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弱电建筑安装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智能化弱电安装存在的问题;对智能化弱电项目管理及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对策。
关键词:智能化弱电;安装;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6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电气智能建筑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当今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目前许多智能大厦、小区正在兴建之中。电气智能建筑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电气智能建筑一般包括楼宇、办公和综合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组成。智能建筑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方面,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并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由于智能化弱电安装涉及的专业多、技术新,又正在高速研究发展过程中,并处于与建筑技术磨合阶段,目前全国弱电智能建筑标准还不统一,以及还存在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等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1 智能化弱电建筑的特点
1.1 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
这是智能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智能化弱电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高科技。采用集成化设计和开发。各系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实现了楼宇设备自控、综合保安、消防报警管理、车库管理及通讯管理的智能化等。同时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供给人们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智能建筑追求的最终目标。他可以保证建筑内的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供舒适小气候的环境空间。建立信息高速网络,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样化的通讯服务。
1.3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符合我们提出的“绿色通道”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操作管理的高度集中,人員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低到最低。
2 智能化弱电安装存在的问题
2.1业主方面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的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缺之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通常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除要注意设备和系统选型外,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应有其他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冗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些问题放任自流。
2.2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目前,对建筑智能安装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都无法实施。
2.3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造成安装质量不高,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所以,原来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独立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造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工程上要考虑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不同的控制组合方式不但关系到智能系统本身的投资,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被控机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设备费用。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为例,宜多采用开关控制方式,少用无级调光控制做法。照明亮度和场景的变化与控制,可通过灯具布置上的变化、照明配电回路细分和增设来调配实现,同样达到多级控制、多种变化的效果。这样做不仅简化了系统复杂程度,也降低了照明灯具、光源的技术要求,又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多达3-5倍以上。因此,除必须进行无级调光的特殊场合外,建议照明调节采用多级开关控制方式。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即眼看、手摸。忽视定量验收,这种只有用仪器测试,才能揭露的隐患。
3 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实施
3.1系统设备空间与管线预留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结构预留预埋的内容,从设计开始就应逐步明朗,最终正确反映在施工图上。这并不会增加很多预算,却可避免估计不足引起的造好后开凿。故在总体需求尚不明了时应充分留有余地,主要包括通信主机房、电脑主机房、综合布线配架间、竖直井道、楼层设备房、水平配线空间以及通信网络进户管道与设备房等等。因此,建议建筑内外各使用空间、墙体、地面都要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需要,多增设一些信息点,按照智能建筑标准要求适当增加些系统余量,避免今后使用空间的用途一有变化,飞线、明线到处是,极不便利和雅观。千兆网是今后发展必经之路,适当的部位要考虑留有光纤信息点或增容管道,也可采用吹光纤技术进行预留。此外,要求设有信息点位置的附近,一定要配套电源插座或配电设施。对某些分期实施的系统,预埋件、预留孔洞、预埋管线要提前设计留设,便于以后安装施工。例如,在弱电出户管道进建筑的位置,应适当多留2-3根直径100mm左右地下穿墙钢管,以备以后增扩,大型建筑物还适当多留几处。
3.2设备安装
设备除应注意符合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外,安装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智能建筑中的子系统多,包括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布线。设备安装的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设备表面应注意保护,各种零件不得脱落碰坏,标志应完整清晰,安装应牢固,各种螺丝应拧紧,同时应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工作,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设备的各种标识,端接线缆的来源去脉应标注清晰明了,否则调试时无从下手,维护时不知所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明确提出与机电专业设备接口、控制/通信协议的详细标准和技术要求。输入、输出触点的工作电压、驱动电流、匹配阻抗;而与之相应的,智能系统控制模块在连接时,要注意输出/输入端口工作电压应相同,要核实其带负载能力和容量大小是否足够?同时应注意与被控设备的电气隔离或电气共同问题。这些问题设计上要先查证、核实清楚,并在各类盘、箱、柜、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水泵、电梯等设备订货要求中明确说明。可能的话应将样品交给系统集成商先行试验,以提前发现、处理问题。
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经相关部门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在此项工作未结束之前,不能打开所有联动控制电源,以免因外设备故障损坏联动设备;所有联动设备现场模拟试验均无问题以后,再从控制中心对各设备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联调。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提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
4小结
电气智能化是全世界建筑工程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还只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有许多地方已经兴建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筑工程,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许多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为我国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双平. 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0(9)
[2] 秦伟.浅谈智能化弱电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 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智能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李宜涛. 关于建设单位智能化弱电工程界面管理的思考[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3)
[5] 杨绍.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智能化弱电;安装;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6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电气智能建筑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当今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目前许多智能大厦、小区正在兴建之中。电气智能建筑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电气智能建筑一般包括楼宇、办公和综合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组成。智能建筑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方面,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并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由于智能化弱电安装涉及的专业多、技术新,又正在高速研究发展过程中,并处于与建筑技术磨合阶段,目前全国弱电智能建筑标准还不统一,以及还存在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等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1 智能化弱电建筑的特点
1.1 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
这是智能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智能化弱电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高科技。采用集成化设计和开发。各系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实现了楼宇设备自控、综合保安、消防报警管理、车库管理及通讯管理的智能化等。同时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供给人们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智能建筑追求的最终目标。他可以保证建筑内的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供舒适小气候的环境空间。建立信息高速网络,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样化的通讯服务。
1.3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符合我们提出的“绿色通道”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操作管理的高度集中,人員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低到最低。
2 智能化弱电安装存在的问题
2.1业主方面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的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缺之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通常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除要注意设备和系统选型外,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应有其他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冗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些问题放任自流。
2.2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目前,对建筑智能安装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图纸都无法实施。
2.3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造成安装质量不高,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所以,原来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独立的现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造成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工程上要考虑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不同的控制组合方式不但关系到智能系统本身的投资,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被控机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设备费用。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为例,宜多采用开关控制方式,少用无级调光控制做法。照明亮度和场景的变化与控制,可通过灯具布置上的变化、照明配电回路细分和增设来调配实现,同样达到多级控制、多种变化的效果。这样做不仅简化了系统复杂程度,也降低了照明灯具、光源的技术要求,又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多达3-5倍以上。因此,除必须进行无级调光的特殊场合外,建议照明调节采用多级开关控制方式。施工前的设备品质检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停止点的设立,测试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竣工验收的条件和相关文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即眼看、手摸。忽视定量验收,这种只有用仪器测试,才能揭露的隐患。
3 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实施
3.1系统设备空间与管线预留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结构预留预埋的内容,从设计开始就应逐步明朗,最终正确反映在施工图上。这并不会增加很多预算,却可避免估计不足引起的造好后开凿。故在总体需求尚不明了时应充分留有余地,主要包括通信主机房、电脑主机房、综合布线配架间、竖直井道、楼层设备房、水平配线空间以及通信网络进户管道与设备房等等。因此,建议建筑内外各使用空间、墙体、地面都要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需要,多增设一些信息点,按照智能建筑标准要求适当增加些系统余量,避免今后使用空间的用途一有变化,飞线、明线到处是,极不便利和雅观。千兆网是今后发展必经之路,适当的部位要考虑留有光纤信息点或增容管道,也可采用吹光纤技术进行预留。此外,要求设有信息点位置的附近,一定要配套电源插座或配电设施。对某些分期实施的系统,预埋件、预留孔洞、预埋管线要提前设计留设,便于以后安装施工。例如,在弱电出户管道进建筑的位置,应适当多留2-3根直径100mm左右地下穿墙钢管,以备以后增扩,大型建筑物还适当多留几处。
3.2设备安装
设备除应注意符合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外,安装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智能建筑中的子系统多,包括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布线。设备安装的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设备表面应注意保护,各种零件不得脱落碰坏,标志应完整清晰,安装应牢固,各种螺丝应拧紧,同时应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工作,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设备的各种标识,端接线缆的来源去脉应标注清晰明了,否则调试时无从下手,维护时不知所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明确提出与机电专业设备接口、控制/通信协议的详细标准和技术要求。输入、输出触点的工作电压、驱动电流、匹配阻抗;而与之相应的,智能系统控制模块在连接时,要注意输出/输入端口工作电压应相同,要核实其带负载能力和容量大小是否足够?同时应注意与被控设备的电气隔离或电气共同问题。这些问题设计上要先查证、核实清楚,并在各类盘、箱、柜、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水泵、电梯等设备订货要求中明确说明。可能的话应将样品交给系统集成商先行试验,以提前发现、处理问题。
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并经相关部门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在此项工作未结束之前,不能打开所有联动控制电源,以免因外设备故障损坏联动设备;所有联动设备现场模拟试验均无问题以后,再从控制中心对各设备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联调。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提倡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
4小结
电气智能化是全世界建筑工程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还只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有许多地方已经兴建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筑工程,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许多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为我国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双平. 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0(9)
[2] 秦伟.浅谈智能化弱电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 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智能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李宜涛. 关于建设单位智能化弱电工程界面管理的思考[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3)
[5] 杨绍.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