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学实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
  生:吴老师。
  师:真热情。我有许多爱好,吃美食、做烘焙、看书、旅游。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旅游。有和我一样喜欢旅游的吗?举举手,真多呀。来到一个城市,你喜欢去哪儿看看、玩玩呢?
  生:我喜欢到著名的商业区看看。
  生:我想到美食一条街去玩,看看那儿有什么好吃的。
  师:看来你是个小吃货。(生笑)想知道吴老师最喜欢去哪儿看看吗?
  生:想。
  师:我呀,最喜欢去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参观。谁想跟着我去玩玩?
  (生纷纷举手)
  师:好,出发啦。
  师:我们来到了宁波博物馆,展示的都是我们宁波的历史文化。瞧,这是我们宁波的老字号,一只缸、一只鸭、一只狗,叫缸鸭狗。这儿的汤团可是我们宁波一绝呢。这是石磨,宁波人以前用来磨豆子、磨米的。这是舂米的工具,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
  生:可以用来敲掉稻谷外面的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在乡下的时候看到过。
  师:你真细心。我们宁波人做年糕或者麻糍的时候也会用到它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在雙休日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宁波博物馆参观参观,一定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宁波的历史。
  师:这个博物馆很特别,它是——
  生: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恐龙化石。
  生:海螺化石。
  生:树叶化石。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好几个博物馆。看看这个“博”字,是我们要认的生字,一起读。
  生:博。
  师:“博”表示很多。知识很多,我们叫——
  生:博学。
  师:看了很多很多书,我们可以说——
  生:博览群书。
  师:真好,刚才我们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看到的是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它们被埋藏在地底下几亿年,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叫——
  生:(齐)化石。
  师:“化”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先写单立人,注意第三笔是撇,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一些。
  师:那你看到过活的化石吗?(补充课题:活)
  生:没有。
  师: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师:打开课本,翻到第155页,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用圆圈画出课文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开始。
  二、初读正音
  1.逐段朗读,随文识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请你读。读的同学捧起书来读,做到不加字、不减字,听的同学也捧起书认真听。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读得正确又流利,做到了不加字、不减字。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出示:树种)
  师:这个多音字,你读准了,带领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这里的树种指的是——
  生:树的种类。
  师:人的种类很多,叫——
  生:人种。
  师: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叫——
  生:黄种人。
  师:还有——
  生:白种人、黑种人。
  师:鱼的种类也很多呢,我们可以说——
  生:鱼种。
  师:课文里的中华鲟就是其中一种,一起读。
  生: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师出示:公孙树)
  师:这个词也很难读,谁来当当小老师?
  生:公孙树。
  生:(齐)公孙树。
  师:平、翘舌音读准了,真棒。一起读。
  生:(齐)公孙树。
  师:第3自然段相信能读得更好了,请你读。
  (生读第3自然段)
  师:第3自然段介绍了活化石——
  生:大熊猫。
  师:它是我们——
  生:熟悉的动物。
  师:“悉”在这里读轻声,谁来试试。
  生:熟悉。
  师:熟悉的反义词就是——
  生:陌生。
  师:上课前,老师和大家是陌生的,现在呀,我们已经——
  生:熟悉了。
  师:第4自然段藏着很多生字朋友,同桌互读一下。
  (生同桌一人读,一人听。)
  师:这个自然段介绍的活化石是——
  生:中华鲟,
  师:你是怎么记住“鲟”字的?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鱼 寻=鲟。
  生:左边一个 “鱼”,右边一个“寻找”的“寻”,它是一个形声字。
  (师出示:鲟、浔、荨)
  师:后面两个字也是形声字,读xún。你能根据偏旁猜意思吗?
  生:第一个字跟鱼有关,第二个字可能是和水有关的,第三个字应该是表示一种植物,因为它是草字头的。
  师:你看,根据形声字的秘密,你已经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了,真了不起,奖励你带领大家读一次。
  生:鲟。
  生:(齐)鲟。
  生:浔。
  生:(齐)浔。
  生:荨。
  生:(齐)荨。
  师:看来,根据字的声旁、形旁识字真是个不错的方法。第4自然段中还有许多形声字呢,一起读读。   生:鳞、核、缺、稀。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块儿读。
  (生齐读第5自然段)
  2.活用句式,梳理内容
  师:你看,读着读着,我们就知道课文介绍了——
  生: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活化石。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去看看全世界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
  生:银杏树。
  师:请大家读第2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标上序号。开始。
  (生读)
  师:第2自然段共有——
  生:4句话。
  师:一起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师出示:白果树)
  师:一起读。
  生:(齐)白果树。
  师:读着这个词,我们就知道银杏树的果子是——
  生:白色的。
  师:瞧,(课件出示白果图片)这就是呢,叫——
  生:白果。
  师:真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几億年前呢,同学们。(课件出示图表)看了这个图表,你想说什么?
  生:几亿年好长啊。
  生:几亿年这么这么长啊!
  师:是啊,几亿年呢!真漫长呀!
  师:所以课文说银杏树——
  生:十分珍贵。
  师:“珍”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
  (师课件出示:左边王字旁代表宝玉。右边,“人 彡”表示长着白头发、长胡子的老人。)
  师:合起来“珍”的意思就是老人留传下来的宝玉。根据意思,你能给“珍贵”找个近义词吗?
  生:宝贵。
  师:(出示词卡)一起读。
  生:(齐)宝贵。
  师:到底有多宝贵呢,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几亿年前,和银杏树一起生活的古生物还有很多呢,比如三叶虫、恐龙。可是两亿年前,三叶虫灭绝了。6000万年前,恐龙也灭绝了,只有银杏树一代一代地存活到了今天。怪不得,银杏树被称为——
  生:世界第一活化石。
  师:多珍贵呀!谁能读出来?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几亿年前”和“十分珍贵”,这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还
  想读?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下面还有3句话,请你先读句子,再说说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句子,并交流。)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叶子呢,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来指一指。
  (一生到屏幕前指)
  师:为什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
  生:因为书上写着“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你真会读书!刚才我们在一大堆树叶中找到了银杏叶,这个过程就叫作——
  生:辨认。
  (师板贴词卡)
  (师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奖励你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片叶子,真多呀!谁还想读?
  (一生读)
  师:是呀!多容易辨认呀。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呀,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你看,(课件出示)这是什么树呀?
  生:枫树。
  师:这个呢?
  生:铃兰花。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自己先练练。
  (师出示:_____很容易辨认,_________像________。)
  (生自由练习说句子)
  生:枫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朵朵火苗。
  师:你说出了枫树的颜色。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谁还想说?
  生:枫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小手掌。
  师:你瞧,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得多生动呀!
  生:铃兰花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朵朵花像一个个小铃铛。
  师:句子说正确了,而且说得很好听。挑一种自己喜欢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同桌互相说句式)
  师:第三句话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你来读。
  生:(读)“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读着读着,你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银杏树长得
  很慢。
  师:长得慢极了,有多慢呀?
  生: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是呀,怎么慢呢?
  生: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这位同学(面向一位女生),你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呀?
  生:(一边说一边笑)一直要等我当上老奶奶的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这位老爷爷,你家院子的银杏树结出果子来了,你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
  生:(笑嘻嘻地)是我小时候种下的。
  师:真好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慢极了”。这句话告诉我们银杏树——   生:长得慢极了,所以又叫公孙树。
  师:刚才我们一句一句地把这段话读好了,现在老师也加入你们的队伍,我们连起来用问答的方法来读,我问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師生合作读)
  师:为什么说银杏树是活化石呢?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生: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你看,这段话先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说银杏树是活化石,再写它是怎么样的,介绍得多清楚呀。来,我们再一起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3.口语交际,内化表达
  师:这时候,一群叔叔阿姨也来到活化石博物馆参观。看到美丽的银杏树,他们都被吸引住了。哪位小讲解员为他们介绍一下呀?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加上这样的开场白,自己先练练。
  (生练说后上台介绍)
  生:大家好,欢迎来到活化石博物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活化石是银杏树。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非常珍贵,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它生长得非常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奶奶后,才能吃到它的果子,所以它又叫公孙树。
  师:你介绍得真好,还加上了自己的话。不过,讲解员小朋友,银杏树长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呢,能给我介绍介绍吗?
  生: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谢谢你的介绍,我知道了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真有趣。
  生: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来到活化石博物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活化石是银杏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你知道吗,它可是和恐龙、三叶虫同时期的呢。它的果子是白色的,所以它也叫白果树。银杏树的样子也很容易辨认,它的叶子就像是一把把小扇子。它的生长速度也很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或者奶奶后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它又叫公孙树。
  师:哦,原来银杏树长得这么慢呀,真想快点吃到它的果子。谢谢你的介绍。
  四、书写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活化石银杏树。还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识字方法。接下来我们写写这四个字。一起读。
  (师出示:化、代、孙、植)
  (生读)
  师: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还发现什么?
  生:“化”“孙”“植”左右高度相等,“代”左低右高。
  师:这四个字中,笔画最多的是——
  生:“植”,有那么多横呢,写的时候要做到横画间距相等。
  师:再观察,“植”里面的三横,发现什么了吗?
  生:里面的三横靠左边,不靠右边。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还学过——
  生:青、首。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植”。木字旁很苗条,捺变成小点, “直”字稍微宽一点,三横靠左不靠右,间距相等要做到。
  师:现在做做《学习单》中的第一题吧。记得字要写正确、写端正。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评价的,对照着你也给自己打打星。
  (师出示:三星评价表)
  (师出示:化石、公孙树、植物、时代)
  师:读读这四个词语,相信现在你能填写第二题了。
  (生做《学习单》中的第二题)
  师: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再去认识另外两种有意思的活化石。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下课!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在分析教师职业惰性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教师利用Blog克服职业惰性,促进自我发展的功效,即它不仅可提供学术性知识,又可提供师范性知识;它能够提供环境支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它可以促进反思,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感情投入。    教师职业惰性及原因分析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惰性”,是指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在教师发展的某一阶段,教师教学活动往往喜欢以一种默会的思想指导,以自
选文篇目:  《树叶蝴蝶》 《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书》  《树叶的香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儿童诗充满情趣、富有节奏感等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诗情,并激发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体会想象在儿童诗创作中的作用,感受诗人是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加以想象,并进行创作的。  教学过程:  一、与秋天的邂
记者:李老师,您好!您和您的团队所进行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怀源:我和团队研究实践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从2005年开始的,大概有15年的时间了。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的阶段;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是教学实践落地和深化的阶段;2014年7月至今,是理论和实践更深层次的研究阶段,我们在此期间研究美国的“
“绘本”又称“图画书”,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来讲述故事的。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绘本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接受和阅读需要产生的,日本儿童读物研究会撰写的《儿童和绘本的学校》在概括绘本的定义时认定其“内容、表现、造书都以儿童为主要对象设计”,明确了绘本“为儿童”的性质。  一、学生绘本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                 笔者针对我校600多名低年级学生开展了
教材解读  六年级上册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要求学生围绕“ 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开放性话题,联系生活,选择合适的事例表达生活的美好。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完整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但在事物描写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融入感情,缺乏方法和策略。因此,本课教学将紧紧依托教材习作文本,集中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来展开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围
如若可以,将生活的镜头快速倒退到10年前。那是2009年,我考上大学的那个夏天。我如约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期待已久的文学院的一名学生。终于,终于可以彻彻底底,痛痛快快地醉身于语文。  语文,是什么?  于我而言,是从小傲人的语文单科成绩?是各种竞赛时,语文老师心头的第一人选?是同学们交口称赞的习作能力?不,我骄傲地认为,不仅如此。  于我而言,语文是抬眼瞥见一树桃花,被那扑面而来的“逃之夭夭,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课“我是小小讲解员”的“讲解”,教材提出讲解表达的具体要求,有语气语速的要求(要适当),有体态情态的要求(可借助),还有讲解时利用辅助资源的要求(展板、图片、影音等)。展开这一部分的教学,还要落实讲解时应对的要求,即“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  一、任务导学,自主策划  讲解前的准备任务繁多,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动口又动脑,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本文研究的是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常规教育装备专项普查工作内容之一,旨在通过调查问卷及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常规教育装备教师队伍思想状况,探讨如何从“教师”角度,来进一步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引言    平等地看待每一种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从教师(而不是技术专家)的角度看媒体,技术才能最好地整合到教学中[1]。而当前,教育信息化大行其道,常规教
在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怎么教?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聚焦“提问”这一靶心,在个人问题清单列好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把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并作标记,再将剩下的问题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上集中展示。交流中,我发现一个叫朱奇峰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有理想的豌豆结局都不太好?”这是个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它背后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分析比较了五粒豆的命运后得到的。  五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