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硝烟不在战场上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为一把手的“基辅领导班子”,紧紧团结在“伟大领袖”普京周围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们,以及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带领下的“欧盟领导人天团”。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展开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
  如果有人发起投票,评选这一年来,对乌克兰局势最操心的几个“领导班子”。相信得票数目的前三甲会是——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为一把手的“基辅领导班子”,紧紧团结在“伟大领袖”普京周围的俄罗斯国家杜马们,以及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带领下的“欧盟领导人天团”。
  在乌克兰局势愈发恶化,乌东部战火四起的今天,这三个一年来为了乌克兰殚精竭虑的团体,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展开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
  火药味十足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月12日报道,德国、法国、乌克兰及俄罗斯四国首脑2月11日晚间开始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独立宫展开会谈。这场举世瞩目、被世人寄予厚望的谈判能否为旷日持久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一丝转机?乍一看来似乎希望不大,但法德领导人此前均表示,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乌克兰争取和平。而从明斯克传来的消息也显示,这场从一开始便注定艰难重重的和谈有了不少进展。
  外媒称,会谈从当地时间11日20时左右开始,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小范围磋商,后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有代表团成员参与的会谈,然后又转入小范围闭门会谈,整个过程通宵达旦,达十几个小时。
  俄新社报道,会谈于当地时间2月12日结束,据悉,会议初步达成了关于乌克兰危机的协议——包括撤出重型武器、建立非军事区以及乌东部未来地位等问题。乌克兰总统办公厅发言人瓦列里·恰雷透露,各方已就两个文件达成了80%的共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可能将签署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文件。该文件将在经四国领导人签署后移交给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12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说,俄罗斯、乌克兰、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在四国峰会上就化解乌克兰危机的一些“主要”议题达成一致。冲突双方将于15日起在乌克兰东部实施停火,随后撤出重型武器。
  上述协议的达成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当我们仔细地审视这场会议之后,才会发现能够获得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
  最令人惊讶的无疑是这场四方会谈的时长——整整17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谈判工作,以致于许多以精力充沛著称的官员和记者都累得直接睡倒在工作台或是沙发。
  会议时间之长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场会议的激烈,各方与会者可谓是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几乎是寸土必争、寸步不让。但是,谈判毕竟是妥协的艺术,几番讨价还价,这才有了上述的初步协议。
  而从一些有趣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会谈真可谓是火药味十足:会谈之前,各国领导人简短会面的时候,波罗申科没有给自己的“冤家”普京哪怕一点笑脸——尽管普京在伸手准备握手时面带着微笑。而在之后的合影中,波罗申科有意地站在距离普京最远的位置。甚至在几位领导人一同上楼之时,波罗申科也是面色凝重地和默克尔、奥朗德一同商量着什么,时不时回头甩给普京一个充满敌意的眼神,倒是一向不苟言笑的普京,和作为东道主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谈笑风生地走在后头。
  而进入到会议以后,波罗申科也是刻意地坐得离普京远远的,以强硬著称的普京则在会谈中折断了自己手中的笔。明争暗斗,可见一斑。
  回到会议的内容上去,此次会议的重点,依旧集中在四个方面,也就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四个主要分歧点上。
  其一,是分界线的确定,乌克兰坚持按照去年9月签订的明斯克协议中划定的分界线,俄方则要求确定新的分界线——但是如果按照所谓的“新分界线”,民间武装将控制其目前已占领的所有领土,这恐怕是基辅方面所难以接受的;其二,乌方要求所有俄罗斯士兵和军事装备撤离乌克兰境内,而俄方则一再坚称乌克兰境内并没有俄士兵和军事装备。其三,是边境监管,乌克兰方面希望完全恢复对自己东部的监管,但俄方表示,至少部分边境仍须由民间武装来监管。
  最后一点是乌克兰东部的自治权问题,乌方认为可适当给予民间武装控制下的地区以自治权,俄方则要求乌方给予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共和国高度自治权,并要求波罗申科做出明确保证,停止对乌克兰东部的经济封锁。
  从乌克兰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提出的几个要求尽管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未必没有商量的余地。首先,以乌克兰的军事实力,若是庞大的俄罗斯真的全力攻击,以乌克兰如今穷得叮当响的财政状况来看,恐怕不出几日,基辅的国会大厦就得插上俄罗斯国旗。
  其次是一个领土完整的问题,去年4月份,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在此后接近一年的时间里,乌克兰政府军一直在与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武装进行作战,以缓解其分裂趋势。
  因此,可以这么说,基辅的底线就是不能分裂乌克兰。而会议的发起前提正是保持乌克兰当前的领土完整。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其实莫斯科的着眼点已经不止于在乌克兰获得多少利益了,若是乌克兰东部地区真正获得高度自治权,那么俄罗斯将在实质上获得该地区的大部分主导权,同时避免了分裂乌克兰的骂名。实际上的控制,远比名义上的拥有来得实在,普京自是乐意这么做。
  乌克兰问题的成功化解,也将为俄罗斯当前的经济重压减负不少,与最大经济伙伴欧盟的贸易也将逐步恢复,这是俄罗斯最愿意看到的场面。
  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不让美国的势力延伸到自己的家门口,也是俄罗斯的目的之一,如今协议达成的背后,无疑是乌克兰实质放弃了加入欧盟的努力。   矛盾的主体双方,各有其后退一步走的空间,加之法德两国从中不遗余力的斡旋,那么协议的初步达成,也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缺席的美国
  本月初,《纽约时报》曾报道称,美国白宫正在认真考虑向乌克兰政府军提供“杀伤性”武器。而此前,美国只向乌方援助防弹背心、夜视仪、坦克配件及医疗设备等防护器材和“非致命性”军事装备。
  报道称,美对乌军援可能包括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等先进武器。2月5日召开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总兵力由1.3万人增加到3万人,并组建可在48小时内投入战斗的“矛尖部队”,同时在波兰和罗马尼亚设立前线司令部,在保加利亚及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建立指挥和控制中心,以加强北约东部防线的兵力部署和军事准备。
  如此大张旗鼓,山姆大叔和他背后的北约已经将矛头完全对准了俄罗斯。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四方会谈,乌克兰来了,俄罗斯来了,欧盟也来了,唯独美利坚不见踪影,“三缺一”的局面也让这场会议“失色”不少。而在会议达成初步协议之后,美国也是一反常态地表示欢迎。
  无论是欧洲刻绕开美国,还是美国有意回避,在乌克兰的乱局中,美国显然已经不是掌握主导权的那一个。当然,美国人也是有自己的顾虑。
  首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一直在推行重返亚太的政策,而对于乌克兰,尽管美国政府一直渴望借助乌克兰局势削弱俄罗斯,但是总体来说,奥巴马政府还是在持一个观望态度。
  其次,ISIS在中东兴风作浪,并且变着法子和美国人作对,“伊斯兰国”或许才是美国人真正的心腹大患。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来源于美国与欧洲的意见不合。可以说,美国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然而,与俄罗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欧盟却显然是“主和派”,这使得美国无论怎么做,都显得孤立无援。
  就在本月初,乌克兰局势无限恶化,几乎陷入全面战争之时,德国总理默克尔火速访问美国,与奥巴马展开会晤。
  会晤之后,默克尔与奥巴马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同表示,乌克兰危机只会强化美欧关系,并说,将会继续寻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话虽如此,但是,在实质上,美国与欧洲在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思路上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美国不与乌克兰接壤,不与俄罗斯接壤,也不与欧盟接壤,可以这么说,整个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都可以隔岸观火。美国更是抱着一种冷战思维,企图把乌克兰变成“新冷战”的前沿阵地。
  但是,欧盟不一样,欧盟和俄罗斯、乌克兰都直接接壤,彼此间的贸易合作也十分密切,欧盟各国尤其是法德两国都很清楚,在乌克兰问题上耗下去,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对自己的经济也是一种伤害。把俄罗斯逼急了的后果,想必欧盟也很清楚,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试验新武器,就是在向欧洲发出警告。
  推动和平进程,进一步解除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对于当前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并不团结的欧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在2月6日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刚刚结束“莫斯科会谈”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这场危机不可能以武力解决,更多的武器无济于事。这是痛苦的现实。”类似的话,默克尔在华盛顿也曾反复强调。
  不管是不是为了给美国一个台阶下,默克尔真正是站在欧盟整体的利益角度,说出了这番话。只是,不管是美国的鹰派或是德国国内的反对派还是会指责默克尔的做法是“愚蠢”的,是“绥靖政策”的延续。
  真能停战?
  据法新社2月12日报道,乌克兰方面称,在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乌克兰危机展开马拉松式的四方会谈之际,有50辆坦克从俄罗斯驶入乌克兰境内。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警告称,在周六晚间停火协议生效之前,这一旨在结束乌东部战争的协议仍“十分危险”。波罗申科还指责俄罗斯不管2月12日在明斯克签订的和平协议,“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攻势。
  而在之前的两天时间里,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武装的激烈交火中,又有约50人在该地区丧命,其中有士兵也有平民。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自乌克兰东部点燃战火近一年来,已有5300人丧生,因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一年时间里,原本的一国同胞,却因为政治的原因,兵戎相见,事到如今,大概早已是势同水火,能否就因为这一纸停战协定就放下武器?
  美国的态度也依旧捉摸不定,五角大楼和国会大厦中的诸多鹰派,纷纷希望俄罗斯卷入到乌克兰的缠斗之中,进而衰弱。所以,美国或许并未放弃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而那份协议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例如在修订乌克兰宪法上的分歧。
  去年9月达成的那一份停火协议,由于双方缺乏互信,导致最终被撕毁。就目前双方的信任状况,很难保证当前的协议会长久下去。
  孱弱的乌克兰已经无法再承受更多的伤害,在战乱波及之处,基础设施瘫痪,难民流离失所,食物、药品紧缺……
  只不过,这些现实,在大国的博弈中,失去了意义。我们能做的,唯有祝福乌克兰。
其他文献
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的通常叫做“资产管理公司”,对它们来说,头等大事乃是向投资者收费。   2013年有关数据显示,就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从营业收入构成看,管理费收入占很大部分,为319.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6.60%,其次是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分别为15.72亿元和15.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6%和4.11%。其他几项营业收入来源为: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率收益和其他
与美术指导蔡佩玲谈到金马奖影后陈湘琪的得奖电影《回光奏鸣曲》“票房很糟”。“应该就这一两天了”,她说的,是一部电影消失在电影院的命运,听起来,却更像一个生命即将断气。但,一部离开观众视线的电影,和一个没有呼吸的人,意义上不是一样吗?  在看《回光》时我就不能停止地想,它的导演,不可能不知道去拍一部上天下海豪华3D谍战爱情灾难动作大片,会把更多观众吸引入场吧。不要告诉我是没有钱——今天谁都知道,口头
中国画家用一支毛笔来描绘大千世界,中国画的绘画形象始终是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呈现,牵动着画家和观众的心灵,所以关于“似”与“不似”,“太似”与“似与不似间”的论说永远也不会有休止。其实,中国画以写意的线条和墨韵大江东去、独立寒秋,也脱离不了写实范畴,也即怎样摆弄笔墨,“形似”总有它的位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概括了眼和心、眼和万物以及心和万物的关系,中国画的写生理念,在此也分分明明。  
讲三个细节吧。  单位女同事,有女初长成。这位五年级的小女生,已经研读过各种青春期教育书籍,已经明白了她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早期的她是一个胚胎,胚胎是精子和卵子相 遇后变成的。可是最近,小女生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障碍:男性的精子是怎样遇到女性卵子的呢?面对女儿的问题,女同事也很纠结,这最重要的步骤,究竟该怎么说呢?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女友,未婚。未婚女友读到一则新闻,讲一位先天生殖系统畸形的女孩,俗
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PP)是个专注新闻摄影推广的非营利机构,注册地在荷兰,在中国被称作荷赛。WPP从1955年开始评选年度照片,后来评选的范围一再扩大,设置的奖项不但覆盖了“突发新闻”和“一般新闻”,还有“当代热点”和视频新闻等种类,就照片而言,有单幅奖项和组照两种,今年还特地增设了“长期项目”,以奖掖那些长期投入社会现象观察和拍摄的摄影师。在刚刚揭晓的2014年度获奖照片里,有不少中国摄影师的
年终岁尾,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能拿多少年终奖,毕竟网络上令人艳羡的年终奖排名和大单与自己无关。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过几年,外人眼里,事业单位的工作很风光,很体面,实质上事业单位的职员也分三六九等,有编制的,聘用制的,合同工,临时工,年终奖也是层次不一。三六九等的职员干的活是一样的,临时工甚至比正式工干得还多。平日里,同事们都在同一个写字楼办公,工作时间都是朝九晚五,看不出什么差别,一到逢年过年
我写文章,喜欢用分号,我喜欢这个标点符号,感觉它比逗号要清晰和稳妥,又比句号温情和可协商。我的这个喜好似乎也暗合了老天的喜好,因为他给了我们“年”,这个岁月的分号。  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空泛的,年也有它的具体内容。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助手问:“老大,2015了,文件编号用新的了吧?”我说:“把1号空着,作为正式的工作总结用。上个月我们写的总结,数据都是预估的,不准确。所有正式的数据出来,可能要到过年后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中国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个体的情商不足,其中就包括不能将调整当作机遇,在逆境中成长。  有过投资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股市的调整期,往往是很折磨人的,不仅资产可能会缩水,而且人的心理也会经受极大的考验。但这其实也是投资者可以不断壮大自己的阶段,关键是,看他能否将调整看作一种学习,一种经验的积累,就像里根那样。  里根是被称作调整大师的人,他不仅善于发现失败的光明面,更重要的是,他能从
土耳其和伊斯兰长老这两张牌没能发挥效用实在令人遗憾。  从外交方面来考虑本次人质事件的话,我们应该了解的是,安倍访问中东让外界看到了日本外交中的传统中东政策向积极方向转变。这很大程度上被“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逻辑所利用。与其说是“安倍外交的失败”,不如说这是落入了民族、宗教等复杂利益交织的中东“陷阱”的结果。  日本的中东外交的原点是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当时全世界石油不足,依赖进口的日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闯入了原本上帝所掌握的禁区,尝试用自己的意志去干涉自己的生殖与繁衍,同样也没解释清楚什么才是“父母”,就已经匆忙上路了。这次公众反应相当强烈,恐怕也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焦虑与困惑吧。  近日,英国下院表决通过一个法案,允许将一项新的人工生殖技术用于临床实验。而这个法案立即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很多媒体都将其说成是“一个宝宝,三个父母”。那么,这项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引起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