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强化背诵基本功训练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突出的特点之一是重视背诵教学,把背诵的教学定位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并规定了70篇古诗文背诵篇目。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受舊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忽视背诵教学的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背诵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一、背诵是发展思维的基本手段。
  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总是首先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使感性材料得到理解,上升为理性的东西。通过背诵,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逐步得到理解,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旨意,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让他捡的是钻石!——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教育。我们认为用来比喻背诵更为恰当,因为中学生正处在生长黄金发育时期,他们的生理、心里恰恰等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加强背诵教学,非常适宜。并且他们思想单纯,记忆力极强,常会过目不忘,記忆效果最佳。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加强背诵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背诵是进行积累的基础
  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更重视积累。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传承民族文化,进行人文教学有重要意义。背诵所得的材料,是一笔预先储存的财富,为今后的工作交际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有人统计过,清代应考生要背熟几十万字的书,此外还要看几倍量的注释和其它非读不可的典籍、史学、文学书籍等。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丰厚的积累能金榜题名吗?能担负起安邦定国的责任吗?诗人郭沫若“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中,随时都会有令你叹服的引用恰当的古诗文……,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应加强背诵教学,让学生从中华民族语言文学保护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学生一辈子享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文的经典名篇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学、文化思想的宝库,曾对炎黄子孙的修身、养性、治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利用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大力加强背诵教学,是传承名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在原有古诗文篇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古诗文篇目,这些古诗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中学生需要大量的积累,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手段是背诵。学生通过背诵积累而得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训,使学生终生受用。
  三、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前提
  语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字系统进入人的大脑,人所产生的一种模仿、对照、类推的能力和纠错的能力。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受到了大人语言的影响。随着智力的发展,,逐渐模仿、对照,进而类推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起了自己的语感。这样就可以判断一个词用的对不对,一句话说得好不好。知道了一个句子的格式,就可以仿造出无数类似的句子,而随时引经据典。在这个过程中,是以机械地记下大量的语文材料为前提的,否则就发展不起自己的语感。
  四、背诵是指导写作的基本途径
  语文学习活动,本来就是一种模仿活动,前人怎么说得,学生就跟着怎么说;前人怎么读的,后人也跟着怎么读?写作也不例外,前人怎么写,学生也跟着怎么写。学生写作的时候总是先读了前人的文章,然后模仿着自己写而写出来的,决不是按照语法规则写出来的。很少有人靠语文知识指导去写作。我国古代的塾师决不讲语文知识,决不讲“人之初,性本善”的“之”是一个什么词。学生主要靠读背诵大量的语文材料,慢慢体会每个词的用法,体会每一个句式的特点,模仿着去写。这样也能写出文章,甚至写出好文章来。前人的这条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今天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背诵篇目大都是经典名篇,不论立意选材,还是构思抒义,都是学习写作的典范。加强背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在太重要了。
其他文献
“做事,先要学会做人”,“成才,先要成人”。一个品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成长。所以在五育并举中,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摆在第一位,更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当中。  识字是为了学习书面语言而准备的物质材料,也是掌握书面语言的最初步的要求。学龄儿童的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必须先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小学一、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要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
期刊
问题发现:  古诗词教学最大的难点就是怎样引导学生诵读,并读出感情来。课堂上发现学生对诗词的意思虽然已经明白了,但还是读不出感情,或是矫揉造作地模仿。  问题症结:  学生没有沉浸在诗境之中,没有受到诗情的感染;虽只能大致解释诗句的意思,但情感却始终游荡在诗词的外面,无法投入真情,犹如悬浮在水面的油珠,无法融于水中。  问题解决:  (一)方案设计  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短
期刊
一、新课程倍加呼唤教学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45分钟,是一个教学设想付诸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理论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师去触摸课堂、去体会课堂生成的过程。课前和课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预设是否成功实施,环节设置是否恰到好处,情境创设是否成功关注了每个个体的发展,课堂生成是否真正成功的升华了主题等等。可见,上课如同一个分水岭,能够客观的验证糟粕与精
期刊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一块沃土。但我国的语文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文学分析法”的影响,在当前的语文教學中,仍存在重文轻情的现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现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的关键性  1人格影响,榜样示范。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
期刊
一、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趣、意境,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
期刊
现代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教学媒体可以增强人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增加人们对信息和经验的表現力。我们知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习者传播学习内容的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接受。而学习者的反应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作文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没有真情实感,一看作文题目就头疼,更谈不上兴趣了。几年来,我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采取了从生活入手,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叙真情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
期刊
语言的表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表达必将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应重视朗读能力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从读开始,以读为基础,先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才能进行正确流利有条理的语言交流,如果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或语无伦次,那又怎样能顺利的进行语言交流呢?所以每个年级段
期刊
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有近三年时间。在各方面专家、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也有了一定的收获。现将此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從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培养班级内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  习惯与写字品质,形成写字技能。  2.通过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指导学  生学会把汉字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最让学生头痛的,很多学生甚至对“写”反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罗嗦,而且假话连篇,没有一点情感可言。但“写”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展示,与我们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怎样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提高学生“写”的水平呢?  一、重在实践  1.抓好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想说、会说、多说。  “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