了看滔滔的江面,又转向船老板,执拗地央求说:“没事的,我不怕。”
  这年暑天持续高温,一个多月也没下一滴雨。母亲眼睛肿了,一连打了几天针还是肿得睁不开。她斜身躺在竹席上,抿着嘴唇,强忍着疼痛,但那被努力压抑着的低低的呻吟还是隐隐从嗓子眼里不断地流出。趁我递茶送水时,母亲的手便顺势抚上我的脸颊。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到那一双手是多么粗糙,粗糙得就像榆树皮一样!母亲的手在我脸上摩挲时,有点痒,也有点疼,但我还是紧紧地把脸贴上去,很温顺地配合着。随着手指的缓缓移动,母亲不断地感慨道:“嗯,这儿还好;这儿也没变;哦,这几天是不是又晒黑了啊?”
  不久,我念书了。自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都是在离家三四里路的学校。赶上哪天值日,或是老师拖堂了,或是在路上和同学们嬉戏了,总之,要是我没有按时回家,母亲就蓦地心慌起来,就不断从厨房里走出,到大门口望望,又到后门口瞟瞟;实在等不及时,她就索性跑到村口眺望,等我渐渐走近,她便如释重负一般,微笑着迎上来,一边卸下我书包,一边就牵起我的手,像是带我去赶集一样。
  初中三年级那年,学校要求晚上住宿,中午照样回家。跟母亲一说,母亲似乎并没有多少认同的意思。她戚戚地,心里仿佛一下子泛起许多心思。良久,她才喃喃地说:“住宿就住宿嘛。”自此以后,每天中午,母亲总要变着法子多置一两碟小菜,质量显然也有所提高,同时还精心备上一小瓶爽口的食物让我带着,以补充我食量可能遇到的不足。有一天吃中饭时,母亲缓缓走到我近前,低低地说:“你看你,吃相越来越馋了!住宿好是好,就是没在家里吃得舒坦;吃得好才能长身体,才有精力读书啊。”母亲顿了顿,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说:“我想,晚上还是回来歇吧。”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便抬头朝她瞥了一下说:“那哪行呢,都住宿啊。”母亲不屑地说:“不就三四里路嘛,你晚自习后回来,我去接你!”   记得是一九八六年七月,我顺利地考上了高中,母亲很高兴,举手投足间脸上总是漾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我却暗自得意,这下子母亲也能省省心了。因为离家远了,又是住宿,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再也不会站到村口眺望了,再也不会说去接我了。然而,事情远非我所料。大概是第三个星期的一天上午,第二节课刚下课,班主任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至此我才知道,母亲已悄悄去了好几趟学校。其时,我心里就好像被什么硬邦邦的东西杵了一下,俄尔又觉得母亲这样做让我很没面子。那时候交通落后,从我家到学校都是小路,走一趟就是二十多里,其间还要穿过七八个村庄,跨过三个小石桥,河水满的时候,还得脱掉鞋袜、挽起裤管小心地蹚过去,而母亲硬是跋山涉水一步一步走了去。星期六下午一回家我就没好气地问母亲:“你偷偷到學校干什么呀?”母亲一惊,转而便若无其事地说:“就是想去看看,哪有什么事儿!看你在课堂上那愣头愣脑的样儿,老师讲的你能听得懂吗?”
  如今,我也早已为人父了,但每次出门时,母亲总要絮叨一番。在我收拾行装时的进进出出中,母亲就时不时地跟上来,说这也要注意,那也要忍耐,这也是要紧的,那也要好好的。那声音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听似结束了,然而几个“千万”“特别”“头等”一类的形容词,不是给绕回去了,就是又峰回路转地连上了。有时,我就烦了,便冲母亲说:“在家时不说,一出门你话就多起来!”母亲悠悠地说:“在家时说不说无所谓,出门不一样!”末了,母亲神情就有些惑惑的,似乎觉得还有什么没提到,却一时又想不出。
  身在异地他乡,有事没事,我自然也经常打个电话回去;而更多的时候,或早或晚,母亲就把电话打过来了。有时,我就问有什么事儿吧?母亲说哪有什么事儿,就打打电话嘛!接着,母亲就又絮叨开了。偶尔,实在找不出话新的话题时,母亲电话也不挂,开始专注和贪婪地听着,听着我的呼吸,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今年上半年,我给母亲注册了微信,母亲很开心,隔三岔五地就发来视频。她自己并不会玩弄,每次总是叫村里的小学生们帮忙。次数多了,她又担心影响人家孩子的学习,于是想视频时,她便叫回十五里之外的妹妹;赶上哪天妹妹走不开,她就颤颤巍巍地走到村边,叫上出租车径直开往妹妹家。视频一开,母亲就忙不迭地戴上老花镜,脸上渐渐就笑开了。那时,母亲也不作一句声,只是默默地凝视着、端详着,就像我小时候看图识字一样。最后,母亲总是雷打不动地突出一下主题说:“手机上还是看不清楚,哪天可回家歇几天啊?”
  责任编辑:李 夏 王 莹
其他文献
“穷亲戚”的温饱梦  “穷亲戚”是我姨奶奶家的儿子,乳名叫富贵,家住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闫屯,靠山而居。外婆和他母亲是姊妹,我称呼他为表叔。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叫表叔“穷亲戚”,后来听外婆说:“姨奶奶是她们家最小的一个妹子,嫁到闫屯后,家庭本就不好,加之姨姥爷也是没有什么手艺,不外出务工,好吃懒做,导致家里越来越穷困潦倒,最后表叔也因此放弃读书,辍学了。”听完外婆的述说后,我终于明白“穷亲戚”的缘
期刊
月光,铺满卧室的满心空寂。夜来香,洁白瑕玉举过头顶,高擎一树馥郁在秋的每一个瞬间。怒放无所顾忌,在自己生命的角落。缕缕夜风,盛满梦境花香。比夜更浓郁,弥漫梦呓的潮汐澎澎湃湃。  听,在睡梦的边缘。兔街河隐约着,遥远暄腾,昼夜不歇,浸透半坡漫山的茶香,回味悠远绵长。哀牢深处,你可以与一座山对酌“花石头”,也可以与一条河豪饮龙街小灶酒。携手礼社江,唱和着雄浑的哀牢史诗,奔腾千年万里。  听,在睡梦的边
期刊
一  有一只公水蛭,他叫阿猛。阿猛有光滑柔软的身体,不同其他水蛭身上的长条纹,他身上的黑黄条纹呈现一只眼睛的形状。阿猛曾问过妈妈条纹的由来,然而妈妈并不知道,只说他一出生就带着,是个怪胎!阿猛并不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他觉得背上的条纹很好看,特别是当阿猛身子缩成水滴状时,就像一个真的眼睛。阿猛认为这是个很好的保护,因为人类小孩看到阿猛时,总会吓得哇哇大哭。这让阿猛觉得很自豪。  阿猛的家原本住在河边的
期刊
1  2020年3月26日上午9时30分,李登山走到天堂口,生命关闭了快门,他不再摄影,即将粉墨离场。  他还有光,迷离的晨光,亲友的目光。新冠病毒把他最后的捕影者请到花圈焚化炉旁。百余花圈匍匐着,以接地气的姿态,传递艺术和艺术家的气息。远一些,是目光,血浓于水的,与子同袍的,艺以修身的。  逆光在眼前扯出七彩的光圈,耳畔一山山松涛低回,牵出一段电波——十多天,许是二十多天前一个清晨,他打来电话,
期刊
诗歌是楚雄青年写作者的偏爱,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较其他文类有优势。当下活跃于省内外文坛的楚雄诗歌写作者,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诗歌艺术的修炼有着较高的起点。从年龄来看,李玉超、许红军、果玉忠大致处于相同的阶段,且都出身乡土,与故土大地有着牵扯不断的联系,乡村物象也常成为他们吟咏的主题。加上自身已跳出了土地的牵绊,写作便成了一种自觉的追寻,寻找生命深处的精神之根。在返乡
期刊
1.深秋  果实会晚熟几天  苦痛仍在收割喜悦  风举起一个阴冷的天空  不要赋予深秋过高的期待  银杏叶做成的海浪  已经从街道涌来  你的瞳孔还没有她的倒影  有些失落需要一个人慢慢消解  2.园西路  秋叶覆盖了秋叶  暮色将它们掩埋  走到园西路时  我拖着冗长而沉重的疲惫  斑马 斑马……  沧桑又无奈的乐音  在街上蔓延  仿佛要让那错失的  都碎给你看  总会被莫名其妙地触动  比如
期刊
据万家坝出土文物显示,远在春秋末期,今楚雄市城区一带就有农耕族群生息繁衍。楚雄历史,已经两千多年。期间,自后大理国始,楚雄因高量成经营而成为云南八大府之一。明洪武中,都督袁义筑砖城,周七里余,为云南省第四大城。清康熙间,楚雄城“生齿繁,比户封,人文茂,可谓极盛。”而咸丰十年“庚申屠城”,遂至“万家烟火,立时灰烬”。  咸丰十年为公元1860年,到1950年,历九十春秋,而生于楚雄解放之初的我,见证
期刊
我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陌生与熟悉碰撞,孤獨感像与生俱来的基因在血脉里蜿蜒盘旋,停留下来的人全是少年不可说的遗憾。  青春,汇聚着一群人蹓出去就回不来的果敢,藏下了迷茫者最深层次的阴暗,这里是起源,这里也是埋葬地,扬起的笑脸,低下……我们谦卑地把嘈杂宣泄,乱乱的,像野兽在不打烊的夜里沉浮。  万物缘起生命,低落于不转动的太阳心脏,一针足以见血,创可贴无法遮挡,时间自然愈合又撕裂。听得太多的故事,微
期刊
查姆湖的春天  花在枝头自顾自地开着  红的谢去,粉的登场  不用排练  一场春的盛宴就已开始  情在心里自顾自地漾着  时而汹涌,时而温婉  不用火柴  也能将夜点燃  一湖清辉  一碗米酒  花香淡淡  情意浓浓  心心相印的人  在彼此深情凝视的眸子里  看到了今生来世的好  无题  之一  一弯明月掛在树梢  胡茬的纵深处  春天来过的消息  开放成两瓣如莲的唇  有烟草的味道和米酒的醇香
期刊
狮子山  两株云杉  剥开雷劈的年轮  建文帝的袈裟  在藏經楼悬挂六百载  不染半点血腥  红尘看破  芒鞋勾绘的牡丹  仍有风雨叩响祭坛的炊烟  衔两张蝉蜕  饕餮金陵的黄昏  不该吞下火焰  吐出钟声  观音洞的塔尖  有一弯月  滑落最深的井底  占卜石阶的鸟鸣  文笔山  记忆的丝线断成两截  找不到草鞋穿梭的年轮  垂钓梦中的井绳  塔尖的铃声  跟着月的影子怀孕  马蹄拉长的炊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