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授课经验,对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383.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1-01
前言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前沿科技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科技的蓬勃发展对众多研究领域,乃至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相继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纳米材料》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新设课程,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纳米材料》及其相关的课程也是许多高等学校材料学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开展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纳米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培养潜在的科研人才,同时,对《纳米材料》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1.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
目前的教材多是围绕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表征方法、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等内容编写,而其中的内容很多都已过时,比如在碳纳米材料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前年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讲解,而今天,该部分的内容可更多的偏向于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层状石墨烯材料。此外,材料表征方面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直接讲解纳米材料的表征特性使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上有必要加入适当课时讲解较常用的表征手段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拉曼等的分析手段。
2.教学手段改革
纳米材料涉及的课程范围较宽,有些章节较为抽象,学生首次接触常会遇到知识过于抽象不便于理解的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这样的问题,应利用多媒体数字化资源如动画来辅助教学,利用当前各种模拟软件如3DSMAX或PHOTOSHOP将抽象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长过程进行直观展示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学院拥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单晶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需借助这些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为今后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即学生以10-15人为一小组,在既定大课题方向内,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选定具体研究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导师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种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对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整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方式将加强学生从理论上学习和理解并能拓展到实际的应用中。这种综合性、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的重视,并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
4.考核方式的改革
纳米材料课程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都很强,常规的考核方式达不到反应学生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的效果,相反地,概念性的知识点较多,一味的要求學生通过记忆背诵的方式来达到考试要求,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也难以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点。卷面考试虽有必要,此外应加入撰写论文的考核方式。该种方式能够督促大三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掌握利用,还能在查阅文献完成论文的同时,丰富与纳米材料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增强了学生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对大四的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提前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结语
纳米材料涉及范围广,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开展教学与实践及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白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8-11.
[2]李群.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朱世东,徐自强,白真权等.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Ⅱ——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31).
[4]项金钟,吴兴惠.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薄膜[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秋凡(1988.9-),女,回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纳米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383.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1-01
前言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前沿科技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科技的蓬勃发展对众多研究领域,乃至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应用和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相继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纳米材料》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新设课程,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纳米材料》及其相关的课程也是许多高等学校材料学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开展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纳米材料与纳米科技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纳米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培养潜在的科研人才,同时,对《纳米材料》的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1.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
目前的教材多是围绕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表征方法、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等内容编写,而其中的内容很多都已过时,比如在碳纳米材料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前年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讲解,而今天,该部分的内容可更多的偏向于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层状石墨烯材料。此外,材料表征方面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直接讲解纳米材料的表征特性使学生不能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上有必要加入适当课时讲解较常用的表征手段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拉曼等的分析手段。
2.教学手段改革
纳米材料涉及的课程范围较宽,有些章节较为抽象,学生首次接触常会遇到知识过于抽象不便于理解的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这样的问题,应利用多媒体数字化资源如动画来辅助教学,利用当前各种模拟软件如3DSMAX或PHOTOSHOP将抽象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长过程进行直观展示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学院拥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单晶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需借助这些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为今后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即学生以10-15人为一小组,在既定大课题方向内,由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选定具体研究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导师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种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对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整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方式将加强学生从理论上学习和理解并能拓展到实际的应用中。这种综合性、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的重视,并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
4.考核方式的改革
纳米材料课程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都很强,常规的考核方式达不到反应学生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的效果,相反地,概念性的知识点较多,一味的要求學生通过记忆背诵的方式来达到考试要求,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也难以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点。卷面考试虽有必要,此外应加入撰写论文的考核方式。该种方式能够督促大三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掌握利用,还能在查阅文献完成论文的同时,丰富与纳米材料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增强了学生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对大四的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提前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结语
纳米材料涉及范围广,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开展教学与实践及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白春礼.纳米科技及其发展前景[J].新材料产业,2001,4:8-11.
[2]李群.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朱世东,徐自强,白真权等.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Ⅱ——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制备方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31).
[4]项金钟,吴兴惠.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薄膜[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秋凡(1988.9-),女,回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