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音乐课堂上,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重视“教会”,忽视“学会”。许多教师在歌曲教学中游于表面的演唱,不重视内在美的挖掘,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唱,被动地体现教师设计的教学意图,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个人认为,对于歌唱教学中的歌曲,也要像其他学科一样,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领悟所学歌曲的内容,努力寻找歌曲的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分析歌曲结构。中学音乐教材所选歌曲结构规整严谨,特点明显。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培养学生简单分析歌曲结构的能力。如教授歌曲《蓝天白云》时,可以让学生标出乐句,找出相同的旋律。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歌曲分为两部分,分别有八个乐句,两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小结。第一部分一、五乐句相同,二、六乐句相同,三、七乐句相同,四、八乐句结尾处有所变化。第二部分结构和第一部分相同,另外再加一句尾声。分析结果出来后,整首歌曲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学生学习起来就很有信心。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体会内在美,还可以让学生寻找结构类似的歌曲来分析,这样的举一反三学生普遍很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在平时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节奏特点的能力。除了划分乐句,逐句分析节奏找出规律外,还要把节奏与旋律结合起来分析。如黄自的歌曲《西风的话》,听完录音,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一下就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四个乐句节奏和旋律对应得完全相同,继而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之间内在的承接、转折、对比与高潮的关系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歌词教学。歌词本身具有音乐性,具有节奏美、意境美、韵律美、和音美。歌词教学是挖掘歌曲内在美不可忽视的一环,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了解。(1)了解歌词背景。一些历史性歌曲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2)了解主题。(3)了解手法。歌词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应用较多,拟声、迭声、双声经常出现,另外,叠韵、平仄等都体现了歌词的美。(4)了解歌词中的关键词句。第二层次:感受。通过朗读或者朗诵,感受歌词抒发的内容和情感,读出歌词的变化,结合节奏特点,增强歌词教学的生动性、有效性,引导学生从字数、节奏、句式、停顿上分析歌词的特点。第三层次:体验。这一层次主要是词曲结合唱好歌词,在学会旋律的基础上,通过眼看心唱解决对位问题。其次,进行二度创作,在理解歌词语意的同时,扩大学生的思维,延伸情感,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感受歌词的内在美。
三、分析体验衬托词的作用。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其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和情绪,体现民族特色,增加情趣,形成歌曲特点,增加歌曲层次感。歌曲中的衬词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比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如《赶圩归来啊呖呖》这首歌,“啊呖呖”这一衬词在歌曲中反复渲染,增添了生动活跃的情绪和热情欢快的气氛。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它的作用,从而体验了歌曲的内在美。
四、发挥记号的作用。作者在歌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对歌曲演唱有明显的提示作用,是歌曲内在美的重要表现。歌曲谱面上的每一个音乐记号都是曲作者根据歌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而设计的,教学时要重视这些记号的落实,让学生体验它的作用,感受音响效果,教唱时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并实践这些记号来体会演唱时的实际效果。
五、合唱歌曲的立体和声美的合作体验。合唱歌曲的内在美可通过以下方法体现:(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能力,通过轻声视唱,并合理使用伴奏,防止一味用琴或用录音伴奏,影响音准和声音效果。(2)培养合作能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唱一个声部,听另一个声部,注意音准与和谐,共同创造声音美。(3)感受合唱歌曲的立体美、和声美,让学生懂得音色统一、音量均衡、起落一致才能表现内在美的道理。
要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歌曲教学中结构分析,歌词、衬词、记号的教学,属于技术教学,为挖掘歌曲内在美打好基础。一般来说,学生对所学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歌就唱得越好。
歌曲教学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教学生分析歌曲的方法是教给学生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内在美的前提。学生只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更深层地去体验发现歌曲的内在美。
一、分析歌曲结构。中学音乐教材所选歌曲结构规整严谨,特点明显。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划分小乐句,分析乐句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节奏特点、旋律走向,让学生画出旋律线,培养学生简单分析歌曲结构的能力。如教授歌曲《蓝天白云》时,可以让学生标出乐句,找出相同的旋律。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歌曲分为两部分,分别有八个乐句,两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小结。第一部分一、五乐句相同,二、六乐句相同,三、七乐句相同,四、八乐句结尾处有所变化。第二部分结构和第一部分相同,另外再加一句尾声。分析结果出来后,整首歌曲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学生学习起来就很有信心。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体会内在美,还可以让学生寻找结构类似的歌曲来分析,这样的举一反三学生普遍很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在平时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节奏特点的能力。除了划分乐句,逐句分析节奏找出规律外,还要把节奏与旋律结合起来分析。如黄自的歌曲《西风的话》,听完录音,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一下就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四个乐句节奏和旋律对应得完全相同,继而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之间内在的承接、转折、对比与高潮的关系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歌词教学。歌词本身具有音乐性,具有节奏美、意境美、韵律美、和音美。歌词教学是挖掘歌曲内在美不可忽视的一环,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了解。(1)了解歌词背景。一些历史性歌曲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2)了解主题。(3)了解手法。歌词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应用较多,拟声、迭声、双声经常出现,另外,叠韵、平仄等都体现了歌词的美。(4)了解歌词中的关键词句。第二层次:感受。通过朗读或者朗诵,感受歌词抒发的内容和情感,读出歌词的变化,结合节奏特点,增强歌词教学的生动性、有效性,引导学生从字数、节奏、句式、停顿上分析歌词的特点。第三层次:体验。这一层次主要是词曲结合唱好歌词,在学会旋律的基础上,通过眼看心唱解决对位问题。其次,进行二度创作,在理解歌词语意的同时,扩大学生的思维,延伸情感,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感受歌词的内在美。
三、分析体验衬托词的作用。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其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和情绪,体现民族特色,增加情趣,形成歌曲特点,增加歌曲层次感。歌曲中的衬词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比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其作用。如《赶圩归来啊呖呖》这首歌,“啊呖呖”这一衬词在歌曲中反复渲染,增添了生动活跃的情绪和热情欢快的气氛。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它的作用,从而体验了歌曲的内在美。
四、发挥记号的作用。作者在歌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对歌曲演唱有明显的提示作用,是歌曲内在美的重要表现。歌曲谱面上的每一个音乐记号都是曲作者根据歌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而设计的,教学时要重视这些记号的落实,让学生体验它的作用,感受音响效果,教唱时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并实践这些记号来体会演唱时的实际效果。
五、合唱歌曲的立体和声美的合作体验。合唱歌曲的内在美可通过以下方法体现:(1)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能力,通过轻声视唱,并合理使用伴奏,防止一味用琴或用录音伴奏,影响音准和声音效果。(2)培养合作能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唱一个声部,听另一个声部,注意音准与和谐,共同创造声音美。(3)感受合唱歌曲的立体美、和声美,让学生懂得音色统一、音量均衡、起落一致才能表现内在美的道理。
要正确处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歌曲教学中结构分析,歌词、衬词、记号的教学,属于技术教学,为挖掘歌曲内在美打好基础。一般来说,学生对所学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歌就唱得越好。
歌曲教学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教学生分析歌曲的方法是教给学生学唱歌曲,体会歌曲内在美的前提。学生只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更深层地去体验发现歌曲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