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特质:目标的明确
香港著名心理学家、创富学的开创者顾修全博士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我的调研总在重复验证一个结论:成功者都有一个对自己的长久承诺。这个承诺是一个创造激情且值得付出的目标。
目标源于美梦。当设计自己未来目标时,一定尽量伸展自己,让心灵任意驰骋,以非常热情的游戏态度开始编织美梦,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有限的目标造成有限的人生。美国著名培训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任何成就都是行动的结果。明确的目标必不可少有达到目标的明确期限,在设计长期目标的同时建立一些阶段性目标,并且订出第一步该如何走。切记:第一步是你今天可以做到的。
更多的钱,更多的爱,更多的休闲……有些人的目标就是这样模糊。然而,目标需要尽可能详细的具体描述,预期结果最好是清晰具象。并且,为实现目标找出充分的真正理由,我们常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出于一时兴趣,没有下定决心的足够动机。为何要做比如何去做则重要许多。
很多有成就的人最大的经验是模仿。这是我的调研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他们都能说出值得效仿的榜样,并且能够概述榜样的成功特质,而且从很多方面去模仿自己的榜样。国外的心理学研究同样验证,如果从身心两方面模仿成功者的想法,参照其做法拟出每一步骤,建立与榜样相同的生理状态。你也能获得相同的成就。
任何目标的结果都是自己行为的反映。所要实现的目标应是自己能够掌握主动权的目标,而不应由他人来全盘控制。审视这一标准,需要列出已经拥有的各种资源,并且回顾曾经运用所列资源的两三次成功经验,以此证明这些资源是真正拥有。同时;需要列出你认为达到目标所应具备的条件,剖析自己个性与缺失,看看有多少原因妨碍前进。
成败决定于一念之间。如果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也就关闭了可能做到的所有思路。如果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就永远不会有击中目标的一天。
知道目标,调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必有小获,由此激发更大的热情,挖掘出更大的才干,并建立更乐观的心态,这就是良性循环过程。
好好计划未来,按部就班前进。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
第二特质:坚定的信念
汽车大王福特决心制造他那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在一个引擎上铸造八个完整的汽缸。那些目瞪口呆的工程师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他们“不管花多少时间,尽管大胆去做”。别无选择的工程师们干了六个月毫无进展,心里产生一个共通的意念“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到了年底,福特再次下令:“只管去做,我一定要得到它。”工程师们研究了一段时间,忽然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福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信念是信仰和信心,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信念截然不同。若我们相信会梦想成真,就可能如愿以偿,成功者都相信所追求的必能获得。
信念指挥我们的脑子,照着自己所相信的去看待事物变化。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并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信念影响结果,若想改变自己就从改变信念开始。
信念是预先形成的认知系统,信念有五大来源:一是环境,成长环境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储忆。二是偶发事件,每个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一些永难磨灭的事件,它们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三是知识,学习是打破羁绊最佳的方法之一。四是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五是建立信念之道,在内心建立一个假想——你的愿望已经实现,然后把自己融入其中,即可改变心境与信心。
建立卓越的信念至关重要,而卓越的信念来自于强烈的自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达不到目标最大的问题并非智商不高、教育不够、才能不足、个性不强,而是不自信地认为“无法实现”。一旦出现“我做不到”的瞬间,思考能力立刻停下来,步伐跟着打上休止符,机会由此关闭。
“做得到”与“做不到”的两极想法,源于是否自信又决定是否自信。有一位美国人:21岁时生意失败;22岁时竞选议员落选;24岁时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精神崩溃;34岁时竞选联邦众议员落败;36岁竞选再度落败;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竞选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这个“大失败者”叫亚伯拉罕·林肯,在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以解放黑奴的决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视信心与恒心为成就大业第一关键。
“我也能够做到”是一种思考模式,建立自信却有其方法——
经常自问“我真想达到这个目标吗?”大多数人对自己订立的目标并没有发自内心,如果没有从内心深处想做好一件事,就会认为“做不来”而放弃。
认真地做一天看看。只要倾尽全力一天,就会产生一种“能够干得有声有色”。的自信。
“只做一天”往往变成新人生的转折点,这已经从多数人的体验获得证明。
活用自己经历的教训。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为了持有自信,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极为重要。”我认识的一位大姐没有很多资本及背景,却开了四家很赚钱的服装店。她的成功经验是,“我每天都回顾当天的经验,并以日记方式展开检讨,每次这样做都会有一点改进的样子。仔细回顾自己的经验,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我在经营上的自信一点点增强起来。”
不要逃避。我发现,不自信源于“恐惧心”,越想逃离恐惧,恐惧就更迅速迫近。人们感到恐惧的东西往往是无中生有,那就问自己一句“我到底恐惧什么?只是自己的想像吧”。通常情况下,人遇到难题时都会感到恐惧,但实际解决它时比想像的容易得多。莎土比亚说:“现实的恐惧并不比想像中的恐惧叫人害怕。”
给自己一点约束并遵守它。这是增加自信的最后一个步骤,最简单也最有效。对自己下任何约束都行,但最好选择与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约束行动。最初的约束不宜很难做到的事,也不必去想毕生坚持下去。如果一件微小之事只约束10天,若成功再约束10天,重复下去终成习惯。如此,约束自己等于向自己证明,自己想做的事可以依靠自己完成。“如果有心的话,我一定做得来”。一旦下决心约束千万别打破,否则会更缺乏自信。自信产生于一种自己拥有行动力的信念。
第三特质:心略的力量
心略就是心理策略,构成心略的基本要素是我们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略,若能知道别人的心略,便能默契地有效沟通,任何意见的交流都能顺畅地得到回应,难以产生抗拒心理。
一位锁匠出身而创办了叶家锁城的老板告诉我:他的客户总觉得锁匠很神奇,凭借听觉便能找到密码开启保险柜。其实,在调动秘码钮时只需全神贯注,察觉常人不留意的细微异响,就能调出所有正确的秘码。
建立心略就像开锁,听别人听不到的,看别人看不到的,觉察别队未觉察的。如果搜索以前没注意到的细微差异,追问以前不经意的问题,既用心又摸对门路,就能测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时的心略。
要测知别人的心略,可以从对方的谈话方式、肢体活动,甚至眼睛里得到线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人的技巧。这种技巧的密码是人们的储忆系统,分为视觉型储忆系统、听觉型储忆系统、触觉型储忆系统。
深圳一家集团公司的总裁办主任曾在深夜两点火急致电于我,因为他一份文案草拟七遍也未让老板满意,明天如果再通不过将被老板调岗。我在询问其老板的一些表述特征后告之,“明天先不要把文案拿给老板‘看’,而是把文案‘讲’给他听”。这位总裁办主任依计行事果然奏效,老板夸他“写八遍就是不一样”。其实,老板“听”的那份所谓第八稿的文案,就是昨天“看”的第七稿。
老板“永远是对的”。这位总裁办主任的失误是,他并没有观察到老板是典型的听觉型的人,凭借听觉了解事物是他最好的储忆系统。在遇到“非常事件”时采取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并以错误方式一再强化其老板错觉,最终激怒对方。
视觉型储忆系统的人说话速度很快,不管遣词造句。若能调动其脑中的视觉部分产生画面感,便能产生其最大的认知效果。听觉型储忆系统的人,遣词用字比较慎重,讲起话来不疾不徐,声音平稳。由于其倾向于听进东西,那么调动听觉部分时能发挥最好的沟通效能。触觉型储忆系统的人说起话来最慢,声音比较低沉。虽然每个人都会运用这三种储忆系统去了解和感觉事物,但多数人会偏重于其中的一种。
如果了解对方的储忆系统,需要仔细地观察对方的讲话方式。最好的心略测知方法,就是让他回忆过去的某次经验。让他沉浸在当时的思考模式中,然后你再清楚、明确且有顺序地问他一些有关的所看见、听到、感觉到的问题,以便能知晓他的心略。
只要人能觉悟,便能有所作为。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喜欢的方式必然适合于他人。
香港著名心理学家、创富学的开创者顾修全博士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我的调研总在重复验证一个结论:成功者都有一个对自己的长久承诺。这个承诺是一个创造激情且值得付出的目标。
目标源于美梦。当设计自己未来目标时,一定尽量伸展自己,让心灵任意驰骋,以非常热情的游戏态度开始编织美梦,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有限的目标造成有限的人生。美国著名培训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若不给自己设限,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任何成就都是行动的结果。明确的目标必不可少有达到目标的明确期限,在设计长期目标的同时建立一些阶段性目标,并且订出第一步该如何走。切记:第一步是你今天可以做到的。
更多的钱,更多的爱,更多的休闲……有些人的目标就是这样模糊。然而,目标需要尽可能详细的具体描述,预期结果最好是清晰具象。并且,为实现目标找出充分的真正理由,我们常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出于一时兴趣,没有下定决心的足够动机。为何要做比如何去做则重要许多。
很多有成就的人最大的经验是模仿。这是我的调研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他们都能说出值得效仿的榜样,并且能够概述榜样的成功特质,而且从很多方面去模仿自己的榜样。国外的心理学研究同样验证,如果从身心两方面模仿成功者的想法,参照其做法拟出每一步骤,建立与榜样相同的生理状态。你也能获得相同的成就。
任何目标的结果都是自己行为的反映。所要实现的目标应是自己能够掌握主动权的目标,而不应由他人来全盘控制。审视这一标准,需要列出已经拥有的各种资源,并且回顾曾经运用所列资源的两三次成功经验,以此证明这些资源是真正拥有。同时;需要列出你认为达到目标所应具备的条件,剖析自己个性与缺失,看看有多少原因妨碍前进。
成败决定于一念之间。如果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也就关闭了可能做到的所有思路。如果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就永远不会有击中目标的一天。
知道目标,调动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必有小获,由此激发更大的热情,挖掘出更大的才干,并建立更乐观的心态,这就是良性循环过程。
好好计划未来,按部就班前进。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
第二特质:坚定的信念
汽车大王福特决心制造他那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在一个引擎上铸造八个完整的汽缸。那些目瞪口呆的工程师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他们“不管花多少时间,尽管大胆去做”。别无选择的工程师们干了六个月毫无进展,心里产生一个共通的意念“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到了年底,福特再次下令:“只管去做,我一定要得到它。”工程师们研究了一段时间,忽然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福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信念是信仰和信心,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信念截然不同。若我们相信会梦想成真,就可能如愿以偿,成功者都相信所追求的必能获得。
信念指挥我们的脑子,照着自己所相信的去看待事物变化。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并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信念影响结果,若想改变自己就从改变信念开始。
信念是预先形成的认知系统,信念有五大来源:一是环境,成长环境会在内心形成一种储忆。二是偶发事件,每个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一些永难磨灭的事件,它们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三是知识,学习是打破羁绊最佳的方法之一。四是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五是建立信念之道,在内心建立一个假想——你的愿望已经实现,然后把自己融入其中,即可改变心境与信心。
建立卓越的信念至关重要,而卓越的信念来自于强烈的自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达不到目标最大的问题并非智商不高、教育不够、才能不足、个性不强,而是不自信地认为“无法实现”。一旦出现“我做不到”的瞬间,思考能力立刻停下来,步伐跟着打上休止符,机会由此关闭。
“做得到”与“做不到”的两极想法,源于是否自信又决定是否自信。有一位美国人:21岁时生意失败;22岁时竞选议员落选;24岁时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精神崩溃;34岁时竞选联邦众议员落败;36岁竞选再度落败;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竞选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这个“大失败者”叫亚伯拉罕·林肯,在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他以解放黑奴的决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视信心与恒心为成就大业第一关键。
“我也能够做到”是一种思考模式,建立自信却有其方法——
经常自问“我真想达到这个目标吗?”大多数人对自己订立的目标并没有发自内心,如果没有从内心深处想做好一件事,就会认为“做不来”而放弃。
认真地做一天看看。只要倾尽全力一天,就会产生一种“能够干得有声有色”。的自信。
“只做一天”往往变成新人生的转折点,这已经从多数人的体验获得证明。
活用自己经历的教训。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为了持有自信,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极为重要。”我认识的一位大姐没有很多资本及背景,却开了四家很赚钱的服装店。她的成功经验是,“我每天都回顾当天的经验,并以日记方式展开检讨,每次这样做都会有一点改进的样子。仔细回顾自己的经验,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我在经营上的自信一点点增强起来。”
不要逃避。我发现,不自信源于“恐惧心”,越想逃离恐惧,恐惧就更迅速迫近。人们感到恐惧的东西往往是无中生有,那就问自己一句“我到底恐惧什么?只是自己的想像吧”。通常情况下,人遇到难题时都会感到恐惧,但实际解决它时比想像的容易得多。莎土比亚说:“现实的恐惧并不比想像中的恐惧叫人害怕。”
给自己一点约束并遵守它。这是增加自信的最后一个步骤,最简单也最有效。对自己下任何约束都行,但最好选择与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约束行动。最初的约束不宜很难做到的事,也不必去想毕生坚持下去。如果一件微小之事只约束10天,若成功再约束10天,重复下去终成习惯。如此,约束自己等于向自己证明,自己想做的事可以依靠自己完成。“如果有心的话,我一定做得来”。一旦下决心约束千万别打破,否则会更缺乏自信。自信产生于一种自己拥有行动力的信念。
第三特质:心略的力量
心略就是心理策略,构成心略的基本要素是我们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略,若能知道别人的心略,便能默契地有效沟通,任何意见的交流都能顺畅地得到回应,难以产生抗拒心理。
一位锁匠出身而创办了叶家锁城的老板告诉我:他的客户总觉得锁匠很神奇,凭借听觉便能找到密码开启保险柜。其实,在调动秘码钮时只需全神贯注,察觉常人不留意的细微异响,就能调出所有正确的秘码。
建立心略就像开锁,听别人听不到的,看别人看不到的,觉察别队未觉察的。如果搜索以前没注意到的细微差异,追问以前不经意的问题,既用心又摸对门路,就能测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时的心略。
要测知别人的心略,可以从对方的谈话方式、肢体活动,甚至眼睛里得到线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人的技巧。这种技巧的密码是人们的储忆系统,分为视觉型储忆系统、听觉型储忆系统、触觉型储忆系统。
深圳一家集团公司的总裁办主任曾在深夜两点火急致电于我,因为他一份文案草拟七遍也未让老板满意,明天如果再通不过将被老板调岗。我在询问其老板的一些表述特征后告之,“明天先不要把文案拿给老板‘看’,而是把文案‘讲’给他听”。这位总裁办主任依计行事果然奏效,老板夸他“写八遍就是不一样”。其实,老板“听”的那份所谓第八稿的文案,就是昨天“看”的第七稿。
老板“永远是对的”。这位总裁办主任的失误是,他并没有观察到老板是典型的听觉型的人,凭借听觉了解事物是他最好的储忆系统。在遇到“非常事件”时采取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并以错误方式一再强化其老板错觉,最终激怒对方。
视觉型储忆系统的人说话速度很快,不管遣词造句。若能调动其脑中的视觉部分产生画面感,便能产生其最大的认知效果。听觉型储忆系统的人,遣词用字比较慎重,讲起话来不疾不徐,声音平稳。由于其倾向于听进东西,那么调动听觉部分时能发挥最好的沟通效能。触觉型储忆系统的人说起话来最慢,声音比较低沉。虽然每个人都会运用这三种储忆系统去了解和感觉事物,但多数人会偏重于其中的一种。
如果了解对方的储忆系统,需要仔细地观察对方的讲话方式。最好的心略测知方法,就是让他回忆过去的某次经验。让他沉浸在当时的思考模式中,然后你再清楚、明确且有顺序地问他一些有关的所看见、听到、感觉到的问题,以便能知晓他的心略。
只要人能觉悟,便能有所作为。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喜欢的方式必然适合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