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矫正策略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s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离异家庭比例逐年增长,对于完整家庭而言,出身于离异家庭的小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更易产生行为偏差。因此,以我校离异家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我校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进行分析,并总结原因、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离婚率逐年增长。由于父母离婚,儿童只能选择父母双方中的一方,这即所谓的离异家庭儿童群体。离异家庭儿童长期与父母中的一方分隔,在情感上缺失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关爱,在行为指正方面容易存在缺失,使得离异家庭儿童产生行为偏差。为减少离异家庭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导社会对离异家庭儿童行为偏差的关注,同时也为了解离异家庭离异儿童行为现状,采取合理帮扶措施,本文以我校离异家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目前离异家庭小学生的行为偏差,结合分析结果,总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二、相关理论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 离异家庭是单亲家庭的一部分,而离异家庭小学生是指离异家庭儿童中小学适龄未成年人。
  (二)偏差行为。偏差行为又称越轨行为,是与社会传统认知相违背的行为。国外学者Travis Hirschi认为偏差行为是由于社会联系纽带关系弱化所致。国内学者沙莲香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其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赵杨和李志勇从心理学角度认为个体在遵守社会规范时,由于心理能力不足而导致与正常行为不一致的行为。李怡以认知行为疗法为视角,结合儿童行为量表(CBCL量表),对单亲家庭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进行研究。
  三、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调查目的及设计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现状,进一步分析发现我校离异家庭小学生在行为偏差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是在了解小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生活、社交、认知等方面的行为偏差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对应分值如下表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男生比例47.2%,女生比例52.8%;从样本家庭情况分析,离异家庭占比11%,非离异家庭占89%。离异家庭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是母亲监护,其次是祖辈监护,父亲监护比例较低。
  2.行为偏差分析
  对于行为偏差分析,从学习、生活、社交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后分别计算各方面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
  其中,离异家庭小学生中异常群体比较少,虽然正常群体的比例是三者中最高的,但是在学习方面正常群体比例最少,边缘群体占比最高。这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因为边缘群体不加以引导就会转变成异常群体。
  对于学习方面的调查,首先是调查学生是否有厌学情绪。根据调查结果,有6%的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这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方面的行为偏差。将关于学习偏差的问题总结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习习惯方面,正常群体和边缘群体比例大致持平,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加强对离异家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在学习能力方面,边缘群体的比例要高于正常群体,接近学习能力的一半。只要加强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培养,其在学习上会有很大进步空间。
  在生活偏差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偏差最明显;最不明显的是“擅自离校”“校内打架”等。可见在生活方面,离异家庭小学生基本遵守校纪,其生活偏差主要是生活习惯方面,只要佐以必要的引导,其矫正难度并不大。
  离异家庭儿童的交往偏差情况,离异家庭小学生的社交主要是家人、老师、同学及朋友。根据调查结果,在与老师的社交中,有3.1%的小学生不喜欢老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管教较严厉,与家庭环境中备受溺爱的教养方式形成反差,导致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上不适应。在与同学相处方面;离异家庭小学生的父母不能同时在小学生成长时期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引导,同学便成为其学习模仿对象,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离异家庭小学生过早与社会不良群体接触,极易产生共同的行为偏差。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情况,离异家庭儿童认知偏差中有两方面:过度维护自我、渴望获得關注。家庭教育中亲情的部分缺失使他们人格特质敏感且易矛盾:一方面唯恐自身权益收到侵犯,在维护自我方面显得过于敏感;另一方面又渴望获得他人持续关注。
  四、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原因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自身调节能力较差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未完全懂事时即面对父母离异的现实,对其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家人、老师往往不能及时注意到学生心理问题,未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疏导,这种负面情绪逐渐累加,将会导致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偏差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离异使得小学生在性格上出现叛逆的情况要早于其他学生,他们更容易与长辈作对,产生一些不良的习惯。
  (二)学校对离异家庭小学生教育支持措施薄弱
  对于离异家庭小学生而言,学校对其行为的作用已逐渐超过家庭影响。学校不仅教育离异家庭儿童掌握知识,还是他们互相交流互动的地方。学校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校风建设、管理方式、评价标准和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相较于正常学生,学校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极易引发离异家庭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行为偏差。
  (三)家庭对离异家庭小学生思想行为支持的缺失
  很多离异父母认为孩子得不到充足的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觉得亏欠孩子,故选择用物质的方式弥补孩子,如,多给孩子零花钱等。但小学生自制力较差,过多零花钱易使他们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且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这也会加剧偏差行为的产生。   部分离异家庭小学生的父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每天早出晚归,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采用的是只要不惹事就行,这样的方式缺乏对孩子的关注与沟通,极易加深双方矛盾。另一方面,有许多离异家庭小学生是由祖輩看管,大多数老人对孩子采取过度骄纵的教养方式,忽视对他们学习以及心理上的矫正,从而带来行为上的偏差。
  五、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优化建议
  (一)优化学校教育以矫正离异家庭小学生的行为偏差
  学校发挥矫正离异家庭小学生行为偏差的主体作用。离异家庭小学生的行为偏差不但与父母有关,也与其接受教育的校园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性质以及专业素养决定了他们不仅是离异家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榜样,也是为其提供生活照顾的最合适人选。学校可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离异家庭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缓解由于亲情缺失带来的消极、负面情绪。
  (二)强化家庭教育以矫正离异家庭小学生的行为偏差
  良好的家庭亲子氛围有利于父母与儿童形成科学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是离异家庭儿童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虽然离异家庭小学生由于父母离异,不能天天和父母双方在一起,但是离异的双方应该为了孩子的成长,进行积极沟通,增强各自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以行动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离异,但是父母仍然疼爱关心他们。父母双方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如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出现严重行为偏差的离异家庭小学生,父母要理性对待,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操之过急,采取极端的惩戒措施,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自尊,把孩子推向与自己更远的心灵距离。
  参考文献:
  [1]沙莲香.“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理论核心和研究思路[J].北京社会科学,2010(04):4-7.
  [2]赵杨,李志勇.创新社会管理视阈下不良行为青少年现象防治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22—27.
  [3]武晓燕.“好学生”偏差行为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4]叶丽.社会工作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矫治服务[D].井冈山大学,2016.
  [5]张丽莎.单亲家庭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8.
  [6]李怡.认知行为疗法视角下对单亲家庭儿童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学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是后续持续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探索和挖掘小学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色及与德育的融合共同发展,是现阶段小学信息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中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背景,剖析小学教育的基础特色,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融共生的教学方法和观点。  【关键词】小学信息;教育与德育;
【摘要】思维定势是指按照已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一定的心理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心理状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形成、发展、突破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形成和突破思维定势作了探讨。  【关键词】思维定势;潜能;引导;优化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概
【摘要】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内容,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阅读教学要作出具体的变革,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之处,更是当
本报综合消息 为全面推进肇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8月11日,由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肇庆市教育局、端州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肇庆市跆拳道协会承办的肇庆市2020年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跆拳道训练营在端州区开营。  在教练员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基本功踢腿训练有模有样,教练员还把动作背后蕴含的跆拳道文化精神贯穿其中。近年来,青少年跆拳道项目在肇庆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校培养学生“小君子、小淑女”品质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解决学校在培养新农村小学“小君子、小淑女”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構建“小君子、小淑女”品质的内涵、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君子;小淑女品质;培养模式  一、对当前小学生“君子、淑女”品质
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许多家庭都有了两个孩子,在享受着二孩带来的天伦之乐的同时,很多家庭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平衡好二孩的教育,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面对二孩的矛盾,身为父母如何合理有效地引导?如果,二孩中的一方产生抵触等心理问题,作为父母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和迫切性,如果处理得当,引导及时,疏通得力,我们的孩子则成长得越快,反之则违背了选择二孩的初衷。作为长期身处一线的班主任,下面以几个案
【摘要】听、说、读、写是学习任意一门语言的基本过程,初中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强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要想让学生拥有“看其形能读其音,听其音能拼其形”的能力,能说比较标准和流利的英语,教师就要树立语音教学意识,规划语音教学內容,优化语音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复兴”的重要论断,因此,让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课堂,是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高
【摘要】21世纪是追求创新的时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保障教学灵活多变地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来说,学科本身有着
【摘要】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户外自主游戏质量,而且与幼儿经验的建构和能力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从化区三所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材料投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公办省级园和乡镇集体园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结构性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有效地投放户外游戏材料,应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打造优质户外游戏环境,统筹高、低结构材料的调适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