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斗阿坡坡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使用智能手机以来,我一直对那些告诉我要注意保护隐私的建议不以为然,安装一些APP(俗称阿坡坡)时,总图省事,对它们要求开通的各种权限,看也不看就全选“同意”。
  我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从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前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了一些让我心里很不舒服的事,才觉得以前实在是太草率了。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连续发了几条动态,每条都配了图片,用行话来说,就是刷了一次屏。没多一会儿,就有好几个好友私信我说不要再发了,我还以为是他们觉得我刷屏挺讨厌,结果他们截屏发给我,说连续发送的动态在他们那边显示的是“图片等5条内容”,如果不点进去,发的是什么根本看不见。
  我平时也挺讨厌刷屏的,但这次不同,因为我觉得朋友圈里能看到我动态的都是好友,就算我很不讲究地刷了一次屏,影响的也是我的好友,况且,该应用程序还有个功能,好友可以选择看我的动态或者不看我的动态。那等于说,看我或不看我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好友的手里。
  可现实是,拥有选择权的好友却看了个寂寞。这显然是范德彪干了吴总的活儿,心操得有点儿多余了。
  于是,我在动态里又写了一些讨伐的文字,不仅说了“选择的权利不是替用户做选择”这样的话,还调侃了一下:假设我看好了扈三娘,想勾搭她,结果软件觉得我和扈三娘不般配,直接替我做主把情话发给了孙二娘,那我岂不要变成人肉包子?
  发完以后,我截屏给先前私信我的好友看,结果他们都说根本没看到这条动态。
  社交软件的限流很不讲道理,但还不至于让人恐慌,真正让我脊背发凉的是后来发生的事。
  有天,我想去一家网红餐厅吃饭,边掏出手机准备导航,边自言自语地嘟囔:“好久没去洗浴中心搓澡了。”结果当我打开导航的时候,系统自动推荐了周边的各类洗浴中心。
  我忙关掉导航,擦完额头冒出的冷汗,绞尽脑汁地琢磨,它到底是怎么知道我的小心思的?这也太吓人了!
  看着手机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我开始犯愁,它们当中不知哪个在随时搜集我的个人信息,包括很多隐私信息。如果不想“裸奔”,应该全部卸载掉。可无论是网购、点外卖,还是打车、导航,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又都离不开它们。
  为了揪出它们中的“特务”,我甚至学着谍战剧里分区停电抓电台的方法,把它们分批卸载了。具体方法是分批卸载掉一部分软件以后,若泄露隐私的问题还存在,就说明被卸载掉的这些是冤枉的,偷看我隐私的那些还在猖狂作案;如果卸载后问题解决了,就一个个把已经卸载的再装回来,等某个APP安装后问题出现了,就说明这个APP有问题,可以考虑重装时限制它的权限,或者干脆再也不用了。
  然而,我折腾了將近一个月,没有任何效果。
  既然分区停电抓不出来特务,那可不可以将计就计?故意把一些对我有利的信息提供给它,让它给它的上级提供错误情报呢?当然,这个方法也是我从谍战剧里学到的。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给各种APP提供一些错误信息。我把很多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都重新安装了一遍,性别不再写男,有的写女,有的写保密;年龄从18到88想起哪个数字就填哪个;婚姻状况一般填离异,如果正赶上我老婆不在身边,偶尔也会填个丧偶;以前每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没用处的广告,我都会点不感兴趣,现在我每次都点有用。
  手机的定位功能我之前是一直打开的,现在除了导航时打开,大部分时间是关闭,只有到一些平时不去的地方时才故意打开定位。使用导航时,明明要去的是商场,但是我知道商场对面有一家饭店,就把导航目的地设成那个饭店。以前网购留的都是我家楼下快递柜的地址,因为小区马路对面是区政府,我便把地址改成“区政府对面那个小区门口的快递柜”,不再留小区名和街路牌号。无论是网购还是叫外卖,收件人也不再写石立飞了,有时候写药匣子,有时候写刘老根,也有时候写马大帅,反正范德彪的名字从来没用过,那个名字偶尔会用来当笔名。很多网购平台都开通了运费险业务,退货不用花邮费,我偶尔会买一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比如我明明才29岁,遇到包邮的老花镜也会拍回来一个,收到快递后连包装都不拆,直接原封退回去。
  有一次,女儿问我:“爸爸,我都快上中学了,你总在网上买奶瓶子干什么?”我说这事你别担心,爸爸妈妈没想给你生个小弟弟,我买奶瓶子就是为了和客服聊一会儿天,告诉他们我的奶瓶子是给我孙子买的。
  就在刚刚,我打开了一个短视频APP,它的首页正在播一个相亲应用程序的广告,页面上一行字问我:“彪哥,同城有几位和您很般配的女士,是否立即配对?”我点了是,然后一堆70岁上下单身大妈的照片和视频弹了出来,看着那些妩媚动人的大妈,我对着手机说:“和我斗,这次你们认输吧!”
其他文献
按“劳”分配  欧阳月31岁四川  随母姓对我的影响完全是正面的。  从奶奶(母亲的妈妈)口中我得知,在母亲怀我时父亲就和她严肃地谈过,因家庭原因,父亲父母没办法对照顾孩子提供任何帮助,特别是年幼时期,所以我出生后需完全依仗母亲父母的帮忙,所以他认为出最多力的人应该有冠姓权,且无论我跟谁姓,都是他的孩子。  我因此随了母姓,也因为名字的特别,很小时就产生了要一直与众不同、尽量优秀的想法。  我知道
期刊
子随父姓是几千年来普遍遵循的命名方式,但传统或许并非人的“本意”。那么追溯人类起源,事实究竟如何?科学家把目光投向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历史记录——DNA。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数以亿计的历史记录拷贝,每一份拷贝都保存在身体的一个细胞中。你的DNA继承自你的父母,而你又把它传给你的子女,就像一份不可能丢失的家谱。  20世纪80年代,牛津大学人类基因研究所科学家布莱恩?塞克斯发现,人类的姓氏和遗传基
期刊
姓大于名  古人讲:“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作为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姓氏关系到家族建构、亲情伦理、婚姻禁忌、血脉传承机制的形成与维持,古人讲究家谱、宗祠、寻根
期刊
没有彩礼、没有嫁妆,办婚礼时,司仪没有提及“男方迎娶、女方出嫁”之词,只是说一对新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祝贺百年好合。张欣至今还记得自己婚礼时的场景,特别是在婚前,夫妻双方家庭还约定:生育两个孩子,第一个随男方姓,第二个随她姓。  张欣的丈夫是江西客家人,这一婚姻模式打破了当地原有的传统。为此,男方在婚前召开了一整天的家族大会,气氛始终凝重。但在张欣父亲看来,“这是对女儿家庭付出和价值的一种肯定”,
期刊
父母为新生儿命名是实施亲权的代理行为,符合姓名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在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可见,子女随父姓或随母姓在法律上,都是被允许的,父母双方对新生儿享有“冠姓平等权”。  聊到子随母姓,常常给人一种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错觉,实则不然,无论子女随父姓还是子随母姓,都是夫妻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期刊
个案急呈  申请人吴某于2019年末发生工伤后,被鉴定为伤残四级。社保经办机构按月为其发放伤残津贴后,单位停发了其工资。吴某对此提出异议,在与单位协商无果后,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定单位继续向其发放工资。  申诉人  伤残津贴是伤残津贴,工资是工资,我受了工伤,不能去上班,但我仍是单位的员工,单位怎么能不给我发工资呢?  被诉人  吴某已经领取了伤残津贴,并且他工伤后也没有再来上
期刊
姓氏是流动的、现存的、世俗的、活着的最古老历史,它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  那时,姓氏不仅是文化,还是必须恪守的规范。作为文化的姓氏既是氏族特定的标志和符号,也是血缘关系的标志、符号,这是文明的开始,文化的开端;作为制度的姓氏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越矩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越矩。这是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这些原始本性镶嵌
期刊
古人云:“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墓中的丝织品经过千百年岁月磨损,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有的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却几乎一触即碎;有的在潮湿的墓穴中藏在黏稠泥沙里,提取难度极大。因此,比起其他文物,丝织品文物修复难度更大。  走进辽宁博物馆丝织品修复工作室,与其他展区熙攘热闹的景象截然相反,这里静得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几位纺织品修复师正专注地伏在工作台上,用于固定文物的磁铁片在手中拿起落下,不
期刊
文体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其中有一些活动,本身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那么问题来了,参加这种有风险性的文体活动,一旦受伤,该由谁承担责任呢?  法律上,只有当侵权人存在过错时才承担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侵权人不存在过错仍需承担责任的,仅限于法律明文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然而,掰手腕导致受伤,可能双方均无过错。此时,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
期刊
“肖雅起诉我了。”看着陈玥发来的微信,苏曼有種难以名状的慌乱。  一年前,苏曼为塑形,团购了私教课,专门练习健美操。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效果不错,便拉着闺蜜肖雅和同学陈玥跟她一起跳操。肖雅和陈玥本来并不认识,但一来二去,也成了好朋友。  这天是周五,三人约好晚上跳操结束一起聚餐。因明日无事,心中又快慰,她们喝了一点儿甜酒,情绪更加高涨。肖雅和陈玥喜欢运动,还爱较劲,苏曼就提议两人掰手腕,要“华山论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