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输液出现差错事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产生输液差错的教训,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方法:选择近年来发生的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11例差错事例加以分析,找到造成输液差错的原因。结果:产生差错的原因: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②技术不过关,缺乏护理经验;③护士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与患者的沟通。结论:提高输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是避免输液差错的关键。
  关键词 基层医院输液差错原因分析
  我国每年有大量输液差错发生[1],其引起的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本文选取近年发生的11例输液差错事例,客观分析其发生原因,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管理对策,以减少患者治疗的输液环节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患者的生命安全。
  资料与方法
  输液差错临床资料,见表1。
  分析:11例中,完全属于技术性差错的是未皮试1例(9%);既有技术原因也有护士主观责任的是剂量错2例,药名错2例,患者自调2例,共6例(54%);完全是护士失责的是床位错2例,姓名错1例,时间错1例,共4例(37%)。显然,护理人员工作失责是主要原因,技术性差错是次要的。从出差错的护士自身条件看,与学历关系不大,但与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大多数工龄不超过1年,7例(64%),表明工作经验不足更容易造成输液差错的发生。
  结果
  产生差错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其次是技能有欠缺,护理经验不足。三是护士服务意识不到位,如2例患者自调产生的差错,如果护士与患者或家属有良好的沟通,这类错不会发生。
  讨论
  基层医院直接服务于广大农牧民,医治的患者多为常见病,输液治疗是对患者的主要救治手段之一,输液安全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防止输液差错发生。
  切实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和服务意识:基层医院鉴于本身的医疗资源限制,接受的患者少有疑难杂症,技术操作性相对大医院要容易的多,這也是本差错病例中主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不是有些相关类调查主因为护士技术不熟练的原因,所以,认真落实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真正做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人管[2]。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集中精力,认真交接班,及时巡视,是杜绝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产生差错的关键。还有,农牧民患者的文化素质高低参差,部分少数民族患者汉语沟通可能有障碍,积极做好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尽量避免输液差错的发生。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实施了多年,实践证明该制度对防止输液差错的产生非常有效,关键是看它的执行力度和细节的把握。因此护士接收患者药物时必须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核对当天使用的剂量和总剂量,熟练掌握药物剂量换算公式。输液环节管理输液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再次核对患者输液号、姓名、性别、年龄,输液后根据病情调节好滴速,及时在输液执行卡相应药液栏上签名并登记好执行时间、滴速,并向患者仔细交待输液注意事项,特别要交待清楚不能自行调整滴速。
  加强护士与输液有关知识、技能、查对流程的培训、学习、考核。基层医院医护力量相对薄弱,应重点做好以提高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药物知识,及时掌握新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加强护士“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她们快速掌握成功输液的娴熟技巧,熟悉输液操作的全套流程和细节安排,以避免或减少输液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明春梅,李初民,陈霞.远程护理教学系统的模式及构建[J].现代护理,2007,13(9):822—823.
  2杨英华,等.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血脂异常预防与治疗分析  血液中所含的脂肪称为血脂。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临床表现为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AS等。血脂异常可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等。2000年1~12月对血脂检测者进行随机抽查,全部病例1328例,其中汉族780例,少数民族548例(维吾尔、哈萨克)。  汉族与少数民族血脂对
期刊
摘要 目的:为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血中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了解DN与尿mAlB和血CRP相关性,为DN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DN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mAlB和血CRP含量。结果:DN组尿中mAlB 12.5±0.85mg/L,血中CRP 580±20.5μg/L与对照组尿中mAlB 4.5±0.8mg/L,血中C
期刊
摘要 目的:为HPV检测在预防宫颈癌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HPV—DNA检测法对57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亚型检测。结果:宫颈癌患者中大部分HPV感染,高危各亚型排序为16、58、18、52、59、68、31和CP8304型。宫颈病变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及病变细胞分化程度之间,HPV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有相当的比例感染HPV,加强HPV检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新生儿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测定颅内出血患儿30例和健康新生儿30例在生后1天内、3天、7天、15天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及其二者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颅内出血新生儿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以出生后3天内NSE、S—100蛋白水平最高,7天后
期刊
摘要 目的:选用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判定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恢复。方法:对25例哮喘患者进行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分析相关参数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吸入β受体激动剂试验治疗后,FEV1改善率>15%,对哮喘具有诊断意义。结论:吸入β受体激动剂对哮喘诊断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关键词 支气管舒张试验小气道阻塞研究  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是哮喘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临床上常采用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QCT软件测出本地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根据正常值重新制定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数。方法:搜集自CT开诊半年后共计4年时间内的相关资料;把骨密度正常的人群分为13个年龄组,每组100人,共1300人;分别测定其L3,L4的骨密度值;采用统计学的均数加权法求出各年龄组的正常值。结果:列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的正常值。结论:依据正常值重新制定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参数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中间细胞增高的原因以及在做血常规时,是否需要做手工显微镜分类。方法:将血常规结果中中间细胞>15%的标本,同时将血涂片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后,用显微镜目测法镜检。结果:中间细胞大于正常值的标本中,有假阳性出现;50例标本中,有假阳性30例(60%)。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代替手工显微镜分类,应将中间细胞大于正常值的标本进行
期刊
关键词 血常规血涂片检查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临床实验室要充分做好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本文对半年来血常规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重视血常规实验前中后质量控制尤其是血涂片显微镜检查非常重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并为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
期刊
在门诊日常预防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般反应。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征状。一般如出现高热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发展成热性惊厥。能及时、正确地处理预防接种产生的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是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仅举1例无细胞百白破引起高热反应的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估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TSP)、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参数、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为分组(每组10例):1组患者行RVITSP,1组行RAVP,另1组行RVOTSP;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的QRS波宽度,术后即时及1、6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