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枢纽地区景观设计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zha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交通枢纽地区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南京南站地区景观设计实例,从构思与理念,布局与特色营造,实施策略的角度,探讨交通枢纽景观设计需要解决好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 交通枢纽;景观设计;南京南站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146-0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如今,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新型交通网络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基础支撑。而在此契机下的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建设也不断成为各大、中城市建设和空间拓展的热点地区。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景观空间构建也逐渐成为整体枢纽地区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1]。因此,如何从城市交通功能需求和城市空间发展入手,以新颖的总体构思和设计理念体现城市魅力与时代活力[2];如何结合空间总体布局,以系统性、科学性及特色性构建区域景观系统是城市交通枢纽地区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结合南京南站地区景观设计实践,希望从设计和实践的角度,对城市交通枢纽地区景观设计作出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1  背景与概况
  1.1  项目背景
   根据南京铁路枢纽布局规划,南京市所兴建的铁路南站,将成为铁道部规划的京沪高铁的5大始发站之一,它同时将汇集4条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出租等各类城市交通设施于一身,成为南京市现代化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南京重要的门户节点(图1)。
  以南站地区为核心的南部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将带来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重大变革。南京南站地区的定位将以大型铁路枢纽站建设为契机, 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实现由交通枢纽向枢纽型商业商务核心区的转化,并通过合理配置地区功能,强化空间形态和景观的建设,使南京南站地区成为提升南京地位和形象的城市副中心。
  图1  南京南站区位关系
  1.2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城南地区绕城公路与机场高速公路交汇处东南侧,位于南京南北城镇发展轴线上,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特殊位置将对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优化起到重要作用(图2)。项目规划总面积5.63 km2,包含了南站市政道路、农花河、站前广场、景观轴、景观湖以及街头公共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
  图2  基地范围
  2 构思与理念
  2.1  总体构思
  通过对国内、外类似案例的分析,针对项目自身特点提出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景观设计除了满足交通集散功能外,更应该紧密结合用地布局,优化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整合文化和旅游資源,体现地域性和城市精神,从而真正打造一个可以从中揣摩、欣赏、遐想并展望的金陵新貌。
  为此,规划延续并强化了上位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构思,通过构筑雨花台—南京南站—百家湖的新城市绿楔、秦淮新河风光带及道路绿网延续南京山水文脉(图3)。另外,通过景观风貌的打造、主题特色的强化、绿化空间的布局等措施凸显“金陵门户,秦淮陆港”的城市空间景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图4)。为此,规划以“云锦”为切入元素,提出了“绿筑金陵门户地,锦绣秦淮陆港风”的设计主题和 “以绿筑景,以景绣锦,以意释景,演绎风情”的设计构思。
  针对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具体景观设计构思与策略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延续与发展,站前广场、景观轴、秦淮新河、农花河等城市公共空间与周边用地的进一步结合。另
  外,利用城市道路绿化、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进一步加强空
  图3 城市山水文脉
  间上的联系和景观上的衔接。
  图4 城市空间格局
  2.2 设计理念
  源于南站地区的定位及上述设计策略,绿化景观设计采用了“门、聚、新、融、绿”的设计理念(图5)。
  图5 设计理念分析
   “门”——强调南站地区对南京山水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南站地区在南京乃至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形象,体现城市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精神,打造绿色、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门户景观形象。
  “聚”——利用南站地区的空间聚集效应,结合交通布局,满足快速集散需求,同时提供综合多元的休闲游憩场所,完善整体空间格局,为新区开发聚合人气、财气服务。
  “新”——强调现代、时尚、大气的新城印象,强调新鲜的城市活力和未来感,强调对南京历史文化、国际性和地方特色的全新解读。
  “融”——强调与交通物流区域、商贸办公区域和居住休闲区域的协调统一考虑,从城市、生态、人本的角度出发,突出绿化景观系统与整个南部新城的呼应和协调,建成集标志景观、交通集散、观光游赏、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绿化景观系统。
  “绿”——强调对生态、环保概念的贯彻和实施,强调绿地景观的系统化、生态化。保护自然资源,追求生态正效应,实现自然与城市共生,打造现代低碳景观。
  3 布局与特色
  3.1  总体布局
  基于前述分析,规划强化了景观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特色性,采用上述设计手法,总体上编织形成了“一轴一网,锦卷玉珠;两河两带,灵水泽风”的绿化景观体系,以打造“绿筑金陵门户地,锦绣秦淮陆港风”的名城新貌(图6)。
  图6 绿化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对5个主要区域的关联性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观景视线关系,合理组织景观空间布局、标志景观设计、绿化景观设计和交通流线引导,做到步移景异。同时,针对不同地块的绿化景观空间,依据其自身区位特征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景观空间按标志性景观、礼仪性景观、交通性景观、休闲性景观、防护性景观等不同的功能进行定位,并以此指导后续景观设计,营造不同的空间特色(图7)。   3.2 特色营造
   基于总体规划结构,项目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绣名城云锦之彩”的中央景观轴,“织陆港绿网之锦”的道路绿网,“展秦淮烟波之韵”的秦淮新河景观带,“亮花农绘彩之美”的农花河景观带以及“寻都会休闲之逸”的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
  图7 景观总平面
  3.2.1
  中央景观轴——体现“绣名城云锦之彩”的景观特色。与站台建筑对应的中央景观绿轴,由北广场、南广场、中央景观带、滨水公园组成,是最能体现南站地区城市门户形象和景观风貌的主要轴线。方案在分析该地域交通集散功能、地下商业功能、地面景观与休闲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强化了地域特色,消除了消极空间,优化了空间的使用功能(图8~9)。
  图8 中央景观轴断面1
  图9 中央景观轴断面2
   北广场以“淡墨轻岚”为主题特色(图10)。以金陵山水画、折扇画艺术为构思之源,体现金陵门户文化特征。结合各种功能性空间,突出广场“折扇”放射状的广场布局特征,形成层次丰富、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空间,体现门户特征与文化。
  图10 北广场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
  南广场以“名城新韵”为主题特色(图11)。结合南站站房建筑形态进行统筹设计,集中展现名城南京面向未来的发展格局与气度,构建极具标识性的区域门户。
  图11 南广场
  中央景观带以“锦绣新城”为主题特色,以南京特有的云锦文化为构思之源,将诸多城市文化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在强调设计的生态性与人性化的基础上,文景相融,相得益彰,进一步表现门户特征(图12)。
  图12 中央景观带
  滨水公园以“山水金陵”为主题特色,通过塑造地形与秦淮新河防洪堤的高差进行有机衔接,结合标志性建筑布局,打造中轴线尽端的对景和新秦淮河沿线的标志性景观节点(图13)。
  图13 滨水公园
  3.2.2
  道路绿网——体现“织陆港绿网之锦”的景观特色。
  规划通过对路网功能的分析,区别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的不同,并根据南北向、东西向道路的不同光照特点,选用不同的树种,形成具有统一景观特征但又具不同景观特色的道路绿化网络。
  以云锦的七彩锦线为构思之源,打造“金缕锦线,织城串景”道路绿化景观,以绿织锦、以绿织网。同时结合道路功能,打造8条各具景观特色的道路,或规整大气,或繁华似锦,或开敞热烈,或绿茵盎然,在南站地区营造极具文化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图14)。
  图14 道路绿网系统
  3.2.3
  秦淮新河景观带——体现“展秦淮烟波之韵”的景观特色。
  围绕秦淮文化打造游赏主线,结合滨河小品展现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集趣味性、展示性与景观性于一体,打造尺度宜人环境优雅的公共游赏活动空间。基于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空间特征,将生态绿化、休闲景观与防洪要求相结合,将滨河绿带划分为烟笼秦淮自然休闲景观段、风雨江山滨水乐园景观段、故河揽胜文化休闲景观段,其中设置若干景观节点、休闲空间和游船码头,塑造新秦淮、新形象、新民风,打造南站地区最富魅力的滨水旅游带(图15)。
  图15 秦淮新河、农花河及周边绿地
  3.2.4
  农花河景观带——体现“亮农花绘彩之美”的景观特色。
  以多彩植被为特色,结合游赏空间设计展现大地艺术精髓,形成景观形象突出的特色休憩空间。根据已完成的水利工程设计,尽量利用乡土及特色植物营造滨河绿化空间。根据周边用地条件设置防护林并重点打造“翠柳拂岸、花林古木、竹林幽径、杉林叠翠”4个节点,形成 “农花四景”。
  3.2.5
  其他块状绿地(玉珠)——体现“寻都会休闲之逸”的景观特色。
   强化社区公园、街旁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职能,协调周边用地,在整体绿化景观系统上锦上添花,配置相应设施和小品,突出现代时尚生活的服务功能和新城的识别性。
  4  实施策略
  规划总体上采用“以轴带面,以网带点,景观先行、分期实施”的实施策略。
  4.1.1
  景观营造先行,带动周边地块全面开发。
  前期以政府投入引导的方式先期打造整体的绿化景观构架,在形成良好环境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绿化景观的正外部效應,并采用多元化的土地开发管理方式带动南站地区的快速发展,解决绿化景观资金筹措问题。
  4.1.2
  点线面结合,分期实施,获取最佳综合效益。把握开发重点,近期先结合景观试验段可将最具亮点的景观空间进行重点营造,配合南站地区站房等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初步形成南北广场、中央景观带等景观精品与典范区域。在此基础上,以路网景观、秦淮新河、农花河滨河景观绿化的打造形成完整的绿化景观网络,并进一步刺激和带动周边用地的开发和建设,形成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互动的态势,促进南站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完整绿化景观风貌的全面打造。
  5  结语
  一直以来,当人们提起一个城市时,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往往都是大家热议的焦点。当然,有些城市的交通枢纽地区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逐渐失去光彩,而有些却会因为规划的缺失和环境的破败让人对这座城市失望。因此,面对城市交通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舟山市海洋捕捞渔船助航助渔设备的使用现状,通过对舟山市典型作业张网渔船、刺网渔船和拖网渔船的实地调查、助航助渔设备的经销商家与定点维修服务部门的走访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1)舟山沿岸或近海的捕捞渔船,船载设备落后,甚至缺少某些助航仪器或助渔仪器;(2)渔船船载助航助渔设备进口的多,国产的少;(3)进口设备性价比高,质量好,而国产产品质量差,寿命短。通过调查了解到舟山市海洋捕捞渔船助航助
期刊
摘要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践育人环节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着重分析了陕西理工学院在实验教学队伍的人才建设、人员培训、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实践检验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384-02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教改项目(XJG1480)。 
期刊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为例,探讨了高校实验室常规实验和创新实验的特点,阐述了应对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实验所应持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使两者和谐相处,并讨论实验室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所需做出的努力,旨在对高校实验管理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两类实验;双向策略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390-03  作者简
期刊
摘要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 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教学改革的课程思路设计、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考核评价的安排,旨在为食用菌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食用菌;教改思路;内容与方法;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380-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B433)。  作
期刊
摘要与传统木塑复合材料相比,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成本低、强重比高、冲击韧性好等优势,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该研究采用挤出成型的加工方式制备木粉/HDPE发泡复合材料,并对其密度、泡孔形态、流变行为、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具有芯层泡孔尺寸大,表层泡孔尺寸小、结构致密等典型结皮发泡特征。随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大,但冲击强度有所降低;随发泡
期刊
摘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了适用于多学科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其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实用性强。旨在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便捷地创建不同学科的自主学习网站,并实施动态内容管理。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386-02  基金项目2010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1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发酵芝麻粕对罗曼褐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且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日产蛋量相近的62周龄罗曼褐母鸡960只,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 Ⅰ 组、试验 Ⅱ 组和试验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芝麻粕湿料等能等氮替代豆粕4%、6%和8%的日粮。预饲5 d,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时,计算各组鸡的生产性能,测定血清
期刊
摘要 烟台市在实际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后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保证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益。该研究通过将生态环境效益转换成现金价值的方式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今后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借鉴和经验,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效益;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 S28
期刊
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新型城镇化的总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助于破解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亦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富民强国的必然路径选择。该研究以四川达州为例,概述了达州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分析了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深化达州城乡一体化需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
期刊
摘要 西部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新升本的昭通学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昭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旨在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发挥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西部高校;师资队伍;SWOT;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