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点,让课堂应答更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更精彩?我们常常看到同组教师在共同研究一个教案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完全不同的演绎。也有教师抱怨自己设计了精巧独到的教学预案,甚至沿用了某位特级教师的教案,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理性反思这些现象,我们不得不追问:从理想的预设到理想的课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的理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认为:教师的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课之前的钻研教材,二是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把握,即课堂应答的能力和机智。
  课堂是一种富于变化和创造性的活动,更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处处充满动态生成的课堂里,各种“意外”总会不期而至,合理的应答能将这些真实、不曾预约的“意外现象”生成充满活力的学习资源,让课堂更加丰满精彩。
  下面就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说说课堂应答。
  片段A:尝试计算,初步体会。
  1.启发谈话:28×12究竟得多少呢?请你试着在纸上算一算!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全班集体分享,教师板书。
  方案1:28×6=168 168×2=336
  方案2:28×3=84 84×4=336
  方案3:28×10=280 28×2=56 280 56=336
  方案4:列竖式计算……
  你们真了不起!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出28×12的结果。
  3.回顾介绍:你们能看懂这里的哪种算法?谁能给大家做个介绍和解释,说说具体的想法?
  4.结合具体的想法出示对应的课件图例,以便直观理解。
  方案1:28×6=168(先算半年价格)168×2=336(再算全年总价)
  方案2:28×3=84(先算一个季度价格)84×4=336(再算全年总价)
  方案3:28×10=280(先算10个月价格)28×2=56(再算2个月价格)280 56=336(最后算全年总价)
  方案4:列竖式计算……
  小结:看来你们很多人想到借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方案1和2这两种方法都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方案3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方案4是列竖式计算。)
  5.赏析:现在你能理解这里的几种算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可能喜欢 方案1、2,因为比较容易理解;也可能喜欢3,因为比较直观清晰;也可能喜欢列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
  一、把握多层起点,增加应答路径
  数学知识离学生并不遥远。不要担心和人为回避孩子们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不一的计算状况,真实地从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思考,重视这些学习资源,抓住学生真实的思维起点展开教学。
  在这里,教师不仅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留足充分的展示空间,还将此作为切入点,“浓墨重彩”地对每种算法进行细化、分析:先请“小讲解员”进行解读,又结合讲解给每种思路既配上对应的实物演示图例,还比较、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又通过欣赏选择加深理解。通过多条路径,在“接纳”孩子不同算理的同时沟通了不同算法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原理,让课堂应答如水流一般自然顺畅,让孩子在多种形式中为新知的构建做好了充分准备。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宽厚的包容。孩子们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基础,有不同的思维,而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课堂永远不会异彩纷呈、深入孩子的内心。
  课堂应答是教师基于学生基础所做多层的、多方的教学设想的展现,教师在面对不同思考的时候,能够这样诚实地直面孩子们这些可能出现的层次各不相同的思维状况,真正关注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寻找他们的思维切点,就能更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课堂应答也当然更具有目标性、引导性和艺术性了。
  片段B: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初步应用,体验个别算法的局限性
  (1)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
  生齐答:会!
  (2)老师觉得你们真能干,居然不要我教就会算啦!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29×13。
  (3)比较交流:
  你选择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呢?
  为什么不选择方案1、2来计算呢?
  生1:不能算了啊!
  生2(急着补充):13和29都拆不了啦!
  老师笑了:“原来如此啊!看来这样‘拆’的方法还是有局限的哦!”
  生3:就是,不是“万能膏药”!
  师:哈哈,说得好,那你能看懂这里的哪种算法?说一说。
  2.再次应用,体会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1)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生有的开始犹豫)
  (2)现在不要求计算结果,说说你会怎样计算41×94和17×79。汇报交流。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算法的呢(方案3和4)? (口算时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3.现在对竖式是否有新的感受
  生1:其实竖式还挺有用的!
  生2:竖式和方法3其实一样的!
  追问:一样在哪里?
  生3:竖式其实就是把方案3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的。
  小结:采用竖式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
  4.谁能完整解释竖式
  完整教学竖式。
  5.确定方向,完整规范
  自己写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计算。
  具体讲解竖式的格式要求和注意点。
  二、设计多条路径,梳理应答要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与孩子的应答“很不搭调”, 却只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来;也看到只要个别学生的回答和预先的设计答案一致,就会毫不犹豫地进入下一环节,教师很少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中,如何紧扣学生思维走向进行合理引导呢?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多维性,注重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案,尤其是对重点和难点环节设计出多条路径、多个具体的方案,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时可以有不同的应答策略。
  仔细品味在这个片段中两次提问“你们现在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将学生的思维从浅显引向深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了两层不同深度的扩展:首先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某些算法的局限性;然后在“41×94”与“17×79”的计算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体会竖式的普遍性和优越性,并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
  两层扩展,两次提炼,由算法的多样化逐渐转向算法的优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规定”和“必须”,而是结合具体计算进行的两次比较、两层拓展所呈现的自主选择和自我优化的渐进过程,更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自主构建过程。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课堂应答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沉淀,才能引领学生透过应答走向思维深处,让智慧应答演绎课堂精彩。?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互动的。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一个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自主进行理性的转型变革,追求和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组织,要实现特色化的发展,就必须使自己成为自主发展的系统。而一所学校要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其核心理念的厘清及定位,是极为重要的起始环节。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准确定位是一
新课程标准的颁发,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学习掌握“语用”能力?纵观目前课堂,很多教师心中其实是茫然的。  本人认为,其中原因有三:  一、新课程标准中 “语用”教学目标的内涵不明确  虽然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分年段进行了条例说明。然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还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部分教师仍无法冲破应试教育的瓶颈——“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做什么作业和练习”,而学生做作业——做什么,怎么做,除了完全服从于老师,毫无发言权。于是面对着大量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实用价值的作业,学生或是苦不堪言,望题兴叹,或是照虎画猫,草草了事。那么,如何让学生由苦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是让他们将学习作为一项艰巨任务来承担,还是作为一件珍贵礼物来欣然接受,已经成为了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数学故事,可以点燃小学生学习热情、活跃数学思维,赋予小学课堂生命力的“神奇功效”,如何积极合理地将数学故事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具体做法进行的详细
中国传统教育是怎样的呢?每想到这个问题, 我的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周一贯老师的一篇《我是怎样变成一只小板鸭》的教育童话:一只原本十分天真活泼的小鸭, 经历“填”“考”“酱”三个阶段, 最终被磨练成了一只规格标准且唯一的“板鸭”。这算不算是传统教育的悲哀呢?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不需要乃至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独到的见解。课堂上, 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问”剥夺了学生的“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只读这诗题,已让人心动。“真想变成……”一声轻叹,满怀向往,一下就将你的思绪带入一池荷塘——那里,叶如华盖,四溢清香。一个“变”字,透着烂漫天真和无限的曼妙遐想。  这是一首夏天的美丽小诗,短短二十三行散发着夏日的浪漫芬芳;  这是一曲诗人心底的轻吟浅唱,也让读它的人儿为之痴迷,心神飘荡。沉浸其中,你会感到浑身每个毛孔都被打开的舒畅。  如何带着这种久违而难得的纯净与清新体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教材富有创意的编排,它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串起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这种识字教学方法,继承传统蒙学的精髓并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的编排,其教学效果得到实践的检验、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借鉴“词串识字”的优点,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词串教学”的巨大价值远没有被大家发现和认识。以
在独生子女在学生中占大部分比例的今天,儿童独立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现在的小学生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小小年纪的他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期望下学习特长。对于在心理、生理都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一上学就被成绩所左右,被望子成龙的家长灌输各种各样的理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这些小朋友们的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从而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时有焦虑、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进行充分的预设是必要的。现在为完成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们都有着充分的预设,在课前进行充足的准备,而且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考虑。而要想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还应善于捕捉一些意外的生成。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
自从参加了福清市语文重点课题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子课题研究之后,我便摸索着建立一种以“感受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性的课外阅读活动量化评估机制,并在五年级进行了一学年的尝试。虽受农村小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收获甚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飞速增长,每学期每个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达到150多万字。但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学生更侧重量,似有走向“浮光掠影”式阅读的不良倾向。为突破这一瓶颈,在师生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