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看客,挖掘鲁迅的良苦用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鲁迅小说看客情况概述
  鲁迅在小说中对看客形象的塑造可谓“颇着笔墨”,其重要小说《呐喊》《彷徨》共收入的25篇作品,有看客形象的就有13篇,超半数以上,出现频率远远高于作者笔下的知识分子和农民两大形象系列。
  在这些文章中,看客形象虽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但看客形象的反复出现却让人有足够的理由予以关注。看客们面目混沌,思想模糊,有时仅作为背景和主要人物生存环境出现,但鲁迅对他们的塑造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系列。
  鲁迅既然花如此大篇幅来塑造看客形象,必定有其良苦用心,看客形象其实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正如钱理群、王得后所言:“凝结着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关系、人际关系及人生价值、命运最深刻的观察与把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透过对看客形象的认识和分析,挖掘作者的写作初衷。况且,一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并不仅限于当时的时空,还在与作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分析好这些看客形象也可以对今天的社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价值。
  二、鲁迅小说看客类型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从他们的社会地位、身份来看,大抵有两类:“一类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不同阶层的统治者及其帮凶;一类是被统治被奴役被愚弄的下层民众”。统治者这一类的看客在小说中有的行为凶残,视下层民众如草芥,如,《阿Q正传》中把阿Q作为自己政绩的牺牲品的把总、《示众》里面黄肌瘦的巡警等;被统治、被奴役、被愚弄的下层民众,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有老者,有中青年,有小孩,他们当中有的自命不凡但往往是被人蹂躏的对象,喜欢看别人的热闹也是被别人当做笑料,如,《阿Q正传》中的阿Q、王胡、小D,《风波》中的七斤,等等。
  不管是作为统治者类型的看客还是作为被统治的下层民众看客,他們的身份地位虽然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冷漠、麻木、愚昧、精神空虚。看客在鲁迅作品中反复出现,而且看客的冷漠、麻木、愚昧、精神空虚等心理特征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者心中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有着相当的稳定性。因此,看客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固然反映了作者深切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社会、对文化一种基本的价值态度,但也隐藏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看客形象、意义分析
  鲁迅先生如此大篇幅来塑造看客,其良苦用心到底是什么呢?在此以《祝福》的部分课堂实录为例,挖掘作者的良苦用心。
  师: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
  生: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元凶?
  生:是封建礼教。
  师:我来补充点有关封建礼教的知识。在宋之后的社会中,女人除了一般的礼教束缚,还受到“三权”束缚:神权、族权、夫权。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单祥林嫂,在那个时代的任何女人都可能变成“祥林嫂”,一旦碰触到了封建礼教,都会被杀。那么,封建礼教派谁来杀人?帮凶是谁?
  生:“我”、柳妈、鲁镇百姓等人。
  师: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们是帮凶呢?
  生:感觉是这样,证据就找不到。
  师:既然找不到,我来帮大家找(出示幻灯片):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祥林嫂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地问。我的回答:“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一个说不清楚,更加坚定了祥林嫂所信奉的人死之后有魂灵的信念——显然祥林嫂的死与“我”脱不了干系。
  生:“我”对祥林嫂的冷漠麻木间接造成了她的死亡。“我”是杀死祥林嫂的帮凶。
  师:那么鲁镇的老百姓呢?他们对于祥林嫂的死有没有责任?
  生:我觉得鲁镇人们对于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
  师:鲁迅先生说他“揭出病苦”,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是将国民的劣根性公之于众,决心让国民自己去品咂,去反思,并热切希望国民从他的呐喊声中去领会,去日三省身,去洗心革面,鲁迅先生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沉睡已久的民众。同学们,现在明白鲁迅塑造看客的良苦用心了吗?
其他文献
“啊!”随着一声刺耳的尖叫,我的衣服瞬间被染成了乌黑,“嘻嘻”他的脸上露出“邪恶”的笑。  “孙国庆!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擦不掉?”他没有回答,朝我吐吐舌头,“我打,”我朝他脸上狠狠地揪了一下,他立刻抱头鼠蹿。“给我站住!”我声嘶力竭地道。  看到了吧,这就是我的同桌,瞧他一副坏模样。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白胖胖的身体,大大的眼睛,野兽一般大的嘴,活像动画片里的倒霉熊从电视里跳了出来。可老师偏偏
期刊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相约星期二》封面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翻开书,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智慧。  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齡、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
期刊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所表演出来的戏剧。很显然,课本剧是戏剧的特殊,它既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性。剧本的原著是课文,表演者及观众均为本班师生,最常用的舞台是教室。我所向往的课堂,不是满堂灌,不是一言堂,不是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而是学生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才情的展现地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堂。虽然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但我在践行,确实想让我的课堂理想化,没想到课本剧的运用却帮我实现
期刊
林庚老先生的《说“木叶”》运用引用、对比,从“木叶”的艺术特征层层深入地论说了“木叶”这一古诗中的意象所不可替代的妙处,让读者再一次体味到中國诗歌语言的丰富性与独特的魅力。由此,也引发了“树叶、木叶、落叶、落木”意味区别的讨论。“‘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林庚老先生文中的
期刊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无疑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一生,都有著重大的意
期刊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想象力和联
期刊
俗话说:“错误在所难免。”每个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都会犯一定的错误,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这些错误、不足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能弥补学习中的缺憾,从而将这些错误和不足都转化成学习的助力。数学错题本就是把日常数学学习中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经过分类、归纳、整理,逐步转化成自己所需的东西。错题本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学习中,错题本的建立存在严重不足,错题本的使用情况也没有达到价值的最大
期刊
教育发展到今天,班级管理已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班级管理已不全是班主任的职责,更多地则落在了同学们自己的身上。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必须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组织机构——班委会、团支部,这就得有一些班干部(团干部、小组长等)。他们应该是班主任经过观察、调查,听取有关老师的反映,在广泛吸收班上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经同学们选出的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一定工作能力并且是在同学中最有活动能力
期刊
“班主任”制度在教育体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教育承上启下的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在班的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来之于一些管理学生的规章制度,但是,这样管理出来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依赖性强。因此,现代班主任还应该具备一些独立的特征来管理好班集体,引导学生向正確的方向发展。  一、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的名言,班主任应该让每个
期刊
作文教学在各科教学地位非常尴尬,很多人都认为作文拉不开分数距离,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花时間去学习写作不合算,于是各种作文速成班应运而生。但是,作文真的能速成吗?  写作水平的提升涉及到写作者本人的思想认识、人生积淀、生活积累、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缓慢地,润物无声的过程。没有对社会生活独特的体验,是无法写出让人拍案叫好的作文的。  所以,语文老师在平日的教学
期刊