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课文阅读价值探析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所谓的“阅读素养”,指阅读者参与阅读活动,并通过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等,实现自我追求,增长知识,挖掘潜能。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类课文教学,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而阅读测评则是借助阅读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测的评价方式,由此循序渐进,使阅读教学与阅读测评同步进行。笔者以《钓鱼的启示》教学为例,从“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语用力”四个层次,探索课程标准、阅读能力与小说类课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一、读“通”文本,丰富感受力
  阅读感受力,指学生根据提供的文本信息,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整体感悟文本的能力。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结尾,就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作者在“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处突然停笔,而没有写出为什么会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思考的空间。因此,笔者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设计了一些感受力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读“通”文本。
  首先,笔者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填空:“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    ),给我留下了永久的(    )和终生的(    )。”学生初读课文后,自然能够准确填补词语“夜晚、回忆、启示”,从而快速激起学生学习整篇文章的欲望。于是,笔者把感受力的突破点定在“启示”这个词上,并紧紧围绕“启示”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是什么意思?“启示”在这句话中又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学生在“启发”“启迪”等替换词的比较中,自然体会、理解了“启示”的含义。
  接着,笔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父亲有关的语句,进一步读“通”文本。学生再读课文后,很快从文中找到3处有关父亲的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②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这三个句子,并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以“启示”作为教学的突破點,以父亲的语言作为教学线索,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读“通”人物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对文章的初步感悟。
  二、读“懂”文本,增强理解力
  阅读理解力,指学生对提供的文本信息的关键词句、重要段落等进行深入品读和感悟,从而能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情感变化、表达方式等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父亲说的三句话,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情境材料,都能有效训练学生读“懂”的能力。
  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文中与父亲相关的三个句子,哪个句子最能给“我”启示?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发现句①重点理解父亲的坚决和慈爱,句②重点理解父亲冷静平和的心态,句③重点理解父亲要告诉“我”什么道理。这样,教师不仅能准确判断学生读“懂”的程度,还能使学生真正将阅读理解力落到实处。
  其次,笔者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父亲的第三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因为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最具理解价值。因此,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阅读理解的题目: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 )
  A.“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很容易。
  B.“道德”一词很容易被理解,要真正付诸实践,却很困难。
  C.“道德”一词不容易被理解,要真正付诸实践,也很困难。
  D.“道德”一词很容易被理解,实践起来也很容易。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会发现B选项的答案是最准确的。可以说,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在深入思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将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不同的文章训练学生的“理解力”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理解力”训练点。像《钓鱼的启示》这样文学类的文本,就应该选择具有含义深刻或者富有表现力的关键句进行教学,让学生品读、感悟文本的过程变得更具挑战性,更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三、读“化”文本,提升鉴赏力
  阅读鉴赏力,指学生根据提供的文本信息,对它的主题、内容、形式等进行判断和评价的阅读思维能力。因此,笔者根据“阅读鉴赏力”的特点,在学生读懂父亲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根据文本内容,想一想父亲的话为什么能给“我”留下终生的启示?可以说,这个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选择话题,以孩子们喜欢的钓鱼作为讨论的主题,使教育过程变得轻松自然;②善用对比,让学生思考把鱼放回湖里与拿回家进行比较,这样更能突出做人的诚实;③想象说话,引导学生理解:做人有时还会遇到金钱、地位与权力的诱惑,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克服这些表面之惑;④循循善诱,让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进行充分对话,引导学生领会做人的道理。
  此外,《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语言时,既没有写父亲说话时的动作,也没有写父亲说话时的神态。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动作、神态,然后在提示语前加上适当的表示动作、神态以及情绪的词语,从而让学生在领悟道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父亲说的这些话所要表达的含义,要给“我”什么启示。
  可以说,阅读鉴赏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信息了解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文本特色等,增进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读“活”文本,提高语用力
  阅读语用力,指教师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借助阅读材料,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文本读“活”。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可能还会遇到哪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呢?经过交流讨论后,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金钱。”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地位。”有的学生说:“诱惑人的‘鱼’可能有名利。”学生在理解了父亲的语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想象补白,进一步理解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
  接着,笔者第二次创设情境: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诱惑人的“鱼”?这一问题的提出,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归还给售货员,还是将错就错?”有的学生说:“过马路时,绿灯突然变成红灯,但周围没有人,我们是冲过去还是等绿灯亮了再过去?”有的学生说:“有一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但没人知道,是否要告诉老师?”……这是学生在理解了父亲的语言之后的拓展延伸,由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到自己生活实际的感悟,更能深刻理解父亲的话所要表达的含义。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感受力和理解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而鉴赏力和语用力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保障。当然,在小说类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文体特征等灵活选用教学策略,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关注一种背景,凸显统计的需要  百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基础之上,它与分数的意义之一“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同属于一个含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强调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而纪老师通过解决“三所学校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这个问题,从统计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要统计整个青岛市,或者山东省,乃至全国学校的视力情况”用通分方法怎么样,选择这样的一种背景更多地关注了百分数统计意义的
期刊
作者简介  沙华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副主任,泰州学院兼职教授,泰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是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在《人民教育》《江西教育》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多篇。  导 读:  中国美学重“气”,重视的其实是生命。文以气为主,呼唤阅读教学要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方式。气韵生动,是阅读教学的理想样态。在教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选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课文语言自然优美,涵味隽永,富有诗意,适合孩子们反复朗读、品味。鉴于此,教学本单元内容时,适宜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品语言之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生成”。具体到不同的课文,教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品味关键词语,激发诗意想象  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期刊
温儒敏教授“1+X”语文教学法告诉我们,必须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把这些零碎的文本组合起来,提取、整合有效信息,形成一个思维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以课文为依托,在课文中寻找好的范本,帮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在课内与课外的徜徉中总结归纳它们本质上相同的地方,然后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怕写作文,写作一直以
期刊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各课都安排了形式多样的习题,用于巩固和深化理解新授知识,对学生习题的指导和评点也就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怎样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来丰富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是值得数学教师研究的问题。笔者在平时听课和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教材中习题应有的作用,直接抛出答案,就题解题者有之;先扶后放,嚼碎喂食者为数不少;以“参”为本,顺思
期刊
网上戏称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写作对于学生的难度可见一斑。不仅学生,多年来,教师也是“谈写色变”。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学生从简单、直观的看图写话,过渡到段落、整篇的习作,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是一个跨越。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对他们而言有难度。因此,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要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特点。  笔者在教学统编
期刊
在教育焦虑越来越普遍甚至呈无边界泛滥之势的当下,张文质老师挺身而出,呐喊“教育的勇气”,唤醒校长、教师、家长们谈教育、做教育的时候要回到生命源头,因为“回到生命源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常识与道理,更好地扶持一个生命更正常地、更自然地发展自己”。读毕张文质老师《教育的勇气》一书,我突然明白了:在各种抢跑教育、功利教育甚嚣尘上之际,张老师能够以清醒的理智、不苟同的勇气喊出“回到生命源头”,这一切都源于他内
期刊
“听了这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舒服,这是一堂从导入到结尾,听起来都很舒服的课。”  “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智慧,课堂里少了灌输,将知识、情感、技能等教学目标智慧地融为一体。”  “这堂课的角色扮演设计很有创意。像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纯粹的记忆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开学第二周,应学校教科室安排,我打头阵为全校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很快得到了组内外同伴们的肯定,欣慰之余,不得不感
期刊
不同的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好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解读方式,我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这是参加一次同课异构互动教研活动,听了两节地理课给我的感受。  先来看居老师的这节课,上课前先给班级进行小组划分,全班分成5组,每组7人,围坐在一起。随着铃声的停止,课堂活动开始了
期刊
瑾山小学是玉山县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学校有四千多名学生,七十多个教学班,两百多位教师。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了瑾山独特的校园风情。管理这么大一所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6年9月,原城东小学校长郑美莲调入瑾山小学担任校长,她深知肩上的担子之重、责任之大。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既然来到瑾山小学,我就要让瑾山小学有个全新的样子。”郑校长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她也千方百计地让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