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劳动分工思想探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分工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在其许多著作中都对劳动分工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对劳动分工的探讨,涉及到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马克思的劳动分工思想有早期和中期之分,马克思对劳动分工进行了多领域的分析,涉及到分工与私有财产,分工与异化,分工商品等诸多问题,对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分工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分工思想。
  关键词:劳动分工;社会;历史
  劳动分工是人们为完成共同的活动目标而进行的协作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劳动分工的形式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在早期人类历史阶段劳动分工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类活动在形式和规模上的增多和扩大,劳动分工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基本形式的劳动分工,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劳动分工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涉及到经济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学科的许多问题。劳动分工一词的含义,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各有见解。但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劳动分工,指人类劳动的一般形式,即人类劳动之间的协作。狭义的劳动分工,是一种历史形态,即以劳动对象、工具、目的、和劳动者的特点所做的劳动划分,通常所说的劳动片面化、固定化这类分工,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分工。就一般意义说,劳动分工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社会上劳动种类、劳动部门和生产工序等的划分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即人们在同一时间里从事的不同劳动。也就是说,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自己也随着被分成几部分,前者是劳动职能的不同组合,后者是劳动者与劳动职能的关系,简言之,分工是劳动社会化的形式,即在大范围的劳动协作中,各个劳动者从事一种特殊的、独立的部分活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某一种甚至某一种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程序的工作,但不能离开社会去进行。或者可以这么说,劳动分工把人变成个别劳动者,但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即社会化的劳动。劳动分工使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劳动,为他人劳动,也都要靠别人的劳动,靠社会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里,有必要区别一下个体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
  个体劳动分工指个人在群体的劳动协作中从事的具体工作形式,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和专业化,个体劳动分工是针对个体而言的,社会分工则是从社会行业划分的角度而说的。马克思说过“分工起初只是性别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人与人首先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关系,人们劳动分工最早也是在两性间展开的,因性别的差别而从事不同的劳动范围,担负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职能,这就是两性分工。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曾经说过,是神使男人的身心更能耐寒耐热,能够忍受旅途和长征的跋涉,所以就让男人做室外工作。而由于神使女人的身体对这种事情的忍耐力较差,所以就让她们做室内工作,这当然是借神秘的观念来探讨性别分工的。
  劳动分工自从在历史上表现出来以后,就在各方面一直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考察劳动分工的發展史可看出一方面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快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繁荣,使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现实中的阶级差别、阶级剥削和压迫,带来了劳动的强制性、片面性和劳动者职业的固定化,甚至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对彼此劳动的过分依赖,使个人受支配于由个人自发分工所形成的总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但不管如何,劳动分工总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
  马克思曾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前提是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物质生存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物质的关系可理解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生产关系,劳动分工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人类早先的劳动分工是自然地发生的,就个体讲,一开始就有一定的分工形式,而每一个阶段,或者说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生产力状况都决定着它所特有的劳动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从这一点讲,劳动分工既可以表示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又可表示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阶段。
  社会历史演进至今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劳动分工在这些阶段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早期,人刚脱离了动物界,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劳动生产时期,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那时人类仍然是半畜生、野蛮的,在自然力量之前甚至是无能为力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过着群体活动,除了靠攫取自然赋予的现成食物之外,大都没有别的生产活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之一。那时候的工具,大多是稍行加工的石块和木棍。这种工具,在原始社会的早期阶段,对人们的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延长了人的天然器官补助了双手的不足,帮助人们去获取自然界中现成的食物,帮助人们采集野生果实,进行狩猎活动。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靠简陋的工具,个人要想单独地同自然界作斗争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须共同活动、合作和互助。那时的劳动分工是自然地发生的,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分工,亦既是人类自身生产方面的分工。这个时期的活动,主要是寻找现成食物。这当中的分工,大体按着年龄即按幼儿、成人和老人的不同体力完成不同的工作。当工具和生产技术进一步改进,即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原始社会便由母权制阶段阶段进入父权制阶段。在这个阶段,锄耕农业向犁耕过渡,驯养动物向畜牧业过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新的发展。由于生存活动内容和范围的增多和扩大,人们开始了与以前不同的活动形式,出现了新的劳动分工。同时,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以前存在过的偶然交换变成了经常交换。交换起先只在不同部落中进行,后来由于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发展,氏族内部各成员间也渐渐出现了互相交换,而随着交换的扩大和增多,原来的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分裂为各自独立的劳动。原来由于体力不同形成的自然分工,被按生产部门不同而实行的社会劳动分工所代替了。马克思指出“当时人们是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是靠务农生活的,在这个阶段上,分工还很不发达,仅限于家庭中现有的自然产生的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的直接后果便是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这样有的部落就可以把以前在战争中抓到的原要杀掉的战俘留着不杀,强迫其从事生产活动,为在部落或氏族中一些军事酋长式的特权人物提供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劳动分工还为奴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就是说,随着劳动分工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财富的增加,产生了社会的最初大分裂,将人们分为两大阶级,即主人和奴隶。
  分工是一个与生产力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 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现实力量,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现实性。恩格斯认为,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一客观的历史规律不是产生于上层建筑, 而是植根于社会生产。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 人类社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客观规律。同时,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也逐渐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在马克思论述分工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4]《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J],王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5]《重思马克思“劳动分工”思想的源头》,洪燕妮,[J]《哲学动态》,2016.03.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互联网的便捷与文化生活的转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十分多元化,纸质书籍的市场份额变得越来越少,书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进行改变与创新。而书籍的装帧设计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消费者对于书籍的第一印象体现,优秀的书籍装帧对于书籍的推广与销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对于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进行探讨,寻求现代书籍装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书籍;装帧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逐渐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它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如今,所有单位都更加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这不仅对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单位的效率也有积极的影响。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
期刊
摘要: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当前,党性教育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离新时期党性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就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认真调研,为提高党性教育的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性教育方法;问题;创新  一、研究背景  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思维加强党性教育,如何实现党性教育成效最大化,如何使党性教育实现突破与革新,已成为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提出一些对策和合理化建议,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因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已经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众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诉求,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使得自媒体平台逐渐发展成熟起来。人们借助自媒体平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为国家献言献策,当这种大众意见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影响后,又试图将手伸入司法审判过程,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必然与这种“热心肠”产生冲突与不协调,本文试图分析新闻舆论和司法审判的关系以及舆论对于审判的影响来将二者纳入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
期刊
摘要: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广大党员和服务、宣传、凝聚职工群众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国有企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工作,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有关安排,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报告  
期刊
摘要:旅游文本翻译是对外宣传中国和吸收境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尤以其文化翻译难度大。该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结合目的论分析其在景区名称翻译中的应用,指出翻译错误,最后提出了几条实用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景区名称;翻译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张家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刻,其独特的地理面貌吸引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创新建设综合文化站、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探索,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站社会服务职能作用,挖掘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建设;服务体系;综合文化站;基本文化需求  为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党中央制定一系列公共文化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各项业深化改革的政策,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提速和支持
期刊
摘要:我国快递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快递毁损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快递公司与收件人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争执不下。而快递服务合同保价条款效力的认定则是影响赔偿金额多少的决定性因素。在目前的司法裁判中,存在着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各个法院对保价条款的效力作出不同的认定,赔偿金额千差万别造成了司法不公。目前亟需统一保价条款效力认定标准,在保证消费者得到公正合理的赔偿与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之间找到利益平衡。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及文化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调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化及知识普及,从而促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及文化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功能及其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功能;当代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及文化的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