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来源 :音乐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66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他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音乐中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澎湃的热情。本文从这首乐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材料、调性布局、结构的平衡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主题材料运用所形成的矛盾发展关系进行了较具体的表述。
  关键词:主题;矛盾冲突;调性布局;结构平衡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4-0054-03
  
  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Op2. No1,作于1974-1975年,是一首献给海顿的作品。该作品虽然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但已经显示出作曲家深刻的独创性、英雄的气质、悲剧性的情绪,并且可以看到他中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结构、材料运用一些特征的影子。
  这首奏鸣曲显示出贝多芬精力旺盛的写作欲望,从其中精练、节俭的材料写法、动机支配整体的强大力量,如暴风雨般澎湃的热情,无不预示着贝多芬日后强烈的、独道的乐调作风。
  这首乐曲第一乐章中结构的独到安排,主题间隐蔽、抽象的关系使其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这一乐章充满了贯穿贝多芬一生的反抗和斗争精神,矛盾冲突在这里显得尤为激烈,不仅主副部主题间隐蔽而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这种冲突,而且各主题自身的构成也是建立在多种矛盾相互交织、对抗、发展基础上的。而纵观整个乐章,这种矛盾冲突由主题材料、调性结构布局,甚至音乐演奏的力度等因素相互交织,配合共同支配构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揭示了复杂的矛盾关系。
  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为一个8小节连贯的乐句构成,采用开放终止。前两小节材料为主部构成的核心,同时也为全曲矛盾构成与发展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支配整体的力量(谱例1):
  


  这是由两种对比的矛盾因素构成(如图虚线所示),第一种因素由直线向上的f小调分解主和弦构成,笔直而坚定,奋力向上冲击的旋律线条体现出贝多芬坚毅、果断的性格。在音乐的发展进程中,这个因素内在的特征以一种隐蔽、抽象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与副部主题的联系)。第二种因素由两个主和弦的和弦音及中间短促的三连音构成,随后的音乐发展以一种更直接、明显的方式表现其特征(主要出现在连接段落中)。整个主部则是在这两小节核心材料自身(建立在主和声功能上)和其向上二度模进音组(建立在属和声功能上)(3-4小节)的对抗、冲突的发展中构成。5、6小节分裂音型,在激烈的交织与对抗中音乐被推向一个高点(C3)(7小节),由主和弦的琶音奏出,随后在一个带装饰音、类似于叹息的音调中结束了主部。在短短的8小节材料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富有戏剧性的、强烈的矛盾冲突,材料展开的巨大动力。
  连接部是主部乐思的延续。在开始出现了主部前两小节的核心材料,建立在主调的属调——c小调上,随后是对主部核心中的第二种因素——带三连音型材料的分裂和一系列的模进,把音乐引向了副部调性——bA大调(谱例2)。
  


  这段音乐由于重复了主部材料,似乎可以看作主部的下句,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和其经历了向副部调性的转换过程从而具有了连接部性质,这种具有了主部与连接部双重功能的连接性段落,使材料的运用精练、结构紧凑,而这种写法成为日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常见的手法。在这之后是5小节bA调的属和弦结构(15-20小节),这段下行的旋律线条更接近于副部写法,以此准备副部的进入。这样看来,连接部明显的分化为接近于主部和接近于副部材料的两部分,这使连接部内部也隐含了主副部主题之间的矛盾因素,而且作者通过旋律线和调性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了主部和副部最自然的过渡。
  副部主题建立在主调的平行关系大调——bA调上(21-41小节)。相对于主部简单、短小的结构,副部结构显得庞大、复杂。这里主部严格的说只是包含单一素材的一个乐句,而副部则是在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新材料、新的发展模式、一气呵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体现了矛盾发展变化的各个不同阶段。这里副部具有三种不同的音乐发展模式:发展的起点是2小节下行的旋律线(谱例3),这是副部的核心材料,其以柔和、如歌的旋律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变化,这个材料在被两次重复强调之后接入了新的发展模式:断续的、带休止的弱拍上起奏的
  


  音型(26-30小节),这个材料发展的动机是开始3个八分音符构成的音型(g-bb-ba),随着旋律音区的上升,动机内部音程的扩大,上下扩展的织体逐步把音乐推向高潮,31-32小节用同样的材料以高八度的方式嵌入到自己前面发展的机体中,积累、延续了其发展动力。高潮在一个音阶模式的下行进行中迸发出来(33-36小节),在不完满终止上进行了扩展,在对其重复一次后结束在全终止上(37-41小节)。在这个庞大的结构中,发展模式的剧烈改变是由于音乐内在巨大推动力造成的。
  虽然副部的旋律线条,弱拍开始的节奏同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个主题间仍然暗含了某种内在、抽象的辨证关系,这体现在主副部的核心材料上, 主部核心旋律材料是由f调(主调)的分解主和弦直线向上的进行和反向折回构成,而副部核心旋律材料是由bA调(副调)分解属和弦,下行进行和反向折回构成(谱例1、3中箭头所示)。实际上两个曲调源于同一基础,它们都是和弦的分解并且节奏相似,只是曲调旋律进行方向相反,呈自由的倒影关系。这里副部和主部所表现的是乐思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全面地表达思想内容上二者不能分开,在音乐的发展中二者处于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之中。
  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体现出作者对于音乐逻辑发展的精细安排。在展开部开始(49-54小节)即出现了很有特点的现象:主部材料统一到了副部调性之上。在奏鸣曲式中,通过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材料和调性的对比展示矛盾的对立冲突,而发展到再现部通过主副部调性在主调上的统一,揭示了两个主题的融合、矛盾冲突的解决。而这里展开部开始所出现的主副部材料与调性的结合所体现的并非是两个主题之间矛盾获得的解决,而恰恰相反,这种结合展示了主部与副部矛盾的直接交织、对话,带来的是矛盾冲突的开始,音乐发展的动力,并以其推动了后面剧烈展开的部分。
  展开部的主要部分中副部材料的运用占据了核心地位,从56小节开始即出现了副部的片断材料,并以其自身在不同调性上的模进、分裂构成了一个连贯、一气呵成的过程(56-81小节),而在这个不断展开、发展的开放性过程内部却隐含了一种对称的平衡关系,构成了内在的、强有力的统一因素:即材料的调性结构布局。在展开部开始出现的bA调成为了调性布局的核心。56-63小节副部材料的出现转向了bA调的下属功能调性——bb小调上。这8小节材料是副部第一句材料在bb小调上的原样陈述。紧接着调性朝向了属功能方向运动至c小调(64-67小节),旋律素材也进行了分裂式的发展,只保留了副部前4小节同主部密切关联的下行旋律曲调。音乐进行到68小节处,材料被截断为更为短小的两小节模进音组结构,这个过程经历了迅速的调性转换,经由与前面相逆的过程:从c小调转至bb调直至回到bA调,而这个过程只经历了短短的7小节,调性的剧烈变换给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展开性动力。
  可以看到,在这部分中,作者是以bA调作为中心进行布局,如图1所示:
  


  并形成了呈对称的调性结构:在调性功能关系上以bA调为中心,分别经历了向下属功能方向与属功能方向运动的过程。在调性结构布局上,可以看到横向对称的关系:bA调在结构的首尾两端出现,并以c小调为布局的对称中心轴(如图2所示),虽然由c小调回到bA调的过程相对于前面极其短暂,但这正体现了音乐巨大动力的释放。
  


  音乐在81小节处达到再现部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的过程:首先为到再现部主调——f调出现的属准备过程,这个过程从81小节延续到94小节,但在95小节并没有预期的出现主调主和弦,而是在其出现之前意外的经历了另一个过程(95-100小节),这个过程(谱例4)却以另一种
  


  方式准备再现部的出现:即通过以近似于主部核心动机的三连音材料来准备主部主题的出现。可以看到这个到再现部的准备阶段交织着和声、调性、旋律素材多层次的准备要素,而这种对于再现部多方面、多角度的准备过程,使其出现更充分、有力。
  再现部(101小节开始)中主部再现以不同于呈示部中的力度——f和强拍开始的节奏使其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种变化体现了音乐经历了展开部的发展后,由开始暗淡、晦涩、带有疑问的情绪变得明朗、坚决和肯定。
  连接部再现(109-119小节)除了过渡作用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里体现在调性的安排上。这里主要出现了bb小调和短暂的C大调,而这正是展开部材料作剧烈变化发展时所含有的调性,这里不仅呼应了展开部调性布局,也是展开部局部逻辑安排的一个缩影与总结。其次向下属方向的转调也体现出作者对于乐曲段落之间的平衡与对称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在呈示部中,主部和副部是建立在两个对比的调性上的,这两个对比的段落之间由连接部来完成这个和声、调性的过渡任务,到了再现部时,主、副部的调性对比已不存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连接部的调性过渡任务已经成为不必要的了。但贝多芬却不是这样看待的,为了使呈示部和再现部在调性关系上取得完美平衡和使再现部副部主题引入时也能像呈示部中同样具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贝多芬在再现部中,当主部主题陈述完毕时,他把音乐向下属方向一转,f→bb调,然后再从这里往回转,经C调主和弦(f小调属和弦)回到f调,使副主题出现时同样造成一种向上方五度挺进的感觉。
  在这一乐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手法上贝多芬对于音乐材料的运用极为精练、节俭,动机对于音乐整体具有强大的支配力,主题材料之间也存在着抽象的辩证关系。作者对于奏鸣曲式调性、结构的细致安排不仅积极配合,反映了主题材料的矛盾发展关系,也反映出对于结构平衡、统一的深刻理解,这些都影响到了贝多芬的后期创作,对于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价值。
  责任编辑:马林
  
  参考文献:
  [1] 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 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由乐评之概念引发,作者试图从三个层面将之与音乐批评、音乐评论概念区分开来,进而对乐评人的从业属性给予分析厘定。最后从健全的人格、开放的思想、专业的修养和法律的意识四方面论述乐评的基本规范,最终归结出“敬意的批判”之学术命题。  关键词:乐评;概念;主体 ;规范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3-0058-04    相较于音乐学的其他专业
期刊
摘 要: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自1983年创刊,迄今已出刊100期。25年来,该刊坚守着音乐学术品位,发挥地域特色,关注着音乐前沿理论,开展音乐学术争鸣,信守艺无止境,探索亦未有穷期的宗旨,为力求做到四个并重:区域音乐研究与传统音乐研究并重;音乐本体研究与赏析性研究并重;“热点”问题研究与学理性研究并重;本院作者与院外作者并重,不断探索进取。  关键词:《音乐探索》;100期;探索进取  中
期刊
摘 要:混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新兴学说。“混沌”也是近现代非常引人注目的热点研究,它掀起了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来基础科学的第三次大革命。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受到了混沌理论的支配。①经研究发现:音乐在很多时候也受到混沌理论的支配。音乐既然受到混沌的支配,而声乐属于音乐的范畴之一,必然在不同的各个方面理应也受到混沌的支配。笔者作为声乐教育的工作者与学习者,将试着用混沌的部分理论来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传统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对民歌的探源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近些年来,由民歌的源流而引发的有关民歌“版权”归属问题的争议此起彼伏。本文从《茉莉花》的传播谈起,就《茉莉花》很难找到确切的“发祥地”、民歌传播的无序性、民歌“版权”属于广大群众三个方面,重在阐述民歌的“流行地”并非都是“发祥地”,与其以“发祥地”为由头引发新的版权之争,不如更多地关注音乐本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民歌;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对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历史史料做出一番历史巡礼以后,针对批评人物写出的一篇历史人物考析式的研究文论。在对历史现实和代表人物做出一番解析后,在结语中指出:立足社会看文本,透过文本看人物,应当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每个批评人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每段批评历史都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每个现实事件都是人物观念及其的产物。所以,当代音乐批评研究的三元素:文本、历史、人
期刊
摘要:陈田鹤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体裁丰富,但最有影响的应是他的艺术歌曲,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音乐创作风貌和音乐思维。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诗中捕获音乐的灵感,用音乐描绘诗词的意境,用伴奏营造想象的空间,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从而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作曲技法的“诗性”。  关键词:陈田鹤;艺术歌曲;诗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萧友梅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音乐向何处去”这一历史性诘问始终萦绕在音乐家的心头,如何认识和处理中西关系成为诸多战略命题的核心。萧友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深厚学养和开放性国际视野,自觉承担起思考现实、研究对策和谋划未来的历史使命,非但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以及新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诸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眼光且又十分切合中国实际的战略设计和系统构想,更以先行者、实践家的勇气和坚韧殚
期刊
摘要:针对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专著《音乐教育的哲学》,结合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本文对书中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音乐教育的思辨进行了系统的述评,特别针对该书所引发的音乐教育的功能及其与相关人文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借鉴、吸收以及争辩雷默先生的音乐教育理论与思想,将提升我国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并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中央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南诏奉圣乐》及《 骠国乐》,融合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精华,其内容到形式不谛为当时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西南丝绸之路;《南诏奉圣乐》;《骠国乐》,隋唐燕乐  中图分类号:A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1-0003-05    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外文化交流的
期刊
摘要:针对具有相对音高听觉的学生在和声音程听写中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和声听觉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和声音程的听辨分析能力。  关键词:音乐;视唱练耳;和声音程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4-0074-03    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听觉训练不仅局限于单声部旋律的训练,还包括多声部音乐的听觉训练。在奥斯特洛夫斯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