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午后红茶里听时间流走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茶的音乐听过很多张,每张各有千秋,就像一壶茶摆在那儿,每个人能品出每个人的感受,音乐也是。把一种滋味表现成一种意趣、意境,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审美和修养、触类旁通的超然想象力,也还考验听者心有灵犀或者心有戚戚的领悟。听了一张不算太老的生僻专辑叫《午后红茶》,就想说说感受。
  红茶的颜色是红色,可是,关于红茶的音乐是什么颜色呢?或许,就是刘悦的专辑《午后红茶》里这种清淡去火、恬然自若的色彩,随着一卷卷舒张的茶叶,时间一幕幕倒退,一种像是老朋友重逢的味道油然而生。从专辑第一首同名主打歌《午后红茶》开始,民谣吉他和钢琴的间奏回旋当中,裹挟在尘埃里的纷繁世事,就被明丽澄清的声音所沉降。晴朗的午后,所有的往事都凝成茶中的余味,如歌词一样“思绪在红茶杯里荡漾”。
  《午后红茶》作为一张一半翻唱,一半原创的专辑,制作人的用心都在朝两边进行跷跷板式的平衡。原创曲目,力求做到用心、自然;翻唱曲目力求做到余情未了,犹如茶杯初启,具备一种耐人回味的特色。专辑第二首曲目《Melody》翻唱自R&B王子陶喆的经典曲目。为了去除原曲中“一波三折”的节奏蓝调唱法,编曲上重新进行了改装:一开篇的日本冲绳三味线琴作为引子,古朴苍劲,之后的古筝、笛子,强化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离人》一曲,源自于张学友1998年专辑《不后悔》,之后被林志炫2001年的翻唱专辑《擦声而过》收录。若要挑战两位重量级唱将,得掂量自己的声线。刘悦的这次翻唱,丝毫没有受两位唱将的影响,情绪从苦情歌的路线上突围,变成一种写景意味很浓的抒情诗腔调。从开始的点拨,中间的融化,到结束升华,贯穿全曲的三个钢琴段落,行云流水。笛子则强化了清越舒缓的背景,以一杯红茶做比喻,这是喝了三分之一时,饮者颔首自斟的阶段。
  要把音乐唱出色彩、要让听者从音乐中听出色彩,就要求制作人对乐器选择要独具匠心,编曲要富于线条感,营造参差错落的效果。而在人声选择上偏旖旎,则显得靡靡;偏硬,则会太刚硬。真要体现“发烧音乐”的HIFI感觉,人声的可塑性,一定要强于乐器,能适应任何乐器配合,实现另辟蹊径的圆融,还要自成一体。很多发烧音乐,败就败在这一点上,结果是不伦不类、不中不洋,不忍猝听。
  刘悦的声音在一堆“发烧女声”中让人记住。她的轻柔可以像风一样抚摸耳朵,清澄到一眼见底,却总有娓娓而来的起伏,清晰得似在耳边萦绕,真要循声张望,却只见落地窗下遗漏的阳光,不见美人红裙。这么近,那么远,只有手中握着的红茶杯,能证明这个人的声音,具有和杯中绯红液体一样的迷人效果:可以走神、可以思考、可以闭目养神、可以起身练瑜伽……
  为了从太过安静舒适的氛围里游走出来,翻唱胡彦斌的《红颜》时,中间段落突然加入了电吉他,鼓点的节奏也显著加重,有一些轻摇滚的味道。不过一直环绕翩跹的二胡、古筝却暗示着这是欲擒故纵的小把戏。绵长的音高,实际上是民族唱法的延伸。《找你的微笑》这样的曲子,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杨钰莹的《晚霞中的红蜻蜓》,韩宝仪《知道不知道》、黄莺莺的《哭砂》这些古旧的经典曲目,甜蜜中夹杂一些哀愁,江南小调式的唱法,都是为了配合小提琴的渲染。
  专辑后半段翻唱自齐秦的《夜夜夜》,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许志安的《上弦月》都是在传统民乐的营造下,进行声音的铺陈,最大的亮点还是刘悦可塑极强的声音。不过在《夜夜夜》的编曲上面,可谓华丽大气,前奏的排箫介入,紧接着的合成器营造的世纪音乐氛围,都体现出恢宏开阔的格局。不过,高潮部分的转折,还是没有摆脱原作的影子。《上弦月》编曲也很有特色,俏皮跳跃的弦乐组合,滴滴答答的让人眼前一亮,悠扬的口琴也来得真及时。
  这两年唱片业普遍低迷,多数自吹自擂的专辑都不好买,加上互联网下载的冲击,让唱片公司意兴阑珊,玩票的多赚钱的少。但是,再差的行业也有人在赚钱,以广东为策源地的一种叫“发烧音乐大碟”之类的拼盘专辑,却很好买。专辑曲目多为翻唱,红色老歌、网络流行、外国小调,只要是“经典”无所不囊括。刘悦的专辑也属于此等“消闲”类型,不过,制作上还是极具诚意,做工也很精致,“24Bit 192KHz高采样”的宣传口号也没有打水漂。
  尽管,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聆听这盘红茶一样温和适中的专辑时,难免会多去留意那些被翻唱的经典曲目,而忽略了数量不少的原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路可退》、《叶落》、《蜡烛》等原创曲目,还是有轻灵流畅的可听性,没有把整张的品质往下拉,抹杀作者的才华。作为一张以红茶命名的专辑,听着《午后红茶》,漂泊的心能暂时安静下来,被很有画面感的声音吸引。品咂着茶之味,一首歌的时间里,因为漏下来的时光太过明亮,所以约等于一杯红茶的安慰。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武夷岩茶的品质都备受诗人所称颂,而武夷岩茶工艺之精细,也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惊叹。武夷岩茶之真昧,需得心闲手敏工夫细,方出武夷岩骨花香韵。正可谓,精工细作出好茶!  继前两期对武夷岩茶地理、地貌的描写之后,我们再一次针对武夷岩茶制作的相关问题对陈郁榕女士进行了专访,向读者展示武夷岩茶的采制特点。  问:作为武夷岩茶采制的第一道工序,岩茶鲜叶的采摘有何特点?  答:由于武夷山岩茶的品质是以内质
期刊
6月28日,由江西茶人联谊会主办的2013首届中华茶人庐山论坛在庐山脚下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河南的13个省、市茶馆业代表,雅集一堂,分享了各自经营茶馆的经验与感悟,并围绕“当前清茶馆的经营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开展交流与讨论。  29日晚9时,经过连续3场的互动交锋与讨论,全体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庐山倡议》,拟组建中华茶馆联盟,以茶为载体
期刊
对于茶农,茶季是关系营生的收获季节。而对于爱茶的收茶客来说,早已是厉兵秣马,只待好茶一出,便一拥而上。  每年都在上演不同的收茶故事,但不变的是收茶客走向深山、走向茶区的心情——收得怎样的好茶固然重要,但在春天里走进青青世界感受茶香,成了这一年里最陕意的事情。而从更高的视野来讲,整个收茶的过程也折射出茶界近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浩浩荡荡闯闽东  对于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成忠老先生来说。这几天都在不停
期刊
读徐渭的字,恍如在一条古道上行走,有清冷之气嗖嗖而来。可能这与熟悉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吧。晚年的他,狂放不羁,孤傲淡泊,如此复杂的经历与个性反映在笔墨上,就是浮华散尽,唯剩凝重与苍茫。然而,2012年的深秋,我在浙江上虞县的碑廊里见到的《煎茶七类》刻石,改变了我此前的看法。其字温暖扑面,如同与久未谋面的老友邂逅于一座藏于深巷的老式茶楼里,把盏品茗,开怀谈心,有暖暖的阳光穿过木格子的窗户照进来,温暖惬意
期刊
2013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寺和往常一样,香客如云,很是热闹。但在方丈的禅茶书斋里,却是另一番的景象,广霖大和尚和“赖氏红茶”掌门人赖培华先生一行正安静地细品一款特制的“赖氏红茶”。  在一番慢啜细品后,广霖大师对这款红茶赞誉有加,评价“此茶真乃人间仙露也!”。在大师的询问下,赖培华先生侃侃道出一段沉睡近两百年,鲜为人知的“赖氏红茶”的历史。  清道光年间,17岁的赖氏先祖赖维顺,在家乡晓洋(今福建
期刊
“无”是一个很可爱的字眼,因为只要无了。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产生的,要在土地上种玫瑰花,就得先把杂草除掉;盖房子也是从无中起造的。您说:“不是的,有些只是改造。原本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经过一番心情改造与努力,现在已天天过得很高兴。”但这也是把先前的坏心情排除掉了才重新塑造的新乐园呀。  我爱极了这个“无”字,于是在构想了一个类似性质的“茶会作品”时,就想把它叫做“无茶会”。但
期刊
“香”,它的存在形式很特别,摸不着看不到,要用嗅觉和味蕾去细心捕捉。生活中受人追捧的美食、赏心悦目的鲜花、富有个性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茶品中,都能闻见大自然馈赠予人们的馨香。在人类智慧的创造之下,这些“香气”發挥到了极致。在品茶时,更多的茶客热衷于去捕捉茶中那清冽鲜爽的花香,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茶中似有似无的瓜果香。其实,沉淀在花香之后的瓜果香能为茶的滋味增色,让融合了瓜果甜香的茶滋味更加绵长、充满
期刊
洗春  茶品:冰岛生茶  茶席设计:玩茗堂老九  茶具:台湾老岩陶煮水壶、台湾土陶盖碗泡茶组、孟宗竹茶托、软木壶承、湘西苗族土布蜡染、纳西东巴手编土布  春日,叶已绿,草还枯,春意渐浓。湖畔,水如碧玉山如黛,让人不忍打搅这清宁。土陶、土布设席,取“道法自然”之意,采新发绿芽枝条,用烧过树根为香,几缕淡烟,与茶香相融,嗅之,竞让人颇有出尘之感。一席茶洗尽浮华,春的气息,想来也有这一味吧。  青·花 
期刊
新北市坪林的文山包种茶,集香、浓、醇、韵、美于一身而闻名。在质量的鉴别上,首重香气且须带有明显的花香,其次滋味要活泼甘醇,再者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坪林乡前乡长郑金连表示,坪林包种茶曾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外销东南亚最夯的商品,当时坪林人只作批发,将黄片与梗剔除后,由茶贩载至大稻埕再分装为小包。  尽管今天早已卸任乡长职务,但郑家却始终传承优良的制茶技艺,胞弟郑添福不仅连续多年勇夺坪林包种茶特等奖,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