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到“村晚”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晚”舞台没有“春晚”舞台那么华丽富饶的灯光秀和舞美包装,但是节目内容更具特色,更贴近乡村生活;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
  关键词:“村晚”的魅力
  记得从一九八三年除夕起,中国人又多了一种文化娱乐形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具体时间为:阳历1983年2月12日20:00农历1982年12月30日20:00癸亥猪年。晚会总导演是黄一鹤,晚会主持人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四人成为首届央视春晚的当家人(当年央视还没有娱乐性节目主持人)主持词第一句是:“观众朋友们,在这愉快的除夕之夜,我们中央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贺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快乐!今天晚上,我们将采用实况播出的形式,向您传送春节联欢会的文艺节目……”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央视春晚节目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出现得到了全国人民翘首称赞;从此,“难忘今宵”的音乐年年播放、岁岁唱响,成为祥和的金曲。过大年、把平安祝福送进了千家万户;看春晚、成为老百姓的精神食粮;继而全国各省、市、县电视台分别效仿举办“春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正能量的文化艺术起到了凝聚人心、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净化心灵、提高素质、沟通感情、娱乐身心的效果。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文化是魂、文化是根。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谈不上现代化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堪称国富民强;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和精神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老百姓由过去单一地欣赏文艺节目上升为热情参与文化活动,这种转变和需求,追根寻源是来自于“三下乡”带来的变化和作为。
  “村晚”文化起源于发展
  近几年全国各地乡镇自办“村晚”的热情如雨后春笋般勃勃生机地兴旺起来。就拿农业大省安徽来说,每年一进入农历腊月从皖南到皖北,从皖东到皖西村村镇镇都有“村晚”、社社区区自办联欢;节目形式自然模仿央视春晚:有歌舞、戲曲、相声、小品、大鼓、琴书、坠子、三句半、广场舞、器乐演奏等五花八门是样样齐全,虽说水平不高,但演员们行头服装一穿、化妆道具一扮,还真有专业范儿。这些演员全都是来自乡里乡亲的邻居,工作单位的同事,听着既熟悉看着又陌生;真是好听好看又好玩,自娱自乐大联欢。上级领导致辞,祝愿乡亲们幸福安康;属地领导总结,表彰奖励先进制定新年工作方案一环紧扣一环,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形容“村晚”恰如其分再适宜不过了。需要解释的是,从文字语法上规范“晚会”应该在晚上举办;但人们习惯成自然,把”村晚”变成一个文化代名词,举办的时间上午、下午、晚上都行,统称“村晚”。
  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公社(现在的乡镇)人们时而也有文艺演出形式,但其内容大都是宣传“农业学大寨”而已,节目形式单一、色彩缺乏绚丽。“村晚”的形成与举办是送文化下乡结出的丰硕成果。当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而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艺术类各行当明星走下城市舞台、走出电视荧屏,零距离地为群众表演与乡亲们合影留念,再次掀起了“追星族”热潮;这和先前的“港台 追星族”不一样的是不用花钱买票就能如愿以偿、梦想成真地在家门口看到自己所喜爱的明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现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总是向美好需求;老百姓从当初看演出欣赏明星才艺至模仿明星表演,到如今亲自粉墨登场参与舞台实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和精神文明的体现。耍龙灯、舞狮子、写春联、猜灯谜全是来自历史文化、非遗传承。明显的参与打麻将赌博、迷信算命的少了,用先进文化洗脑的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好转。乡镇文艺爱好者的热情自发地成为编导演,成为“民星大腕”;而民营剧团的成立更是群众文化新的摇篮;他们农忙解散农闲集中,松散型管理完全是对文艺的爱好才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自筹资金购置行头、道具等,成为不是专业酷似专业的的乡镇民间剧团;他们通过构思排练把乡村民约和发生在村里的好人好事编写成戏曲、相声、小品、快板、鼓词、三句半等表演形式搬上舞台,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当然“村晚”的舞台没有“春晚”的舞台那么华丽富饶的灯光秀和舞美包装,但是节目内容更具特色,更贴近乡村生活;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那真是:“民星”一上阵观众齐振奋;新气象、新风貌,过年不用放鞭炮;新年俗、新欢笑;“村晚”演出真热闹。
  “村晚”文化带动乡村旅游
  过去,政府行政机关分工文化和旅游是两家、两个块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更好地管理指导,现在整合成一家:省级成立文化和旅游厅;市级成立“文化和旅游局”这是何等明智的抉择。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树立乡村文化旅游一盘棋的思想,以文化充实旅游的内涵,提升乡村知名度,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农副产业的振兴,丰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政府此项改革举措让乡村文化不断变成“活化”,从而发挥出乡村文化“灵魂”的作用。“村晚”文化的乡土气息带动乡村旅游满足城市人从喧嚣、忙碌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享受清新空气和幽静氛围,用充满田野情趣的休闲生活消除疲劳,通过人与山水土地亲密交流缓解压力。然而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过节度假的城里人很难长途跋涉去名山胜景旅游,而城郊乡村旅游便凭借地缘的优势和便捷的交通适应了城市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成为旅游的首选。   新理念的产生使得“村晚”不再是过年才施展的文化实践活动,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年四季逢年过节必须的“村晚”文化项目。村民们谋生不再靠外出打工,归乡居家发展会更成功;满园果蔬绿,田间人如织;草莓节、梨花节、西瓜节、葡萄节、丰收节……开幕式都能欣赏到“村晚”文化的魅力,吸引城市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共享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从田间到餐桌,有机果蔬吃着放心;从观光到采摘,惬意生活过的舒心。经过公路村村通和农厕改造,如今的乡村环境越来越洁净,风光越来越秀丽,特别是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成为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农民生活因此大变样。人们乡村观光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到异地体验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情、民俗地貌;游客既能收获得感性体验,更能获得理性快乐。乡村文化观光旅游是当前都市人群最为热衷的回归自然享受慢生活方式之一,乡村景观意境的感知和体验,美梦成真地成为现代最为时尚和最有吸引力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和产品形态,由此而见“村晚”文化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美妙作用。
  凡事都有兩面性,面对当前国内的乡村旅游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预防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产品层次粗浅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等新问题。我认为破解这些问题,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打造自己的特色,精心培育推出“特产文化”特色品牌,唱响旅游“四季歌”,探索一条走本土文化乡村旅游的道路。组织起来让农民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活动,利用本地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满足游客的吃、游、购、娱等各种需要;新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既满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带动了农产品市场的生产与销售。各种农家乐、民宿住等给游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和田园生活体验。到乡村寻找传说中的富庶空间,感受田园诗画文化的灵魂等多种意境,这是众多游客的理想。整个乡村被打造成开放式景区,在景观的营造上尽量保留传统村落的形态。每一处房屋、绿化、道路都是景观,都能体现农耕文化之美,让人记得住乡愁。回想起当年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刘老根》就是反映了乡村文化旅游如何发展的故事。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神扶贫;精神扶贫要靠文化支撑;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才能带来先进作风才能结出丰硕成果,全国各地“村晚”的举办说明农民精神文明、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承诺,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岁末年初,虽然面临新冠肺炎的困扰,但是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村晚”文化即将再为胜利者舞出铿锵绚丽的靓姿,唱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对晋中市妇联“美丽人家”创建行动的思考,分析行动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社会工作者从调查推动方案本土化、专业方法推动村民能力建设、促进村民主体意识增强,发挥社工“中枢纽带”作用,作为第三方评估机制使评估更具客观性五个方面可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美丽乡村”的创建活动是社会工作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的新领域。  关键词:美丽乡村;社会工作  一、晋中市妇联“美丽人家”创建行
期刊
摘要: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的今天,回顾中國典籍英译的发展脉络,分析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英译状况,对我们对于典籍英译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交流形成“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并存的局面,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典籍英译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介绍明末清初中国典籍翻译的背景、特点及意义,旨在对这一时期的典籍翻译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明末清初;典籍英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国家,伴随着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履行向国际承诺的减排义务,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碳排放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以及交易机制的背景,然后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进行评析,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完善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与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玩具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始终。相比較那些不易保存的泥、草、棉、木、纸等材质的玩具而言,陶瓷玩具无疑是一种能让人直观的认识古代先民玩趣的媒介。同时,陶瓷玩具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物化形态,它作为一个有形物品却是人类无形的审美、娱乐精神的反映。本文先对陶瓷玩具作了概述,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探讨了对中国古代陶瓷玩具进行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陶瓷;玩具;文化遗产  一、陶瓷玩具概述  
期刊
摘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北部湾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疍家民俗文化。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疍家文化的译介进行研究,探索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受众正确理解文化内涵,从而推介与传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提高广西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关键词:疍家民俗文化;译介;翻译  一、引言  语言滋生于文化,亦是文化
期刊
摘要:2020年,突然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将对14亿中国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我们正在深思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资本不断积累,人类文明进入了高度发达阶段,但是部分人只关心政治经济建设,却忘记了生活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如何改善治理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生态学家,其中包括大量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北美生态社会
期刊
摘要: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两罪的最高刑具有较大差距,“假药”和“劣药”的区分问题成为切入点,《刑法修正案(八)》前后此二罪发生重大变化,并于2014年两高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作出进一步指导,区分“假药”和“劣药”将直接影响行为人的定罪情况以及量刑差别。2019年《药品
期刊
摘要: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近年来,随着学术造假事件的重重披露,学术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内外关于学术造假的讨论也日渐激烈。本文以学术造假为核心关键词,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学术造假的成因及表现内容和防范现状视角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术造假;综述  1.引言  近年来,揭露出的学术造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伊利蒙牛之争,引出对体育赛事中的伏击营销问题的探讨,并从主观故意、行为表现以及给赞助方、主办方带来的权益损害等方面,论述了伏击营销的侵权违法性质。列举了中国、美国有关伏击营销的法律规制。最后从立法、司法、行业规范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伏击营销;体育营销;法律规制  Abstract:Through the dispute between Yili and Mengniu,
期刊
摘要:知青史研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过于关注知青群体,忽视同时代其他相关群体的问题。知青带队干部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是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一个好办法,也是培养和教育干部的一种好形式。对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更好地认识中国。学界对于知青带队干部群体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