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默默耕耘的太极人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y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送爽,泉城迎来了“1999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武术节”,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诸路英豪尽展雄风。在众路英雄中,来自古城德州的一支武术代表队异军突起,在太极对练、太极剑、太极刀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由王成先生创编的27式太极拳荣获了团体金牌。这支武术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其领队兼教练——王成先生功不可没。
  王成,山东省商河县人,今年43岁,现住山东德州,任中国水电十三局国外工程处英文翻译。王先生是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的入室弟子,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现任德州市太极研究会会长。


  王成少年习武,初习弹腿、少林拳等,曾拜张晨光先生为师。张晨光先生出自武林世家,其父为义和团二师兄,抗日战争时期,张晨光先生在西北军高树勋部任大刀队副队长(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节节撤退,张先生一气之下回乡抗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渤海五区武工队队长和无棣县县委书记。令日寇闻风丧胆,日军曾多次悬赏缉拿。解放后,担任德州地区工会主席,积极传播中华武术。


  在张先生的精心栽培下,不管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王先生每天坚持练功几个小时,武术大有精进。
  1982年,经张晨光先生推荐王成先生拜在济南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门下,成为洪公的入室弟子。
  济南与德州相距120公里,当时王成先生正在十三局中学教书,他从师洪公以后,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奔波往返于济南德州之间,寒暑假更是住济忘返。由于王成习武勤奋,尊师重教,成为洪先生最喜爱的门徒之一。洪老先生病重期间,他多次前往照料,悉听恩师教诲。1996年1月23日,洪公仙逝,王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料理其丧事,并撰文纪念,以示不忘师恩。


  在从洪公学拳期间,王先生谨遵师教,在德州积极传播太极拳,使更多的人受益。1985年,王先生开始同德州太极名流切磋交流,并以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武德赢得同仁们的尊重,许多拳家专门求教于王先生,王先生于此时开始在德州初显身手,并从此为发展太极事业而呕心沥血。1990年,王先生受聘担任地区工人俱乐部的教练,组织成立了太极拳学习班,为培养太极后备力量,还专门招收少年弟子,一时间,出现了一股太极热风。花开墙内,香溢邻家,温州方面闻先生之名,亦诚聘先生教拳。王先生声名渐传渐远,许多国外朋友亦慕名前来学习。多年来,有韩国、日本、捷克等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求教。在王先生的大力倡导组织下,德州太极拳研究会于1992年成立,众望所归,王先生担任了会长一职。王先生在教书育人授拳传道的繁忙工作中,仍然挤出时间进行太极拳研究,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其师洪公精心指导下,独具特色的太极拳著《太极拳实用对练》一书出版。1995年,《太极拳实用对练》的台湾版开始发行海外。自此以后,王先生把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方面,每有心得体会,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并形成文字。他发表的多篇有关太极拳的论文对太极拳理论作出了贡献。
  王先生虽身怀过人技艺,但性情淡泊,从不张扬,表现出很高的涵养。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的太极神韵却留在了巴基斯坦的最大城市卡拉奇。
  1998年2月,因工作需要王先生赴巴基斯坦担任中国某公司的翻译工作。
  卡拉奇有一个叫萨基克练空手道的自恃勇武,总想找个机会与中国人较量较量,中华武功毕竟不是人人都会,人们的避让更让他凭添几分傲气。
  萨基克打听到王成先生的住所,并专程而来要会一会这位中国的“MASTER”(大师)。在寒暄握手之时,萨基克迅速出招,拿住手腕就要给王成一个背摔,王成手腕一转,顺势一肘击在其背上,只听“嘭”的一声,萨基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五体投地”,结结实实摔在地上。没摔明白自然不服气,萨基克又从正面摆开拳架,王先生双手一,又听“嘭”的一声,萨基克背部重重地撞在墙上。被撞得晕晕呼呼,萨基克这次彻底服气了,说什么也要拜王先生为师,盛情难却,王先生答应教授几招。从此,萨基克逢人便讲“MASTER WANG IS MY TEACHER”(王大师是我的老师)。
  萨力姆习练空手道和跆拳道小有名气。听说中国的“MASTER WANG”功夫了得,便专程前来比试武功。王先生正在整理行装准备回国,因拗不过萨力姆只好同意切磋切磋。双方刚站好,萨力姆先发制人抬脚就向王先生左边踢来,王成顺势侧身一脚踹在萨力姆胸口,别看只用三分寸劲,萨力姆却当时就背过气去,王先生走过去,在其后背猛击两掌,才打通气结。萨力姆缓过气来后,心悦诚服地连声说“CHINESE GONGFU GREAT!”(中国功夫了不起)。不打不成交,萨力姆执意要王先生在上飞机前到家做客,并为王先生准备了许多礼品,王先生只收下了他赠的一只旅行包。
  在巴基斯坦做翻译工作期间,王先生积极传播中国武术,其技艺深受巴基斯坦人佩服。回国后王成还收到了巴基斯坦有关人士发来的邀请函,请他到卡拉奇开办中国太极功夫学院。在第四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上,王先生创编的太极27式套路,更是激起众多国外武术团体的浓厚兴趣,纷纷前来索要有关资料并达成交流意向,目前,在日本、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均有王先生的弟子,王成谨遵恩师教诲,宏扬中华瑰宝,为太极造福人类勤奋努力。□
其他文献
1.无极桩(图1)  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吸呼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图2)  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许,脊骨下沉。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图3、4)  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
期刊
一、预备式  两脚并步,双膝微屈站立,左手握剑手心朝后握住剑柄,拇指扣住内侧剑格,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住外侧剑格,食指伸直压住剑柄,使剑身竖直贴靠左臂后面,右臂伸直靠右腿外侧(图1)。  ①左脚提起向左侧开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右手背与左握剑手背同时向前起(图2)。  ②左握剑手心与右手心同时下按;上体右转;左握剑手背和右手背从体右侧再次起;双手手心向外,经体前绕一大平圆圈回至体前(图3)。 
期刊
太极拳不但是中国而且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历经了三百余年的衍变发展后,终于在本世纪末,如一颗喷薄而出的朝阳,向全人类发出了它应有的璀璨光芒。  面对来临的21世纪,太极拳还将为人类作出哪些贡献;太极拳的发展前景又怎样来描述;在世纪之交,我们这些太极传人还需要作出哪些贡献?  21世纪太极拳发展的美好前景  太极拳这项古老的传统运动,终于焕发出无尽的青春魅力。有人预言21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
期刊
通三关  太极拳身法上的“立身中正安舒”,与静坐功、气功的身法是一致的。练太极拳时,脊柱节节松沉,随着动作的开合,会阴间的裆劲有上翻之意,百会穴虚领顶劲,而气往下沉,内气沿任督二脉自然流转,用功日久后,可使任脉和督脉自然接通。因此,气功中的“通三关”(尾闾关、夹背关和玉枕关),在太极拳中是不求通而自通的。  “通三关”应从自然中不求而得,不可着意追求。通了“三关”,全身有舒服融和的感觉。但不必妄求
期刊
螺旋式的弧形动作  包含刚柔两种力量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的,所以陈鑫说“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就是练太极拳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像太极图的圆圈那样;同时也指出,在这一个圆圈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在旋转变化,像太极图圆圈中的阴阳对立面那样。因此,在太极拳螺旋式运劲中,在不断旋转中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妙手”是一着
期刊
陈长兴、陈发科、杨露禅、杨班侯是尽人皆知的太极搏击高手,这样的太极高手已鲜见于世。这虽然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从内因来讲,恐怕与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一些误解有关,现列举一二,供读者参考。    一、推手就是搏击。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认为推手就是太极拳的搏击功夫。其实推手只是达到太极功夫最高境界的一种练习方法,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王宗岳所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但“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则需另
期刊
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精辟地说明了太极拳的本质及锻炼方法。这里仅就这一句话,特别是其中的“劲”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绷劲  陈氏太极拳所说的劲,就是一般拳家所说的内劲。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拳的内劲,是指螺旋运动的顺、逆互变,持久锻炼自然产生的,能在内里变化的缠丝劲。陈发科先生称这种劲为劲。  王成
期刊
己卯兔年过去,庚辰龙年来临。  龙与武术有着不解之缘。福建省七大拳种之首——就称之为龙拳(俗称龙尊)。龙拳又叫“太子游宫门”,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以勇猛凶犷、灵活多变而威震天下。  龙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清朝初期,少林高僧飞钹禅师幻想黄龙滚水之势演练而成。经飞钹禅师不断充实、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法体系,后传于黄衣真人和铁杖和尚。铁杖和尚传铁柄、铁珠、铁鞋和尚(俗称少林四武僧)。据传
期刊
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李启轩均系世家儒生,以研究拳理、拳法自娱,罕于课徒,直至第三代郝为真(1849~1920年)始广为传出,方启太极拳流派之滥觞。武派太极拳架的特点,可概括为:  一、式简技繁、组织合理:拳势动作简洁明快、术法分明,重在实用、不尚花法,外形简朴、内蕴丰富。套路编排则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繁简适当、突出重点”。  二、法度严谨、身正势圆:走架严守武氏规定的提顶吊裆、含胸拔背、
期刊
1999年,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公诞辰151周年(1849—1929)。陈鑫公,是近五百年来,第一位全面总结、系统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杰出理论家。他的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中国自有太极拳以来的第一部最完整、最辉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闪耀着夺人的光彩。它对今天普及和发展太极拳,尤其在理论方面仍有极高的价值。  陈鑫公曾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善学者,必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