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教学过程,为此我校推出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其中设计有效的习题变式问题就是落实"问题导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课堂实践,产生如下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的任务
  1、变式后的问题须有明确的目标取向
  变式的期望、对变式达成的目标应该清晰,而不能是含混不清,它表达了教师改造习题的意愿。
  例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OH - 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 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 N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 NA
  D.标准状况下,22. 4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1 NA
  在讲评时A选项可作如下变式:
  变式1:25℃时,1. 0L0.1mol/L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 数目为,溶液的pH为
  变式2:25℃时,将500mL pH=13的Ba(OH)2溶液与1LpH=12的Ba(OH)2溶液混合,溶液中OH -数目为。
  变式3:25℃时,1. 0LpH=1的H2SO4溶液与1. 0L0.01mol/L的Ba(OH)2溶液混合,混合溶液的pH为。
  变式1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求溶液中H 或OH-浓度或数目时,在已知条件为pH时与物质组成无关,而已知条件是物质的量时与物质组成有关。变式2是为了让学生领会计算混合溶液的pH时,当溶液呈碱性时,要抓住溶液中OH-浓度,而酸性溶液中则要抓住H 浓度计算,即抓大量放小量。变式3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果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首先要将它们反应完后再分析,从而再回到变式2,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以上3个变式问题的设计意图明显,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
  2、变式问题的设计安排要适时、合理
  变式问题是对教材理解的合理补充、拓展,有效的习题变式问题能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思维,因此习题的变式问题编排要合理、适时,否则变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2、将53. 0 g 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变式1:将含Na 为6. 02×1023个的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求所得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变式2:将53. 0 g Na2CO3·10H2O 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变式3:将53. 0 g Na2CO3溶解在500 mL水中配成溶液,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变式1通过微粒数求物质的量,而这个内容是讲物质的量概念时的一个重点,因此变式1所达到的仅仅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变式2将无水盐变成带结晶水的盐,是通过晶体的质量来求溶质的物质的量,要求用晶体的摩尔质量代入。变式3是将溶液体积改为容剂体积。变式2、3的目的是在应用c=n/v 这一公式时,必须想办法寻找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既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公式的内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由此可知变式2、3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而变式1却是不适宜的。
  3、变式问题须对目标的游离程度进行必要的掌控
  对目标的游离程度指的是与原问题目标的相关程度。对目标的游离程度越大与原问题目标的相关性就越小,反之亦然。对目标的游离程度太小,学生做变式问题时就容易照猫画虎,对思维发展帮助不大;对目标的游离程度太大,会使原问题的结构特征受到破坏,进而产生全新的问题,难以实现对目标的调整。因此在设计习题的变式问题时应调控好对目标的游离程度。
  例3、例1中的B选项可做如下变式:
  变式1:标准状况下,44. 8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是多少?
  变式2:标准状况下。44. 8LCl2与过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是多少?
  对于上述两个变式,我们不难发现变式1对目标游离程度较小,学生很容易获得结论,从而使变式的价值降低;变式2通过对物质的变换是基本事件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变式也因此产生了探索的价值,变式2对目标游离程度的调控比较成功。
  二、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的解决过程
  1、具备可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一个理想、有效的变式问题是离不开学生民主参与的,同时它也是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现实要求,因此变式要贴近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取向,这是教科书无法达到的。按这样的要求设计变式,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4.比较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
  变式1:比较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Na与NaOH两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变式2: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比较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变式3:CH3COOH与CH3COONa两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分别呈酸性、中性、碱性。试比较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变式4:1mol/LCH3COONa溶液500mL与1mol/L盐酸250mL混合,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
  课堂上通过这一连串由浅入深的变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出现的难点,同时保证了各层次学生参与的需求。因此,教师针对教材,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习题变式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2、具备开放性和可探究性
  一个有效的习题变式,应当能让学生通过问题获得参与的欲望,进而迸发出探究、探索的热情。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变式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习题学习化学技能,而且有利于体验探究过程好学习的科学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化学新课程重点倡导的基本理念。
  例5、下列试剂可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是( )A. Ca (OH)2 B. CaCl2 C. H2O D. NaOH
  变式: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HCO3
  变式后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再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进行评价,最后选择实验进行探究,拟定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
  通过这一变式调动了学生去主动参与,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而易见。
  三、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的效果
  一个有效的化学习题变式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生成性。通过变式,学生不仅仅解决的是变式后的问题的个体,更是问题解决的思路、变式的体验、结论的类比等产生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通过例5变式的示范,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同时通过变式后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決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思维,使得变式从问题的设计到结论的出现,整个操作过程成为后续学习的示范,这样的生成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在设计习题的变式问题时,应精心准备,并对变式问题作出预测,经过课堂实践,最终作出评价,杜绝随意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每年所招收的新生总体成绩还是比较差。今年我带高一在这开学的近一个月来,我们物理组的老师对都感到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吃力,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我备课组拟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整理归类精选符合学生实际经典性习题,使学生循序渐进,同时继续发扬物理组的老传统,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业水平。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
期刊
水平井技术在新油田开发和老油田调整挖潜上成效显著,它的突出特点是井眼穿过油层的长度长,大大增加了井与油层的接触表面积,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单井产能和采收率、降低
新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要求人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而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全面、高效地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 、民族振兴的战略需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国外有关自主学习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等。如何“教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为此,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进而给学生创
期刊
1物理后进生类型  调查发现,物理后进生有如下类型:  1.1暂时困难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差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1.2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差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1.3动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总差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
"锚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锚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一种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包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锚定式教学由如下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弘扬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之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代的需要与我国现行的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在学习了生物Ⅰ(即《分子与细胞》)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学习生物Ⅱ《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也可以学习生物Ⅲ《稳态与环境》的内容,课标的这一规定,反映了《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学习所有其它模块的基础。”如果《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后续模块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1.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子与细胞》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